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杰,閆俊霞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重慶 400052)
企業文化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因社會科學領域新思潮的涌入而逐漸形成。企業文化是通過對員工的培訓和教育,將企業在創業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核心價值觀輸送給全體員工,進而在企業內部形成統一且符合企業利益的價值體系,以便企業更高效地處理內部問題,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推動企業自身持續發展。因此,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構建一套優秀的企業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能有效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初創企業在市場中的存活率,推動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代表著企業的精神和核心價值觀,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動力與源泉。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涉及兩種企業文化類型,即層級分明、分工明確的金字塔型企業文化和強調協作配合的扁平型企業文化。
1.金字塔型企業文化
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金字塔型企業文化很常見。大學生創業企業的優勢明顯,團隊成員有著不同的專業背景,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較高,做事積極有活力。但是,由于內部成員缺少創業經驗和實戰鍛煉,在企業的運營管理中,通常以專業背景對成員進行劃分,在任務分工和職能劃分時主要遵循管理運營和組織原則等傳統理論。大學生創業過程中,企業文化實際上受到了韋伯官僚制的深刻影響,形成了層級分明、分工明確的金字塔型企業文化。這種企業文化的不足之處比較明顯。一方面,大學生在創立企業之初,需要處理龐雜的事務,努力開拓業務,因此,這種金字塔型的企業文化下無法真正形成工作流程閉環,企業的運作效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在創業之初,大學生的實踐經驗和創業經歷有限,仍然需要前輩的指導和團隊的配合,獨立完成企業分配的工作任務有一定的困難。因此,主觀和客觀條件共同決定了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需要構建獨特的、科學的、能適應初創企業發展的企業文化。
2.扁平型企業文化
扁平型企業文化在初步分工的基礎上,強調任務的合理交叉,協調與配合是此類型企業文化的基石與核心要件。其要求團隊內部協作,共同完成企業分派的工作任務,以此達到團隊管理的穩定性和有效性。扁平型的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有相當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可以通過自我調節去適應變化的市場,及各類環境風險與客觀挑戰,因此,能更加適應初期和中期的大學生創業企業。但是,想要真正形成科學的扁平型企業文化,需要團隊內部有良性的溝通機制,成員之間相互信任,在統一價值體系和統一目標的引導下,相互配合,共同發展。
優秀的企業文化對決策層到執行層都能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因此,在構建企業文化時,要努力實現企業內部的同一性和協調性,降低分工模糊性、成員缺少經驗等負面因素帶來的消極影響,努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大學生而言,創業是一次關鍵轉折,更是一項巨大挑戰。大學生群體通常缺乏社會經驗和創業經歷,所學知識主要停留在理論層面,缺少實踐作為支撐,所獲知識多是零散的、感知層面的。因此,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需要有意識地構建符合自身發展的企業文化,以優秀的企業文化作為引領,讓團隊成員擁有共同的價值體系。
大學生創業企業在發展初期,不可避免會面臨眾多風險和挑戰。因此,企業經營與盈利情況具有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在團隊成員沒有實現經濟獨立,企業經營不穩定的情況下,優秀的企業文化至關重要,是凝聚團隊成員的核心要素。具體來說,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包含團隊成員的彼此信任,勇于創新、敢于拼搏的精神,對于共同事業的憧憬等,這些企業文化的要素可以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大學生初創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在市場不斷升級的今天,企業間的競爭不僅僅產品本身、經營模式和銷售模式的競爭,更是企業文化間的博弈。因此,在日趨激烈的客觀競爭環境下,企業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化軟實力,通過構建優秀的企業文化,提高隊伍建設水平,助力企業升級,推動企業發展不斷,強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大學生創業企業的核心優勢是其具有積極的生命力和向上的奮斗力。大學生作為青年力量的典型代表,雖然缺少社會經驗,但有著生機勃勃的氣息和無限的可能,這正是社會所需要的正面形象。大學生擁有敢于創新、勇于挑戰、奮勇拼搏、直面困難的精神。這種良好的企業形象會給大眾好感,有利于企業樹立自己的獨特形象,塑造自身的品牌,實現文化價值和品牌價值的統一,助力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持續發展。因此,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要注意建立優秀的企業形象,打造獨特的企業品牌,通過形象力量和品牌效應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構建的企業文化,容易出現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人性化程度不高。創業期企業面臨不斷變化的市場,不僅在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等方面與成熟企業存在差距,在企業文化方面也有機械化較重,能動性不足的問題。究其原因,是決策層在構建企業文化時,沒能從團隊成員的角度出發,缺少對于市場環境的深刻認知,對于“人”的認知程度還不夠。企業文化的人性化程度不高,容易使企業文化變成空洞的規制,難以深入人心,也無法有效帶動企業長遠發展。
創業期企業文化基礎薄弱,容易盲目追求文化建設的形式,甚至將其當成文化建設的重點,而不重視對內部成員進行文化理念的滲透。企業文化形式化問題的具體表現是企業的文化理念與管理運營的規章制度、實際文化基礎存在一定差距,企業文化過于注重規范和程序,而忽略可落地性。企業文化過于注重形式,不但不能取得內部成員的認同,反而會強化內部成員形式主義的感受,進而影響到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大學生在創業初期,容易出現企業文化脫離實際的問題,這一問題與決策層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存在密切聯系。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構建的企業文化容易出現過于“高屋建瓴”的理想主義,既不是真正凝練的企業精神和管理哲學,也不能通過企業文化引導企業氛圍,最后使企業文化變成沒有實際意義的空中樓閣。造成企業文化脫離實際的重要原因,是大學生群體學生思維仍然較重,缺少工作經歷和創業實踐,導致決策層構建企業文化時,核心目的不明確,缺少理論聯系實踐的思路。企業文化脫離實際,容易導致企業的文化建設與企業的實際運營管理、發展現狀,以及團隊成員心理狀態等客觀情況不符,甚至產生沖突,進而阻礙企業的良性運轉和長遠發展。
人作為組織中最核心最靈活的組成部分,對組織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構建企業文化時,必須緊緊圍繞人這一核心元素來開展。在大學生建立的初創企業中,人這一因素在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凸顯。大學生創業企業不僅要求團隊成員具有創新力、組織力、協調力和耐力等,更要求企業文化構建時刻圍繞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一方面,企業需要建立獎懲分明的制度,形成公平透明的企業文化,尊重并善用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最大程度激發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加強團隊成員的忠誠度和歸屬感,努力讓每一位成員都擁有主人翁意識。另一方面,企業需要注重提高團隊成員的職業道德和個人素養,建立自身的可信任度,通過良性的企業文化讓團隊成員形成自我驅動力,不斷提高個人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激發自身潛能,推動企業總體發展。
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的整體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企業家精神本身是企業文化的發展基石,它包含勇于承擔風險的冒險精神,不斷開拓業務的競爭精神。團隊管理文化有著較強的市場適應力,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團隊成員的集體智慧在企業長期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企業文化,良好的團隊管理有利于保持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創業企業的競爭力和戰斗力。優秀的企業文化能推動個體利益與企業利益的趨同,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和運營水平。因此,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要注重企業文化與團隊管理文化的有機結合,汲取兩種文化的優勢,讓二者彼此補充,相互促進,最大程度釋放企業文化優勢,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積極應對市場挑戰,推動企業長遠發展。
大學生創業企業本質上是一個經濟組織,其企業文化則是一種微觀經濟的組織文化。因此,大學生創業過程中,要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去構建企業文化,真正有效地為企業經濟發展服務。前文論及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有兩種主要的企業文化類型,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在創業企業的初期和中期階段,扁平型企業文化更能適應市場變化和企業總體發展。扁平型企業文化對團隊管理模式和規章制度有一定的要求。一方面,在團隊內部分工時,不能過于絕對,要鼓勵工作中的交叉和協助,充分發揮創業企業人性化和靈活性的優勢。文化優勢和工作模式優勢,強調共同協作,群策群力,均攤壓力,最大程度激發成員潛力,釋放優秀企業文化的紅利。另一方面,也要制定科學合理、公開透明的企業制度,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創新激勵成員的方法,建立多渠道的鼓勵措施。通過物質獎勵、榮譽獎勵、考核激勵、晉升與調動激勵、培訓與示范激勵等多種方式,最大程度激發團隊內部成員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以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通常情況下,一個企業的成功需要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作為支撐。例如,阿里巴巴、華為等成功企業都有獨特的企業文化。這些企業注重激發員工干事創業的決心,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努力讓團隊成員達成共識,以統一的企業文化為引領,共同向前向上發展。想要構建干事創業、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一方面,需要建立合理的容錯機制,讓團隊成員敢于創新、勇于探索,積極主動拓展業務,不斷探索創新想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也要注重實際性的獎勵,對于那些勇于嘗試、主動創新的成員要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以體現企業對創新精神、實干精神的尊重和鼓勵,從而樹立典型,鼓舞大眾,形成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和良好的工作氛圍,不斷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優秀的企業文化是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構建良好的企業文化有利于減少企業內部沖突,降低資金耗費,進而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本文結合大學生創業的實際情況,對構建初創企業文化提出一定的建議,期望能使創業團隊更加穩定,發展更具長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