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亞視演藝職業學院 余江婷
新媒體時代,自媒體等特色媒體的涌入,使得群眾接受的主持風格更加多樣化,給播音主持帶來了極高的挑戰,需要播音主持在工作過程中以更加嚴格的標準約束自己,并主動學習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語言特色,并及時調整所使用語言的藝術特征,打造新媒體時代特色播音主持語言風格,為群眾帶來更加優質的視聽感受。
首先是信息的公開性明顯增強,時空界限被打破。新媒體時代,在網絡的幫助下,信息的傳播跨越了時間和空間范圍,群眾可以利用網絡快速收集到各類數據信息,各類媒體也可以在網絡的幫助下快速整合、梳理、優化各類數據資源,并將其以符合媒體特色的形式輸出給大眾,這加快了媒體的信息收集速度,也為群眾提供了層出不窮、眼花繚亂的信息。而隨著接受信息的不斷增多,群眾對自己的喜好以及各類媒體的特征等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群眾會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媒體形式來了解各類資訊,并通過留言區評論欄等主動參與到相應媒體的討論中,為進一步刺激新媒體行業發展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這種形式下,新媒體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對傳統電視廣播媒體發展提出了挑戰[1]。廣播電視媒體需要結合當前的媒體市場發展方向及自身特色來主動優化自身風格,并融入新媒體時代媒體發展中,這樣才能構建更加健康的廣播電視產業發展體系,為廣播電視長遠發展鋪墊基礎。
其次是輿論影響力明顯增強。互聯網平臺的快速發展,讓更多人有了參與到新聞事件和實施熱點討論的渠道,面對同一個事件,不同人從不同方向、角度、情感出發,會得出不同的結論,而這也導致事件的發展更加復雜,特別是面對充斥情理和法理的事件時,有群眾堅定地站在法理一邊,也有群眾出于情感角度做出自己的解釋,大量群眾參與會直接影響事件的走向。特別是涉及倫理和法律相結合的新聞事件時,部分群眾過分參與到該事件的情感解釋中,而忽略了法律的要求,一味地通過道德來約束事件當事人,最終事件結果將有失偏頗,嚴重的甚至會影響法律的權威性。而通過增強播音主持的影響力,可以帶動群眾以更加客觀理性的方式思考,對事件的認知也更加全面,繼而把控輿論的正確方向。最后是互動性特征,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各類留言評論區的設置和自媒體的出現,讓群眾有了更多的發聲渠道,天南海北的群眾都可以在同一時間發表自己的看法,并與其他人互動交流,獲得信息資訊的速度明顯加快。播音主持在該過程中也應當及時調整參與策略,主動參與到互動中,并把握互動主體形象,打造更加接地氣的特色化播音主持風格,這樣才能保障播音主持的時代影響力。
播音主持工作過程中,其語言需要遵循新聞學的語言規律,以客觀的方式對新聞事件做出科學性表達。同時,在語言表述上,播音主持應當充分考慮觀眾的視聽體驗,以幫助群眾完整接收信息為目標開展語音播報,可有效保障播音質量。從職業能力角度,播音主持應當在播音過程中將自身文學素養和文化積淀與所播報內容結合起來,既能保障聽眾的滿意度,也可以展現播音主持的綜合素養,贏得更多群眾的喜愛[2]。從藝術角度看,播音主持的語言應當具備個人的獨特風格,并符合語言表達中的音韻和規范要求,通過規范且富有個人特色的表達來將所要報道的事件完整的播報出來,既能迎合聽眾的需求,也能展現播音主持的個人魅力,打造播音主持特色播報風格,實現播音主持與廣播電視節目相得益彰的效果,彰顯廣播電視行業的權威。
群眾在新媒體時代可以利用網絡快速獲取信息資訊,從多個角度快速了解新聞資訊的具體內容,對新聞信息的認知將會更加全面。同時,群眾在了解信息過程中,還會主動參與到信息傳播和資訊分享過程中去,信息獲取的交互性明顯增強,這也驅動更多群眾將日常新聞信息資訊獲取渠道從廣播電視轉移到新聞網站和新媒體工具上來,對傳統廣播電視行業造成了一定打擊。在該過程中,廣播電視如果仍按照傳統方式,以簡訊等方式向群眾推送信息,不僅會影響群眾獲取信息的完整度,也會導致廣播電視行業在新媒體時代喪失競爭優勢。其次,廣播電視新聞采取的單向傳播的方式,新聞具備較高的權威性,但是與新興的自媒體行業相比,傳統媒體在無形中拉開了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受眾對廣播電視推送新聞的關注度也會隨之下降,只有在求證新聞事件真實性等過程中才會關注廣播電視新聞,這也會對廣播電視新聞發展造成打擊[3]。通過推動播音主持探索自身藝術性語言,提高資訊播報的語言藝術性,可以打造廣播電視媒體的特色宣傳招牌,依靠播音主持的播音特色和人格魅力來吸引更多群眾關注廣播電視媒體推送的新聞,新聞受眾黏性明顯增強,同時也為播音主持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間,有效維護了廣播電視媒體的權威。
新媒體時代多樣化的信息傳播工具和自媒體平臺,為群眾參與到新聞信息傳播提供了有力支撐。大量自媒體用戶在新媒體平臺的幫助下快速嶄露頭角,依靠自己特色播報風格和實時新聞跟蹤特征等贏得了一席之地,獲得了諸多群眾的喜愛。但是在對新媒體從業者進行整體分析時可以發現,大量自媒體新聞從業者的資歷都相對較淺,同時其文學素養有待提升。特別是在面臨短時間內快速發酵的新聞事件時,部分新聞自媒體為了保障自身客戶黏性,選擇通過跟風報等方式來報送相關信息,并沒有對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全面性等作出考察,做出的新聞評論等也有失偏頗。短時間內大量同質化信息充斥在一起,不僅會影響正確的輿論導向,也會影響群眾的新聞收聽體驗。在這種形式下,群眾更渴望獲得權威性、客觀性的報道,來保障自身判斷的準確性。在這一過程中,播音主持的魅力自然彰顯出來。具備高超語言表達能力的播音主持,可以在保障語言真實性、客觀性和藝術性的同時,用規范的方式將新聞信息遞給群眾,并引領群眾思考新聞事件所蘊含的社會倫理知識和法律法理知識,幫助群眾正確了解事件的全貌,并引導群眾客觀思考事情走向,繼而提升新聞的傳播效率。最后,在播音主持的帶動下,新聞自媒體也會主動優化自身新聞選擇方式,并調整新聞播報語言,客觀播報新聞信息,可以有效捍衛新聞權威。
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在播報過程中使用藝術性的語言,用口語化的方式,更加接地氣地與群眾交流,可以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釋放群眾的傾訴欲,與群眾的溝通互動也會隨之增多,群眾對廣播電視新聞的依賴感將會進一步上升。而如果使用刻板的語言,可能會在無形中拉大與群眾的距離,反而無法聽到群眾的心聲。為此,播音主持要及時調整播報方式,在保障所闡述信息觀規范的同時,使用接地氣的方式與群眾溝通,改善語音播報質量。
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在探尋自身語言規律時,應當盡可能規范自身播報語言,以規范的方式向群眾解說資訊新聞,展示自己的新聞專業能力,在此基礎上將自身播音語言與其他播音員進行對比,通過取長補短的方式,打造個人特色播音風格。廣播電視主持在尋找自身播音語言風格時,一定要注重日常積累,不可一蹴而就,只有專業能力和語言風格共同進步,才能形成系統成熟的播音主持藝術風格。另一方面,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也應當關注群眾的收聽風格,結合群眾對新聞資訊的要求,從群眾角度出發,對相應新聞資訊進行播報,可以有效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繼而收獲大批固定觀眾。廣播電視播音主持還應當對自身受眾群體的年齡、性別和文化程度等進行對比分析,了解自身聽眾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調整自身語言風格,打造與自身受眾視聽要求相匹配的語言風格,展現語音播報量身定制的效果,可進一步增強對觀眾的吸引力[4]。最后,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在播報新聞資訊時,還可以結合自己所在的平臺和播音規范性要求,適當使用方言等特色語言,不僅能帶給群眾耳目一新的感受,也可以在無形中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增強自身語音播報的親民性,節目收視率也會隨著增長。
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在工作過程中應當保持自身工作專業性,在以客觀方式向群眾播報新聞的同時,也要在播報新聞時適當加入自身的真情實感,進一步優化新聞播報效果,喚起與群眾的共鳴。而這就需要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加強對新聞內容的重視,通過不斷提升自身文化修養,快速了解新聞所傳達的內涵和正確的輿論導向,在此基礎上將自身情感融入播報中,可以提高語音播報的立體性,群眾會不自覺地被富有情感的播報內容所吸引,對新聞的依賴感自然會隨之增強。其次,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在播報新聞時也應當注重情感和聲音的結合,在正確認識自身所主持節目整體基調的基礎上,結合群眾收聽新聞的要求來調整不同播報內容中情感的滲透,特別是在不保社會現象等具備特殊因素的新聞時,播音主持應當以理性的方式向群眾播報新聞,并通過生動的語言幫助群眾了解新聞事件的全貌,使得新聞在傳遞個人真情實感的同時,也不失其真實性和客觀性,這樣才能有效調動廣大受眾的共鳴,并且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避免不良輿論影響大眾正確判斷。再次,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應當有計劃地提升自身文化修養,除了要客觀向群眾播報新聞之外,也應當正確把握新聞背后所蘊含的價值和內涵,并通過合理的語言將其表述出來,這樣才能提升自身播報內涵。這就需要播音主持做好日常積累,主動學習自然科學、人文社科知識,既了解自然也了解社會,既了解情理也規范闡述法理,在播報中主動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元素,提升廣播電視節目的整體文化內涵,實現精品輸出。
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相匹配,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使群眾逐漸擺脫了口腹之欲等生理需要,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同時自身尊重的需要也逐漸增強。體現在新媒體時代,則表現為廣大觀眾對媒體的自我認同和他人認同要求明顯提高。廣播電視播音主持要想在該背景下實現長遠發展,就應當將節目效果和觀眾的尊重需求結合起來,在播報新聞和相應事件時,通過個性化的表述,輔之以口語化的表達來向廣大群眾輸出信息,既能夠快速獲得群眾的認可,也能夠幫助群眾快速理解相應的新聞事件[5]。特別是調查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大量的調查研究都顯示,群眾更喜歡播音主持以平等的身份播報新聞,并進行評論區互動留言等。可以讓群眾在觀看節目時獲得放松身心的效果。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在調整自身播音語言時,應當有計劃地加入口語化的表達內容,結合所播報事件的嚴謹性和客觀性要求,在規范播報新聞的同時,在社會事件等與群眾的關聯比較密切、發生大眾身邊的新聞事件作出評論和報道時,加入口語化語言,使節目更符合大眾的收聽要求,同時展現自身的語言美感,提升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性。
廣播電視播音主持除了要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提高自身專業修養和文化素養外,也應當注重打造自己的個人特色,形成專業化個人品牌,這樣才能使自己從眾多播音主持中脫穎而出,真正成為廣播電視臺的臺柱子,贏得更多觀眾的喜愛。而這就要求播音主持從自身播音風格上下手。逐步擺脫傳統刻板模式化的播音模式,從自身所主持的節目和群眾的視聽要求出發,找準自身定位,在此基礎上調整播音時的聲調和語言播報速度等,通過相應的動作和服飾,打造更加突出的個人特色形象,繼而贏得群眾的喜愛。以河北電視臺主持人方瓊為例,其語言中滲透著河北地區方言,同時展現了自己大大咧咧又頗有智慧的主持形象。贏得了眾多觀眾的喜愛,這也使芳瓊脫穎而出,成為河北電視臺的當家主持人,其主持的節目極具趣味性,觀眾的反饋也相對較好。
新媒體時代,新事物層出不窮。播音主持在工作時也應當及時將時尚元素加入到自身主持語言中,在保持播音語言規范性、嚴謹性的同時,使用時尚性的語言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可以更好地表達播音感受,贏得觀眾的喜愛。而在這一過程中,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應當明確語言時尚化的“度”,其播音的時尚化并不意味著將所有的網絡流行語言等都加到電視節目里,首先應當選取具備時代特色和正能量的語言,并結合資訊播報的語境來將部分時尚語言插入其中,實現畫龍點睛的效果,可以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同時展示主持人的幽默感,保障最終收視效果。
新媒體時代,媒體受眾數量龐大,不同年齡段、不同境遇的群眾對播音主持左播報新聞的要求也明顯不同,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在工作過程中,應當有計劃地對自己的播音風格和所吸引的受眾進行分析,據此調整自身語言特色,以此來迎合固定受眾的喜愛。在此基礎上,逐步拓展自身語言風格,通過合理糅合,提升自身所播報節目的趣味性和層次性,這樣才能吸引不同類型的群眾觀看節目,繼而保障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另一方面,播音主持在新媒體時代播報過程中也應當博彩百家之長,除了向同行借鑒吸取經驗之外,也應當積極拓展經驗到其他行業中,通過多樣化的觀摩學習來打造自身語言特色。在播報過程中,除了保障播報的專業性,還可以將其與節目相關的內容,將個人特色需要插入進去,打造引人深入的意境,在該類意境中向群眾展示節目的全貌,節目將會更具活力,觀眾會不自覺跟隨播音主持的語言來了解事件的走向,并掌握其中人物的變化等,廣播電視節目的整體感染力和觀眾黏性都會明顯增強。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節目的種類也隨著觀眾的需求在不斷拓展,展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形式,這就對播音主持的播音風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播音主持根據自身播報風格特征,結合群眾喜好和廣播電視節目的特征來調整自身語言風格掌握,融入更加多元化的播音技巧,在節目中用接地氣的語言與群眾展開深入交流,層層深入幫助群眾了解節目的特征及播音主持播報的具體內容,提高廣播電視節目對群眾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