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
(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 湖北武漢 430000)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要求,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也提出,各類課程要與思政課程同向而行,協同發力,共同發揮思政作用。這對目前高校教學工作來說,需要進行一定改革創新。從課程方面來說,需要從多角度出發,摒棄過去的單一課程教學理論和方法,尋找新的途徑,將思政元素有機切入各門課程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政素養。
近些年,隨著校園足球的大力推廣,足球課程在高校教學中開展得如火如荼,但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校園足球的目標是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足球技能,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這與立德樹人的目標不謀而合,但在開展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偏差,只是單方面追求技術的提升,忽視了人的全面培養。足球課程不僅在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方面很重要,同時由于足球運動具有同場競技類項目的屬性,有利于學生拼搏精神和集體主義意識的培養。因此,足球教學已成為學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
雖然課程思政已經提出了一段時間,但在足球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得到重視。當前的足球課程教學,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忽視了思政的作用,在整個教學環節中還是以傳統的足球技術技能教學為主,并沒有融入思政元素。足球課程本身除了可以教授一些足球技術之外,還可以增強學生體質,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觀念和集體意識。同時,根據足球運動的特點,可以融入愛國元素、創新精神等,將專項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隨著課程思政觀念的提出,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不再單單是思政課的任務,各門課程要積極探索,形成思政合力,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學生的思政素養。當前的足球課程考核仍然是對技術技能的考核,沒有增加思政元素,忽視了對人文素養和價值觀的評價。足球課程的目標,除了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足球技術之外,還要使學生在身心和社會適應性方面得到均衡發展,教師要通過足球課程讓學生對足球有正確的認識,培養學生愛國、誠實、團結、公平、無私、創新等優良品質,達到“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目標。
開展一門課程,首先需要弄明白這門課程的教學資源有哪些,以及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將顯性教學資源與隱性教學資源進行融合,同時就整個課程而言,需要從深化課程目標、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優化課程結構和模式等多方面入手,在教學過程中注入一定的思想情感,注重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增強價值塑造,實現知識傳授、技能學習和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作用。
足球運動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內容,但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導致了思政資源的浪費。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向學生解讀《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中關于體育強國夢的內容,將足球夢、體育強國夢和中國夢有機結合起來,將學生的個人發展同祖國的偉大復興結合起來。
目前的足球教師大多為體育專業出身,本身在接受學習的過程中就缺乏思政教育,且長期以來只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就不能很好地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之中。他們普遍認為只要把足球技術練好就可以了,其他的方面應該由其他專業教師來完成。大多數的足球課只完成了教書任務,卻沒有體現育人功能。究其原因,還是專業知識教學與思政教育的矛盾沒有得到解決,忽視了足球課程本身思政元素的有效利用。
根據相關研究顯示,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他們認為對自己未來影響最重要的是專業課程和專業教師[2]。因此,很多學生在進行足球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十分專注地學習,對于足球課程的思政學習也是淺嘗輒止,所以也就不能很好地將足球課程的愛國元素、價值引領、遵守規則等進行融會貫通,同時由于學生思政學習的動力不足,進一步降低了教師進行課程思政的積極性,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使足球教學課程思政流于形式。
高校的人才培養是立德和樹人有機統一的過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首先必須注重道德素養,堅持德育為先的理念,牢牢抓住課程思政這一抓手,促進專業能力塑造和思想道德養成協同發展。健全課程思政建設體系,就是要在專業知識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價值觀念塑造、理想信念教育等內容,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足球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青年體育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時能極大提高學生對足球課程以及身體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和認可度[3]。當前高校的足球課程要抓特色工作,立足實際,在教學訓練競賽等環節深挖思政元素,將其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加以突出;要抓品牌工作,發揮足球課程優勢,激活育人元素,整合資源,深耕細作,用心打造出育人品牌。
如何有效發揮專業課程的思政作用,找準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的切入點是關鍵。伴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各類學科、各門課程的育人內涵也在不斷深化和拓展,在高校課程改革的基礎上和課程內涵與外延不斷發展的變化中尋求思政教育的突破口,成為課程思政的首要工作。
就當前的課程思政體系來說,需要在內在本質、外在形式以及課程結構等方面入手,在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中注入思政元素,通過一定的形式來凸顯內在的德育內容,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活動等產生積極影響。同時,課程思政建設,意味著課程教育的結構將發生變化,即形成傳授知識技能、理想觀念教育和綜合素養的多元統一。足球課程的思政教育應以教學設計為基礎,以足球課堂教學為基本手段,以多種教學方式為方法,呈現不同層次、不同階段學生的思想道德和個人素養的足球教學模式[4]。
當前的足球教學大多數仍然停留在第一個層面,即傳授基本知識和基礎技能階段,不能很好地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綜合教育,也導致了思政教育的效果不佳。新的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彌補了其中的不足,要求在足球教學的過程中將知識、能力和素養進行融合,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變化,促進學生的內在修養不斷提高。
教師應在足球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思想政治元素,將足球知識和技能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促進學生在基礎知識技能、學習觀念、個人道德修養等方面的發展,這將成為有效發掘思政教育與足球課程相互統一的重要途徑[5]。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政府開展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在高校足球教學過程中要加以貫徹和落實。在一場足球比賽中,教練員會安排相應的戰術體系和要求,在整個比賽過程當中所有隊員都必須圍繞這一戰術安排進行比賽。這就像我國當前的各項工作都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一樣,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做新時代的有志青年。要結合當前的局勢,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足球課程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價值觀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對自己的行為后果的意義、作用、效果的總體評價,正確的足球價值觀是高校師生參與足球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目前高校的足球文化建設發展緩慢,加之受此前國內足球假球的影響,人們對足球存在一定的偏見。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對學生的足球價值觀進行培養,倡導公平競賽精神,引導學生誠實守信。同時對學生加以思想引導,樹立其正確的體育觀念,塑造健康向上的體育精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足球教學活動的始終,提高學生的體育道德水平,為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眾所周知,我國是足球的發源地,歷史上也有過一段輝煌的時期。在足球教學過程中,通過向學生介紹足球運動的發展歷史,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植入其中,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我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將愛國主義教育引入足球教學當中,將中國夢同足球的發展結合起來,讓廣大學生明確自身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在激蕩的歷史發展洪流之中,傳播中國優秀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任何一個運動項目都有其競賽規則,足球運動同樣也是如此,通過對足球競賽規則的講解,能夠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讓學生養成懂規矩、守紀律的好習慣。以往在足球比賽中經常有打架、辱罵等現象發生,通過對規則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從而提高學生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利益、處理矛盾糾紛以及參與公共事務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在足球規則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法治教育內容,提升對法治觀念、法治原則、重要法律概念的認知水平,增強自身法治觀念,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信心。
足球作為世界第一運動,其本身有著很多的道德要求。足球之所以能夠發展成高度職業化的運動,是因為其本身建立了一套職業規范體系。所有從業人員必須遵守相關道德規范并履行相應職責。例如,足球運動員必須嚴格遵守參賽規定,在賽場上尊重對手,尊重裁判,服從管理,裁判員必須嚴格公正執法,不能出現偏哨、黑哨等。通過對足球道德規范的解讀,告知學生各行各業都有其道德規范和職業操守,要樹立遠大職業理想,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為以后的職業發展夯實思想根基。
足球課程本身是一項集多種教育元素于一體的課程,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性格塑造以及價值觀形成等有著重要的影響。長期以來,大家只重視足球課程對學生身體健康方面的影響,而忽略了更深層次的問題,要發揮足球課程的思政作用,就要將足球課程的隱性思政元素挖掘出來,以悄無聲息的形式融入課程教學之中,無形之中提高學生的思政素養,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足球運動特點的剖析,將育人的功能發揮出來。例如,在足球比賽開始時會有升國旗奏國歌的儀式,在教學中也可以引進來,以此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足球教師要增強思政意識,提高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同時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思政教學環境,可以在足球場張貼具有思政內涵的足球海報,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的培養。
為充分發揮高校足球課程的思政作用,還需要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完善創新。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學生練習為主,教學手段單一,沒有很好體現出足球的育人功能。為進一步提高足球課程的思政功能,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將思政元素與足球課程充分結合,同時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可以采取小組教學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集體主義意識。
教師是足球課程思政效果的決定因素,所以教師的思政水平決定了課堂思政的教學效果。如何提高足球教師的思政水平,成為課程思政的關鍵。這就要求足球教師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關愛學生的情懷,同時教師之間可以相互交流,探討行之有效的思政教學方法。此外,可以聘請思政教學專家對足球教師進行培訓,提高課程思政業務水平。
教學活動包含兩個最主要的群體,其中一個是教師,另一個是學生,課程思政的效果除了要發揮教師的作用外,學生群體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高校足球教學課程思政效果的最終落實,歸根結底還是在學生本身,如果只是教師一味地進行教育引導,但是學生并沒有落實到位,這樣的課程思政無疑是失敗的。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要結合足球課程特色,對學生加以思想引導,喚起學生的思政意識,課程思政就是要動員教學的每個要素,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用課程思政引領學生成長。課程思政的落實,不僅僅是在課堂教學之中,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課堂教學,能夠將課程思政的效果貫徹到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充分發揮足球教學課程思政的延展功能。
對課程結果的考核評價是驗證課程思政實效性以及影響力的重要舉措[6],當前的足球課程考核仍然關注的是學生對足球技術掌握的熟練程度,忽視了學生的思想道德和價值觀等。在整個評價過程中,要發揮不同評價類型的作用,將個人評價與他人評價、絕對評價與相對評價相結合。
目前,高校足球課程的考核體系比較單一,一般是在期末進行足球理論知識或者技術的終結性評價,導致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政教育。足球課程不單單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足球技術,同時也有德育的相關要求,為此,高校足球課程考核體系要防止單一化,增加價值塑造和人文素養等內容,同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引入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引導教師重視思政工作,及時調整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相比其他理論學科,足球等體育課程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有著獨特的先天優勢。足球具有競爭性、對抗性、公平性、開放性、激烈性等特點,可以結合國家對課程思政的相關要求以及學校特色,把足球課程建設成特色課程思政品牌[7]。學校可根據實際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大綱、清晰的教學目標、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合理的評價體系等,將愛國主義、創新精神、價值引領等有機融入課程中。
隨著課程思政的深入開展,高校足球教學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針對這些問題,要不斷豐富足球課程思政體系的內涵和外延,除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外,還要加強價值引導和能力培養,建設足球特色課程思政品牌,從多個方面入手,不斷完善足球課程思政路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