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啟明|文
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企業經營壓力明顯增大的復雜局面,國有企業唯有心懷“國之大者”,以實際行動回答好“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問題,方能激活“人”這個最大變量,從而激發創新這個“第一動力”,踐行好時代使命。
國有企業作為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肩負著做強做優做大、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時代使命。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企業經營壓力明顯增大的復雜局面,國有企業唯有心懷“國之大者”,以實際行動回答好“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問題,方能激活“人”這個最大變量,從而激發創新這個“第一動力”,踐行好時代使命。
自貢硬質合金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自硬公司”)把全體職工的共同利益作為根本政治責任和最高價值追求,在《“十四五”戰略發展規劃》中明確了“硬質新材料的引領者”的企業使命與“勇攀鎢業高峰,成就美好生活”的企業愿景;把“提升創新能力、提升戰略管控水平、提升盈利能力、提升職工‘幸福指數’”作為戰略指導思想。并將“提升職工‘幸福指數’”作為前三個提升的根本目的,把前三個提升作為“提升職工‘幸福指數’”的根本路徑。用共同目標凝聚人、共同奮斗鼓舞人,激活干事創業內生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職工“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近年來,自硬公司用實踐證明了職工“幸福指數”提升與高質量發展的相輔相成與相得益彰。2021 年是自硬公司“十四五”開局之年,公司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敢于勝利的奮斗精神,于危機中尋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主要經營指標刷新歷史紀錄,在崗職工人均收入保持了兩位數增長,提升了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實施了企業年金等福利待遇。職工“幸福指數”的提升激活了發展內生動力,凝聚力向心力不斷增強,創造力攻堅力持續釋放。2022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劇之下,上半年公司銷售收入、利潤等主要指標保持了大幅增長,為“幸福指數”提升創造著更好條件。
持續提升職工“幸福指數”,一方面滿足了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激活了“人”這個最大變量,推動了高質量發展,是為踐行“國之大者”。
提升職工“幸福指數”既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課題,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思維,久久為功。基于馬克思主義價值追求,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自硬公司因地因時制宜,通過“四個充分滿足”不斷實踐。
一是充分滿足職工更高層次的物質需求。“十三五”期間自硬公司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實現了從“求生存”到“謀發展”的關鍵過渡,銷售收入累計增長80%、利潤翻了兩番,在崗職工人均收入持續增長。“十四五”期間,自硬公司將“提升職工‘幸福指數’”提到了戰略高度,寫入了企業愿景和戰略指導思想。當前,公司職工薪酬福利水平在地方國企中處于前列。
二是充分滿足職工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強化文化認同。形成了以“三線建設”精神和“長城”品牌文化為內核的企業文化,以共有價值觀與愿景目標凝聚人激勵人塑造人。強化參與感價值感。通過年度“兩級”職代會、季度思想動態調研、月度合理化建議活動等,使職工參與企業管理體系化。豐富文化生活。形成了“公司+基層兩級活動”機制,健身跑、書法美術攝影等活動競相開展;組建了多個文體協會,改興建了一批活動場館。
三是充分滿足職工更高層次的人文關懷需求。關注心理健康。針對職工日益增長的心理疏導需求,組建了“心靈驛站”,開展入職心理建設、職業發展等講座,并對有疏導需要的職工給予情緒干預與情感撫慰。做好困難幫扶。除常規措施外,還建立了關愛互助基金會,對職工及其直系親屬重大疾病,由互助基金提供救助。
四是充分滿足職工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建立完善職位晉升體系和任職資格標準,搭建明晰晉升通道。特別關注技能人才,建立以賽帶訓提升晉升機制,在中國五礦集團首批聘任的39 名特級技師中,自硬公司獲聘2 人。實施優秀勞務工轉正式工政策,幫助更多優秀人才成長成才。為有文藝體育等特長的員工搭建行業內、省區市展示舞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自硬公司在提升職工“幸福指數”踐行“國之大者”的具體實踐中,收獲了寶貴經驗啟示。
一是持續提升職工“幸福指數”是國有企業的性質與地位所決定的。一方面,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國有企業須將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穿于企業戰略、日常經營及企業文化中,須將“增進民生福祉,提高職工生活品質”作為根本追求,堅持發展為了職工、發展依靠職工、發展成果由職工共享。另一方面,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肩負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時代使命。不斷滿足本企業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本企業職工的“幸福指數”,就是國有企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底層邏輯。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國有企業須堅持從政治上看問題,做到對“國之大者”了然于胸。
二是高質量發展是提升職工“幸福指數”的基礎和保障,職工“幸福指數”的持續提升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一方面,職工“幸福指數”的持續提升,需要建立在企業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上,企業高質量發展是根本保障。當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逆全球化思潮、疫情全球大流行等因素疊加,企業的經營環境嚴峻復雜、壓力不容樂觀,企業要提升經營效益、實現高質量發展實則困難重重。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職工根本利益,必須依靠干部職工上下同欲、勠力同心,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堅持敢于勝利的奮斗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企業戰略規劃的落實、戰略目標的實現上來。另一方面,職工“幸福指數”的持續提升也將激發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職工“幸福指數”的持續提升,將會提升企業的凝聚力,激活“人”這個最大變量,催生創新創造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而提升發展效率效益,建立起職工“幸福指數”提升與企業高質量發展二者的良性循環。
三是提升國企職工“幸福指數”與時俱進、因地因人制宜,精準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其一,提升職工“幸福指數”需因時因地因企因類別而異。就國有企業職工“幸福指數”而言,企業需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動態掌握職工訴求。一方面應堅持從“變化”出發,結合所處不同時間、不同地域、不同階段,考慮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類別,認真分析研判職工訴求。另一方面要堅持從“客觀”出發,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職工,多渠道、多維度、多層次了解職工想法,加強調查研究,抓住主要矛盾,充分反映職工訴求。其二,提升職工“幸福指數”需堅持物質與精神并重,多元化滿足,循序漸進。國企職工對“幸福指數”提升的訴求,已經從過去的側重于物質領域,拓展到民主參與、自我完善等精神領域。企業既要通過高質量發展,為滿足職工物質需求創造更好條件;更要通過拓展能力提升、職位晉升、管理參與、文藝文化、人文關懷、溝通交流等平臺,為滿足職工精神需求創造更好條件。二者不可偏廢,方能相得益彰。同時,要根據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結合企業的財力狀況,形成短期及中長期規劃,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保持循序漸進持續提升的態勢。其三,提升職工“幸福指數”需建立保障機制,久久為功。“為政之道,憂無策,更憂有良策而不落實。”持續提升國企職工“幸福指數”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建立“研、章、問、評”四種機制。定期研判,與時俱進形成滿足物質和精神需求的頂層設計,融入企業戰略層面;建章立制,形成職業規劃、教育培訓、薪酬福利、企業文化、民主管理等制度支撐體系;跟蹤問效,定期監督檢查,整改提升,問效問責;考核評價,用好“指揮棒”,壓緊壓實各級管理者責任,形成管理閉環。
辯證唯物主義既強調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同時也認為物質對于意識有著巨大的反作用。一方面,企業通過高質量發展,實現職工“幸福指數”的持續提升,滿足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踐行“國之大者”;另一方面,持續提升職工“幸福指數”,將持續激發干事創業內生動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實乃“雙向奔赴”,共建共享共贏,為之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