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艷/文
在國家層級持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深入落實的過程中,群眾文化活動所具備的支撐性作用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原因在于群眾文化活動對于鄉村地區文化發展而言至關重要,也就可以從文化層面出發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所以,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如實把握群眾文化活動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地位與作用,以便結合當地鄉村地區發展需求和居民文化需求進行剖析,選擇更具本地特色的方案進行設計,充分實現群眾文化活動所具備的現實性價值。為此,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首先需要深入地把握群眾文化活動的地位和作用,然后才可以為后續發揮群眾文化活動的實踐過程提供理論性的參與與指導,進而確保鄉村地區文化建設質量。
在當前的社會主義發展嶄新階段,鄉村振興戰略早已成為國內各地市鄉村地區發展的宏觀指導方針,其中同時包含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多個維度的振興發展目標。對于鄉村地區文化維度的振興發展目標實現過程而言,群眾文化活動的地位與作用不容小覷,可以借助形式內容較為多樣的文化活動,吸引鄉村地區居民主動地在參與過程中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在綜合素質方面實現更加符合預期的表現,進而發揮主觀能動性,參與鄉村文化的建設發展過程,在鄉村地區社會凝聚力形成期間貢獻力量。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文化層面的振興必不可少,而群眾文化活動在其中占據著較為關鍵的地位,需要如實認識和把握。具體而言,可以從實現鄉村文化的傳承及發展、在鄉村地區形成社會凝聚力、優化現有精神文明建設狀況、賦能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等角度出發,明確群眾文化活動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地位。
在鄉村地區文化的傳承以及發展過程中,群眾文化活動正是重要的基本載體之一[1]。在傳統的鄉村地區文化中,包含民間藝術、地方戲劇、民間信仰以及傳統手工藝等多種文化資源,需要得到深入的挖掘、保護以及傳承。而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基于上述文化資源開展,借助多種形式與內容,組織各類傳統文化資源的表演、展演以及宣傳活動,確保各類鄉村地區文化遺產均可得到有效的保護、傳承乃至發展,進而在鄉村地區實現文化自信的有效增強,為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創造文化領域的有利條件。
在鄉村地區居民之間,群眾文化活動可以相應地強化交流、溝通以及聯系。與此同時,在鄉村地區實際的社會發展過程中,群眾文化活動更是居民彼此之間交流情感的必要紐帶,對于鄉村地區整體的社會文化環境影響重大。舉例而言,可以通過節日文藝晚會以及體育賽事活動,為鄉村地區居民彼此之間增進了解創造較為有利的條件,為鄉村地區社會凝聚力的增強過程賦能,推動居民共同參與到鄉村地區文化建設當中,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除去傳承傳統鄉村地區文化資源與形成社會凝聚力之外,群眾文化活動還可以服務于鄉村地區現有精神文明建設的進一步發展過程,主要通過滿足鄉村地區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形式,確保居民可以獲得較強的幸福感[2]。在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之后,鄉村地區居民同樣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多樣化文化需求,需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化建設齊頭并進,以群眾文化活動的多樣形式為抓手,確保鄉村振興戰略成果可以符合預期。
群眾文化活動的地位不僅僅體現在文化和社會兩個基礎維度,更是在鄉村地區經濟多元化發展過程中有所表現。究其原因可以發現,群眾文化活動可以深度體現各地市鄉村地區的特色文化資源,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當地的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發展與進步,為鄉村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過程奠定堅實基礎。不僅如此,群眾文化活動還可以在鄉村地區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提供不同的思路與形式,獲取相應的可觀經濟效益,為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奠定經濟基礎。
群眾文化活動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具備積極作用,應當對此形成正確的認識。具體而言,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幫助鄉村地區居民提升綜合文化素養,推動鄉村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為鄉村旅游行業及文化產業發展賦能,為鄉村地區的治理模式創新鋪平道路等多個方面。
群眾文化活動具備顯著的文化性特征,因而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最為核心的作用在于幫助鄉村地區居民提升和發展其文化素養,在綜合素質方面實現不同于以往的嶄新發展[3]。在各類群眾文化活動的有力支撐下,鄉村地區居民可以在參與講座、讀書會和培訓活動的過程中掌握更加豐富的知識儲備,在文化意識方面實現自我發展。不僅如此,群眾文化活動還可以引導鄉村地區居民拓展自身既有的文化視野,幫助其培養良好的創新精神,在參與鄉村地區創新發展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群眾文化活動所能發揮的另一作用在于推動鄉村地區文化進一步擴大其文化影響力。究其原因不難發現,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借助地方戲劇表演、鄉村美食文化節或是民間藝術展示展覽活動等形式開展,也就可以相應地展示鄉村特色文化所具備的獨特性,吸引大量的游客與投資。換言之,群眾文化活動進一步推動鄉村地區文化獲取了更高的知名度,也就推動文化影響力實現了嶄新突破,確保鄉村地區可以適應當前嶄新經濟常態下的社會發展環境。
在群眾文化活動的有力支撐下,各地市鄉村地區的旅游行業與文化產業均可取得可喜的成績[4]。具體而言,群眾文化活動不僅可以對外展示鄉村地區的本土特色文化,還可以在深度挖掘探索特色文化資源的過程中進一步把握其中有待發掘的嶄新要素,進而確保鄉村地區的旅游行業快速高效發展。此外,群眾文化活動本身可以與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相融合,也就可以經由特色文化旅游產品更進一步地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
鄉村振興戰略對于鄉村治理模式與鄉村社會穩定同樣看重,而群眾文化活動可以為此提供堅實有力的保障。主要可以通過法制宣傳以及民主協商等形式,幫助鄉村地區居民通過多樣化活動充分了解國家政策及法律法規,對鄉村治理過程產生認同感,進而主動參與其中,服務于鄉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過程。與此同時,鄉村文化活動還可以借助各類活動形式,為鄉村地區居民提供自我展示與感情交流機會,確保鄉村治理可以在堅實有力的民意基礎上實現。
為確保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其效用,應當立足本地實情進行分析,以便采取具備本地特色的有效策略予以踐行,確保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切實地發揮其積極作用。具體而言,可以采取包含以鄉村地區居民文化需求與發展需求為基準,創新現有的鄉村群眾文化活動形式以及內容,推動群眾文化活動融合于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引導鄉村地區居民主動地參與群眾文化活動在內的實踐性策略,更加切實地立足本地特色,推動群眾文化活動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充分發揮其作用。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過程中,群眾文化活動服務的對象始終是鄉村地區居民,以推動鄉村地區文化發展為目標幫助居民提升其綜合素養,因而需要立足于本地鄉村地區的發展需求以及居民的文化需求設計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以便確保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充分實現其價值[5]。具體而言,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應當針對當地鄉村地區居民的需求進行調研,然后依照調研結果制定相應的活動開展規劃,在實踐過程中探索參與主體的多元化,確保活動開展質量。
在當前的互聯網信息時代,信息內容隨時隨地大量產生,同樣地為鄉村地區居民帶來了較為顯著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居民之間的接受偏好與接受習慣越發現代化和分眾化。因而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群眾文化活動作用時,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依照當代鄉村地區居民的接受喜好設計活動方案,以便滿足鄉村地區居民日益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在此過程中,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從當地特色文化出發舉辦活動,借助鄉村地區居民熟悉的內容吸引居民主動參與。
考慮到群眾文化活動與鄉村地區文化旅游產業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在確保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作用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可以從推動群眾文化活動深度融合于當地文化產業及旅游產業發展的嶄新方向出發,探索不同于以往的群眾文化活動創新設計舉辦思路與形式[6]。具體而言,還是應當相應地從本地鄉村地區特色文化資源出發,開發新型的文化旅游路線,同時與當地企業及社會組織協力舉辦群眾文化活動,實現特色文化資源潛在價值的最大化。
鄉村地區居民在群眾文化活動過程中屬于核心的參與主體之一,居民的參與意愿與興趣將會在一定程度上為活動舉辦成果帶來直觀的影響,所以,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在發揮其作用的過程中,需要切實地確保本地鄉村地區居民愿意參與其中。具體而言,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可以就地方特色文化提供培訓活動,幫助居民更好地參與到相關的文化活動中。
總而言之,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群眾文化活動占據著較為核心的基礎性地位,同時可以充分發揮可觀的積極促進作用,需要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引起足夠的關注和重視,確保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在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過程提供堅實有力的政策支撐。在此過程中,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需要始終立足于本地鄉村地區居民的實際需求,參考鄉村地區整體的發展建設規劃,以群眾文化活動的地位與作用為抓手,采取具備本地特色的有效策略,以確保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效率及效果,進而助推當地鄉村地區更進一步的嶄新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