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 薇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幼兒園活動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活動工坊設計的新形式逐漸成為主流。所謂“活動工坊”,指的是幼兒園在組織幼兒進行活動設計時,通過一定的主題設計、環境設計以及內容設計的方式,向幼兒展示的一個具有開放性、自主性和趣味性的活動場所,以引導幼兒進行有效的娛樂和學習,增強幼兒的綜合活動能力。但是活動工坊的創設需要幼兒園進行自主性的設計,這樣才能發揮出活動工坊的實際價值。筆者結合多年的幼兒教學經驗,聚焦幼兒園活動工坊的創建與實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
活動工坊的設計往往伴隨著具體的主題設計,教師會根據活動主題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引導幼兒根據活動材料進行自主設計。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思維相對發散,而且教師也會為幼兒設定具體的活動任務。在團體活動氛圍的影響下,幼兒會積極主動地進行活動設計方式的探索,并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活動技能[1]。另外,活動工坊的主題是不斷變換的,所以在持續性的活動過程中,幼兒的不同技能均會得到相應的鍛煉,對幼兒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好的助力。
活動工坊的教育形式主要由幼兒自主開展,這個過程中教師雖然也會進行適當的干預,但程度會大大減弱。當今時代的幼兒更喜歡獨立開展各項活動,所以對教師的干預會產生一定的排斥心理;而在活動工坊的設計中,教師的干預程度大大降低,這就更契合幼兒的心意,也就能夠更好地平衡教師和幼兒之間的關系。
活動工坊的設計方式多種多樣,既可以讓幼兒在一定規劃目標的指導下參與活動,也可以完全給幼兒提供一個明確的主題,然后由幼兒自己展開設計,不同的方式分別鍛煉了幼兒的不同活動能力?;顒庸し坏脑O計方向相對較開放,幼兒可以進行自主設計與創造,所發揮的空間相對較大。在不同的活動環節中,幼兒的各項活動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鍛煉。此外,在幼兒參與活動設計與創造的過程中,教師會分別在不同環節為幼兒設計不同的障礙,激發幼兒的想象力、交流能力、團結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2]。
幼兒園在引導幼兒參與活動工坊之前,或者在進行活動工坊的創建之前,首先需要對活動工坊創建的相關要求進行分析,如此才能保證活動工坊的有效應用及具體活動內容的有效開展。
第一,幼兒園要對活動工坊的規模進行設計。因為幼兒園的活動空間有限,所以幼兒園需要針對活動工坊的規模進行設計。影響活動工坊規模建設大小的因素有很多,如活動參與的人數是多少,在活動工坊內部需要安裝多少內容,以及是否能夠滿足不同主題活動的建設需要。幼兒園只有在明確上述因素的基礎上,才能確定活動工坊的建設規模,才能有效地發揮活動工坊的實際效果。
第二,在進行活動工坊設計的過程中,幼兒園還要針對工坊內的具體活動形式進行考量。幼兒園分小班、中班和大班,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活動興趣以及活動鍛煉方式不同,這就需要幼兒園對工坊內的活動內容及形式進行專門化的設計,分別培養不同年齡段幼兒的不同活動能力。比如,對于小班幼兒,教師可以為其設計積木類的活動主題,引導他們進行積木的建構與疊加;對于中班幼兒,則可以為其設計泥塑活動內容,引導他們根據模型進行不同泥塑的設計;對大班幼兒,可以設計一些益智類的活動內容,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第三是活動主題的設計。教師在進行活動工坊的創建時,需要明確活動的主題內容。在選擇活動主題時,教師要保證活動主題的教育意義及實踐意義,如結合幼兒的現實生活進行活動主題的設計,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進行主題設計等,以提高幼兒參與工坊活動的積極性。
第四是針對活動工坊的創建,需要結合其本身的特性。以活動工坊的趣味性建設為例,幼兒都喜歡參與有趣的活動內容,所以教師在進行活動工坊的設計時,需要進行趣味化的活動內容創設,以提高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這樣才能進一步鍛煉幼兒的實踐活動能力。此外,活動工坊內容的創設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游戲性和自主性,因為活動工坊的創建就是為了鍛煉和提高幼兒的各項活動能力。教師在組織游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任務設定的方式引導幼兒努力完成各項活動任務,使幼兒的活動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與提升[3]。自主性則是為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活動地位,發散幼兒的思維,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和自主設計,激發其內在潛能。
對于活動工坊環境的設計,幼兒園需要提前規劃。這種規劃不能完全照抄照搬,而是需要加入自主的設計性內容,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活動工坊環境的最終設計效果[4]。具體而言,幼兒園可以主動學習其他幼兒園成熟的活動工坊設計成果,了解其在進行活動工坊設計時的思路,以及創建之后發現存在的不足,為自身活動工坊環境的設計提供參考。其次是進行活動工坊環境的圖紙設計。幼兒園可以專門邀請活動工坊設計專業人士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的圖紙設計,也可以組織教師共同參與活動工坊的圖紙設計,群策群力,為活動工坊的環境創建提供更具實用性的指導建議。完成對活動工坊的圖紙設計之后,即可開始對活動工坊的環境建設。在收集幼兒及家長貢獻的各項活動工坊材料之后,幼兒園便可以對這些材料進行整理和歸類。在活動工坊創設過程中可以進行手工制作的部分,可以交由教師和幼兒共同完成,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還能讓他們參與到活動工坊的創建過程中,提高幼兒的主人翁意識。
在完成活動工坊各項材料的準備工作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起進行活動工坊的實際建設。教師首先需要進行工坊建設區域劃分,分別帶領幼兒到自己的工坊建設活動區域,然后讓幼兒根據指導進行具體活動的建設工作。比如,在進行積木區的工坊區域建設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幼兒進行桌椅的拼擺,并對積木進行分類,組織幼兒參與不同的積木內容活動區域創建。在實際建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傾聽幼兒的意見并靈活調整,提高活動工坊的創意性。在對活動工坊的墻面進行創建時,教師可以直接將其當作幼兒的美工課程,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畫筆進行不同畫面的繪制,這樣更能夠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在對其他內部裝飾進行建設時,教師可以啟發幼兒思維,引導幼兒想辦法完成。很多工作幼兒可能從未接觸過,但教師可以把這當作一堂生活體驗課程,讓幼兒分別參與到不同的活動內容建設中,提高幼兒的整體參與積極性。在幼兒協同教師完成不同活動工坊區域的建設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進行集體拍照,以示紀念,也可將幼兒參與活動工坊建設過程進行拍照,分別張貼在活動工坊的墻面上,增強幼兒的工坊建設榮譽感。
無規矩不成方圓。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活動工坊的環境創設之后,還要組織幼兒制定活動工坊的活動規則。首先,教師可以參考成熟的活動工坊規則進行大綱的設計,即建立活動工坊規則的總思路,然后是細則的補充和完善[5]。對于細則的設計,教師不應直接給幼兒設定細則內容,而是引導幼兒參與其中,共同完成活動細則的設計,這樣才更具實用性和約束性。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集體討論,以活躍幼兒的思維,提高幼兒的參與度。在組織幼兒進行細則討論之前,教師需要明確活動規則創建的重要性,以爭取幼兒的認同,而后再分別給出具體的討論方向,比如,大家在參與工坊活動時,如果同伴之間發生沖突,應當如何解決。在給出具體的問題之后,幼兒可以暢所欲言。在幼兒表達自己觀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不同幼兒的觀點記錄在黑板上,且不要打斷幼兒,引導幼兒充分表達。在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再將幼兒的各項觀點進行匯總,并整理成具體的條款內容。討論完一項具體細則后,教師再提出新的討論內容,繼續引導幼兒參與討論。如果幼兒的觀點不完善甚至不合理,教師也不要直接表明自己的態度,而應提出自己的疑問,引導幼兒修正自己的觀點。比如,在討論參與工坊活動結束后,大家應該怎么做時,幼兒認為需要將自己的成果保護起來,不讓他人接觸。這時,教師可以給予引導:“在下一次工坊活動時材料從哪里選擇?”這時,幼兒就會明白活動材料需要重新回收,于是他們就會主動提出將活動材料放回原來位置。所有細則在幼兒的參與下制定完畢后,教師可以將這些活動規則梳理成文,并邀請所有幼兒簽字,以示鄭重,使其按照此細則管理和約束自己的行為,這也有助于幼兒良好活動習慣的養成。
活動工坊設計的目的在于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發散能力,所以具體的活動過程需要幼兒的自主設計。這就需要教師為幼兒提供自主活動空間,增強幼兒的實際參與效果。但是在幼兒實際參與工坊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加強觀察并給予適當指導。比如,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以“房屋建設”為主題的工坊活動時,就可以先讓幼兒自己展開想象,自己見過哪些房屋?它們都是什么樣子的?自己想象中的房屋又是什么樣子的?教師可以先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在自己腦中形成一個初步的框架,然后再根據框架進行具體的設計與制作。如果幼兒的想象力或生活經驗有限,一時無法想出具有創意性的房屋設計思路,教師則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幼兒展示一些別具風格的房屋樣式,為幼兒提供思路。在幼兒進行具體房屋建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旁邊予以協助,將自己設定成為幼兒“助手”的身份,協同幼兒一起建造房屋。除了引導幼兒自主設計與建造房屋之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幼兒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更大房屋的構建。幼兒可以自己選擇合作伙伴,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小組合作,對于小組內部的合作過程則由幼兒自主展開,但是教師需要明確具體的活動要求,如限定時間,最后對幼兒的建設創意及建筑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進行評價,這樣就能夠進一步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當然,教師還可以為他們設定不同的身份,如開發商、設計師、建筑工人等,這樣能夠使他們更具身份認同感。在幼兒或者小組完成自己的房屋建設之后,教師需要對不同幼兒或不同小組的最終房屋建設結果進行檢查,同時可以告訴幼兒這是工程建設的最后一步——驗收。這個過程可以由教師和幼兒共同完成。教師可以先讓幼兒說出自己對不同建筑的評價,了解他們的觀點,然后再給出自己的意見,并引導不同幼兒或者小組在原來的建設基礎上進行完善。
綜上所述,幼兒園活動工坊的創建與實施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幼兒園及教師需要從活動工坊的設計、原材料的采購及工坊的具體建設等方面出發,結合幼兒的活動興趣,有效開展活動工坊主題活動。在活動工坊具體創建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實際動手能力,提高他們的協同參與能力,培養幼兒的主人翁意識。教師應將活動工坊的整體創建當作一項具體的工坊活動,帶領幼兒一起建設活動工坊,并在建設過程中鍛煉與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