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協委員 范社嶺(代表民建河北省委)
千秋偉業、人才為先。重視人才工作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中共百年奮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團結人才、引領人才、造就人才的發展史。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人才工作擘畫了藍圖,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對人才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明確了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方針政策,發出了加快建設人才強國的動員令。我們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關于建設人才強國“八個堅持”的規律性認識上來,統一到對人才工作面臨形勢任務的科學判斷上來,統一到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大力實施人才強冀戰略,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人才支撐、打造創新高地。為此建議:
要錨定2035 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人才強國的遠景目標,下大氣力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要健全完善人才全方位管理機制、探索完善聚集人才的生態路徑、健全人才發展的支撐體系,以全省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引進具有原始創新能力的頂尖人才、科技引領能力的領軍人才、戰略開拓能力的高端人才以及各行各業“急需緊缺”人才。要建立人才資源配置宏觀機制,健全普惠性人才扶持政策和差別化人才支持政策,推動人才與區域定位和產業布局協調發展,推動同一市域國家省市人才優惠政策共享,打造聚才洼地,創造人才福地。要推動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搭建寬闊宏大的干事舞臺,打造溫馨舒適的發展環境,用好鄉情親情,拓寬海內外引才渠道,改進投入保障措施,構建人才服務平臺,更加注重以才引才、平臺引才、柔性引才,推動形成“近者悅、遠者來”“孔雀燕趙飛”的良性循環。
堅定人才培養自信,造就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優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燃眉之急、長遠大計。要認真研究解決突出問題,特別是當前我省人才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等短板,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要充分發揮高校培養基礎研究人才主力軍作用,建設一批基礎學科培養基地,突破常規,創新模式,更加重視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教育。要著力做強人才培養平臺載體,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高校和科研院所主陣地作用,深化“龍頭企業+職業院校”社會化辦學模式,推進產學研融合、產教融合,梯次培育人才,形成具有河北特色的人才雁陣。要切實強化人才培養政策,圍繞高質量發展對“高精尖”人才的需求,強化重點扶持,實行“一對一”聯系服務,深化實施人才強冀重點工程,深入推進省高端人才、省管優秀專家、“巨人計劃”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專項支持計劃,充分保障科研資助、崗位津貼等激勵政策的落實,對科研經費的使用要有適度寬松的環境。
要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要著力完善人才激勵制度,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頭銜的導向,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讓事業激勵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要著力完善人才使用機制,健全科學家本位的科研組織體系,完善重大科研任務“揭榜掛帥”“賽馬”制度,實行目標導向的“軍令狀”制度,鼓勵科技領軍人才掛帥出征。要著力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基礎前沿研究突出原創導向,社會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導向,應用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評價突出市場導向,深入實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體系。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第一資源,是事業之本、發展之本、興盛之本。我們要堅持聚天下英才而引之、育之、用之、安之,使河北成為人才培育發展的沃土、樂土,為推進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齊心協力、精雕細琢中國式現代化的河北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