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伽彤
(北京市首都公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京開高速公路管理分公司,北京 100162)
首發集團京開分公司在集團公司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干負責任的事業,做負責任的人”的企業精神,以“適需服務 暢行高速”為引領,融合公司特色,形成極具高速公路服務特質的“紅窗口”品牌,立足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建立健全公司管理制度,強化內部控制,完善整合型管理體系,承擔國企責任[1]。
精神層,可以折射出企業理念形象。精神層文化作為企業發展核心,體現企業文化本質,企業文化精神層面的表達在于企業精神、企業愿景、企業使命[2]。
制度層,可以折射出企業行為形象。企業文化制度與管理呈現出相互制約的關系,不僅可以讓企業的發展更加規范,更能約束企業的發展行為。企業文化在制度層面的表達在于規章制度、組織機構、教育培訓。
物質層,可以折射出企業的視覺形象和審美意識。企業文化在物質層面的表達在于企業標志、駐地環境、站區環境、辦公環境以及技術設備引進狀況、福利待遇等[3]。
通過企業文化精神層、制度層、物質層緊密聯系又相互作用,營造企業文化的三個氛圍:情感氛圍為核心、制度氛圍是保證、物質氛圍為基礎,以此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如果一個企業對重要事物的看法沒有形成共識,沒有達成一致,就沒有處理一切問題和矛盾的依托。企業共識靠文化去凝聚,因此,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發展而言尤為重要。企業文化對企業的作用體現在導向力、約束力、凝聚力、融合力和輻射力幾個方面。
導向力,企業文化會影響職場氛圍,也會影響員工行為,是把員工引導到企業最高目標上的導向力[4]。約束力,各項規章制度、企業風氣對員工思想、行為起約束作用。例如高速公路窗口服務時要做到微笑服務,崗前崗后遵循規章制度等,就是約束力的體現。凝聚力,形成共同價值觀和共同信念,使企業上下團結一致,形成團隊合作精神。融合力,對員工潛移默化地灌輸企業文化,使企業員工自然融合到群體中。輻射力,通過企業員工體現出的企業文化,對社會產生一定影響,擴大企業知名度與美譽度[5]。
顯然,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夠助力企業去傳承,外塑品牌,內抓人心。企業培訓機制是企業文化落地的重要保障,企業培訓能推動各級人員對企業文化的認同與踐行,通過培訓可建立員工吸取企業文化的理念和行為的規范。
對于企業而言,員工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在前期培訓工作上,應重視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在培訓范圍上,可分層次、有針對性開展培訓,使管理人員能夠落實自身崗位職責。例如:開展綜合類培訓,為管理人員普及管理知識,但該部分工作不應只流于形式,而應有扎實內容,讓管理人員明確培訓的目的,實現培訓的目標,以此提升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6];在對技能服務人員培訓時,可運用具有針對性的培訓方式,提升人員業務技能水平,有效開展延伸服務,提高其崗位工作能力、綜合素質;對于專業技術人員,在培訓過程中應抓住重點,以各領域新知識、新技術、新理論的培訓為主,堅持“學以致用”原則,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強化創新能力。
第二,在培訓形式上,可根據企業發展狀況,面對變化環境,開展緊跟企業發展趨勢的培訓活動。例如:開展普及類大班培訓,讓培訓能夠聚焦于實際,聚焦于發展,通過創新形式保障實用類小班培訓課程可以順利開展[7];在快速“充電”方面,可通過應急型精品班培訓,落實培訓的要求、目標,讓責任部門及相關項目執行人員能夠通過相關文件,將內容下發到各部室(所),進而提升專兼職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有效加快對本崗位工作的勝任。此外,通過網絡渠道進行全員培訓,讓培訓課程可以隨時隨地開展,打破空間方面的限制;通過外派出差及外部封閉培訓提升人員管理能力等,也是靈活有效的培訓方式。
第三,職責培訓上,在適崗培訓方面,針對員工是否滿足上崗要求(如是否具備中級經濟師、消防中控員、電工證、職稱培訓、會計證等)進行培訓,完善并健全導師人才庫。讓員工更加重視自身崗位職責,(如進行遵循國家高速公路運營新的法律政策、業務投訴處理、特殊情況處理等的培訓)。在發展培訓方面,針對讓員工如何制定未來職業規劃進行培訓;在拓展培訓方面,運用戶外或室內體驗式培訓方式,對員工進行培訓[8]。在人文培訓方面,通過政治理論知識的普及,讓員工掌握人文、親子教育、音樂、服裝搭配等方面知識,運用興趣類培訓(如心理輔導、彩妝、攝影)的方式,完成團隊建設工作。
為保證企業文化的多元融合,應構建內部激勵約束機制,以管理工作為核心,充分發揮好激勵機制的作用。
文化激勵方面,通過企業文化建設,使員工的實際訴求,如精神、物質方面的需求合理得到滿足,激發員工對崗位工作的精神力量,促使員工在工作中產生成就感、歸屬感、自尊感,展現自身的潛力。以此使員工與企業文化在融合過程中產生共鳴,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激勵作用,凸顯出其中的全員性、持久性以及整體性勢[9]。例如,公司在各駐地均建立文娛設施、母嬰室。
情感激勵方面,重視對員工的培訓,留意員工的牢騷,架起公司與員工內心的“橋梁”,真正把單位、員工當家人,傾聽員工的心聲。例如:通過調研員工滿意度的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培訓、壓力培訓等,幫助員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真正愛護、體貼、激勵以及尊重員工,讓管理工作更具“人情味”[10]。
榮譽激勵方面,公司員工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公司創造利潤,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肯定員工的個人價值,包括物質方面、精神方面,可使員工的期望值增加[11]。例如:通過公司內部公文寫作活動的開展,評選出“優秀信息員”,營造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的企業文化;在車輛知識的培訓活動中,評選“節油能手”;對在各類技能比賽中拔得頭籌等優秀員工,給予相應的薪資獎勵。此外,公司還增設了“先進個人”“降本增效先進個人”等有針對性的獎項,對員工予以獎勵。
在“適需服務、暢行高速”宗旨引領下,首發集團京開分公司于2017年,通過品牌再塑方式,將傳統文化底色“紅”與高速公路運營服務載體“窗口”融于一體,推出“紅窗口”服務品牌。為深化品牌,推進員工教育培訓,2017年10月建設禮儀訓練營,全年開展禮儀等多項培訓,全面提升員工對良好服務形象的樹立,為過往車戶提供更優質服務,將企業文化與服務品牌和企業培訓有機融合,詮釋京開分公司作為高速運營管理單位的社會責任擔當和紅色基因傳承[12]。
禮儀訓練營聘請全國專業知名禮儀講師為禮儀訓練營的榮譽顧問,發展了4名專業內訓教師,均由專業老師培訓后取得證書上崗。同時還成立了禮儀隊,對內協助各類培訓,對外兼具展示交流功能。一線運營人員同廣大客戶在窗口交匯,讓優質服務從心出發,讓服務觸手可及,用微笑伴客戶通行。禮儀訓練營充分發揮了培訓平臺的功能,有效地調動了職工的培訓積極性,助推員工教育培訓工作的建設。
面對國家媒體融合新趨勢和更年輕的員工隊伍,首發集團京開分公司突破傳統宣傳模式,形成以傳統媒體為落點、新興媒體為抓手、視聽媒體為特色的“京開融媒體”運營新平臺。
一是利用“文化京開”平臺推出了“京開微課堂”,欄目包括政策標準、微課堂、所長講業務等幾個模塊。利用遠程線上培訓資源,將一系列政策對員工做了詳細的解讀,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梳理,創建全員培訓體系,通過網絡渠道為員工答疑解惑。
二是拍攝剪輯適用于高速運營管理的消殺視頻共13部,涵蓋CPC出入庫消殺、崗中消殺、收費站區、駐地內消殺要求,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相關指導。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分公司陸續推出“奮進百年藝芳華”等活動,錄制視頻并依托“文化京開”和各駐地電視線上、線下傳播。
三是在網絡渠道發布與節假日相關的宣傳,一改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一般邏輯,讓高速公路行業企業培訓工作的開展具有獨立性、探索性,充分利用培訓小視頻,增加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并創建企業內部的學習性文化團體。結合員工的工作形式,開展班次運轉培訓計劃,通過日常文化培訓,確保企業文化宣傳工作順利開展。
四是融合禮儀訓練營、品牌等內容,把服務口號“心手傳遞、微笑同行”融于日常運營管理中,讓員工在工作生活的同時,隨時收集企業文化的相關信息,在宣貫“文化京開”紅窗口文化的同時,實現企業與員工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