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樹超 郭文富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上海市職業教育協會會長;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新百年新征程,黨的二十大為發展職業教育提出新路徑,這就是通過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簡稱“三教”)協同創新之路,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通過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提升職業教育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能力。
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三教” 協同創新。2022 年12 月15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 年)》把“加快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作為持續優化初次分配格局、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體現了發展高質量職業教育在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中的重要作用。什么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從根本上來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就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與培訓的高質量,以及服務經濟社會的高質量。而要實現這個目標,不僅需要職業教育自身的努力,現代技術技能的職后培訓需要與繼續教育協同創新,還需要技師院校等的協同創新;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尤其是服務產業升級,更需要與高等教育的協同創新。2002 年中央提出人才強國戰略,明確是要建設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黨的二十大進一步強調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要求“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堅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因此要“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將高技能人才培養列入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突破性意義,反映了職業教育在中國式現代化尤其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進程中,應當具有廣闊的前途、重大的作為。
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質量教育體系是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的人才培養高質量和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共同組成的體系,其核心特征是“體系”和“高質量”。2019 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已明確提出,完善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統籌協調發展機制,黨的二十大進一步強調要“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這是在充分肯定教育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仍然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同教育類型面臨不同的瓶頸與短板,必須從系統觀念出發加以謀劃和解決,全面協調推動各層次、各類型教育高質量發展。作為教育體系的子系統,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自發揮著特定的功能并且相互聯系相互關聯,組成了一個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的整體。“三教”協同創新要求更加注重體系發展的整體效能,否則系統的短板會更加突顯。在中國式現代化大系統中,高質量教育體系既要有高質量的高等教育,也要有高質量的職業教育,還要有高質量的繼續教育。因此,要在教育體系中研究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加強整體性和協同性,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的關系,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新世紀開始的20 年時間,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階段進入大眾化和普及化階段,兩基目標達成,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取得很大成效,教育基本矛盾轉化為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巨大需求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教育類型間的協調發展、協同創新亟待提上議事日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尤為迫切。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要提高職業教育價值認同,彌補職業教育發展短板。職業教育發展不僅需要法律、制度和政策推進,很大程度上還決定于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價值認同、情感認同和心理期待。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的時候,向廣西汽車集團的國家級技能大師鄭志明代表問了兩句話:“你的職稱走的是哪個序列?”“現在收入怎么樣?”這兩句問話切中了當前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題。為什么在職業院校,護士專業發展很好,而護工專業難以發展?就是因為二者走出來的職稱序列不同。護士可按規定參加衛生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可以申報正高級職稱,工資待遇、社會地位也提升了。而護工頂多走到技師,屬于工人編制。職業教育有沒有前途,關鍵就在于能不能撬動技術工人的社會待遇和社會地位。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前提是要努力縮小三類教育的價值認同差異。教育價值認同差異存在于社會的各個方面,既有傳統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有教育政策和勞動人事制度改革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階段、難以發揮引領社會價值觀方面的原因,強化了“唯學歷、唯文憑”的價值觀,使勞動價值難以得到社會認同,也影響了各級行政部門落實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政策的積極性,這種價值認同差異進而加重了質量分化,使短板更短。近年來職業教育缺乏吸引力、不受社會認可問題更加突顯,中職學校辦學基礎薄弱,“空、小、散、弱”問題突出,高職學校三年擴招400 余萬人,嚴重稀釋了教學資源。沒有“三教” 整體的高質量發展和弱勢教育類型的全面振興,就無法全面縮小階層差異、城鄉差異、區域差異,就無法真正實現共同富裕。
加快“三教”協同創新將有效助力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叭獭眳f同創新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工程,需要在政府的統籌與主導下,真正認清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三教”協調發展、協同創新的目標任務,在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中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需要開展有組織的教育教學改革,“三教”協同創新就是通過有組織的科教融匯和教學建設,使“三教”改革形成合力。教育部門和勞動部門都要超越部門主義、本位主義,建立雙向互認、縱向流動的立交橋,完善“三教”相互銜接溝通的框架體系,探索形成“三教”相互支撐、不可割裂的有機體系,推動各地實施“雙高計劃”和職教本科引領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在深入探索“中—高”“中—本”“高—本”貫通中努力協同創新,注重系統培養具有職業認同、就業樂業、服務地方的高技能人才。新時期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尤其是推動革命老區和邊疆地區加快建設等任務要求,都對發展高質量職業教育提出更高期待。當前,人社部《關于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意見(試行)》已出臺“新八級工”制度,在原有的“五級”基礎上,往下補設學徒工,往上增設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中辦、國辦《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 進一步要求完善技能要素參與分配制度,強調用人單位在聘的高技能人才比照相應層級專業技術人員享受同等待遇。這些政策的落實,將有效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使其成為國家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