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函楚 周玫
(沈陽體育學院 遼寧沈陽 110032)
健美運動強調全身肌肉發達、豐滿、均勻、具有明顯健美的線條,想要刺激肌肉生長,就要進行一定的大負荷力量訓練,若要更好地達到健身效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包括超負荷原則、特殊性原則、漸進性原則。對于抗阻訓練而言,若在極短的時間內將肌肉負荷提升到很高的水平,會大大增加遭受運動損傷的概率。大量實驗研究提出,漸進性抗阻訓練(PRT)是一種可以有效增強肌力的訓練方法[1],這種方法因具有有效性,在運動訓練中得到廣泛應用。
當前,針對健美運動的項目特點,應用實驗數據量化健美訓練過程機體生理特征的研究并不多見,尋求一種科學而高效的有效訓練方法對今后更科學地指導大眾健美運動、減少損傷的發生等有積極意義。鑒于此,該實驗在運動員進行漸進抗阻訓練后,通過對運動員的體表溫度、肌酸激酶生理指標進行監控,分析漸進抗阻訓練對健美運動員生理特征的影響。
選取沈陽體育學院10名男性健美運動專業學生作為專業組,選取10名男性非體專業學生作為非專業組,年齡為(21.83±1.1)歲。專業組成員平均訓練年限在3年以上,每周訓練5次,每次均在1小時以上;非專業組成員為定期體育鍛煉的健美運動愛好者。兩組受試者均有1人中途退出實驗,最終對其余18人的各項數據指標進行分析。所有實驗對象各項身體狀況良好,遠離煙酒,最近半年內沒有運動損傷。
1.2.1 體表溫度測試
保持環境溫度恒定。受試者只穿著短褲,用碘伏在所有受試者的右側肱二、肱三頭肌,三角肌前、中、后束,股二、股四頭肌的最隆起處做標記,作為測試部位。使用ATIR-M301型非制冷醫用紅外熱像儀,分別采集實驗前一日、實驗當日及實驗次日同一時間段受試者的正位熱像圖,并對圖中體表溫度信息進行分析。
1.2.2 肌酸激酶測試
分別于實驗當日、實驗次日及實驗第三日的同一時間取樣,使用CONTEC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分析受試者的肌酸激酶。
所有實驗對象于測試當日采用統一的熱身及訓練方案,上午訓練下肢、下午訓練上肢,采用對應的肌肉訓練器做漸進性抗阻訓練。上下肢肌肉分別采用50%、75%、100%的10RM負荷,10次為一組,組間休息30s,共5組,完成后休息90s。
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測試指標初始、熱身后、訓練后、實驗次日的數據進行正態檢驗,結果用均值±標準差表示。實驗對象基本信息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前后比較用配對t檢驗,以P<0.05,表示具有顯著性差異。
受試者骨骼肌體表溫度變化情況具體如表1~表4所示。除肱三頭肌外,兩組成員上下肢體表溫度均高于訓練前(P<0.05),且于運動次日明顯降低(P<0.05)。

表1 非專業組上肢肌肉體表溫度的變化情況(℃)

表2 非專業組下肢肌肉體表溫度的變化情況(℃)

表3 專業組上肢肌肉體表溫度的變化情況(℃)

表4 專業組下肢肌肉體表溫度的變化情況(℃)
由表5可知,訓練后兩組受試者CK值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化趨勢,5次測定均有明顯差異(P<0.05)。其中,專業組疲勞持續恢復速度快于非專業組。

表5 CK值變化情況(U/L)
漸進性抗阻訓練(PRT)可以直接在肌肉上施加刺激作用,從而讓機體適應運動訓練產生的運動學變化[2]。在相同的抗阻訓練中,作用于不同部位產生的效果不同,尤其是在運動中發揮作用的主動肌和骨骼。
該實驗以PRT作為訓練方法,研究受試者體表溫度隨訓練時間、負荷量變化的趨勢。兩組體表溫度總體呈現先升高再降低的趨勢,運動次日局部體表溫度下降至接近初始值。相較專業組而言,非專業組運動次日的體表溫度升高幅度明顯(P<0.05),說明專業組的身體機能恢復情況較好,同時也說明該運動強度并不適用于健美運動初學者。根據收集到的紅外熱圖顯示,專業組上下肢普遍存在局部低溫區,陳舊性的運動損傷在紅外熱圖中顯示為較低溫。這與受試者在以往的健美訓練中曾受過不同程度的運動損傷有關。
肌酸激酶作為大分子蛋白質,它本身不能通過自由擴散這一途徑進入循環系統,而是從運動損傷后的組織細胞中流出,進入淋巴液,最后進入循環系統[3]。血清CK訓練值可用于反映人體對運動負荷大小的應激程度,而CK恢復值則可以反映人體對運動負荷大小的適應程度以及運動后的恢復情況[4]。而且肌酸激酶活性不僅與運動強度有關,與選擇的運動方式也有明顯相關性。
該研究中,非專業組的CK在實驗當日直到次日清晨一直處于上升趨勢,同時隨著實驗的進行與訓練負荷的增加,非專業組成員主要肌群的體表溫度也在不斷上升,在運動次日雖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初始(P<0.05),這與Hadzic等人[5]提出的紅外熱像儀可以用來監測運動中的疲勞結果相一致。體表溫度的增高說明這部分肌肉處于疲勞或受損程度不斷加深的狀態[6],且運動次日尚未完全恢復,與CK指標有較高的一致性。與非專業組不同的是,專業組的體表溫度、CK在運動當日到次日晨,出現先升高后下降至接近初始值的現象,兩指標有較高的一致性,這說明機體在訓練完成后雖疲勞,但在運動次日已有所恢復,且恢復速度要明顯高于非專業組(P<0.05),與兩組受試者體表溫度變化表現出一致性。
紅外熱像儀能準確、無創識別和分析運動員損傷及疲勞狀態,不影響比賽和訓練,可作為監控運動員疲勞與損傷的重要手段,為健美運動訓練方案的制訂提供參考。
對于健美運動訓練,其監控手段可以通過將體表溫度與生理生化指標相結合來實現,科學制訂健美訓練方案,有效避免或預防過度疲勞或肌肉損傷。
對于健美運動而言,可以運用紅外熱像儀著重測試運動員肱二頭肌、三角肌前束、股四頭肌、股二頭肌體表溫度,從而快速、準確識別并分析運動員損傷及疲勞的狀態。
健美運動員在日常的訓練和備賽期合理運用漸進抗阻訓練,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該實驗重點對屈肘運動、屈膝運動主要影響的肌肉進行研究,今后使用紅外熱像技術針對二者進行研究時,可以此為參考制訂研究計劃。
漸進性抗阻訓練有很好的鍛煉效果,但會對健美初學者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建議初學者在訓練過程中合理地控制好運動負荷,避免因負荷過大而導致疲勞甚至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