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宇晴
農產品營銷工作作為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為不斷提升農戶的經濟收益,解決農產品滯留、銷售阻塞、效益較低等具體問題,可契合新時期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以新媒體營銷作為載體,對農產品營銷工作模式進行主動改革創新,挖掘出新媒體營銷的市場潛在價值,助力我國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
新媒體具有多元化與多樣性,在多種載體與技術的融合下,進而完成目標信息的傳輸,實現媒體信息傳播的預期價值與效果。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新媒體市場營銷發揮出巨大的市場潛力,推動了各個產業營銷模式的改革創新。
在農產品市場銷售工作開展時,為打破農產品營銷寒冬,解決基層農產品銷售的具體問題,則可以契合“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機遇,推動農產品的新媒體市場營銷,使得農產品成為市場寵兒,挖掘出農產品的市場價值,推動我國農產品產銷工作水平的不斷提升。
新時代農產品營銷工作開展階段,為保證農產品營銷工作開展的有效性,則需要轉變營銷工作理念,樹立新媒體營銷思維意識,打造全新的“互聯網+農業”的發展體系,為我國農業發展開辟新路徑。筆者認為,在新媒體營銷工作開展下,不僅影響到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還有效地拉動了農產品的生產量,促使農產品的市場銷量得到質的提升。
隨著市場營銷模式的轉變,將對農業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如在“互聯網+農業”的發展體系下,新媒體營銷模式,不僅為農業發展帶來了全新的理念,同時拉近了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關系,促使兩者進行低成本的高效溝通交流,進而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開展訂單式的農業生產作業,保證農業生產的針對性與多元化,有效規避農產品滯銷問題,開拓農戶的銷售視野,主動投身到新媒體營銷工作當中,有效調動基層農戶生產銷售的工作積極性與熱情,提高農產品的產量與品質。
筆者認為,在未來農產品營銷工作開展階段,為實現新媒體營銷的預期工作成效,則需要更多的農戶參與其中,形成新媒體營銷的浪潮,盤活農業資源,借助“互聯網+”的發展技術優勢與特點,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業發展新模式。基于新媒體傳播載體,不斷加強農產品新媒體營銷理念的宣傳工作,促使更多農戶認同該理念,并積極配合相關工作人員,保證新媒體營銷各項工作開展的有效性。
通過對以往的農產品銷售模式分析可知,銷售的核心,在于保證農產品的食用價值,不斷提升農產品的品質與口感。筆者認為,鑒于農產品銷售價值的特殊性,提高農產品的品質毋庸置疑,但在互聯網時代發展背景下,用戶對農產品的消費體驗,并不是依靠農產品的食用指標進行單一評價。用戶在進行綜合體驗評估時,將對農產品的外觀、造型、物流、品質、售后等多個環節進行體驗,進而給出更加客觀的消費體驗。為此,在農產品新媒體營銷工作開展階段,應當突出用戶體驗,從多個方面對農產品進行包裝處理,如農產品市場營銷的廣告、農產品的冷鏈物流配送效率、農產品的外包裝質量、農產品的售后服務質量等,從多個環節入手,全面提升農產品的服務水平,打造具有區域農產品特色的公用品牌,進而獲得消費者的信賴與認可,為今后農產品的市場營銷鋪墊基石。
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背景下,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呈現出個性化、精細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為促使農產品銷售工作,可抓住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契機,開展高效可持續的農產品營銷,進而創造出更多的農業經濟效益。通過對部分地區的農產品新媒體營銷現狀分析可知,新媒體營銷成功的案例非常多,但曇花一現的營銷案例也不在少數。基于成功案例與失敗案例的對比分析可知,在農產品開展新媒體營銷時,由于沒有對消費端,客戶群體的精細化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導致營銷過程中,無法使得農產品與消費者產生一定的“黏性消費”,進而導致農產品營銷工作的成效一般。
為很好解決上述問題,在新媒體營銷工作開展階段,應當找準工作切入口,如“用戶流量”“流量轉化”“促進留存”等。筆者認為,為推動農產品新媒體營銷工作的精細化,則可以靈活應用大數據技術,突出數據處理技術體系的支撐。在大數據技術的靈活應用下,進而準確把握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對農產品進行科學合理的包裝營銷,引領消費新時尚,進而很好地挖掘出消費者的消費潛力。
在電子商務、互聯網、新媒體、電商扶貧、人才下鄉的大環境下,全國各地的農產品銷售工作進入新階段。在多樣化的農產品營銷模式下,突出各個地區農產品的特色,使得農產品借助時代大環境,邁進農業經濟發展快車道,有效解決了農業發展與市場發展脫節的現實問題。
盡管我國的農產品新媒體營銷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著,但在我國偏遠農村地區,由于技術支撐不到位、基礎設施有限、人員營銷意識較低,勉強開展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方案,由于受多種客觀因素的影響,使得電子商務營銷模式存在較大的風險,無法保證農產品電商營銷工作開展的可持續性。為有效解決該問題,保證我國農產品營銷工作的可持續開展,則需要開展針對性的業務培訓,進而有效提升新媒體營銷模式的抗風險能力,保證農產品新媒體營銷工作具備持續的生命力與創造力。由基層農業服務技術站的工作人員,對基層農戶開展及時有效的普及與培訓,促使農戶了解新媒體營銷模式,并掌握基本的新媒體營銷工作流程,可自行完成簡單的新媒體營銷,如根據具體的農產品,拍攝簡單的抖音短視頻進行發布,為農產品進行主動宣傳,吸引用戶的注意力,進而實現預期的新媒體營銷效果。
部分地區開展相關工作時,開辟專項的農產品新媒體營銷熱線,并組織相關的業內專家,及時解答農戶的問題,如經濟性作業的種植、市場行情的判斷、新媒體營造的操作、新媒體營造的創意等。為充分調動基層農戶參與的積極性,可建構新媒體營銷的經驗交流平臺,使得每一位農戶都可參與其中,發表自己的成功經驗與失敗總結,進而完成對新媒體營銷資料的有效整合,給予農戶更多的學習選擇空間。可在案例分析過程中,不斷提升相關農戶的業務綜合能力,可在農產品新媒體營銷時,發揮出自己的創意與想象力,進而形成具有個人特點的農產品營銷模式,提升農產品的市場銷量,而相關的農戶,則可以進行借鑒與學習。在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模式下,充分發揮出新媒體市場營銷的價值與效益。
在疫情防控的整體環境下,給農產品的銷售造成很大不便。為切實解決基層農戶遇到的現實問題,電商平臺進行大力支持,開展多樣化的農產品新媒體營銷,不斷拓展農產品的銷路,保障基層民眾的經濟來源。在國家相關部門的統一部署和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做好農產品的產銷銜接工作,有效提升農產品的銷售額。如很多電商服務平臺,主動開展農產品營銷服務,設置農產品直播銷售專區、扶貧頻道、客戶對接專區等,使得市場供給得到有效銜接。在相關電商平臺的支持下,促使更多農戶主動加入新媒體營銷工作中,成為自己的農產品銷售工作室,并在拼多多、京東、淘寶、天貓、抖音等平臺,完成農產品的新媒體營銷目標。
為不斷挖掘出新媒體營銷的潛在價值,則需要保證各個電商平臺的有效利用,促使農產品銷售渠道得到有效拓展。為鼓勵基層農戶,主動參與到新媒體營銷工作當中,相關平臺可給予一定的優惠條件,如淘寶購物平臺,為支持農產品的新媒體營銷,則設定10億愛心助農基金,旨在不斷完善農產品新媒體營銷的體系,合理控制農產品營銷的成本,確保農產品營銷工作發揮出最大市場價值與效能。又如拼多多在電商扶貧工作開展時,設定5億的專項農產品補貼資金,對滯銷的農產品進行一定補貼,保護農戶的基本經濟收益。在各個新媒體電商平臺的大力支持下,可獲得更多農戶的支持,并參與到相關平臺的活動當中,加強產銷工作的深度結合。基于現代電子商務平臺的運行支持,可促使農產品營銷工作,完成數字化、信息化的轉型,有效挖掘出農產品營銷數據背后的市場價值,助力我國農產品市場經濟效益的不斷提升。
物流配送作為電子商務服務的核心環節,若物流配送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將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消費體驗。鑒于農產品的特殊性,在新媒體營銷工作開展階段,應當推動智慧物流體系的建構,實現與多家物流企業的合作,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選擇空間,保證農產品高效可靠地送到消費者手中。為此,政府部門需要進行牽頭,組織物流龍頭企業,主動與基層農戶、合作社、農業單位進行合作,進而不斷深化產銷運的合作效果。
綜上,筆者基于“互聯網+”視域,對農產品的新媒體營銷工作路徑進行分析探討,旨在說明農產品新媒體營銷工作開展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在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的宏觀背景下,農業發展時,應當抓住“互聯網+”的時代發展機遇,促使農產品銷售,與新媒體營銷模式碰撞出新的火花,為農產品銷售工作開辟更多新路徑,解決農產品營銷時出現的具體問題,挖掘出農產品新媒體營銷工作開展的潛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