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再次明確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中辦、國辦發布《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近年來,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規和政策舉措的出臺,為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提供了重要支撐,為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筑牢了“四梁八柱”。時代大潮中,農民職業教育正乘勢而上,各地農廣校在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煥發勃勃生機。
“穩”字當頭,聚焦“穩”字定大計,因時施教把握中職教育發展大局。近年來,各地鄉村振興中的良好實踐不斷涌現,如建立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政校合作興辦鄉村振興學院等,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新形式的出現,符合農民的內在需求,能夠有效提升農民的職業素養。各地農廣校緊緊抓住農業農村人才培養和職業教育發展新機遇,全面把握農業農村人才培養新任務,主動適應農業農村人才培養新變化,如《安徽省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1—2023年)實施方案》提出農廣體系作為農民教育培訓專門機構,在培育農村實用人才工作中發揮的主力軍作用,將農民職業教育經費和體系建設,納入財政預算,健全體系,提高站位。
“學”中求進,圍繞“學”字做文章,因材施教讓農民更好地接受中職教育。河南省農廣校按照基礎通識課、專業能力課和產業專題課設置培訓課程,其中產業專題課是根據農民學員的職業發展、地方主導產業需求和學校特色資源開設的專題類課程,突出以職業核心能力牽引,與崗位工作銜接,非常“接地氣”。山丹縣農廣校結合實際,訂購中職學歷教育教材,以中央農廣校統編教材為主,注重學員文化層次、生產生活環境等差異因素,配套地方性農業主推技術教材為輔,完善專業課程設置,落實教學計劃。
“農”上發力,著眼“農”字下功夫,因地施教研究與開發中職教育辦學模式。河北省農廣校扎實推進教學改革試點工作,總結形成高素質農民培訓與中等職業教育銜接、全產業鏈嵌入式、教產實踐融合3344、依托農民田間學校開展中職教育等可供借鑒的農民職業教育案例。新疆兵團農廣校實施家庭農場“1+X”證書項目,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機銜接。江蘇省農廣校以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為契機,以“半農半讀”形式開展農民中職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為農民素質提升、農業技術推廣、產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形成了具有江蘇特色的農民教育辦學模式。
新時代的農民中職教育,承載著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農匠的使命。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辦好農民中職教育,需要各地農廣校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用愚公移山的志氣、滴水穿石的毅力,在廣袤田野里書寫農民中職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