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蘭 董天波
(中電科電子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國有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是指根據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基于使命責任、主責主業和發展形勢,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為根本出發點,對未來一定時期企業改革發展具有方向性、整體性、全局性的總體策略與謀劃,包含發展愿景、發展目標和相應實施方案。
國有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全過程管理是覆蓋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研究、制定、執行、評估、調整和監督全過程,主要包括規劃制定、規劃執行和規劃評估調整等三個方面。國有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一般分為五年規劃和三年滾動規劃。企業“五年規劃”與國家“五年規劃”相對應,是落實中長期發展戰略的指引性文件。三年滾動規劃是對五年發展規劃的細化和承接,按照“看三年、做一年”的業務管理主流程要求,進行三年滾動修訂的發展規劃。

圖1 中長期發展規劃組織管理流程
國有企業五年發展規劃一般應包括綜合規劃和專項規劃。發展規劃管理部門編制工作方案,按照重大課題研究、發展思路研究、規劃草案編制、規劃意見征求、規劃印發宣貫四階段推進實施。并于五年規劃期內的第四年啟動下一個五年規劃的制定工作。

圖2 發展規劃制定流程
1.重大課題研究
企業發展規劃管理部門針對發展中的重大課題或重點任務,制定研究工作方案,組織開展課題研究。課題研究工作應貫穿五年規劃編制的全過程,并支撐發展思路研究、規劃草案編制和規劃印發宣貫三個階段工作。
2.發展思路研究
在課題研究支撐下,按照確定的規劃體系,深入開展事業洞察,確定戰略意圖,找準創新焦點,進行業務設計。企業關鍵要害部門根據業務發展需要,提出專項規劃(專項規劃是中長期發展規劃在特定領域的延伸和細化,是以承接和落實發展規劃中主要任務部署為目的制定的發展規劃)思路意見和建議;下屬企業結合主責主業定位,提出納入企業五年發展規劃思路的意見和建議,支撐規劃思路研究工作,形成企業五年發展規劃思路。
3.規劃草案編制
按照規劃思路的要求,結合保障中長期發展規劃執行的關鍵要素,聚焦關鍵任務,強化可操作性考量,加強組織、人才、文化保障和投入產出分析,深入開展重大任務、重大項目和重大政策研究論證,確定支撐業務設計各項關鍵任務的發展目標、路徑設計、資源配置和機制保障方案,構建最佳業務組合,形成企業發展規劃草案。規劃草案編制要做好與國家重大戰略部署、政府部門專項規劃、地方區域規劃的有機銜接。企業關鍵要害部門要立足關鍵、重點任務論證情況,提出重大任務、重大項目和重大政策建議,形成專項規劃草案。下屬企業按照企業規劃思路要求,承接主責主業方向的業務設計和關鍵任務論證,支撐規劃草案編制工作。
城市驛站堅持開放共享原則,作為黨建活動共享陣地,每月的最后一個周六周日兩天,提供給社會組織開展黨建活動和公益性活動。社會組織圍繞居民群眾興趣愛好、實用技術等開展公益活動,舉辦插花藝術、面點藝術、攝影藝術、書法藝術、繪畫藝術等培訓班,開展免費心理咨詢、法律咨詢、家庭教育咨詢以及義診等活動,為群眾提供了更高層次的服務。
4.規劃意見征求
國有企業五年發展規劃應進一步對接國家五年規劃建議和要求,征求行業資深專家、經理層及公司領導等有關方面意見,深化規劃論證并修改完善五年發展規劃、專項規劃草案,形成正式的發展規劃。
5.規劃印發宣貫
發展規劃要在企業全級次進行發布并組織宣貫,推進企業全員了解公司未來發展方向、發展目標和實現路徑,促進企業發展目標與職工個人職業規劃目標融合,推動實現全部規劃發展目標。
因市場環境瞬息萬變,一般企業的五年發展規劃應進行滾動調整,并通過三年滾動規劃推動落實,保障發展思路落地,實現規劃迭代管理。一般三年滾動規劃中的第一年目標,應作為該年度的業務目標和考核依據納入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
中長期發展規劃執行是年度任務計劃安排和考核評價的具體實施,是為了確保關鍵要素與業務設計的一致性,按照“使命引領戰略、戰略指引規劃、規劃指導計劃、計劃框定預算、預算錨定行動、行動確保績效”的總體要求進行任務部署、計劃安排、預算編制、組織實施、督察督辦、評估調整等工作。企業在每年年度考核中將考核指標與發展規劃目標及重點任務對標對表,將業務管理實際成效納入年度績效考核范圍。同時加強中長期發展規劃資源保障,在年度預算中安排專門工作經費,保障規劃研究、論證、研討等工作開展,定期組織人員、業務培訓與交流,確保中長期發展規劃實施落地。
1.整合活動與戰略解碼
整合活動是實現企業內部戰略舉措、資源配置整合與協同的過程,實現各下屬企業與關鍵要害部門“左右對齊”。整合活動應完成三個目標:確保下屬企業的目標和計劃與企業的總體戰略方向相吻合;基于不同業務單位的戰略舉措,排列戰略和投資優先級;針對市場機會合理分配資源,并促成資源的協同。
戰略解碼是將中長期關鍵戰略舉措、結合當前差距,導出年度的關鍵舉措和重點任務,并形成年度重點工作的過程,是實現戰略對齊到落地的關鍵環節,戰略解碼是具體的“思路對齊”過程。戰略解碼的起點是中長期發展規劃中識別的戰略關鍵舉措和戰略衡量指標,即實現中長期戰略正確量化;通過戰略解碼,確定和分解年度業務關鍵舉措和工作目標,即明確短期做什么及目標;最后,確定年度重點工作,即確保重點工作對齊戰略。
2.年度計劃制定
年度經營計劃的制定是將中長期發展規劃解碼落地為可執行的年度工作計劃,實現“遠近對齊”的過程。年度經營計劃的核心組成部分包括:年度經營目標;重點工作及行動計劃;風險及對策;最終形成對應的經營計劃(年度預算)與資源計劃,推動“規劃變計劃”的年度重點任務得到有效落實。企業應開展重點任務的編制、執行、檢查和評估等工作,依據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企業年度發展目標并進行責任績效分解,統籌資源分配,依據規劃中主責主業、業務發展重點和關鍵任務計劃,匹配全面預算和人力資源需求。
3.預算配置
落實與年度計劃相匹配的年度預算,按照分級滾動的方式配置資源,加強規劃落地“軟保障”。將戰略目標和舉措依據重要程度進行分級排序,按照級別和排序確定資源投放的優先級,差異化配置資源。向國家、重大使命型、戰略型任務和關系企業戰略發展方向的重大戰略舉措優先配置資源,確保重大戰略落地。
采用滾動預算式資源柔性投放方式。在編制規劃時,明確重點戰略目標的實施舉措,每項舉措均設定目標、里程碑節點、分階段任務安排、責任人,以及所需配套投入的人、財、物資源。當任務執行需要進行資源投放時,先投放啟動資源,然后根據業務目標或任務里程碑完成情況,逐步分階段投放后期資源。當任務完成不及預期時,及時啟動糾偏程序,偏差較大時上報企業決策層,同步調整任務計劃和資源投入計劃。通過滾動資源柔性投放,在支持業務開展的同時有效控制風險。
4.戰略執行
中長期發展規劃執行通過經濟運行分析、重點任務調度、預算執行分析、經營業績考核等手段分層級開展運行監控,保障中長期發展規劃落地執行。企業應建立中長期發展規劃監控體系,完善各類數據信息報送制度,構建資源共享平臺,形成快速反應機制,完善中長期發展規劃監控手段,強化戰略監控能力,支撐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監控需要。嚴格落實考核制度,將經營業績考核結果與工資總額及企業負責人薪酬掛鉤,實施考核激勵“硬約束”。
中長期發展規劃評估是企業根據形勢和環境變化,對企業發展狀況進行評價考量、對中長期發展規劃做出滾動修訂及中期調整的重要舉措,是確保企業使命責任和改革發展始終與國家戰略要求和國家重大決策同向推進、擔當作為的關鍵保障。
中長期發展規劃評估要對照踐行使命責任差距、搶抓發展機會差距、價值創造差距等問題以及后續改革發展目標,進行分析、考量和評價,客觀評判中長期發展規劃執行過程中目標、任務和關鍵措施的完成情況和實際業績,對后續業務設計、關鍵任務等中長期發展規劃要素內容進行新的策劃、部署和安排。開展中長期發展規劃評估工作,要制訂工作方案,明確評估要求、組織分工和計劃安排,統籌組織實施。
五年規劃期的第三年,要分別對綜合規劃、專項規劃開展中期評估,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評價考量,根據評估結果對中長期發展規劃進行調整;第五年,分別對各類規劃開展整體評估,對中長期發展規劃執行情況進行全面總結,作為下一個五年規劃的輸入。“三年滾動規劃”于每年的年中開、展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重點任務及預算匹配等進行相應調整,作為下一年滾動規劃的輸入。在企業內外部形勢和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也應對中長期發展規劃進行調整。中長期發展規劃調整工作應按照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程序和流程組織實施(見圖3)。

圖3 中長期發展規劃運行體系
中長期發展規劃是企業對未來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思考、考量和謀劃,具有綜合性、系統性、全面性和指引性,是未來開展各項工作的行動方案和指南。企業的持續發展離不開科學全面的發展規劃,高質量的發展規劃離不開系統性的管控體系,系統性的管控體系離不開涵蓋管理流程、管理規則、管理方法、管理措施和目標要求的全過程管理。因此,發展規劃全過程管理是確保能夠做出指導企業未來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的重要保障,現代企業尤其是大型現代企業更應重視發展規劃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科學完善的管控體系,引領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