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廣 戴聞名

興隆湖畔,各大高新技術企業環湖分布。興隆湖周邊正成為四川乃至西部地區最具創新活力的區域之一(杜寧/ 攝)
2022年,成都全市GDP歷史性突破2萬億元。
這座西部城市,繼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重慶、蘇州之后,成為中國內地第7個GDP超過2萬億元的城市。
躋身“2萬億俱樂部”,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成都在國家發展格局和世界城市體系中的位勢能級持續上升,未來可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參與城市競爭和資源整合,贏得和抓住更大的發展機遇。
從城市能級看,邁過2萬億元大關的成都,實現了從內陸腹地城市到中國向西向南開放前沿、從區域中心城市到國家中心城市的跨越。
從國家發展格局來看,成都“入局”,意味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實質性崛起。
中國內地7個GDP過2萬億元的城市中,1個來自京津冀、2個來自長三角、2個來自珠三角、2個來自成渝。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為實至名歸的中國經濟第四極。
站在2萬億元歷史節點上的成都,下一步怎么走?
成都將以更快速度向3萬億元發起沖擊。2022年4月召開的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用5年時間再上臺階,經濟總量沖刺3萬億元。
這意味著,必須找到適合成都的高質量發展路徑,集聚更強的經濟動能。
中共成都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童晶用四個“高”描繪了這條路徑——高質量推動產業建圈強鏈、高標準推動科技自立自強、高效率推動區域協作共興、高水平推動開放有力有效。
這其中,打造更高標準的科技創新能力,尤其在信息技術、新能源、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裝備、生命健康等“硬核”領域,連點成片,建圈強鏈,將是成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
成都的使命,不止于成都。
作為西部地區國家中心城市和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成都下一個“必答題”,是如何在“中國式現代化”這一時代使命的引領之下,探索出一條有別于先發城市、具有西部和成都特色的超大城市現代化道路。
2022年12月29日,《中共成都市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打造中國西部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決定》審議通過,首次提出五個“率先突破”:“在探索超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上率先突破;在促進城鄉共富共美和社會公平正義上率先突破;在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上率先突破;在探索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實踐上率先突破、在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和建設內陸改革開放高地上率先突破。”
成都未來的“大目標”,遠不止于GDP,更在于成為一座經濟高質高效、動能充盈充沛、人民宜居宜業、城鄉共富共美、社會和順和諧的公園城市,一座來了都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幸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