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賓 劉義坡 吳萬里 高翊翔
(石家莊市動物園 河北 石家莊 050200)
斑鼻羚又稱旋角羚,屬偶蹄目牛科旋角羚屬,斑鼻羚雄性和雌性都長有角,因其角呈扭旋狀而得名,其體型較大,體長1.2 ~1.4 m,肩高1 ~1.2 m,體重50 ~100 kg,四肢較粗,蹄子寬大,適合在沙漠環境中行走。其體毛為白色,但頭部、頸部和胸部的顏色則為褐色,鼻梁上和嘴邊有白色的斑塊。到了冬天,旋角羚的體毛會換成褐色。旋角羚還有一個容易識別的特征,在它們的前額處有一塊褐色或黑色的毛,額頭下有近似于X 形的大面積白斑。斑鼻羚營群居性生活,在非洲野外生活集小群活動,種群中既有雄性,也有雌性,數量在5 ~20 頭不等,由年長的雄性斑鼻羚率領,集體覓食。生活在沙漠地帶,對干旱沙漠有極強的適應能力。食性以植物為主,在廣闊的沙漠中尋找粗糙的植物,以草、樹葉和灌木為食,食物種類比較單一。
石家莊動物園的斑鼻羚是從廣州動物園引進,在我園的非洲食草區進行飼養。非洲食草區位于我園的西部,主要飼養有斑馬、大羚羊、黑羚、斑鼻羚、鴕鳥和列氏水羚等非洲產的動物。斑鼻羚生活的場地包括獸舍、小運動場和大運動場,獸舍是供斑鼻羚晚上休息所用的場所,小運動場是供單獨隔離的動物接受日光照射和活動的場所,大運動場是供大群斑鼻羚白天生活和展覽所用的場所。獸舍面積約為20 m2,地面為水泥地面,由磚混結構組成;小運動場由1.5 m 高的勾網圍成,地面為水泥地面,面積約為15 m2;大運動場四周由水泥墻圍起來,水泥墻外圍為1 m 寬的綠籬,大運動場地面為土地面,上面種有草類等植物,面積約有300 m2。
我園斑鼻羚的飼料分為冬季飼料和夏季飼料,冬季飼料組成為干羊草、顆粒料和胡蘿卜片,夏季的飼料組成為青草、干羊草、顆粒料和胡蘿卜片。每只斑鼻羚的飼料定量見表1,顆粒料是我園自己壓制的,主要成分見表2。

表1 斑鼻羚的飼料定量

表2 斑鼻羚顆粒料成分組成 (%)
我園為了保證動物和人員的安全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主要有《飼養人員安全操作規程》和《飼養員每日工作程序》。飼養人員每日上班后,首先對斑鼻羚群體進行細致的觀察,觀察動物的糞便、精神、活動等基本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向獸醫和管理人員進行匯報,等獸醫和飼養管理人員到場后會商進行處理。如無異常,飼養人員進入大運動場進行檢查,將塑料袋、鐵釘、鐵絲等有可能傷害動物的異物及時清理出大運動場,然后將草料和飲水加滿,確保安全后,將動物放入大運動場進行展覽。之后開始清掃獸舍的衛生,并進行日常的消毒工作,等這些工作完成后,飼養員還要不斷的對動物進行觀察,觀察動物的采食、飲水和活動等情況。下午在獸舍內給動物提供胡蘿卜片和顆粒料,等下班后,將動物收回獸舍內,讓動物在獸舍內進行采食和休息。
斑鼻羚的發情交配期在每年的7 ~8 月份,懷孕期為9 個月左右,每年的4 ~5 月份會產仔,每胎產1仔。斑鼻羚在生產之前,腹圍增大,乳房腫脹下垂。在生產之前,將臨產的雌性斑鼻羚進行單獨隔離飼養,以便待產,獸舍內會鋪有稻草等墊料,供生產使用。等斑鼻羚產仔后,在確保幼仔能吃上初乳的情況下,盡量減少對它們的干擾,給它們提供一個安靜的哺乳環境。幼仔生長很快,等幼仔3 個月大小的時候,就可以考慮將斑鼻羚母子和大群進行合群,幼仔也很快能融入整個群體中去。
3.1 外傷。一般一個群體中,雄性斑鼻羚之間會發生打斗,特別是到繁殖交配季節,打斗會更加激烈,由于斑鼻羚的角非常尖銳,極易造成外傷的發生,打架受傷后,要將受傷的斑鼻羚單獨隔離進行治療和飼養。為了避免打斗受傷現象的發生,在繁殖季節之前,可將易打斗的雄性斑鼻羚進行隔離飼養。
3.2 結核病。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所引起的一種疾病,患病動物會出現進行性消瘦、咳嗽等現象,為預防這種疾病的發生,可對整個群體喂服利福平、異煙肼等抗結核藥物,對整個飼養環境進行定期徹底消毒,輪換使用不同的消毒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