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慧玉(樂山市人民醫院)
懷孕后加強孕期營養保養是優生優育的關鍵,每一位孕婦都應高度重視,科學營養。
懷孕初期,很多孕婦食欲不佳,惡心干嘔。無需擔憂,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這時,很多孕婦偏愛于酸東西,其原因在于陰氣不足、陽氣偏旺,陰就喜酸,所以喜愛吃酸性的食物,如楊梅、話梅等。當過了吃酸的時期,有些孕婦又開始迷戀上甜的食物,這是由于孕婦肝臟需獲得糖分的滿足,只有養好了肝,胃才會舒服。針對嘔吐的情況,可嘗試把一片薄姜貼在上腭。
懷孕中期胎兒迅速生長,需要的營養也增加了。這時孕婦的胃口變好,食欲大增。因此,盡量選擇食用膽固醇、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雞、鴨、魚、肉、蛋、牛奶、豬肝、黑芝麻、花生米、核桃等食物,可為孕婦提供所需營養。值得注意的是,每天飲食中必須確保攝入牛奶250~500 毫升,晚上可以再喝一小杯125 毫升的酸奶。
在懷孕晚期,孕婦常常會出現小腿抽筋和腰部、臀部與全身骨頭疼痛的情況,這是因胎兒通過胎盤與媽媽爭搶營養,特別是鈣,導致孕婦體內血鈣含量持續降低,血容量不斷增加。此時孕婦應食用高鈣、高鐵食物,如蝦米皮、動物內臟、奶制品、豆制品等。也可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適量的鈣片和維生素D 制劑。
由于胎兒的成長會壓迫腸道,相比于普通人,孕婦極易出現便秘癥狀,因此孕婦需攝入適量纖維素,以加快腸道蠕動速度。一般情況下,三大營養素熱量比例為蛋白質10%~14%,油脂20%~30%,糖類58%~68%。
亞麻油酸和次亞麻油酸是胎兒腦部發育必需的脂肪酸,兩者比例最好控制在4∶1~10∶1,使得嬰兒腦部、視網膜健康發育。
因存在妊娠反應,有些孕婦營養攝入比較單調,無法均衡攝取營養物質、微量元素,易導致孕婦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對此,孕婦應養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即奶類、魚肉蛋豆類、五谷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和油脂類。
日常營養飲食中,孕婦不能吃得太咸,每天攝入鹽分不得超過6 克。有的孕婦懷孕前口味偏重,若懷孕后依然如此,攝入過多鈉離子,易導致妊娠高血壓,造成胎兒發育不全、死胎等。尤其是有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患病史的孕婦,應對鈉攝入量進行嚴格控制,飲食要清淡。
孕婦應注意微量元素的補充。如鐵元素的補充,懷孕后,孕婦血容量持續增長,極易因缺鐵而患上貧血癥,所以懷孕后半期應嚴格按照醫囑服用一些硫酸亞鐵。還有碘元素的補充,對于胎兒智力發育而言,碘元素尤為關鍵,應基于實際情況進行適量補充。微量元素補充方面學問較大,最好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