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國瓊
(昭通市農業科學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1.1 昭通草莓作物病害發生現狀。昭通目前種植草莓704 hm2,以巧家為代表的夏季大棚草莓有670 hm2,昭魯壩區秋季大棚越冬鮮食草莓34 hm2。近年來,草莓連作3 年以上的情況比較普遍,造成土壤板結、鹽漬化等,致使草莓病蟲害嚴重,產量下降。據2020年調查統計,全市夏季草莓棚室內受重茬影響面積有623.55hm2,大棚越冬草莓31.6hm2,合計655.15hm2。
1.2 重茬病害的成因及規律。草莓重茬病是一種損傷嚴重、防治成本高的草莓土傳病。主要表現為苗期定植后生根慢、死苗率高,坐果后果小、畸形果多,整個生長期對根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等抗性差[1]。根結線蟲、芽線蟲等土傳病蟲害逐年加重,土壤板結、鹽漬化、酸化等,致使草莓產量逐年下降,重茬2 年減產10%~15%,重茬3 年減產20%~25%,重茬4年以上減產40%以上[2]。
2.1 試驗地概況。試驗設在昭陽區永豐鎮莓之源草莓采摘園,該地塊已連續種植草莓3 年,土壤肥力均勻,水分管理條件好。
2.2 試驗材料。南通施壯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98%棉隆(化學名:四氫-3,5-二甲基-1,3,5-噻二唑-2-硫酮)微粒劑,寧夏嘉豐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60%石灰氮(化學名氰氨化鈣)顆粒,云南永鑫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提供的生防專用有機水溶肥、碳酸氫銨、稻草。
2.3 試驗方法。試驗設5 個處理,每處理組重復3次。試驗種植區域總面積為140 m2,每個細分區域隨機分布,種植90 株。起壟前按常規用量施入腐熟農家肥、化肥、生物菌肥,起壟后統一于8 月25 日定植。處理1(T1):定植前40 d,澆水使土壤含水量達到60%~70%,按照38 g/m2的劑量將棉隆撒施在土壤表面,深翻30 cm 后耙細,在土壤表面蓋上塑料薄膜并在周圍用土壓實,閉棚熏蒸20 d,揭膜散風15 d后起壟定植。處理2(T2):定植前40 d,按照90 g/m2的劑量撒上石灰氮,用旋耕機深翻土壤后澆水,使土壤含水量達70%,蓋上塑料薄膜密閉大棚20 d,揭膜散風15 d 后旋耕起壟定植。處理3(T3):定植前25 d深翻土壤,暴曬土垡15 d 后,按照30 g/m2的劑量將生防專用有機水溶肥稀釋100 倍噴灑在土壤上,曬5 d 后再以相同方法噴灑1 次,旋耕起壟定植。處理4(T4):定植前40 d,將稻草粉碎按1 000 g/m2的量施于含水量70%的土壤上,在稻草上撒施75 g/m2碳酸氫銨,旋耕30 cm,用塑料薄膜覆蓋,密閉大棚高溫日曬30 d,揭膜散氣后旋耕起壟定植。處理5 為對照組(CK),直接深耕起壟定植。
2.4 數據調查方法。按病情指數分級標準統計。評估疾病指數標準:0—健康植物;1—葉子零星發病;2 — 大部分葉子受到影響;3 — 整株植物死亡或枯萎。
2.4.1 計算方法。植株發病率(%)=(調查病株數/調查總株數)×100;植株病情指數(%)=[∑(各級病株數×各級級數)/調查總株數×最高級級數]×100;防治效果(%)=[(對照病情數-處理區病情數)/對照區病情指數]×100。
2.4.2 產量統計方法。統計12 月1 日~4 月28 日每個小區產量,將每個處理總產量折合成畝產量。
3.1 不同處理分級調查情況。從表1 可以看出,2 月15 日對4 個處理和所有重復進行分級調查,T1 和T2有少量病株,沒有植株死亡;T3 和T4 病株有所增加,有少量枯萎死亡;對照發病23 株,死亡4 株。4月27 日發病盛期調查結果也顯示T1 病情最輕;而對照發病株數達到181 株,且枯萎死亡18 株。

表1 不同處理病害分級調查情況 (單位: 株)
3.2 不同處理對土壤重茬病的防治效果。從表2 可以看出,不管是發病初期還是盛期,T1 的防治效果都最突出,在發病初期防效達81.9%,發病盛期防治效果達87.7%;T2 次之,T3、T4 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表2 不同處理對土壤重茬病防治效果統計
3.3 不同處理對大棚草莓產量的影響。由表3 可以看出,不同處理畝產量有所差異,自12 月1 日開始采摘到次年4 月28 日,產量最高的是T1,畝產量達1 789.5 kg,其次是T2,T3 和T4 次之,最低的是對照組(CK),畝產量只有929.8 kg,T1 和CK 畝產量相差859.7 kg。說明棉隆土壤熏蒸在降低發病率后,增產效果顯著。

表3 不同處理對大棚草莓產量的影響分析 (單位: kg)
4.1 連續種植草莓3 年的土壤,沒有經過任何土壤消毒處理,在發病盛期發病率達66.42%,經過土壤消毒處理后,發病率都明顯下降,特別是用棉隆熏蒸消毒處理后,發病盛期發病率只有9.29%,防效顯著。
4.2 昭通近年也有少數農民采用熏蒸,普遍認為這種方法安全、方便、有效。根據我們對5 個村組13 名農戶7 hm2草莓種植情況的調查研究,連作草莓炭疽病、根腐病和線蟲病的發生率在10%~40%,而熏蒸使病害在發病盛期發生率小于9.3%,防治效率60%~87.5%,并且果實生長快,產量高,植株茂盛,根系豐富,比未經處理的大棚增產40%以上。
4.3 經濟效益高。土壤熏蒸每667 m2施用98%棉隆25 kg,費用1 200 元,薄膜80 元,人工費200 元,耙地費100 元,總費用約為1 580 元,667 m2平均增產40%,增加收入14 870 元,經濟效益比較顯著。

隨著昭通草莓大棚種植的快速發展和生產經濟帶的逐步形成,草莓重茬現象普遍存在,種植大棚土壤養分失衡、連作障礙、土傳病害等問題日益突出,導致草莓品質變差,產量下降,因此,特別有必要開展草莓土壤調理和施肥技術的研究,以提高草莓大棚的土壤肥力。
研究表明,連續種植草莓會加劇根腐病和黃萎病發生[3~4]。甄文超[5]、王寧[6]等研究證明,連作2 年的草莓植株在定植1 個月后,病情指數明顯高于正茬處理,生長中期病情指數為正茬處理的2.2 倍。李軍見[7]等認為棉隆、氯化苦均可以有效抑制土壤有害生物,防治重茬病害效果顯著,但綜合考慮使用方法、操作環節、綜合安全性等因素,認為棉隆可以替代氯化苦作為設施草莓土壤處理劑,可在設施草莓生產基地推廣使用。
在當前限制條件下,我們假設農民是在公共資金的支持下,對該地區所有種植2 年以上的草莓地進行土壤熏蒸,為盡快解決昭通草莓的發展瓶頸問題,以昭通2020 年667 m2熏蒸耕作的防治藥劑費和人工費1 580 元為例,農民667 m2出資1 080 元,建議財政扶持補貼500 元,全市草莓茬病害發生面積約655.15 hm2,財政需投入約491.4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