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智
(大悟縣人民醫院,湖北 孝感 432800)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消化道黏膜炎性壞死性疾病,是由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和其他各種致病因子共同作用所致。臨床比較常見的消化性潰瘍是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1]。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2]。臨床上在治療Hp 陽性消化性潰瘍時,需要根除病因,即治療Hp 感染[3]。西醫治療Hp 感染的主要方法是四聯療法,即聯合使用兩種抗生素、鉍劑和質子泵抑制劑。但隨著臨床抗生素使用的普及,Hp 的耐藥性逐漸增加,使得Hp 根除的難度增大,而且患者停止用藥后潰瘍易復發[4]。中醫認為,Hp 陽性消化性潰瘍為脾胃虛弱所致,應采用健脾益氣的中藥治療[5]。養胃清幽湯為健脾益氣、疏肝和胃、清熱化濕之良方。本文就養胃清幽湯與西藥聯合治療Hp 陽性消化性潰瘍的療效進行分析。
從2019 年5 月—2022 年4 月本院收入的Hp 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中選取102 例參與研究。納入標準:1)臨床胃鏡確診消化性潰瘍。2)呼氣試驗證實Hp陽性。3)意識清晰。4)參與研究前3 個月無抑酸劑、抗生素應用史。5)參與研究前3 個月未進行Hp根除治療。6)知曉研究方法。排除標準:1)存在急性出血。2)存在其他導致消化性潰瘍的因素。3)因潰瘍面積過大或穿孔而需要進行手術治療。4)存在心、肺、肝、腎的嚴重疾病。5)對本研究中所用的藥物過敏。6)存在精神疾病。7)有胃腸道手術史。將其隨機分入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1 例。對照組:男26 例(所占比例50.98%),女25 例(所占比例49.02%);年齡最小的23 歲,年齡最大的68 歲,平均年齡(42.72±5.13)歲;病程最短的1 年,病程最長的7 年,平均病程(3.32±0.73)年;胃潰瘍22 例(所占比例43.14%),十二指腸潰瘍19 例(所占比例37.25%),復合性潰瘍10 例(所占比例19.61%)。觀察組:男27 例(所占比例52.94%),女24 例(所占比例47.06%);年齡最小的22 歲,年齡最大的69歲,平均年齡(42.70±5.28)歲;病程最短的1 年,病程最長的7 年,平均病程(3.29±0.76)年;胃潰瘍21 例(所占比例41.18%),十二指腸潰瘍20 例(所占比例39.22%),復合性潰瘍10 例(所占比例19.61%)。兩組的以上資料相比,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四聯療法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養胃清幽湯與西醫四聯療法進行治療。四聯療法使用方法:阿莫西林膠囊每天服2 次,每次1.0g。克拉霉素分散片每天服2 次,每次0.5g。奧美拉唑腸溶片每天服2 次,每次20mg。枸櫞酸鉍鉀膠囊每日服2次,每次600 mg。2 周后改為僅口服奧美拉唑腸溶片每天1 次,每次20mg。養胃清幽湯使用方法:以水煎服,每天2 次,每天1 劑。每劑養胃清幽湯包括黃連9 g、黃芩12 g、干姜5 g、半夏9 g、枳實10 g、蒲公英30 g、丹參20 g、莪術9 g、砂仁6 g、太子參30 g、竹茹12 g、山梔子9 g ;舌紅苔白加15 g 生地和12 g 石斛;反酸加15 g 烏賊骨;胃脘痛加10 g 蒲黃和10 g 五靈脂;納差加15 g 白術和15 g 山藥;大便溏稀加15 g 白豆蔻和15 g 澤瀉;脘腹脹滿加15 g 厚樸和15 g 川楝子。兩組的治療時間均為4 周。
1)臨床癥狀改善效果。治療前和治療后進行中醫證候評分,根據中醫證候評分的降低幅度判定臨床癥狀改善效果。中醫證候評分降低幅度達到或超過90%、Hp 陰性為痊愈,中醫證候評分降低幅度達到或超過60% 但未達到90%、Hp 陰性為顯效,中醫證候評分降低幅度達到或超過30% 但未達到60%、Hp 陰性為有效,中醫證候評分降低幅度未達到30%、Hp 陽性為無效。總有效率=(總例數- 無效例數)/總例數×100%。2)潰瘍改善效果。治療前和治療后使用胃鏡測量潰瘍面積,根據潰瘍面積縮小幅度判定潰瘍改善效果。潰瘍消失、黏膜無充血水腫為痊愈,潰瘍消失、黏膜輕度充血水腫為顯效,潰瘍縮小50%或以上、黏膜明顯充血水腫為有效,潰瘍縮小50%以下、黏膜明顯充血水腫為無效。總有效率=(總例數-無效例數)/ 總例數×100%。3)血清炎癥因子。治療前和治療后采集空腹肘靜脈血,離心處理后獲得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炎癥因子水平。炎癥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4)不良反應、Hp 根除情況和胃潰瘍復發情況。對治療期間和治療后不良反應的發生進行統計。停藥后1個月觀察Hp 根除情況。Hp 根除標準:停藥后1 個月進行呼氣試驗結果為陰性。隨訪6 個月,使用胃鏡進行復檢,對潰瘍復發情況進行觀察和統計。
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癥狀改善的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P<0.05。詳見表1。
觀察組潰瘍改善的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P<0.05。詳見表2。
治 療 前 觀 察 組 的 血 清IL-2、IL-6、IL-8、TNF-α 水平與對照組對比,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后的血清IL-2、IL-6、IL-8、TNF-α 水平比治療前低,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血清IL-2、IL-6、IL-8、TNF-α 水平比對照組低,P<0.05。詳見表3。

表1 臨床癥狀改善效果[例(%)]

表2 潰瘍改善效果[例(%)]
表3 血清炎性指標(mmol/L,± s)

表3 血清炎性指標(mmol/L,± s)
組別 IL-2 t 值 P 值 IL-6 t 值 P 值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51) 234.37±31.71 156.65±22.52 14.271 <0.001 186.53±41.76 108.25±23.72 11.640 <0.001觀察組(n=51) 232.51±32.64 113.75±22.13 21.507 <0.001 185.96±42.68 87.93±26.51 13.934 <0.001 t 值 0.292 9.703 0.068 4.079 P 值 0.771 <0.001 0.946 <0.001續表組別 IL-8 t 值 P 值 TNF-α t 值 P 值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51) 179.79±43.27 77.16±21.15 15.218 <0.001 456.14±53.78 343.68±25.37 13.506 <0.001觀察組(n=51) 180.35±41.32 47.95±22.16 20.166 <0.001 453.67±56.92 218.97±34.61 25.160 <0.001 t 值 0.067 6.810 0.225 20.754 P 值 0.947 <0.001 0.822 <0.001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對比,P>0.05。觀察組的Hp 根除率比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的潰瘍復發率比對照組低,P<0.05。詳見表4。

表4 不良反應、Hp 根除情況和胃潰瘍復發情況[例(%)]
消化性潰瘍患者的消化道黏膜會因為多種因素的作用而發生壞死、脫落,進而形成潰瘍[6]。消化性潰瘍可發生在食管、胃、十二指腸、胃—空腸吻合口附近及含有胃黏膜的梅克爾憩室。有15% ~35% 的消化性潰瘍患者沒有臨床癥狀,其病情是在因其他原因進行胃鏡檢查時被發現[7]。據統計,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率為5% ~10%,男性發病率比女性高[8]。部分患者的病灶可穿透漿膜層,導致消化道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鄰近器官粘連等[9]。導致消化性潰瘍發生的原因較多,其中我國比較常見的是Hp 感染[10]。據統計,胃潰瘍患者中有80% ~90% 存在Hp 感染,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有90%~100%存在Hp 感染[11]。Hp 是一種微厭氧細菌,是目前所知唯一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微生物。Hp 可對消化道黏膜的防御和修復功能進行破壞,使得胃酸、胃蛋白酶更容易損傷消化道黏膜,引發消化性潰瘍。因此,根除Hp 是臨床治療消化性潰瘍的關鍵。四聯療法是西醫治療Hp 陽性消化性潰瘍的常用方案,可清除Hp,緩解相關臨床癥狀,但患者在停藥后病情容易復發,而且反復治療可導致細菌耐藥性上升,增加治療難度。因此,部分臨床醫生主張使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Hp 陽性消化性潰瘍[12]。
中醫認為,Hp 陽性消化性潰瘍屬于“胃脘痛”“痞滿”“吞酸”范疇,為本虛標實之證[13]。本虛為脾胃虛弱,容易發生脾胃功能紊亂,導致運化無力、氣血失常、陰陽受損,標實為肝氣郁結、血瘀痰凝、食積[14]。因此本研究中選用具有健脾益氣、疏肝和胃、清熱化濕功效的養胃清幽湯進行相關治療。養胃清幽湯中的黃連、黃芩為君藥,起到瀉火解毒、清熱燥濕的作用;干姜、半夏為臣藥,起到消痞散結、暢通氣機的作用;其余藥物為佐藥,起到清胃瀉熱、散結行氣、健脾養胃、化濕醒脾、通經活絡、活血化瘀的作用。現代藥理學研究結果顯示,養胃清幽湯可抑制胃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保護消化道黏膜,促進黏膜修復[15]。養胃清幽湯與西藥聯合,可從中醫和西醫兩個角度出發,對消化性潰瘍起到治療作用。因此,本研究中觀察組在臨床癥狀改善總有效率、潰瘍改善總有效率、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改善情況、Hp 根除率、潰瘍復發率等方面獲得了優于對照組的效果。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對比,P>0.05。這是因為養胃清幽湯的副作用小,而且能提高免疫力,因此不會降低用藥安全性。
綜上所述,養胃清幽湯與西藥聯合治療Hp 陽性消化性潰瘍在改善臨床癥狀、縮小胃潰瘍方面的效果顯著,同時能調節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提高Hp 根除率,降低胃潰瘍復發率,且不會增加用藥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