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
(任丘市西環路思賢完小 河北 任丘 062550)
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獲取的過程是一個由感知到理解再到應用的過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把數學知識呈現給小學生要采取轉化思想方法,先易后難、先簡到繁、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進行。這里的轉化思想是從未知領域向已知領域轉化,從學生已經熟知的領域來認知學習未知領域的知識和技能。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時,首先出示圖1,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圖中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樣大嗎”,此時,有的學生會采用數方格的方法來比較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大小,有的學生會采用平移平行四邊形一側的三角形部分到另一側,拼成一個新的圖形。新拼成的圖形就等于左側的長方形,因此得出“面積是一樣大的”結論。教師要充分肯定這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哪種方法更簡便,方法更好一些,學生自然會從中受到啟發,并感受到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的辦法是最妙的。

圖1 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圖
數學教材中有很多概念、法則、公式等知識,都是教材中直接清楚的呈現給大家,教學中如果全盤端出直接給學生,學生既不能理解這些現成的知識點,也不能很好的去應用。所以在教學中,要重視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既要教知識,又要教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思想,讓學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如概念的形成、結論的推導、方法的思考、思路的探索以及規律的揭示等過程,讓學生潛移默化地領悟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不斷提高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應用轉化的思想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轉化成熟知的其他圖形,然后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探究等方式推導出各種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后續的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既能使學生很好的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又學到了探索新知的數學思想方法。
在實踐探究中,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感悟數學思想方法,并在實踐探究中靈活運用,有助于培養實踐能力。教師要盡可能的給學生實踐探究的時間和機會,使他們養成一種實踐探究的習慣,達到自主探究的境界。例如,在多種方法驗證三角形內角和的實踐探究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采取以下方法進行探究。方法1:量角法。用量角器分別量任意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然后得出三個內角之和等于180°。方法2:撕拼法。把紙板或硬紙片剪成任意三角形,然后撕下三個角,并把三個角拼在一起(角的頂點對齊),可以清楚的看到三角形的三個角拼成了一個平角180°。方法3:折疊法。把紙板或硬紙片剪成任意三角形,然后找出三角形兩腰的中點,以三角形兩腰中點的連線為折疊線,把頂角向底邊折疊,然后再把兩個底角沿底邊向內折疊,使三角形的三個角的頂點匯合到一點,這樣,我們可以看到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正好拼成一個平角180°。在對三角形模具或其他不能撕拼或折疊的,如何驗證其三角形的內角之和是180°呢?學生創新運用了以下兩種辦法來驗證。方法1:畫圖法。把三角形模具或三角形模具的三個角畫下來,然后運用上述三種方法進行驗證。方法2:拼實物法。用三個形狀相同的三角形模具,分別把三個不同的角拼到一起,也可以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
課外生活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校生活的重要補充。學生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技能、思想方法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是對課堂學習的檢驗、鞏固和深化。例如:在學生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后,自行用尺子測量臥室的長度、床的長寬高、家具邊緣的長度等,鞏固所學的長度單位以及之間的換算。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后,幫助家長計算裝修所需的瓷磚和墻漆的用量等,都是對數學思想方法很好的深化和應用。又如,在學習完“體積和容積”的相關知識后,可以自行設計“測量土豆體積”的小實驗,如實記錄實驗方法、實驗過程、實驗數據、實驗結果,最后寫出實驗報告。這樣的課外活動既增強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又提高了科學探究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