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曉 包金亮
(1金華市金東區農業農村局,浙江金華 321000;2磐安縣山之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浙江金華 322300)
目前,因人工費用、材料成本的上漲,傳統的手工作坊或室外大棚栽培香菇模式已逐漸失去競爭優勢,工廠化栽培香菇是產業提質增效的有效措施之一[1],成為香菇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金針菇、杏鮑菇、海鮮菇等食用菌已實現工廠化栽培,但香菇工廠化栽培存在諸多技術難點[2]。雖然當今栽培香菇相關的機械設備越來越成熟,生產可實現部分的機械化[3],但全過程的香菇工廠化生產技術還處于摸索階段,栽培設施、模式、技術要點、適栽菌株都處在小規模試驗階段。因此,為探索工廠化栽培香菇的可行性,筆者進行工廠化栽培條件下適栽香菇菌株篩選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供試香菇菌株:①武香1號,引自浙江省武義縣真菌研究所,自行擴繁;②L238,引自浙江省景寧縣景元食用菌研究所,自行擴繁;③L212,引自浙江省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自行擴繁;④申香215,引自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自行擴繁;⑤浙香6號,引自浙江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食用菌中心,自行擴繁;⑥L808,引自浙江省麗水市林科院,自行擴繁。
栽培料配方:雜木屑79%,麩皮20%,石膏1%,料含水量60%~65%。
栽培設施:栽培房為聚氨酯夾芯板結構,寬6 m,長7 m,高度3.3 m,庫容138.6 m3,配置水冷式制冷機組1 套,室內配置風機和組合式鋼結構栽培架,栽培架規格為高2 m,寬0.5 m,層距0.4 m。
按常規配方混合原材料,加水攪拌均勻,料含水量為58%。培養料裝入15 cm×53 cm 的聚乙烯袋內,每袋裝料折干重0.8 kg。料袋常壓滅菌100 ℃保持14 h。打穴接種,每袋接種四穴,接種后料袋移入溫度22~25 ℃、空氣相對濕度68%~70%的培養室發菌。發菌期保持培養室空氣新鮮,暗光;菌絲長滿袋后刺孔,促進菌絲體發育和轉色,待菌絲生理成熟后移至出菇房,按常規脫袋進行出菇管理。
各菌株每重復50 袋,3 次重復,共900 袋。各菌株隨機選20 袋,觀察并記錄其菌絲長勢,測定菌絲長速,觀察并記錄出菇情況,統計產量,測定香菇子實體經濟性狀。
由表1 可知,供試6 個香菇菌株菌絲均潔白健壯。L212、L808 菌絲長速最快,與申香215、浙香6號均無顯著差異,與武香1 號、L238 差異極顯著。L808 菌絲滿袋用時最短,僅45 d,與L212 無顯著差異;申香215、浙香6 號菌絲滿袋用時次之,與L808、L212差異顯著;武香1號菌絲滿袋用時最長,且與其他香菇菌株差異顯著。

表1 供試香菇菌株菌絲生長情況比較
由表2 可知,供試香菇現蕾用時快慢順序為武香1 號、L238、L212、申香215、浙香6 號、L808;供試香菇菌株中L808 等外菇比例最低;菇蓋厚度除武香1 號較薄外,其他都較接近;武香1 號、L808 菇柄較粗、長;L212 優質菇比最高,達38.3%,且與其他菌株差異顯著;浙香6 號、L238、L808、申香215 優質菇比接近,無顯著性差異;武香1 號優質菇比最低,且與其他香菇菌株差異顯著。

表2 供試香菇菌株子實體經濟性狀
由表3 可知,武香1 號第1 潮菇的產量最高,其他供試香菇菌株間比較接近。總產量武香1 號最高,與L238、L212 無顯著差異,與申香215、L808、浙香6 號差異顯著;L238、L212、申香215、浙香6 號總產量高于L808,但均無顯著差異。

表3 供試香菇菌株工廠化栽培的產量
由表4 可知,供試香菇菌株L238、L212、申香215、浙香6 號毛利潤均高于L808,其中L238 毛利潤最高。武香1號雖產量最高,但因香菇品質稍差,售價低,所以毛利潤最低。

表4 供試香菇菌株的栽培效益
由表5 可知,武香1 號菌株總污染率最高,顯著高于其他供試香菇菌株;L238、L212、申香215 菌株總污染率顯著低于L808 菌株;浙香6 號菌株總污染率與L808菌株無顯著差異。

表5 供試香菇菌株菌袋的污染情況
考慮工廠化栽培的能耗、設施利用率、投產比等因素,工廠化香菇栽培適宜采收3潮菇[4]。試驗結果表明,工廠化供試香菇菌株采收3 潮菇總產量可以達常規模式栽培的80%左右。試驗結果表明,武香1號產量最高,菇柄細長、菇肉薄、易開傘,市場售價低,抗病性也較差,不適宜作為工廠化栽培的香菇菌株;L808 表現為菇形圓正、菇肉緊實,菇柄較粗,但產量略低,也不太適宜作為工廠化栽培的香菇菌株。L238、L212、申香215、浙香6 號菌株菇形圓正、菇肉緊實、不易開傘,3 潮菇的袋均產量達0.59~0.63 kg,其中前2 潮菇的產量占近70%,可以作為工廠化栽培香菇的候選菌株,需進一步擴大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