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會祥/文
小學美術是學生的美學啟蒙,可以培養小學生的鑒賞力,豐富小學生的藝術語言,激發小學生的創新能力,促成小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然而,有的學校受制于一些客觀和主觀的條件,美術教育水平不高,使得很多孩子在美術學習上沒有養成持久性的興趣,甚至很多有藝術天賦的孩子因此成為了“傷仲永”,十分可惜。培養小學生對美術的持久興趣,需要用教師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營造藝術氛圍,從身邊素材出發,珍惜鄉土資源,鼓勵學生差異化的藝術空間,通過收獲成功體驗,增加信心,從而實現長久發展。
小學美術是美育的開端,對審美的啟蒙具有重要意義。小學美術可以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全面把握藝術表現力和情感內涵,形成自己基本的藝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小學生所能欣賞到的美術作品,絕大多數都是擁有極大審美素養的藝術名家創作出的藝術作品。教師在引導學生觀看和臨摹這些作品的過程中都能反過來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在日積月累中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努力提高學生認識美、發現美、欣賞美的水平。
藝術語言包含很多,大類包括美術、音樂等。在美術繪畫中包括線條、形狀、色彩、色調等藝術語言,構成繪畫形象。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中寫道,“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說明藝術語言能給人的感官心靈傳遞多樣的美感。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通過看、想、畫、做、聽、唱、跳等活動,拓寬思維空間,拓展思維渠道,拓展思維翅膀,豐富藝術語言表達能力,傳達美的情感體驗。
世界文明和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小學是我國義務教育的開端,在小學教育過程中,若教師能使學生養成創造性思維,就能更好地激發小學生現階段或未來的創造力,讓他們學會創新,意義重大。小學美術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啟蒙作用。孩子們在創作前、創作過程中,可能就會通過想象、現實生活、空間關系等展示自己的感受,并提前深入思考,這種要進行不斷思考的藝術活動正是在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1]。
學生可以通過美術學習,培養良好而健全的人格。健全人格包括高尚的社會道德素質、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健康的生活興趣等。通過藝術教育,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小學美術對小朋友成長至關重要,但不可否認,當今的小學美術教學中仍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
美術教學的門類較多,各地的藝術家更會因地制宜地創造工藝美術作品。江蘇宜興有紫砂茶壺藝術,江西景德鎮有陶瓷藝術,江蘇連云港有水晶藝術,此外還有冰雕藝術、沙雕藝術等,不勝枚舉。美術教師應根據當地特色,因地制宜地引導學生。比如江蘇興化的美術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到“千垛菜花節”、水上森林公園、施耐庵陵園、鄭板橋故居等地,或拍攝,或素描,或創作油畫,身臨其境地感受美、體驗美、記錄美,最后創造美。若教師抱著落后的觀念,就局限在現有教材,照本宣科,那么只會使得學生墨守成規、缺乏創造力,無法對美術學習養成長久的興趣。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教師,需要在現有資源支持下最大可能地給孩子們提供豐富充足的材料,做好器具準備,可以是自制的,也可以是網上購買的;可以是日常使用的,也可以是具有當地特色的。再結合當地社會資源,充分收集和挖掘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面的各種網絡、媒體資源,以支持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2]。
由于近年來,許多學校的招生規模越來越大,原有的美術教師師資力量不足。兼職的美術教師沒有過多時間研究美術教學,何況其自身美術素養亦有限,傳授不了豐富的美術知識,欣賞美術作品時也缺少深刻的見解。個別兼職老師可能也認為美術就是畫一幅畫,導致學生美術教育的成果就是交了一幅畫,而忽略了美術教學、鑒賞等“過程”,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思想情感的熏陶。美術教學,應引導孩子們分享自身對作品的分析、判斷、感受、體驗。作品可以是名作,也可以是同齡人的作品。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在一些學校,小學美術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缺少靈活性。例如在美術欣賞教學上,很多就用網絡圖片,以“圖片轟炸”方式進行教學,教學設計缺乏明確的目的性,也沒有主次之分。由于教師沒有針對美術作品創造故事意境,最后所示例的美術作品就是孤立的美術作品,學生走馬觀花地瀏覽,只能接受有限的視覺刺激,如果選擇的作品不是很好,甚至是有限的視覺刺激都沒有,那么學生自然無法感受美術的巧妙,無法對美術學習建立起長久的興趣。
美術教育面臨諸多問題,特別是小學生,因為其年齡相對較小,自身經驗不足、思維發展水平有限、知識儲備相對較弱,可能一開始接觸美術,還有點興趣,但是學習持久性不足,這就要求教師在過程中加強引導。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對教材素材、教學方案、教學方式方法等都進行靈活創新。對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興趣持久性培養的探索任重道遠[3]。
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人。教學中孩子們是主體對象,老師在美術教學中需要最大程度地發揮引導作用。這就需要教師一方面自身要不斷學習,總結梳理經驗,更新教學理念。另一方面,教師還需要無論在課堂,還是在班級團隊活動過程中,都需要盡可能以飽滿精神和幽默語言,展示出自身親和力。小學生很多時候都有喜歡哪個老師風格,進而愛上那個學科的傾向。在教學過程中,永遠保持和孩子們一起探索的空杯心態,如果碰到不清楚的或需要進一步拓展了解的,可以主動邀請孩子們一起來探討。讓孩子們的美術興趣能持久地保持延伸下去。
在小學美術的日常教學中,可以給孩子們多準備一些繪畫工具和材料,結合自己的認知從圖書館給孩子們借閱畫報畫冊等。此外,教師還可以設置一個展示角,建立濃厚的藝術氛圍,讓孩子們隨時分享自己的作品,既看到自己的進步,樹立信心,也讓孩子看到同齡人的作品,相互之間取長補短、不斷學習。
每個人都期望自己的努力有正向反饋。小學孩子們的年齡特點,使他們不太可能長期保持對學習的興趣。此外,如果美術學習過程中,遇見困難,小學生在努力學習后依然沒有取得成功,后果可能就是孩子們對美術學習喪失興趣,大受打擊,換成別的學習方向。因此,在教學中,應該積極主動地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正向積極的反饋,讓每個學生時刻感受到進步、成功的喜悅。正向反饋對于學生興趣持久性的保持和發展都有正面意義。例如在上蘇教版《藏書票》這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制作完自己的藏書票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或分享贈送給朋友。這樣可以讓學生收獲滿滿的成就感,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俄國文藝理論家尼古拉·加夫里諾維奇·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基于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老師作為引導人,要充分引導孩子們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日常體驗和美術基礎知識,來發掘美、感受美、創造美。教師應該選擇孩子們感興趣的素材和內容作為教學資源,同時還需要結合不同年級孩子們的認知、藝術欣賞水平等,對美術教學進行整體設計規劃,動員孩子們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創造出具有生活氣息、具有強烈藝術感的美術作品[3]。例如江蘇省泰州市的螃蟹、水牛,興化垛田的水域及油菜花,都是珍貴的美術資源,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之后,進行美術創作。江蘇更是有“揚州八怪”之稱的鄭板橋的故鄉,鄭氏的竹、字都是很好的素材。這些身邊素材和鄉土資源,有利于讓學生對美術學習建立起持久的興趣。
小學美術教師應該努力創造一個愉快、寬松、充滿藝術興趣的環境,以激發學生養成持久性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還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掌握和內化知識。孩子們都具有天馬行空的想法,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孩子們釋放天性,刺激想象力。每個孩子對美的理解、角度不完全相同。作為教師,需要嘗試走進他們的內心,用孩子視角欣賞孩子們的作品。這樣的氛圍下,學生們會變得更加大膽,更加活躍,更加充分地運用自己的藝術語言與世界交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長久保持對藝術的熱情,發展出自我的藝術個性,這就是美術教學的目的。
在探究性學習策略下,可以考慮從四個方面展開:其一是作為教師,應該主動創設探究的情境,這就是需要引導學生提出有意思、有價值的問題,前期可以讓孩子勇于提出任何問題。其二,作為教師,需要合理、有規劃地布置探究任務,讓孩子們清晰明確地知道在這一階段,自己的任務是什么,自己的目的是什么,需要學什么,需要達到的階段目標是什么。其三,需要為孩子們提供探究的空間,勇于放手,盡量不打擾孩子們討論確定的探究方式或行動計劃,只在前期從大的方向上給予更多的教導。同時應該更多地讓孩子們自己查資料、找素材、進行工具制作等。最后,鼓勵學生永遠保持探究的心態。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難免遇見層出不窮的問題,遇見困難,學生也會因為畏難心理而喪失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確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永遠沒有一蹴而就,都是在循環往復,不斷盤旋上升。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知識后考慮再次提出新問題,面對新挑戰,可以使得學生保持一種好奇的心態,也能保持對美術的持久興趣。
通常來說,從幼兒園到小學低年級,沒有其他干擾的話,大部分孩子對美術活動還是充滿興趣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上升,一些學生轉向了其他興趣,如打球等。因此,老師就需要靈活機動地選擇學生們近期感興趣的話題,如近期流行的動畫片等,讓學生建立起對美術的興趣。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是學生形成良好的美學素養的重要啟蒙階段。小學美術教育對培養學生們的鑒賞力、豐富藝術語言、激發創新能力、促成健全人格等多個方面都有重大意義。但一些學校的美術教學中,受制于多種主觀和客觀因素,教學效果不理想。小學生又多處于心智發展初期,興趣持久性低,更不利于美術素養的養成。作為小學美術教師,為讓學生建立起長久的美術興趣,就需要真正融入孩子們中,革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不斷創新,讓孩子們發自內心地愛上美術。■
引用
[1] 惠傳太.試論小學美術新課程的基本理念[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36):220-221.
[2] 陳小紅.農村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現狀及其對策[J].教育科研論壇,2010(6):23-24.
[3] 付華.鄉土資源在鄉村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21):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