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
摘要 近年來,社會經濟在飛速發展的同時,環境問題愈發嚴重,尤其是土地沙化,已經成為全球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有效的手段,林業防沙治沙可以緩解土地沙化問題,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土地沙化治理中。在對土地沙化出現原因及危害充分掌握的基礎上,提出了提升林業防沙治沙有效性的對策,包括積極建設退耕還林工程、加強植被和植樹造林、運用科技手段防沙治沙等。
關鍵詞 土地沙化;生態環境;林業;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S77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12–00-03
Research on Harm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Forestry i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Desertification
Wu Peng (Shiyanghe Forestry General Farm of Wuwei City, Wuwei, Gansu 7333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d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especially land desertification, which had become an important global problem that urgently needs to be solved,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restry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s an effective means to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was widely used in land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In view of this, based o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s and hazard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forestry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cluding actively constructing the projec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s, strengthening vegetation and afforestation, and us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desertification.
Key words Land desertification; Ecological condition; Forestry; Effectiveness
土地沙化是指原本具有植被覆蓋的土地逐漸變成沙質或半沙質地,喪失了生產力和生態功能。土地沙化會對水源涵養、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造成嚴重破壞,是當前各國共同面臨的環境挑戰。作為治理土地沙化的重要手段,林業防沙治沙可通過植被恢復和生態系統重建,減緩土地沙化進程,改善生態環境。為提升林業防沙治沙的有效性,應該從不同角度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
1 土地沙化的原因與危害
1.1 土地沙化的原因
(1)自然氣候。我國處在亞洲東岸、太平洋西岸,雖然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但國土大部分位于歐亞大陸的更深處,此地區的氣溫高,降水量偏低,高溫帶走了空氣中的大部分水分,并且高溫地區的土地資源干燥。在上述自然氣候的影響下,植物難以健康生長,倘若植物根系所在的土壤養分缺乏密集性,會導致養分持續流失。同時,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降水會逐漸減少,導致土地干旱程度增加,水分不足,土壤肥力下降,最終出現土地沙化問題。
(2)人為破壞。土地沙化與人為破壞和干擾直接相關,過度的耕作、放牧以及不合理的灌溉方式等均會導致土壤結構遭到破壞,容易受到風蝕和水蝕。不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會導致水土流失問題加劇,最終會出現土壤貧瘠和沙化現象。同時,過度的城市化、工業化、采礦活動的開展,會讓土地表面的植被覆蓋面積減少,加速土壤的侵蝕和沙化。此外,過度伐木會導致森林生態系統遭到破壞,使得土壤暴露在風蝕和水蝕下,最終也很可能出現土地沙化
問題。
(3)水資源利用不合理。水資源的不合理運用和管理也是導致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大規模引水灌溉會致使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變得干燥,從而導致土地沙化。我國西北地區大力發展農業,農業、林業用地面積不斷增加,使得水資源短缺問題加劇,再加上當地降水量少,人們主要利用地下水,導致西北地區的地下水位持續下降[1]。如果地下水位過低,天然植物的正常用水很難得到滿足,植被就會出現大范圍的減少,進而加劇土地沙化。
1.2 土地沙化的危害
土地沙化是當前一種較為嚴重的環境問題,會對人類社會以及生態系統造成較大危害。土地沙化是指土地表面的土壤逐漸喪失肥力、水分及營養物質,導致土地貧瘠和不毛。土地沙化除了對農業生產和食物安全有嚴重影響外,還會導致水資源短缺、生物多樣性喪失、生態系統崩潰等不良后果。
(1)土地沙化對農業生產和人類安全威脅較大。沙漠化的土地缺乏水分和營養物質,農作物的生長需求難以得到滿足,致使農作物的產量下降,農民的收入降低,食物鏈供應不足。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的土地沙化問題嚴重,使得很多地區出現糧食危機,影響當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和日常生活。
(2)土地沙化會導致水資源短缺。土地一旦出現沙化,很難保持水分,雨水無法滲透到地下水層,最終迅速流失到地表水體或蒸發。同時,地下水位也會下降,導致水資源供應不足。部分地區由于土地沙化,會出現嚴重的水危機,影響居民正常飲水。
(3)土地沙化會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土地沙漠化后,植物和動物無法在良性的環境中生長和繁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會因此減少,許多珍稀物種也會瀕臨滅絕。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會直接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最終導致當地會出現更多的生態問題和環境災害。
(4)土地沙化會導致生態系統的崩潰。土地沙化會讓土地失去保護覆蓋層,容易受到風力和水力的侵蝕,最終出現土地進一步退化和水土流失問題,一旦情況嚴重,可能形成沙塵暴或沙漠擴張,影響人類社會,破壞生態系統,加劇全球氣候和環境的惡化。
2 林業防沙治沙的必要性
林業防沙治沙是指通過植樹造林和科學管理森林資源等方式,防止沙漠化和有效治理沙塵暴。我國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但土地沙化問題依然不可小覷,相關部門需要積極做好林業防沙治沙工作。
(1)林業防沙治沙有助于經濟發展。沙漠化和沙塵暴會給農業、牧業以及城市經濟帶來嚴重損失,沙漠化會導致土地退化,農田和牧場減少,農民的經濟收入下降,增加貧困人口的數量。沙塵暴則會對城市的交通環境及人民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給城市經濟發展造成巨大損失[2]。通過進行林業防沙治沙,可以有效減少沙塵暴的發生,保護農田和牧場,維護農民的利益,促進農業及牧業的發展。同時,林業防沙治沙也能提高城市環境質量,促進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林業防沙治沙有助于社會穩定和諧發展。沙漠化及沙塵暴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較大困擾。例如,沙塵暴天氣會威脅人們的健康,尤其是老年人、兒童,沙塵暴也會造成交通事故及能源供應中斷,干擾人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通過開展林業防沙治沙工作,沙塵暴的發生能有效減少,人們的生活環境也能得到改善。此外,林業防沙治沙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高農民的收入,增加居民的就業機會及收入來源,促進社會和諧及穩定發展。
(3)林業防沙治沙有助于生態平衡發展。土地沙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破壞力較大,沙漠化會導致植被減少,使得當地水土流失嚴重,生物多樣性下降,生態系統遭到破壞。沙塵暴也會讓大量土壤遭到污染和水資源流失,加劇沙漠化的進程。通過開展林業防沙治沙,可以恢復和保護植被,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讓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維持生態的平衡。同時,林業防沙治沙夠增加土壤肥力,提升農作物和牧草產量,從而促進農業、牧業的長久發展。
3 提升林業防沙治沙有效性的對策
3.1 加強退耕還林工程建設
為促進林業防沙治沙有效性的提高,讓土地沙化問題得到科學治理,應加強退耕還林工程建設。通過種植樹木,有效固定土壤,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提高防風固沙的效果。
在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中,相關部門應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包括選擇適宜的樹種、確定植樹密度和布局等。依照不同地區的土壤條件及氣候特點,選擇適應性強且生長迅速的樹種,如楊樹、沙柳等。根據地形地貌的特征,合理安排植樹密度,達到最佳的防護效果。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成功與否,與科學的管理和維護密切相關[3]。
在植樹期間,要注重對樹木的養護,及時補植死樹和枯枝敗葉。定期巡查植樹地,避免樹木發生病蟲害,并做好防治工作。為提升對退耕還林工程水平,應該完善配套設施,在植樹前做好土壤改良工作,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在植樹地周圍建設防護林帶,增強對風沙的阻擋力。加強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梯田、植草護坡等,減少水土流失。
3.2 注重植被和植樹造林
(1)在林業防沙治沙過程中,要注重對現有植被的保護、恢復工作,保持植被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在此過程中,采用限制牧區的放牧數量、時間的方式,合理安排放牧區域,減少過度放牧對植物的破壞。應用適宜的植物技術,包括種植抗風沙、抗干旱的植物,提高植被抵抗風沙能力[4]。
(2)加大植樹造林力度。通過大規模的種植活動,增大林地面積,提升植被覆蓋率。在沙漠邊緣地區建設防護林帶,運用適宜的樹種和灌木種植,阻擋沙塵的侵襲。在河岸、湖泊周圍區域等,注重濕地生態的保護和恢復,減少沙塵的產生和傳播。
3.3 運用科技手段防沙治沙
為提升林業防沙治沙有效性,在治理土地沙化問題過程中,應該利用科學、合理的措施及技術手段,加強林業防沙治沙技術的研發與推廣,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有效防治和治理沙漠化、荒漠化現象,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1)運用遙感技術監測沙地。在林業防沙治沙過程中,要加強對科技手段的利用,科學對土地沙化問題治理和緩解。例如,可以運用遙感技術密切監測沙地。遙感技術可以通過衛星、航空器等遠距離獲取地表信息,實時、動態化監測沙漠化、荒漠化地區,能夠精準掌握沙漠化的動態變化情況,為林業防沙治沙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5]。
(2)開展沙地土壤改良技術研究。沙地土壤較為貧瘠,缺乏營養和有機物質,不利于植物的生長。因此,應該加強對沙地土壤改良技術的研究,尋找適合沙地的改良方法,提升土壤質量,從而提高林業防沙治沙有效性。在林業防沙治沙期間,可以采用添加有機肥料、礦物質肥料、生物修復劑等方式,不斷改善沙地土壤的肥力和結構,為植物的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
(3)應用生物技術進行植被修復。植被是防止沙漠化和荒漠化的重要手段,可以固定沙土,減少風蝕和水蝕的發生。運用生物技術,選用適應沙漠化地區的抗旱、耐旱植物品種,提升植物的抗逆性和適應性,增強植被的恢復能力。還可以采取種植草坪、建設人工濕地等方式,增大植被的覆蓋面積,從而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6]。
(4)合理運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及時預警和監測土地沙化情況,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預警土地沙化的發生與擴展趨勢,提前制定治理措施,將土地沙化造成的損失降到最小。
3.4 建立健全的防風固沙林建設體系
為保證土地沙化問題能得到科學處理,在林業防沙治沙過程中,相關部門應建立健全的防風固沙林建設體系,加強沙區植被的恢復和保護。沙區的植被是防止沙塵暴的重要因素,要注重對沙區植被的保護,通過大面積的樹種種植、草地修復以及護理等方式,讓沙區的植被覆蓋率擴大,減少沙塵暴等問題的發生。
同時,由于沙區的土地資源較為脆弱,容易遭受侵蝕和破壞,因此要加強對沙區土地的利用和管理,避免過度開發和過度放牧等行為。在此過程中,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土地的保護與監管,使得土地資源實現可持續利用。
此外,由于沙區土壤質地較差,容易被風力吹散。在防沙治沙過程中,應該重點開展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合理的措施固定土壤,防止其被風力吹散,如修建沙障、植被覆蓋和堆積沙土等,積極開展沙區水土保持工作,提高林業防沙治沙的有效性。還可以利用新的樹種和植被種植技術,提高沙區植被的適應性和生存能力[7]。
3.5 建立林業防沙治沙的基本工作原則
相關部門要嚴格依照科學性、經濟性與可持續性原則開展林業防沙治沙,保證土地沙化治理工作的效果能達到預期。
(1)經濟性原則。在林業防沙治沙工作開展過程中,要重點考慮投入產出比,保證資源能的有效運用。在選擇植樹造林樹種時,應該優先選擇具有經濟價值的樹種,以提升經濟效益。同時,注重發展與林業防沙治沙相關的產業,包括木材加工、林產品開發等,增加就業機會及經濟收入[8]。
(2)科學性原則。為提高林業防沙治沙有效性,應該加大科學研究力度。以現代化先進技術為支撐,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通過科學研究,了解土地沙化出現的原因及發展規律,為土地沙化治理提供科學依據。注重技術創新,開發適用于不同地區的林業防沙治沙技術,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
(3)可持續性原則。在開展林業防沙治沙工作過程中,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持續發展。在植樹造林期間,選擇與當地生態環境相適應的樹種,提高植樹造林的成功率、生態效益。同時,要加大生態恢復和生態保護力度,不僅可以防止土地沙化的發生,還可以恢復已經沙化的土地,從而實現生態環境的長久、穩定發展[9]。
3.6 加大防沙治沙宣傳力度
在治理土地沙化過程中,應該加大林業防沙治沙宣傳力度,采取不同的方式開展宣傳活動,如舉辦林業防沙治沙知識講座、展覽或展示、制作相關宣傳海報、宣傳片等。通過各類活動的開展,向公眾普及林業防沙治沙相關知識和技術,增強公眾的環保意識,使其可以自覺參與林業防沙治沙工作。
近年來,互聯網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新媒體已經成為傳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林業防沙治沙期間,可以加強對新媒體的使用,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發布林業防沙治沙的相關內容,運用視頻、圖片、文字等方式,傳遞林業防沙治沙重要性和方法;開設官方網站及論壇,提供專業的林業防沙治沙知識與技術,讓公眾隨時獲取相關信息[10]。
加強與媒體的合作,提升林業防沙治沙的曝光度。與電視臺、報紙等媒體合作,制作相關宣傳片、報道及新聞稿,將林業防沙治沙的工作成果展示給大眾。通過媒體的力量,將林業防沙治沙推廣到更廣泛的領域,確保更多人了解和參與到林業防沙治沙中。
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共同研究和推廣林業防沙治沙的技術方法。通過與科研機構、林業部門等的合作,注重技術的創新,提高防沙治沙的技術水平和效果。組織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和培訓,幫助林業工作者和農民掌握防沙治沙的技術方法,促進林業防沙治沙有效性的提升[11]。
4 結束語
林業防沙治沙在土地沙化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夠有效減緩土地沙化進程,改善生態環境。為了實現更好的治理效果,相關部門應進一步研究和探索適合不同地區的林業防沙治沙措施,注重長期管理和可持續發展。同時,從多個層面分析和研究,不斷優化傳統治理方式,保證土地沙化治理效果能達到最佳。
參考文獻
[1] 楊紅艷.土地沙化與林業防沙治沙的有效性探究[J].林業科技情報,2021,53(4): 49-51.
[2] 張喜娟.土地沙化與林業防沙治沙的有效性分析[J].中國林業產業,2021(8):22-23.
[3] 黃俊英.土地沙化與林業防沙治沙的有效性探究[J].農業災害研究,2021,11(6): 146-147.
[4] 陶積紅.土地沙化與林業防沙治沙的有效性探究[J].農業災害研究,2021,11(1): 153-154.
[5] 許芳榮.土地沙化與林業防沙治沙的有效性探究[J].花卉,2018(24):184-185.
[6] 王曰軍.土地沙化與林業防沙治沙措施分析[J].農業災害研究,2022,12(7):140-142.
[7] 李建慶.防沙治沙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措施探討[J].農村實用技術,2022(1):95-96.
[8] 李文德.土地沙化與林業防沙治沙措施分析[J].農業災害研究,2021,11(8):118-119.
[9] 郭錦梅.防沙治沙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策略思考[J].南方農業,2021,15(5):200-201.
[10] 楊明.防沙治沙、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探討[J].現代園藝,2020,43(22): 146-147.
[11] 陳靜.土地沙化與防沙治沙技術措施探究[J].大眾標準化,2022(10):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