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愛
(張家口市崇禮區林業和草原局 河北 張家口 076350)
竹芋為竹芋科竹芋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熱帶雨林地區,喜陰暗、濕潤、溫暖的環境。竹芋科植物葉型優美豐富,顏色多變。盆栽竹芋為常綠觀葉植物,可在室內擺放供周年欣賞,為觀葉類植物家族新寵。竹芋科植物種類繁多,目前熱銷的品種有天鵝絨竹芋、青蘋果竹芋、玫瑰竹芋等,是栽培普遍、十分流行的室內觀葉植物,竹芋盆花生產對環境條件、管理技術要求較高。
1.1 光照管理。竹芋類觀葉植物原產美洲熱帶雨林,性喜高溫多濕的半陰環境,畏寒冷,忌強光。喜歡明亮光照,但又不可以陽光直射。創造合適的溫室條件是熱帶花卉生長的關鍵,否則會發生生理性病害。溫室栽培時,春、夏、秋三季應遮去70% ~80%的陽光,冬季遮光30%~50%。但注意不能長期在室內低光或半陰環境下生長。
1.2 水分管理。竹芋類觀葉植物葉片茂密寬大,需水多,但不能積水,否則易引起根部腐爛,甚至死亡,水質最好呈中性或微酸性;同時,由于竹芋原產于熱帶雨林地區,對栽培地點的空氣濕度有較高要求。若空氣濕度不夠時,葉片卷縮,葉色暗淡,新葉伸展不充分,葉小、焦葉、黃邊、無絨質感。室內栽培竹芋空氣濕度應保持在70%~80%,以營造一個濕潤的小環境;冬季低溫時適當控制水分。
1.3 溫度管理。竹芋的生長適溫為18 ℃~25 ℃,冬季不低于13 ℃,夏季不宜超過35 ℃。①在北方冬春季節養護,防寒防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環節。北方春季氣溫多變,有倒春寒現象,晝夜溫差大,要密切注意氣溫變化,增設取暖設備,隨時準備防寒保溫,若夜間溫度長時間低于13 ℃會受到凍傷。②夏季養護降溫是關鍵,可通過搭建遮陰網或地面噴水來降溫遮陰;夏季也是病害的潛伏期,此時不能有任何松懈,嚴格控制越夏時的溫濕度環境,降溫降濕對于防病最重要,否則對竹芋的生長很不利。③越冬期間,應該停肥控水。室內養護竹芋,在晴天的中午可適當通風,否則易造成濕度過高,誘發灰霉病、軟腐病等病害。
1.4 種植土壤選擇。對種植土的要求比較嚴格,基質最好選擇透氣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強、略帶酸性的土壤,尤以天然的腐葉土為宜,人工基質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1.5 肥料管理。春季緩苗后開始追施肥水,7 ~10 d施1 次,肥水比例可控制在由淡到濃;生長時期應每1 ~2 周施稀薄液肥1 次。前期氮肥略多,施肥掌握“寧少勿多”“寧稀勿濃”的原則,以免“燒根”;夏季高溫期,植株的蒸騰作用異常強烈,葉片失水會對植株造成傷害,而且由于介質失水過快,EC 值的日變幅過大,往往會超出最高忍耐值。所以,必須保持適量水分。在這個階段要貫徹“小水勤澆、薄肥勤施”的管理方式。秋末冬初,每隔7 ~10 d 噴1 次0.2%~0.3%磷酸二氫鉀,連噴2 ~3 次,控制后期徒長,防寒防凍。冬季休眠期一般不施肥。
2.1 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應遵循下列步驟。
2.1.1 花盆消毒和處理。新的花盆可以直接拿來用。之前用過的花盆,用前要先清洗干凈,再用0.5%高錳酸鉀對花盆進行消毒,清洗備用。
2.1.2 溫室消毒。對準備放置盆花的溫室和地面進行消毒處理。可選用地蟲快殺和退菌特對溫室地面進行消毒處理,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消毒后要在溫室地面鋪一層地布,以達到防塵、防滑、防蟲的效果。
2.1.3 基質選擇與消毒。分栽時采用疏松的腐葉土或泥炭土加1/3 珍珠巖和少量沙配成的培養土。把培養土倒在指定的地方,均勻噴水,待草炭握在手中指縫滲出水但不滴落正好,加入適量緩釋肥待用。將處理好的基質均勻的裝到花盆中,裝到離盆沿2 cm 處。注意不要使勁按壓基質,要求基質疏松,保證基質有良好的透氣性和透水性。
2.1.4 分株時間。生長旺盛的植株1 ~2 年可分株1次。分株一般在溫度20 ℃左右的春季回暖時(5 ~6月)或秋末結合換盆進行。如果分株時溫度低,傷根后很難恢復,且易腐爛。有溫室條件的可提前到3 月底~4 月初分株,結合倒盆換土進行。
2.1.5 分株技術。分株時將花盆傾斜,植株從盆中倒出,抖去舊培養土,把株叢分開,分別上盆。每盆分株的數量視母株的大小和生長勢而定,一般每株應有3 ~4 個小株。要盡量保護根系、保留原土,以利植株生長與成形。注意盆栽不可太深,將植株栽于花盆的中心。注意要將植株栽牢,并且基質不能蓋住新株的生長點,確保新株能健康的生長。栽后放半陰處養護。分株后新株根系吸水力弱,澆水以浸透盆中基質一半深度為宜,切忌大水澆,待發出新根后再充分灌水。
2.2 組培苗的移栽養護。大規模繁殖竹芋以組織培養為主,種苗生產企業多采用組織苗。組織培養繁殖率高,移栽成活率高。竹芋小苗到圃后,應盡快安排上盆。
2.2.1 準備工作。進出大棚需洗手,并進行消毒;進入溫室,隨手關門,將地面清掃干凈。
2.2.2 移栽技術。購得組培苗,在整個栽培過程中視植株生長情況約進行3 次移栽,生根苗移栽在泥炭和珍珠巖1∶1 的基質中。第1 次是組培小苗,可種于穴盤或種于苗床中,待生長1 ~2 個月后移入2.5 寸塑料花盆中,此時苗根系正值發新根,溫室要保持較低的光照,空氣濕度80%~90%,肥水應以低氮高磷鉀為主;最后1 次移栽待3 ~5 個月后,移入5 寸盆中定植,正常養護。
2.2.3 日常管理。栽好的幼苗過一段時間后要對其進行澆水和施肥。幼苗期盡可能盆挨盆擺放,提高密度,減少光照強度。當竹芋長到一定大時要對其進行倒盆,及時加大盆間距,調節竹芋在溫室的良好生長空間,防止擺放過密出現底部黃葉或長成瘦高形。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和防止徒長,確保竹芋生長均勻一致。倒盆過程中要注意氣溫,氣溫不宜過低,否則會影響生長。

3.1 軟腐病
3.1.1 癥狀。從根莖處感染,最初呈水漬狀,進而變褐色軟腐,植株突然打蔫,隨后便倒伏,葉片急劇萎蔫,腐爛部位發出惡臭氣味,且有灰白色糊狀的菌溢。該病多發生在夏季高溫多濕、通風不良的6 ~9月份,而且在生長季節可以多次重復侵染。采用國產泥炭很容易導致本病發生,病菌可在土壤中長期存活。
3.1.2 防治方法。①消毒。用1%硫酸銅溶液清洗消毒用過的花盆和污染的工具;盆栽用土要進行徹底消毒。每立方米培養土中均勻噴灑50 倍的福爾馬林稀釋液400 ~500 ml,然后把土堆積,上蓋塑料薄膜,密閉48 h 后去掉覆蓋物并把土攤開,待福爾馬林氣體完全揮發后便可使用。消毒時戴上口罩和手套,防治藥物吸入口內接觸皮膚。②人工防治。發現有嚴重病株時應及時拔除并銷毀,以免相互傳染。不用處理過病株的手再污染健康植株;平時控制澆水,以免盆土過濕;定植和移栽時不要碰傷植株,以免傷口感染。③化學防治。可用土霉素2 000 倍液或鏈霉素3 000 ~4 000 倍液涂抹防治;或者每隔半個月左右,噴施1次農用鏈霉素300 mg/kg 或150 ~200 倍波爾多液,可以控制病情的蔓延。
3.2 炭疽病。移植時受損傷的植株或空氣濕度過低的環境下容易發生此病。具體防治方法:藥劑可選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 ~2 000 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 000 ~10 000 倍液等噴施。如果發生病害,需及時摘除病葉,并噴施相關藥劑,每隔7 ~10 d 噴l 次,連續噴施2 ~3 次即可達到防治效果。
3.3 白絹病。在土壤中加入70%的五氯硝基苯消毒,也可選用25%瑞毒霉或75%百菌清600 ~800 倍液噴霧防治。
3.4 葉斑病。發病初期可噴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 ~800 倍液、40%福星乳油8 000 ~10 000 倍液等,間隔7 ~10 d 噴1 次,連噴2 ~3 次即可。
3.5 薊馬。以成蟲和幼蟲銼吸植物的汁液,花被害后常留下灰白色點,影響觀賞。防治方法:用藍色粘蟲板懸于溫室內誘殺。藥劑可選用:10%吡蟲啉粉劑2 000 倍液;1.8%愛福丁3 000 ~4 000 倍液,7 ~10 d噴1 次,連續噴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