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當前,農村金融機構績效評估體系構建仍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農村金融機構績效評估體系都是根據農村信用社擬定的,并沒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和實踐作為支撐,而構建完善的績效評估體系已成為當前農村金融機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由于當前大部分農村機構都沒有建立完善的績效評價組織,也沒有為薪酬和考核設置相應的機構。有的金融機構雖然設立了績效考評辦公室,但辦公室成員人數較少,大部分工作內容都是由各個業務指標人員進行兼職完成,即便安排了一兩名專職人員進行績效評價,主要工作也是對各個業務線的數據進行統計,并依據相應的考核指標進行計算相應的績效工資,然而,僅有的績效考評部門也存在分工不明確、工作方向不清晰、指標計算效率低等問題。
當前,大部分農村金融機構的績效評估內容通常是根據上級考核內容擬定的,并且多數績效考核方式是在年初制定,只有上級部門提出對考核內容進行改變,才能使農村金融機構大幅度更改績效考核內容。由于大部分考核目標都是擬定的短期目標,并沒有為績效考核制定長期發展的戰略目標,從而導致部分農村金融機構雖然盈利,但其經濟附加值始終提升不上去。此外,農村金融機構各個部分通常會自行擬定考核方案,然后將某一項活動以方案形式進行下發,其中,不難發現,很多指標內容與考核計劃相同,導致某個項目出現過度考核的情況,這樣不僅會導致相關人員在工作中出現目標不明確的情況,同時還會影響總體績效評估體系的構建。
農村金融機構在人才引進方面沒有投入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導致金融機構存在人才短缺的情況,或者部分從業人員綜合能力及素養水平較低。同時,大部分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很少有機會外出學習和參與培訓,知識結構存在很多短板。
一是績效評估系統只能夠為其提供部分績效考核指標,但不能體現績效考核的各方面內容,很多指標統計仍然需要人工進行計算,這樣的統計形式不僅效率低,而且在準確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隱患。二是部分金融機構績效考核結果都是向支行和總行進行反饋,這樣的形式很難將結果精確定位到每一個員工,并且這樣的形式透明度極低,導致很多員工對于自身的工作表現很難有正確的認識。三是部分農村金融機構的績效評估系統只有專業人員才能夠進行操作查看,其他員工根本無法查詢自身工作的工作進度和指標達成情況,從而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只有構建一套靈敏、有效的績效評估體系才能夠進一步推動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所以在設計評估體系內容時要遵循以下幾方面原則。一是堅持準確性原則,這一原則主要說明的就是數據信息要真實、可靠,并且工作人員要選擇有效的方式來處理數據,從而使評估體系的構建符合員工的身心發展需求。二是堅持科學性原則,隨著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升,農村金融機構績效評估體系要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來統計數據內容,并且還要參考大量的專業性文獻來設計績效評估體系,從而使績效評估體系能夠科學地反映出金融機構的發展狀況。三是堅持全面性原則,所謂“全面性”就是指評估體系中的各個指標涉及范圍要廣泛,要從宏觀角度來構建評估體系指標,從而使體系構建能夠充分滿足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需要。
在農村金融機構績效評估體系構建過程中,績效評估體系構建要從宏觀角度和微觀角度進行分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從微觀角度來構建績效評估體系,其中涉及的內容要包含金融機構自身的發展情況、管理能力和資金實力等內容,還要兼顧利益相關者和地方經濟發展情況,只有根據這些內容進行綜合考慮,才能科學地制定評估指標。
經過相關實地調查發現,大部分金融機構績效評估體系的構建往往是詢問導師或采取金融專業機構的意見形式,對農村金融機構績效評估體系構建進行增補和篩選,以此建立農村金融機構績效評估體系?!耙患壷笜恕币兴牟糠謨热?,包括社會影響力、金融支持力、經營持續性及服務覆蓋面等內容?!岸壷笜恕币辛糠謨热荩捶盏纳疃群蛷V度、補貼依賴指數、農戶福利覆蓋率、貸款年增長率及貸款戶數等內容[1]。
“模糊層次分析法”是美國運籌學家匹茨堡大學教授薩蒂于20世紀70年代初,為美國國防部研究“根據各個工業部門對國家福利的貢獻大小而進行電力分配”課題時,應用網絡系統理論和多目標綜合評價方法,提出的一種層次權重決策分析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在對復雜的決策問題的本質、影響因素及其內在關系等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利用較少的定量信息使決策思維過程數學化,從而為多目標、多準則或無結構特性的復雜決策問題提供簡便的決策方法。然而將這一方法應用到金融機構績效評估中,不僅能夠將模糊不確定的因素轉換為可衡量的評估因素,同時還能夠使績效評估思維變得更加清晰和更加具有條理性。所以,在構建農村金融結構績效評估體系過程中,首先,要根據模糊層次分析法為利益相關者建立指標間和各項構面的次序;其次,通過專家問卷設計獲得重要性的比值,從而使三角模糊數與互倒判斷矩陣保持一致;最后,還要分析指標內各項指標的權重值,以此保證模糊層次分析法能夠順利開展和應用。
農村金融機構可以將利益相關者的綜合績效視為目標層,將相關利益者的權益保障作為準則層,而利益相關者的保障情況都是根據評估結果進行考察的,所以,不同的準則層要設置不同的指標層,不同層次之間要相互影響和制約,從而構建出一個較為完整的評估體系。
保障投資人權益指標要從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進行入手,盈利能力中指標要包含凈資產收益率和資產收益率兩方面內容,而抗風險能力中要包含不良貸款率指標設置,這兩方面內容前者要秉持正向指標,后者則要保持逆向指標,這樣才能夠更全面地保障投資人的權益。
該指標內容要包含資金充足狀況指標和流動性指標兩方面內容,“資金充足狀況指標”就是金融機構的本金,本金是金融機構承擔損失和風險的重要部分,一旦金融機構遭受損失,首先消耗的就是本金,所以本金是保護債權人免遭資金風險的緩沖器,要想更好地保證債權人的資金不受影響,就要創設核心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兩個指標,以此來衡量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充足狀況。而流動性狀況指標是衡量農村金融機構償債能力的重要舉措,并且流動性狀況指標也是金融機構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主要由存貸比和資產流動性比率兩方面構成。
1.存貸比屬于適度性的指標,如果這一指標較高就說明該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用來貸款的占比較大,表面債權人所面臨的風險較高,而這一指標也不能夠太低,如果指標過低就會影響金融機構的盈利水平,從而影響債權人的收益,所以這一指標要保持居中的比例,過大和過小都會影響債權人和金融機構的盈利情況。
2.資產流動性比率是用來衡量金融機構資金流動大小的方式,可用來判斷農村金融機構各種資金需要和收回資金的能力,這一指標過高過低都會對債權人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這一指標過低,就表明農村金融機構資金流動和償還負債能力較差,債權人承擔違約風險系數較高;如果這一指標過高,那么就會影響金融機構的盈利水平和債權人的收益。所以,這一指標不能過高或過低,只有適中才能夠保證金融機構和債權人收益穩定[2]。
農村金融機構主要服務的客戶群體涉農的群體和個人,所以,要從農村金融機構對于農戶個人和農戶組織的權益保障情況來判斷顧客權益保障情況只有這兩類客戶群體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才夠保證整個客戶群體利益獲得保障,要想做好這一工作就需從貸款滿意度和服務便捷兩方面進行考察,以此提升客戶權益保障指標。
1.貸款滿意度。貸款業務作為農村金融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戶成為農村金融機構的主要群體,可以運用涉農貸款配置率對顧客權益指標進行量化。由于涉農貸款主要由農戶和農村經濟組成貸款構建而成,公式為:(涉農貸款金額÷貸款金額)×100%=涉農貸款配置率,如果計算出的指標是正向指標,那么這項指標值就會越大,說明顧客貸款滿足度越高;如果計算出的指標是反向指標,那么這項指標值就會越小,說明顧客貸款滿足度越低。
2.服務便利性。金融機構提升服務便捷性不僅能夠為顧客節省大量的成本,同時還能夠為全面的保障顧客的權益。通??梢赃\用網點覆蓋率來獲得服務便利性統計指標。其網點覆蓋率公式為:(農村金融機構的營業網點數÷其所服務區域的行政村數+社區數)100%=網點覆蓋率。
考察員工權益指標可以從培養情況和待遇情況兩個方面進行。由于金融機構的培養情況不僅會影響員工的發展潛力,同時還會影響員工未來自身價值體現,所以要想更好的保障員工的權益指標,就要加大員工培訓費用,以此量化員工權益指標。計算公式為:員工培訓費年幅度÷營業收入年增幅=員工培訓費相對增幅,運用這一公式主要是因為營業收入增幅能夠決定這一指標的具體性質。當營業收入為正向指標時,才能夠保證員工能夠獲得更多的營業成果,進而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素養;當營業收入為負數指標時,就說明員工的培訓費用受營業收入影響較小,員工的權益也會獲得較高的保障。
員工待遇情況是衡量員工權益保障指標的重要途徑,因為待遇條件的高低會影響到員工的生活質量和自身價值的體現,所以對于員工來說,待遇情況對于員工產生的影響十分明顯。然而,要想統計待遇情況量化指標的高低,可以運用以下公式:員工工資年增幅÷營業收入年增幅=員工工資相對增幅,運用這一公式主要是因為員工的工資主要來源于金融機構的營業收入,通過分析員工工資相對增幅率就能夠更好地判斷出員工的待遇情況。當營業收入增幅為正向指標時,那么就說明員工能夠收獲更多經營成果。如果營業收入增幅為負向指標時,那么就說明員工權益受營業收入影響較小,能夠更好地保障員工的權益。
綜上所述,農村金融機構要想實現穩定發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績效評估體系。對此,本文建議可以采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利用較少的定量信息使決策思維過程數學化,對于績效評估體系指標和層次結構構造進行分析,通過多方面手段加強農村金融機構績效評估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