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月
法庫縣水利事務服務中心
社會的穩定發展,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協調運行,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推動了各行各業的創新發展,而各個單位在日常事務與活動中,也會產生經濟往來與結算,只有對接市場、對接企業主體,才能在各項活動中得心應手,更好地發揮職能作用,提升工作整體效率,避免出現財務運行風險,保證單位良好的運行。單位通過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實現穩定安全的運行目標,為單位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是相互協調又統一聯系的整體。
單位作為公益性組織,在日常工作與活動中,主要的資金來源于當地的財政支出,在內部財務運行中,需要規范與財政對接,更好地維護單位的良好運行。在市場發生變化的同時,各個單位也不僅僅是依靠財政的支持,還有一部分資金來源于自主創新收入,如果依靠傳統的方式,則很難與企業對接,無法完成經濟運行任務,通過內部控制的創新,能夠有效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強化內部管理是重要手段,更是構建良好內控環境的主要方式,通過內部控制,更加有利于單位推進會計事務發展,合理配置公共資源,避免資產損失和浪費;會計內控管理能夠進一步促進財務管理規范、嚴謹運行,確保了單位信息完整,便于領導層管理與決策。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雖然是一級公益性組織,但也承擔大部分公共職能,在日常運行中,會用到大量的資金,在行政事業單位手中掌握大量的社會公共資源,包括文化、教育、衛生、展覽、體育等,這些公共資源的合理分配、使用好壞,影響到了整體的社會服務質量,只有做好管理與控制,才能有效避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更好地維護大眾利益,維護行業形象。通過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構建,可以強化責任,明晰任務,使相關的工作人員遵守規則,從自身的思想上建立起“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意識,通過控制,使各層級人員能夠認真履行公權,可以說,良好的內部控制不但能夠防范風險,更是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監控制約體系的關鍵。
各個單位是主要的社會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其各方面的工作涉及到百姓的利益與政府的形象,如果內部控制過于松散,則不利于服務效果的顯現,內部控制貫穿到了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業務活動決策、執行、監督全程,只有有效的內部控制手段,才能保證行政事業單位高效運行,實現整體長期戰略目標,有力的促進服務型政府建立。
單位內部控制與政府的管理密切相關,其體系建設包括制度設計、控制活動、評價監督等各個環節,形成了一個相對閉環的管理,這套運行體系能夠根據環境變化而實現自我監督和更新。從目前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雖然有了初步體系,但是距離整體預期還有差距,目前的現況為:
內部控制需要以財政為主線,良好的預算控制管理是政府部門運行順暢的根本保障。我國不斷推進法制政府建設,政府的一切活動都要公開透明,特別是人民監督意識不斷提高的前提下,政府相關活動預算公開,網站上隨時可見各級政府的公告公示,便于群眾隨時進行監督,政務公開、透明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多層次、全方位的行政事業內部控制體系能夠化解重大風險,當前,資金流、信息流、服務活動相互聯系、順暢運行的整體生態還沒有形成。
行政事業單位是社會的重要組織,其職能包括了社會的各個方面,特別是許多部門承擔著不同行業服務和發展,運行過程中,不但要保證通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更需要以自身行業為基礎,做好內部控制的創新與改革,這就要求,通用內部控制規范基礎上形成多樣化控制,建立多個覆蓋行業領域內部控制的引導性文件,以此,更好地完成各項任務。
單位內部控制必須要由內生動力而生成,以此統領行業創新與進步,在當前的整體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往往會導致領導層對內部控制規范缺乏重視度,整體執行層面力度不大。在實際工作中,有些部門內部控制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說到管理就是開會走形式,通過內部控制制度發揮管理作用幾乎微乎其微。制度規范好看不好用,不能體現行業特點,無法解決實際工作問題,不同行業制定的內部控制制度幾乎如出一轍,應付上級檢查和審核隨意制定,沒有實際的操作性,更談不上落實與執行。
當前的一些單位內部評價機制沒有建立起來,整體顯得非常薄弱,這就直接導致了內部控制規范執行效果達不到預期。不能參與到各個環節的運行,資金流、信息流和服務活動不能參與到管理的全過程,具體哪個環節影響到了哪個部分,也無從了解與把握,總體服務效率水平不高,主要是因為評價監督機制沒有對資金活動進行及時反饋和調整。
很多單位不能從本質上把握風險與控制,總是認為風險是財務部門的事情,習慣性的把財務部門作為內部控制牽頭部門,其實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內部控制雖然與財務工作有直接關系,但是,并非是財務部門的職責,而與全員息息相關,對風險點的估計不足,存在防范意識薄弱的具體問題,嚴重阻礙了內部控制有效干預,各項工作開展起來效率不高;一部分財務人員對內部控制的重視度不足,在牽頭的過程中,沒有完全履行職責,制度制定不到位,缺乏財務人員嚴謹與認真的勁頭,內控管理起不到協調監督的功能。
單位財務部門內部控制工作建設時,沒有照顧到整體性工作,而是把工作的側重點放到了傳統會計職能上,對會計工作進行了全面的約束,而在內部控制設置中,沒有形成整體協調能力,呈現了片面的特點,只對本部門的工作過于關注,沒有考慮到組織內部其他部門的運行需要,整體性和協調性不強,內部控制在單位管理中缺乏指導性與適應性,內控工作就是“走形式”、“出文件”;雖然一些單位能夠設置專門的崗位進行管理控制,但是,崗位并沒有分離,職責權限不清,這種隨意性的管理,容易引起工作人員怠工、推諉、造假等,整體運行的流程不暢,內部控制管理無法起到互相牽制、互相監督的功能,嚴重影響到了內部控制的制衡機制,內控管理效率不高,效能低下。
現代制度管理,越來越綜合全面,使各個方面都得到的有效的控制,預算管理已經在組織內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各級組織也非常重視,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還存有一些不足,如:各單位的預算往往是由當年的運行情況決定的,編制的時候,往往是時間緊、不充分,要想全面顧及到各方面的工作,也是短時間內無法完成的,降低了預算控制效力,影響單位目標實現;預算編制人員和業務人員,在溝通上時間較短,或者溝通不力,對單位相關信息掌握不全面、預算管理權責不匹配,使單位的預算脫離了實際,影響內部控制評價和監督的有效開展;預算項目科目設置不合理、不細致、隨意性大,預算執行時也缺乏剛性制度,很容易不切合實際,使預算超支或少列,預算管理失控。
各個單位在日常經濟運行中,則需要標準經規范化處理好各項費用收支,同時,活動項目的開展,也需要與市場對接,各個方面均需要標準化處理,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保證資金收入的安全有效。但是,一些單位收入業務管理上并不規范,相關的財務人員與執收部門溝通不利,款項回收不及時的問題時有發生,這也從根本上損害了單位的利益;還有的應繳財政收入長期掛賬,嚴重違反了財務工作“收支兩條線”的規定。支出業務需要嚴格管理,但是,一些單位對支出范圍和支出標準沒有嚴格把控,特別是涉及到“三公經費”的支出,沒有按照規定執行,違反了國家財經規定,從國家的層面看,為了更好地管理好三公費用,國家支出范圍和開支標準方面均做出詳盡規定,在具體執行時,一些單位標準不嚴、把握不準、審核不到位,超預算支出、超范圍消費的問題較頻繁,三公費用的增加,也擠占了其他的款項,出現財政資金流失;資金往來要有嚴格的審核流程,但是,一些單位并沒有建立有效的程序,資產采購活動程序不合規、不嚴謹,往往會帶來違規行為或舞弊行為,財務內部管理混亂,資金失控。
隨著我國網絡的普及與應用,在財務工作中,已經開始使用了電算化,當電算化成為日常工作常態的時候,不但要求工作人員及時掌握新技能,更要保證網絡安全、信息安全,與之相配套的管理就要建立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信息時代,更好地保證工作效率提升。目前看,一些單位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功能還不完善,內部控制信息在單位各部門間傳遞、交流不暢,無法保證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領導層難以掌握關鍵信息,無法給決策提供必要支撐;網上環境的復雜多變,導致黑客入侵,一些單位使用的軟件安全得不到保障,信息系統隱患較多,如果不注意就很可能出現信息泄露或系統癱瘓,影響到了正常工作秩序,更重要的是還會導致濟損失或負面影響。
內部控制評價是重要的一環,通過內部的評價與監督,能夠把握資金的往來去向,一些單位在評價工作上不夠重視,主動性不強,主要成因:一是被評價方的思想認識不足,總是以為在挑毛病,存在抵觸,做事敷衍,不配合的心理導致了評價不真實,無法發現問題所在,更不能通過結果導向指導工作決策,不利于內控制度的完善與創新;二是人手不夠,一些單位注重業務工作,財務評價方面人手不足、專業不強,不能勝任評價工作,無法履行獨立監督職責。
要建立第一責任人意識,單位負責人要帶頭執行相關制度,在內部控制工作中積極發揮帶動作用。為了提高內控質量,還需要在整體上做文章,采用專題講座、定期業務培訓的方式,對各方面工作人員實行業務培訓教育,營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圍,進一步引導和規范工作人員履職行為,構建出有利于協調統一單位、部門、個人間的風險偏好差異,使單位內部能夠形成積極、穩健的氛圍;要對財務運行中的風險進行排查,定期開展風險點排除,對內容和流程梳理清晰,將風險防范意識轉化成共同認知,這樣,就能夠發揮出全員的力量,形成工作自覺行為,推動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開展。
要不斷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從整體上把握大方向,一是明確責任。行政事業單位要進一步明確內部責任,根據“三定”規定要求設置整體的機制流程,使責任清晰、落實到位,協調各個部門的工作,發揮協調、促進作用,調動財務、內審、紀檢、業務各個部門的能力,在單位內部建立起有效的控制體系。二是明確流程。對各項工作流程梳理,對不完善的地方做好漏洞修復,把決策機制、執行機制、激勵機制、監督機制有機融合到各個環節流程中。做到集體決策、集體會簽。三是建立報告制度。要對各個崗位進行科學管理,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報告,及時處理,保證報告全面、真實,能夠反映單位內部控制執行落實的準確情況,突出隱患排除,避免潛在風險,充分發揮出內部控制監督功能。
行政事業單位要重視預算工作,建立適應性更好的預算編制工作機制,為了保證資金的有效利用,單位各部門應積極參與預算編制,財務人員也需要和業務部門多交流合作,根據單位年度的目標,合理配置各方面的資源,有效的建立起預算執行分析制度,對單位資金往來使用情況做出全面的分析,定期或不定期對預算執行情況查找,提出改進的措施方法,提升管控能力;形成績效目標細化、量化,這樣,才能在執行中得以落實,把決算分析與預算績效評價結合到一起,通過結果的應用,推動目標的實現。
一是明確歸口管理。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層需要明確責任,確定財務部門的主導性,要以財務部門為基礎,開展各項業務活動,同財務部門對各項收入歸口管理,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執收部門溝通交流,及時把握各類應收款項金額和時限,嚴肅執行“收支兩條線”規定,這樣,才能更好地執行對賬制度,保證了應收款項及時到位,應收盡收、全面完成,至年終結賬時,做到足額上繳;內部控制離不開嚴格的規定,要不斷完善票據和印信制度,確保票據和印信責任落實,對于重要的票據申領、使用、核銷、銷毀及印信使用,都要嚴格審批、登記,避免出現財務風險。二是明晰標準規范。單位支出業務要在預算范圍內,符合年初的預算目標,避免出現超支和違規,提高資金的管控力度,避免出現擠占或變更用途的行為,完善審批程序,做到分權制衡、細化審核、約束行為、定向問責,切實保證資金利用率。
充分運用信息系統,有效促進內部控制流程的科學性、合理化,要建立符合實際運行的核算系統、預算系統、業務系統等,使各方面能夠形成統一整體、有機結合,以此,保證領導層正確的決策與應用,各部門間信息要及時溝通上傳,有效避免財務風險的出現,強化信息公開度、透明度,避免信息不對稱出現舞弊;建立嚴格的制度,制定訪問權限,防止信息篡改、外泄等問題,做到良好的應急處理,保證信息系統在安全、高效、穩定的環境下運行。
開展內部控制自我評價,調動相關人員積極配合,每年至少做到一次監督檢查,細化控制方案,對關鍵崗位進行全面的評價,通過有效的監督機制落實,保證資金安全;充分聯合財政、審計、紀檢等部門,做好外部監督,以查促建,以查促改,確保內部控制效能。
單位內部控制體系是法治治理能力的體現,要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多層次、全方位做好內部控制體系構建,做好頂層設計,形成深度鏈接,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做到互相配合、相互協調,以此,不斷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公共服務效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