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綠色“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路徑與世界意義
——基于全球環境治理的視角

2023-03-22 23:14:19趙亞娜
國際展望 2023年1期
關鍵詞:一帶一路綠色建設

趙亞娜

綠色“一帶一路”是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依托。2017年5月,環境保護部、外交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聯合發布《關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綠色“一帶一路”以“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推動綠色發展理念”為行動宗旨①環境保護部、外交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關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國環境報》2017年5月9日,第3 版。,突出其作為全球環境治理的參與者、綠色發展理念的踐行者的角色。在2022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中,這一表述有了新的變化。該文件指出,“我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②《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2022年 3月 28日,https://www.ndrc.gov.cn/xwdt/tzgg/202203/t20220328_1320630.html?code=&state=123。,綠色“一帶一路”的實踐也被界定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的重大舉措。因此,我們有必要從全球治理層面認識綠色“一帶一路”的實踐路徑與世界意義。

目前,學界對綠色“一帶一路”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相關研究基本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從法律、金融角度分析綠色“一帶一路”在實踐中面臨的課題并提出可行性解決方案。③于宏源、汪萬發:《綠色“一帶一路”建設:進展、挑戰與深化路徑》,《國際問題研究》2021年第2 期,第114—129 頁;楊達:《綠色“一帶一路”治理體系探索與深化方位透視》,《政治經濟學評論》2021年第5 期,第165—187 頁;翟東升、蔡達:《綠色“一帶一路”建設:進展、挑戰與展望》,《宏觀經濟管理》2022年第8 期,第7—15 頁。第二類是從哲學層面分析綠色“一帶一路”理念的可借鑒性。④田啟波:《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世界意義》,《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3 期,第15—23 頁。第三類是從全球治理層面論證綠色“一帶一路”的實踐價值。⑤趙斌、唐佳:《綠色“一帶一路”與氣候變化南南合作——以議題聯系為視角》,《教學與研究》2020年第11 期,第86—97 頁;丁金光、張超:《中國對外環保援助的戰略重要性》,《現代國際關系》2020年第11 期,第19—25 頁;Johanna Coenen et al.,“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of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Governance,Vol.31,No.1,2021,pp.3-17。學界既有的研究對綠色“一帶一路”實踐的路徑、面臨的課題、路徑的優化進行了翔實論述。當前,中國將綠色“一帶一路”定位為解決全球生態安全的重大舉措,同時也是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重要途徑。但是,綠色“一帶一路”的具體行動如何體現中國的全球環境治理觀,其對全球環境治理有著怎樣的意義,當前的研究則尚未作出回應。目前的研究成果或是從理論層面論證了綠色“一帶一路”對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或是對綠色“一帶一路”的實踐效果進行評估,尚缺乏全球環境治理視角的研究。本文以全球環境治理為切入點,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綠色“一帶一路”倡議。從全球環境治理角度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合作進行研究,進而在現實層面深入剖析中國與沿線發展中國家環境治理合作的現狀,有助于從理論層面挖掘中國參與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世界意義。對中國而言,在參與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需厘清綠色“一帶一路”的實踐路徑,總結經驗,進而積極、有效和更全面地參與全球環境治理。

一、綠色“一帶一路”的提出

綠色“一帶一路”的提出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與實踐的外部延伸。基于中國環境保護的經驗與成果,“一帶一路”建設的綠色化發展重塑了“一帶一路”的發展理念。

(一)綠色“一帶一路”提出的現實基礎

“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脆弱,亟須有效應對策略。但是,南北環境治理分擔的歷史性問題、南北產業分工造成的環境破壞等問題導致全球環境治理效力低下。在此背景下,國際社會需要新的路徑來應對全球環境治理效率低下的問題。

第一,“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需要有效的治理策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全球空氣質量的監測,中低收入國家普遍受到空氣污染的影響。有研究表明,碳排放量巨大是“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①張金珠、尤雪鵬等:《基礎設施OFDI 對東道國的經濟與環境影響——以“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重點國家為例》,《國際經濟合作》2021年第5 期,第61 頁;Fernando Ascens?o et al.,eds.,“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fo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Nature Sustainability,Vol.1,No.5,2018,pp.206-209.2010—2014年,全球碳排放總量的53.9%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五年間的總增長率為23.1%,明顯高于13.1%的全球平均水平。①田穎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研究參考》2017年第15期,第111 頁。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報告,未來幾十年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將成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地。②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Chinese Translation of Financing Clean Energy Transitions in Emerging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 June 2021,p.13,https://iea.blob.core.windows.net/assets/6756ccd2-0772-4ffd-85e4-b73428ff9c72/FinancingCleanEnergyTransitionsinEMDEs_Worl dEnergyInvestment2021SpecialReport.pdf.“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環境治理和經濟發展互相制約,僅依靠有限國家或地區的行動,不足以解決其存在的跨境環境風險。③王洛忠、張藝君:《“一帶一路”視域下環境保護問題的戰略定位與治理體系》,《中國環境管理》2016年第4 期,第60—64 頁。

第二,當前全球環境治理機制不足以解決“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環境治理的難題。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不完善的原因之一是南北分歧和差異,主要體現在治理理念、治理方式、產業分布三個方面。首先,在環境治理認識方面,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存在分歧。西方發達國家不顧既往而一味片面主張“向前看”的環境治理模式;但對處于工業化起步階段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才是第一要務。印尼政府明確表示,不能以追求氣候治理為目標,犧牲印尼的經濟發展。④Hans Nicholas Jong,“Indonesia Won’t ‘Sacrifice Economy’ for More Ambitious Emissions Cuts,” Mongabay,April 14,2020,https://news.mongabay.com/2020/04/indonesia-emissions-reduction-climate-carbon-economy-growth.其次,發達國家在解決氣候融資不足問題上推脫責任,加深了二者在環境治理上的矛盾。在2009年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發達國家曾承諾在2020年之前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 000 億美元的氣候援助資金,但是這些國家實際上拒絕或拖延履行承諾。發達國家在氣候行動上的消極態度和行為,阻滯了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再次,全球產業鏈南北分化,增加了南方國家環境治理的負擔。在生產要素全球流動中,北方國家和南方國家差異顯著。北方國家的產業鏈聚集于高產值、低能耗、低污染的“清潔產品”,而南方國家的工業生產普遍依賴高能耗及污染較大的產業。⑤Shuhong Wang,et al.,“Global Value Chains,Technological Progress,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equality Towards Developing Countri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Vol.277,2021,p.110.在此背景下,發展中國家在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上處于被動狀態,陷于“環境治理資金不足—加大工業化轉型—環境污染—商品碳排放不達標—經濟發展受阻”的惡性循環。

第三,中國綠色發展及生態文明建設經驗對“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具有借鑒意義。當前,中國生態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果,中國的治理經驗可為沿線國家提供新的選擇。中國的成果主要在于治理路徑符合中國的國情,走出了一條綠色、可持續的發展道路。雖然中國的環境治理經驗并非必然適應于所有國家,但是中國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關系的認識及相關實踐,卻可供沿線發展中國家借鑒。首先,中國環境治理是基于長遠眼光確定適應本國實際的治理路徑,以保持生態發展的可持續性。其次,環境保護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頂層設計上,中國制定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為環境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再次,在治理主體上,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3 頁。。中國正通過發揮政府監督作用以及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協同參與效應,形成環境治理的多元共治模式。②詹國彬、陳健鵬:《走向環境治理的多元共治模式:現實挑戰與路徑選擇》,《政治學研究》2020年第2 期,第67—69 頁。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充分認識到綠色發展、綠色經濟所蘊含的可持續性發展模式對國家發展的戰略性價值,改變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對立關系,在實踐中實現了兩者的協調與平衡。例如,通過發展清潔能源技術,中國不斷積累綠色資本,為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提供了保障。中國在綠色發展領域的成功實踐,能夠為其他發展中國家制定綠色發展方案提供新思路。

(二)綠色“一帶一路”環境治理理念的發展歷程

中國綠色“一帶一路”環境治理的實踐主要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綠色絲綢之路倡導階段,強調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理念。2015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明確,在“一帶一路”建設的經貿領域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內涵,積極參與沿線國家生態保護行動;推動生態保護的項目建設。2016年,中國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簽訂《關于建設綠色“一帶一路”的諒解備忘錄》,共同研究綠色“一帶一路”的實踐方案與路徑,推動“一帶一路”對接2030 可持續發展目標。在此階段,中國開始探索“一帶一路”建設落實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具體行動方案。

第二階段,中國制定了綠色“一帶一路”具體行動方案,體現綠色“一帶一路”在全球環境治理層面的參與性。《關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強調,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是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重要實踐。在中國的倡導下,綠色“一帶一路”呈現平臺化、機制化特征。在2017年5月舉辦的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倡導建立“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和“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這充分體現了綠色發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階段,綠色“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角色向貢獻者、引領者轉型。在2018年11月舉行的中英金融工作組第三次會議期間,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與“倫敦金融城綠色金融倡議”合作制定《“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雙方利用自身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地位,為參與“一帶一路”投資的全球金融機構和企業制定行為準則。①《“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是在2017年12月舉辦的第九次中英經濟財經對話上提出的。在第九次中英經濟財經對話期間,中英兩國肯定了雙方在全球綠色金融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并支持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與倫敦金融城綠色金融倡議組織共同發起成立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已經成為中英綠色金融合作的重要平臺。在2021年6月召開的“一帶一路”亞太區域國際合作高級別會議上,中國同28 個國家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倡議,強調保護生態環境是各國的共同責任,呼吁深化環境合作。2022年3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關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指出,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維護全球生態安全的重大舉措”。②《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綠色“一帶一路”經過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搭建環境治理合作平臺、參與制定綠色投資原則,充分發揮了中國在全球環境治理中貢獻者、引領者的作用。

二、綠色“一帶一路”的實踐路徑

堅持綠色發展是“一帶一路”建設走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題中應有之義。習近平反復強調的生態文明觀已經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之中。中國與沿線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正在被更多地嵌入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理念。

(一)發展合作:增強治理韌性

國際發展合作是“一帶一路”向沿線國家提供公共產品的主要形式。①唐麗霞、趙文杰、李小云:《全球公共產品視角下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國際展望》2022年第1 期,第98 頁。綠色“一帶一路”發展合作主要體現在綠色基礎設施和環保項目合作上。

第一,綠色基礎設施合作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能夠減輕對環境的影響。②WWF,“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WF Recommendations and Spatial Analysis,”May 2017,http://awsassets.panda.org/downloads/the_belt_and_road_initiative___wwf_recommendations_and_spatial_analysis___may_2017.pdf.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領域,發展中國家大力建設基礎設施能夠提升經濟發展水平。③鄭雪平:《“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驅動合作國家減貧研究》,《社會科學》2021年第9 期,第50—61 頁。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促進“一帶一路”倡議綠色發展:發揮金融和技術的作用,推動低碳基礎設施建設》報告提出,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復蘇的關鍵。④世界經濟論壇:《促進“一帶一路”倡議綠色發展:發揮金融和技術的作用,推動低碳基礎設施建設》,2022年1月14日,https://www3.weforum.org/docs/WEF_Advancing_the_Green_Development_of_the_Belt_and_Road_Initiative_2022_CN.pdf。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減輕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首先,綠色“一帶一路”提出,基礎設施建設應減少資源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保護生態環境,并推動綠色交通建設、對接國際和沿線國家的綠色標準。⑤例如,烏干達的卡魯瑪水電站項目在結合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基礎上推進項目建設,水電站的建設地在烏干達穆奇森瀑布國家公園附近,那里是多種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項目建設特意鋪設了動物遷徙通道,并將大型設備安裝在地下數十米的洞室,以保護野生動物和公園的原始風貌。其次,“一帶一路”能源項目建設以清潔能源開發為重點。中國已經宣布不再興建海外煤電項目,以推動實現碳中和目標。綠色“一帶一路”項目以充分利用沿線發展中國家的自然條件為首要選擇。例如,沙特綠色轉型的目標是擺脫經濟對石油的依賴。因為光照時間長,在沙特所處的地理位置選擇太陽能發電項目符合當地的實際需要。中國和沙特合作打造的紅海新城儲能項目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儲能項目,該項目未來的能源供應將全部源自清潔能源。當前,“一帶一路”建設大力開展水電、太陽能、風能、氫能等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清潔能源的可持續性,可以緩解沿線發展中國家能源短缺,減少碳排放,對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清潔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在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同時,可以降低因環境治理而影響經濟發展的風險。

第二,發展合作向有利于環境保護的項目傾斜。綠色“一帶一路”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發展合作項目,開展環境保護類援助,將環境保護合作落到實處。在項目規劃上,支持生態保護是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的組成部分。①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43頁。例如,非洲是中國對外援助的主要對象地區,推進環境保護類項目建設是中國與非洲國家開展環境治理的重要內容。在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中國提出對非洲實施的100 個環境保護項目予以支持。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國宣布為非洲實施50 個綠色發展和生態環境援助項目,加強中非在氣候變化、海洋合作、荒漠化防治等領域的合作。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66 頁。環境保護類項目包括多種形式,其中低碳示范區是環境保護項目的樣板。在東南亞,中國與老撾合作打造低碳示范區,履行氣候援助的承諾。③《中老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萬象賽色塔低碳示范區揭牌》,《人民日報》2022年5月1日,第3 版。隨著綠色“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等眾機構都在積極參與沿線發展中國家的環保項目。

(二)經貿合作:提升治理效能

綠色“一帶一路”經貿合作通過綠色金融、綠色投資引導資金流向綠色發展領域,同時規范企業行為,引導企業參與環境治理。

第一,綠色金融能夠為沿線國家的能源轉型提供資金。當前,資金短缺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實現能源轉型的主要障礙。2026—2030年,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每年將需要1 570 億美元的太陽能發電投資、2 430 億美元的風電投資。①世界經濟論壇:《促進“一帶一路”倡議綠色發展:發揮金融和技術的作用,推動低碳基礎設施建設》,2022年1月14日。以越南為例,在2021年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 次締約方會議(COP26)上,越方承諾將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根據越南發布的第八次《國家電力發展規劃草案》(PDP Ⅷ),其計劃在2045年前壓縮大部分火電能力。為實現這一目標,2021—2030年越南電力項目的投資需求約為110 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可再生能源。②Vi D?ng,“International Funding and Green Finance the Key to Renewable Transition,”Vi Nan News,June 16,2022,https://vietnamnews.vn/economy/1250821/international-funding-and-green-finance-the-key-to-renewable-transition.html.為應對綠色項目發展資金短缺,中國在綠色金融領域發揮的作用逐步提升。截至2021年底,中國綠色債券累計發行量位居全球第二。2021年上半年,中國發行了31 億美元氣候債券,在全球氣候債券發行企業中排名第七位。③Climate Bonds Initiative,“Climate Bonds Initiative,Sustainable Debt Market Summary H1 2021,” September 2021,https://www.climatebonds.net/files/reports/cbi_susdebtsum_h12021_02b.pdf.同時,中國利用多邊開發銀行完善綠色金融體系,作為“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的助推者,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增加對綠色項目的支持。在全球“綠色基礎設施”實際投資量遠低于預期目標的情況下,亞投行將綠色基礎設施作為優先目標。對此,亞投行在2021年宣布,在未來五年通過的融資審批中,氣候融資將至少達到50%,到2030年亞投行的累計氣候融資預計達到500 億美元。④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AIIB to Fully Align with Paris Agreement Goals by Mid-2023,” October 26,2021,https://www.aiib.org/en/news-events/news/2021/AIIB-to-Fully-Align-with-Paris-Agreement-Goals-by-Mid-2023.html.包括發行綠色債券等融資活動在內,金融機構對綠色領域的資金支持有助于發展中國家解決綠色轉型的融資瓶頸。例如,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示范項目,亞投行出資3 億美元支持建造巴拉科特水電站,在解決能源短缺、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減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此外,中國與沿線國家合作的境外經貿園區全面對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遵守東道國的環境標準,控制園區建設對環境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保障園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同并進。⑤商務部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中國“一帶一路”境外經貿合作區助力可持續發展報告——基于經濟、社會、環境框架的分析和實用指南》,20 19年4月,https://www.undp.org/sites/g/files/zskgke326/files/migration/cn/9df35ccf9af94ede146 5f45624957331ff88a41f61ec21fe5b421f4b05e38b94.pdf.“一帶一路”境外經貿園區的綠色發展模式,有助于對接沿線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目標,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

第二,中國引導企業樹立社會責任感,規范企業行為,以促進中方企業在境外項目建設中遵守東道國環境保護制度,提升企業在環境治理中的參與度。在具體項目合作中,綠色“一帶一路”要求中資企業提高環保意識。2019年,商務部發布《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強調對外投資應符合所在國的地理、社會和文化環境以及環境保護的法律要求。中國要求中方企業在海外項目建設中遵循當地的環保標準與法規,以此規范中方企業行為。具體包括:在對外投資領域,企業應遵守《“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充分考慮氣候、環境、生態等要素;通過引導與規范企業的投資與建設行為,避免項目建設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以確保“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符合環境保護標準。其中,東盟是綠色“一帶一路”的重點合作區域。中國提出,中資企業在同東盟各國的投資合作中應提高環境保護意識,遵守當地環保標準,積極參與當地組織的環保活動。①《2020年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東盟》,中國一帶一路網,2020年12月25日,https://www.yidaiyilu.gov.cn/zchj/zcfg/159099.htm。

(三)互動交流:提供治理保障

在中國的倡導下,通過舉辦環境合作論壇等方式,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增進交流與互動,在提升各方對綠色發展認同感的同時,強化知識分享和技術交流,為提升環境治理效果提供保障。

第一,通過雙邊、多邊交流與互動,增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綠色“一帶一路”理念與行動的認知,拓展合作空間。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可以在雙邊、多邊合作機制中融入環境議題,為環境治理合作提供制度化保障。例如中國—東盟“10+1”框架下的中國—東盟環境合作論壇、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下的“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聯盟圓桌會議、瀾滄江—湄公河區域合作框架下的瀾滄江—湄公河環境合作圓桌對話等。在交流內容上,中國在環境合作論壇上與沿線發展中國家商討如何實現綠色發展以應對環境變化的不利影響,論壇主題包括可持續發展、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分享環境治理技術。在此過程中,中國分享綠色發展經驗,突出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在互動主體上,環境合作論壇的參與者包括聯合國機構、各國環境保護部門、新能源企業等不同主體,形成了“國際—國家—地方”多層級互動交流的跨國環境治理合作網絡。

第二,中國與沿線發展中國家開展環境治理技術與知識交流,為環境治理提供技術支撐。技術創新與應用對環境治理和綠色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已有研究發現,中國與沿線國家的技術與應用創新,可以增加創新技術在綠色發展中的應用,顯著提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①葛鵬飛、黃秀路、韓先鋒:《創新驅動與“一帶一路”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基于新經濟增長模型的異質性創新分析》,《經濟科學》2018年第1 期,第37—51 頁。例如,中國與埃塞俄比亞在太空領域開展合作,中國向埃塞俄比亞提供包括衛星、地面系統、衛星發射、項目培訓的系統方案。通過衛星遙感系統,埃塞俄比亞可以獲取有關農林水利、防災減災的信息,提升埃塞俄比亞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②文雯:《一顆衛星,中非氣候變化合作的紐帶——記中國援助埃塞俄比亞寬幅多光譜遙感衛星系統》,《中國環境報》2021年5月14日,第4 版。

綠色“一帶一路”為發展中國家實現綠色發展提供的機制化合作平臺,可以減少發展中國家在技術升級、能源轉型和低碳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技術和資金不足問題。③孫悅、于瀟:《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中國推動全球氣候治理轉型的研究》,《東北亞論壇》2019年第6 期,第122 頁。中國的可再生能源開發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根據國際能源署2021年發布的報告,在其后五年,中國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產能增長中的占比將達到43%。④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Renewables 2021: Analysis and Forecast to 2026,”December 2021,https://iea.blob.core.windows.net/assets/5ae32253-7409-4f9a-a91d-1493ffb9777a/Renewables2021-Analysisandforecastto2026.pdf.太陽能發電技術開發和應用方面的優勢能夠為“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⑤Brian Eyler,“Can Solar Diplomacy Green the Belt and Road? ” China Dialogue,January 24,2019,https://chinadialogue.net/en/energy/11037-can-solar-diplomacy-green-the-belt-and-road/.例如,中國在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合作基礎上,建立起水電、光伏和風電合作項目,為沿線國家提供開發清潔能源的技術。中國要深入參與國際創新和技術合作,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努力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創造更大機遇。南南氣候合作與綠色“一帶一路”之間的議題聯系增加了兩者間的重疊性,為發展中國家重塑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機會。①趙斌、唐佳:《綠色“一帶一路”與氣候變化南南合作——以議題聯系為視角》,第86—97 頁。為應對氣候變化,中國為沿線發展中國家培養人才以增進知識交流,提升沿線相關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在知識和技術交流方面,中國的科研機構和技術專家通過提供技術支撐、科研成果轉化、人員交流與互訪,分享中國環境治理的成果。例如,2017年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和非洲“綠色長城”組織簽訂協議,參與非洲“綠色長城”項目建設,分享中國荒漠化治理經驗。同時,中國開設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培訓班,幫助“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提升解決環境治理問題的專業能力。通過2015年設立的“中非可再生能源技術轉移項目”,中國在人才培訓、制定國家發展戰略規劃方面對非洲國家提供幫助。同東盟的清潔能源合作是綠色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內容。2015年,中國廣核集團與東盟能源中心成立“中國—東盟清潔能源能力建設中心”,隨著交流與合作的進一步深入,2017年中國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和東盟能源中心訂立“中國—東盟清潔能源能力建設計劃”,分享清潔能源發展的成果和經驗。②《中國—東盟清潔能源能力建設計劃》,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網,2021年11月1日,https://obor.nea.gov.cn/pictureDetails.html?id=2556。

總之,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合作,融入了中國綠色發展理念。通過發展合作、經貿往來、互動交流,增強沿線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治理韌性,提升了解決環境問題的動力。綠色“一帶一路”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路徑具有顯著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行特征。中國與沿線發展中國家的相關合作,拓展了這些國家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空間。

三、綠色“一帶一路”對全球環境治理的意義

綠色“一帶一路”的實踐形成了新的環境治理范式,這一范式為全球環境治理提供了新方案、新思路,并且從治理理念、治理手段和治理主體三個層面,填補了以往全球環境治理規范與體系的缺失。

(一)治理理念:生成兼顧效率與公平的綠色發展新規范

綠色“一帶一路”旨在踐行綠色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保障“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能力,形成發展中國家利益優先的新治理規范。規范是“行為體共同持有的適當行為的共同預期”,存在于行為體的行為模式之中。①[美]瑪莎·芬妮莫爾:《國際社會的國際利益》,袁正清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 頁。由于國際規范通常是以國際規則、國際制度的形式出現,作為國際制度主導者的發達國家往往被視為國際規范的詮釋者。這些國家憑借國際社會優勢地位,主導國際規范的演進。當國際規范不能代表國際社會全體成員利益的時候,就會出現規范缺失的局面。而規范發育不足則將導致全球治理的困境。②林永亮:《全球治理的規范缺失與規范建構》,《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1年第1期,第24—25 頁。隨著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格局中地位的相對提高,當既有規范不符合發展中國家利益時,就會出現規范競爭的現象。③Antje Wiener,Contestation and Constitution of Norms in Global International Relation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8,pp.3-6.

規范競爭同樣出現在全球環境治理這一場域。發展中國家主張在氣候治理中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公平性原則,而發達國家則更熱衷于強調環境治理議題本身。發達國家利用自己的先發優勢,以規制方式要求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加劇了南方和北方國家在環境治理上的對立。進而導致全球環境政治場域中的規范競爭趨于激烈。

綠色“一帶一路”強調公平性原則。這種公平性主要體現在發展中國家擁有的發展權上。對現階段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發展權的“綠化”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點。④汪習根、吳凡:《論中國對“發展權”的創新發展及其世界意義——以中國推動和優化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為例》,《社會主義研究》2019年第5 期,第170 頁。西方國家強調環境治理本身,其邏輯起點是所謂的保障人權,但是發展權同樣是人權。2022年5月25日,習近平在與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視頻會見中強調,“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生存權、發展權是首要人權”⑤《習近平會見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外交部網站,2022年5月25日,https://www.mfa.gov.cn/zyxw/202205/t20220525_10692407.shtml。。2022年11月,在第25 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中國與東盟達成了《關于加強中國—東盟共同的可持續發展聯合聲明》,其中強調“堅持發展導向和發展優先”①《關于加強中國—東盟共同的可持續發展聯合聲明》,外交部網站,2022年11月12日,http://new.fmprc.gov.cn/web/zyxw/202211/t20221112_10973110.shtml。。綠色“一帶一路”推進的發展合作、經貿合作及交流互動以增強沿線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治理能力為重點,為“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充分體現了發展權優先的原則。

(二)治理舉措:通過“軟性”治理激發發展中國家環境治理的自主性

綠色“一帶一路”主張各國在自愿原則基礎上共同建設“綠色”絲綢之路,通過“軟性”治理范式實現沿線各國環境治理目的,替代長期以來西方國家主導的“硬性”指標。“軟性”治理范式是相對于由強制性指標限制的合作形式,其中包括非正式機制合作與發展目標對接。

第一,利用非正式機制,提升“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環境治理的主動性。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靈活的非正式機制能夠較大程度綜合各方的治理要求,所達成的合作與治理方式更有助于提高治理效力,提升發展中國家環境治理的意愿。②Miles Kahler,“Rising Powers and Global Governance: Negotiating Change in a Resilient Status Quo,” International Affairs,Vol.89,No.3,2013,p.729.例如,在“中非可再生能源技術轉移項目”框架下,中國專家依據中國的綠色發展經驗,幫助加納能源委員會制定《加納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2018—2030)》,中國專家根據加納的人文、技術、地理條件為其設計了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路線圖。該發展規劃于2019年2月正式提交加納能源部。總之,綠色“一帶一路”在治理方式層面尊重不同國家的差異性,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第二,“軟性”治理方式體現在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目標對接上。全球綠色低碳趨勢隨著《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24 次會議(COP24)、第25 次會議(COP25)談判得以確認。③李慧明:《全球氣候治理的“行動轉向”與中國的戰略選擇》,《國際觀察》2020年第3 期,第58 頁。“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設定了2030 可持續發展目標,綠色“一帶一路”通過互動交流加以共同實現。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提出可以利用“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資,幫助受援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①UN Environment Programme,“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ternational Green Development Coalition (BRIGC),” https://www.unep.org/regions/asia-and-pacific/regional-initiatives/belt-and-road-initiative-international-green.其中,《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是一個顯著的成果。結合中國2035年遠景目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非盟的《2063年議程》,中國和非洲國家將共同打造綠色發展的新模式,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②《中非合作 2035年愿景》,國際發展合作署網站,2021年 12月 9日,http://www.cidca.gov.cn/2021-12/09/c_1211480567.htm。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治理合作,通過對接雙方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結合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議程,形成了符合發展中國家實際的環境治理范式。

(三)治理主體:增強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話語權

在美國等西方國家主導國際制度、國際規則的背景下,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相關問題治理,有助于縮小發展中國家群體與發達國家間的話語權鴻溝。③楊潔勉:《烏克蘭危機下的世界秩序變局和發展中國家的使命擔當》,《國際問題研究》2022年第4 期,第62—63 頁。綠色“一帶一路”提升發展中國家全球環境治理話語權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綠色“一帶一路”環境治理經驗為全球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范本,二是發展清潔能源有助于提升發展中國家在清潔能源市場的競爭力。

第一,中國與聯合國合作制定環境治理方案,推動發展中國家對全球環境治理的知識貢獻。在全球環境治理中,北方國家基本上主導了話語權和議程設置,南方國家只是規范的“學習者”“模仿者”和“遵從者”。在環境治理的專業知識提供方面,北方國家是相關知識的供給方,而南方國家的參與度較低,處于話語權缺失的地位。④Frank Biermann and Ina M?ller,“Rich Man’s Solution? Climate Engineering Discourses and the Marginalization of the Global South,”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Politics,Law and Economics,Vol.19,No.2,2019,p.153.1990—2007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制定的四份報告中,擬定者大多來自歐洲和北美國家,而非洲或南美國家的擬定者僅占3.1%,全球45%的國家并未參與報告的制定過程,未參與報告制定的國家全部是發展中國家。⑤ClaudiaHo-Lema,Hisham Zerriffi,and Milind Kandlikar,“Who Participates in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and why: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National Representation of Authors in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Vol.21,No.4,2011,pp.1308-1317.由此可見,在當前的全球環境治理方案編制過程中,發展中國家的權利往往是被忽視的,各種全球報告沒有充分體現發展中國家的利益。①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Chinese Translation of Financing Clean Energy Transitions in Emerging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綠色“一帶一路”的環境治理經驗為國際社會克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治理知識供給的不足提供了重要補充。2021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編寫了關于“一帶一路”低碳發展的報告,即《為全球和“一帶一路”沿線發展鋪平道路》。該報告重點是聚焦清潔能源技術轉移、金融支持和低碳能力建設的實踐和成果,為各國綠色轉型提供參考。②《〈為全球和“一帶一路”沿線低碳發展鋪平道路〉報告發布》,中國商務部網站,2021年5月19日,http://sg.mofcom.gov.cn/article/ydyl/zcln/202105/20210503062958.shtml。類似例證說明,綠色“一帶一路”實踐經驗推動了新的全球環境治理知識生產。

第二,綠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可再生能源合作有助于增強發展中國家在新一輪能源博弈中的話語權。隨著全球能源格局的變動,可再生能源的競爭將成為地緣政治博弈的新場域。③Daniel Scholten et al.,“The Geopolitics of Renewables: New Board,New Game,” Energy Policy,Vol.138,2020,pp.2-10; 李昕蕾:《德國、美國、日本、印度的清潔能源外交比較研究:兼論對中國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啟示》,《中國軟科學》2020年第7 期,第3 頁。目前,關于能源轉型是否會引發國際政治格局變化尚存爭議。④Mathieu Blondeel et al.,“The Geopolitics of Energy System Transformation: a Review,”Geography Compass,Vol.15,No.7,2021,pp.3-4.保守的學者認為,能源轉型是一個長期且緩慢的過程,受限于已有的基礎設施和制度體系,并不會對國際秩序造成很大影響。積極派學者則認為,能源轉型已經發生,隨著國際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能源轉型已經在技術、文化、生活方式等領域出現,地緣政治的變化也將是必然趨勢。可再生能源具有不受國家地理位置制約、持續供應、碳排放低的特點,這些屬性改變了由化石能源塑造的地緣政治格局。隨著國家對傳統化石能源依賴程度的降低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研發,傳統地緣政治格局必將發生變化。⑤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A New World: The Geopolitics of the Energy Transformation,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January 2019,https://www.irena.org/publications/2019/Jan/A-New-World-The-Geopolitics-of-the-Energy-Transformation.盡管能源轉型是否會引發地緣政治博弈尚不明朗,但是大國在綠色發展的技術與供應鏈中的競爭已經開始。歐盟制定清潔能源產業競爭力監測指標,掌握歐盟在技術、價值鏈和全球市場三個方面清潔能源的發展態勢,以規劃提升歐盟清潔能源競爭力的方案。①European Commission,“ Report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 on Progress of Clean Energy Competitiveness,” COM/2020/953 final,October 14,2020,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qid=1602695747015&uri=COM:2020:953:FIN.拜登上任后,美國放棄了特朗普保持傳統能源行業優勢的主張,大力開發清潔能源。2022年8月,美國制定了《通脹削減法案》,主張補貼清潔能源產品,以保障美國清潔能源技術和供應鏈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在碳中和時代,清潔能源技術和市場的競爭已經開始。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交流有助于提升發展中國家在清潔能源市場上的競爭力。

結束語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在環境治理方面的分歧,并未因為碳中和的目標而緩和。世界主要大國對清潔能源技術和供應鏈的競爭,導致綠色發展策略呈現政治化、安全化的趨勢,這些都阻礙了環境治理的國際合作。綠色“一帶一路”參與全球環境治理以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為核心,形成了兼顧環境治理效率與公平的新范式。環境保護是聯合國2030 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之一,2030 可持續發展目標得到較多“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認同,綠色“一帶一路”對接沿線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提升了各國環境治理的自主性。在同聯合國的互動中,綠色“一帶一路”在基礎設施建設、綠色融資等領域的經驗為全球環境治理提供了新的范本,彌補了長期以來發展中國家在環境治理中的話語權缺失。在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能源短缺的背景下,發展中國家利用新興技術增加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優勢,也必然會影響未來的全球治理格局。通過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國際組織等不同環境治理主體的合作,中國可以強化綠色“一帶一路”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角色。

猜你喜歡
一帶一路綠色建設
綠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中國外匯(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海峽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電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人大建設(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印媒:“一帶一路”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環球時報(2014-12-10)2014-12-10 08:51:32
再造綠色
百科知識(2008年8期)2008-05-15 09:53:30
自然的綠色
東方娃娃(2004年5期)2004-07-22 06:41: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制服丝袜 91视频|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婷婷激情亚洲| 一级爆乳无码av|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青草视频久久|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特一级毛片|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粉嫩|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8|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97久久精品人人|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欧美高清日韩| 亚洲男人天堂2018|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91在线精品| 亚洲综合香蕉|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日本91视频|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欧美啪啪一区| 激情综合网址| 亚洲精品黄|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自拍偷拍欧美|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www.亚洲国产|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自拍|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成人一区在线|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自拍欧美亚洲|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国产一级α片| 亚洲免费毛片|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成人亚洲国产|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欧美成人一级|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一级爆乳无码av|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