菲力

露營酒店是一個個散落在草原星空下的玻璃倉,周圍圍繞著一群游蕩吃草的綿羊
有民意調查表明,剛剛過去的2022年,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趨勢下,人們入睡更難了。其中,21%的人因擔心生活成本上升而失眠,23%的人因工作壓力而熬夜。有趣的是,盡管失眠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全球人類對抗失眠的辦法卻是古老且不約而同的—數羊。
至于原因也眾說紛紜,有一說認為“sheep”和“sleep”諧音相近,還有一說認為這是從前游牧時代遺留至今的習慣。更可信的說法是,在基督教理解中,羊是一種與人類天然親近的生物,比如“迷途的羔羊”,數羊也因此可以獲得神之庇護,安然入睡。
至于數羊是否真的有效,一直是一門玄學。但在日本秋葉原有一家以助眠為主題的酒店干脆“假戲真做”,為客人準備了“數羊單”,每一頁上有50只排列整齊乍看一模一樣、細看各不相同的羊,以供客人在入睡前細數。這聽起來充斥著一種平靜的瘋狂,使人忍不住想要勸一句:日本,作為失眠大國,這樣安眠也太敷衍了吧!
相比日本酒店的簡易版數羊,一家位于威爾士的豪華露營酒店則實力詮釋了什么叫“做戲做全套”:他們邀請前來度假的客人們數真羊!
露營酒店是一個個散落在草原星空下的玻璃倉,周圍圍繞著一群游蕩吃草的綿羊。每一只綿羊都被打上標記,客人們可以看著它們在草原上四散開去,直至眼花繚亂、筋疲力盡。
第二天早晨醒來,還可以參與瑜伽課,享受當地農場的新鮮早餐。這個名為“Shleep Sanctuary”的體驗計劃聲稱,數羊這一行為的確肉眼可見地使人降低心率,平靜入睡。但顯然,整件事的精髓遠不止“數羊”而已。廣袤的草地、漫天的繁星、羊群咩咩叫,其中任何一項對于壓力山大的城市人都是一種自然治愈。甚至,離開城市、放下工作,這件事本身就已經能夠令人松弛地打個哈欠了。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酒店從業者意識到,疫情以來,人們旅行的訴求正在發生改變。有錢人的愿望可能真的樸實無華且枯燥,他們什么珍饈奇景都見識過了,如今只是想睡個好覺。于是,2020年倫敦第一家以睡眠為主題的旅館Zedwell開業了。酒店所有房間均無窗、隔音,配有環境氛圍照明和凈化空氣系統,整體空間小而靜,仿佛一間城市繭房,以鼓勵沉睡。
但關于睡眠,傳統酒店終歸道行尚淺。于是,在前不久明星八卦風波中以貴到“離婚也得還回來”被推上風口浪尖的瑞典床墊品牌自覺站了出來(畢竟他們從1852年就開始研究睡眠),在葡萄牙中部科英布拉開設了一家睡眠水療酒店。最大的噱頭當然是15個房間全部配備以馬毛、羊毛和棉的混合物,經過200小時以上純手工制作而成的限量版百萬名床。
不僅如此,客人入住酒店后,首先會獲得一張“枕頭菜單”,需要在柔軟高枕、中高枕、硬高枕、中超高枕和硬特高枕中做出選擇。然后,客人會與睡眠專家展開一場Bed Talks,咨詢以什么樣的睡姿、技巧躺在這張床上能夠獲得最佳的睡眠體驗。
于是,前有米其林紅寶書,告訴人們值得為此一餐專程前往。今有睡眠酒店,告訴人們值得為此一夢千里奔赴;盡管以不到5000元人民幣的價格就解鎖一代“床王”,聽起來好像也不錯,但溫馨提示:在這家酒店,失眠也是不退款的。
且不論這些酒店的實際助眠效果如何,數據顯示,大疫三年人們的確前所未有地關注自身健康,千金一夢之外,人們更希望獲得長久的身心平靜。
2022年健康旅游市場估值近8170億美元,預估2025年將達到1.3萬億美元,在這個萬億美元的大市場中,僅僅硬件升級顯然是不夠的。而相對于瑜伽靜修等需要長時間堅持才能見效的養生方式,“聲音療愈”借助互聯網傳播的優勢,殺出一條血路。

以睡眠為主題的旅館Zedwell
客人入住酒店后,首先會獲得一張“枕頭菜單”,然后,會與睡眠專家展開一場Bed Talks。
作為阿拉斯加Sitka Fine Arts Camp的營地顧問,James曾偶然體驗過一種隱秘的快樂。他回憶自己在阿拉斯加西南部乘船旅行時經常處于一種“昏迷”的狀態,柴油發動機的低頻轟鳴聲混合著海浪聲,讓人不由自主地安然入睡,“我一生中最美好的睡眠就發生在環島旅行期間”。可是一回到城市,他就開始想念公海,和那兩臺V8發動機。如何在宅家期間也擁有這樣的快樂?ASMR催眠進入了他的視野。

2020年,斯德哥爾摩ArkDes博物館變身為一個巨大的ASMR之屋
ASMR本質上是自然界的產物,它帶給人們的愉悅感、松弛感、治愈力都是古老的。
ASMR的科學解釋是“顱內高潮”,可以通過五感引發刺激,在顱內、頭皮、背部或身體產生的一種愉悅感和放松狀態。普通人更為熟悉的場景可能是,咕嚕咕嚕倒飲料的聲音、點燃篝火噼里啪啦的聲音,甚至在化妝袋內翻找時瓶瓶罐罐的碰撞聲。相比令人焦慮的手機鈴聲,ASMR本質上是自然界的產物,它的存在,以及它帶給人們的愉悅感、松弛感、治愈力都是古老的。
某種意義上,ASMR在人與這個真實世界之間重新建立了一種聯通,只是一直要等到2010年,才被命名為“ASMR”而為主流所關注。如今,不需要真的風餐露宿,互聯網便能將風過林梢的沙沙聲送到人們的枕邊。盡管ASMR的確切作用至今沒有獲得證實,也不能作為一種醫療手段,但互聯網上數以百萬計的ASMR愛好者表示:“睡前真的不能沒有它?!?/p>
新冠疫情的暴發無疑激化了這一需求。2020年,斯德哥爾摩ArkDes博物館變身為一個巨大的ASMR之屋。展覽中,策展人用長達一公里的香腸枕鋪滿墻壁,同步展示了30多位知名的ASMR創作者的作品。人們聽著各種各樣引發極度舒適的ASMR聲音作品,想象自己躺在軟墊子上,輕易地就感到困倦。
但換個視角來看,蜿蜒纏繞的香腸枕也很像人類的大腦回路。我們至今未能揭秘ASMR如何作用于大腦神經,但并不妨礙人們從中獲得確鑿的愉悅。
Annie Lennox曾在歌中唱到:甜蜜的夢就是這樣。但這樣是哪樣,誰也說不清。人為什么會做夢,以及睡眠的具體機制至今仍是未解之謎。關于睡眠,現代科技目前能做到的,只是通過監測腦波,較為準確地反映睡眠意識的動向和睡眠質量。比如,從清醒到睡著之間,腦波會從低振幅高頻率的β波,進入半夢半醒之間振幅稍大的α波,接著在淺睡期演變為θ波,并出現一種特殊的睡紡錘波形,最終進入深睡眠,出現高振幅低頻率的δ波。
今年1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參展的70家腦科學相關企業中,有17家是睡眠科技相關企業,創出歷史最高紀錄。至于如何才能操控人類腦波,從根本上解決失眠問題,至今仍無人敢打包票。這就給了藝術極大的發揮空間,雖然其中原理說不清道不明,但身體感受確實如此確切,可以說是用魔法打敗魔法。

俄羅斯陶瓷玩家Mikhail Sadovnikov(左)玩出令人暈眩的泥土曼陀羅


美國設計師兼斯坦福大學講師John Edmark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了一批雕塑作品
比如Mikhail Sadovnikov,這位懂一點數學的俄羅斯陶瓷玩家,忽然有一天突發奇想,將陶瓷成型最初的拉胚玩出了令人暈眩的“泥土曼陀羅”,因而被冠以“催眠藝術家”的頭銜。據說,其原理正是通過泥土拉胚不斷循環地尋找中心點的過程,在圓盤中呈現出某種宇宙的秩序:星球、細胞、年輪、水波、花朵……和曼陀羅中表達的人類潛意識不謀而合,從而引導腦波從β波向α波過度,進入安靜、冥想、放空的狀態。
與之不謀而合的還有美國設計師兼斯坦福大學講師John Edmark。這位藝術家熱衷于發現隱藏在自然界的數學規律,他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了一批雕塑作品,將幾何公式與裝置藝術相結合,并借助特定的旋轉速度和閃頻頻率—很巧地,讓人看了想睡覺。至于如何做到的,藝術家本人也不能給出回答。
顯然,在腦科學領域,人類的認知仍是“迷途的羔羊”。但或許有一種可能,“失眠”這件事本身就是大腦和身體向人們發出的警告:壓力、情緒、環境,一定是有哪里出了問題。盡管,失眠的人并不屑于“放輕松”這樣的安慰,但在人們真正揭秘大腦之前,正視生活本身的問題,或許是唯一的道路。
(文中James為化名)
特約編輯姜雯 jw@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