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水平(山西省呂梁市中醫院中醫內科)
高血壓在中醫里是不存在的。但是,中醫將這種病癥總結成一種叫做肝陽上亢的病癥。用西醫的話來說,就是因為身體的細小血管會發生收縮,從而引起血壓上升;其結果是: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四肢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悶,乏力等癥狀。一些臨床表現不是由于高血壓,而是由于較高的神經系統紊亂。而且,西藥亦發現,病情的嚴重程度與血壓的大小無關;按照中醫理論,高血壓是因為下元虧損,腎虧,所以才會出現陽氣上涌,出現上實下虛的情況。高血壓之源為下虛,上實為其表征。中醫學講究的是樣本,注重標本兼治。另外,由于體內痰濁、瘀血等病理性障礙,造成經絡不暢,氣血運行不暢,從而造成肝陽虛降;這也是高血壓最主要的原因。所以,中醫的高血壓有兩種方法:一是養肝、養腎、養陰、養陰;二是瘀絡,化痰濁,降氣歸根。
血壓的上升和下降是生命的一種自我調節行為。例如,人在運動、喝酒、生氣、激動的時候,血壓都會升高,而人在休息、睡覺的時候,血壓就會下降。但是,如果正常狀態下的持續性血壓升高,那是身體告訴你,人確實得病了,這個病的根本不在血壓的高低,是身體其它問題導致了同時存在血壓升高而已。高血壓不是病,真正的病在肝和膽。歷代中醫針對高血壓立了不少方子,但是實際使用起來,效果都不好,對極個別人管用,對其他人不管用,根本原因在于沒有摸透高血壓的產生原因。
首先,是肝膽火旺的人。引起肝膽火旺的原因很多。肝膽火旺,火性上炎,人就會上火。人一上火,頭昏腦漲,血壓也跟著上升。這些年的經驗告訴我,這個原因占了高血壓人群的三分之一。
其次,是血虛血量不足的人。中醫所說的血虛,是人體血的總量不足了,全身的血不夠用了,本質上是一種量的不足,跟西醫所說的貧血不是一回事,西醫的貧血是指血中某種成分的濃度低了。血虛之人血不夠用,血液會優先保證基本生命需求,于是就輸送不到肢體末端,肢體末端也是人體的一部分,不舒服時會發出求救信號,心臟接收到求救信號就會加壓泵血,于是血壓上去了。
最后,是氣虛的人。中醫說氣推血行,氣不足的人,血就走不動,肢體末端也會缺血,缺血的肢體末端也會發信號求救,最終還是靠心臟加壓來解決,原理跟血虛差不多,但發病原因不同。
患者最好保持心態穩定,減少較強烈的喜、怒、哀、樂等精神刺激,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大腦皮層興奮、抑制平衡,是控制血壓升高的重要環節。適量的運動有利于神經中樞功能的調整。保持足夠良好的睡眠,避免過度腦力和體力負荷。
輕度高血壓可以參加正常工作,不要過度勞累,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拳、跑步、行走、游泳等慢性活動時,而運動時,血壓和心率增加幅度減少,有利于血壓恢復。高血壓患者應避免熱水浴,防止因血管擴張,而使血壓突然下降,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