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守昌,李忠華
(1.山東理工大學,山東 淄博 255000;2.濰坊郭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山東 濰坊 261000)
小農戶作為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快現代化農工業發展的根本動力。目前,小農戶勞動生產率較低、農業機械化投資偏低、人均土地占有率偏低、農業現代化生產技術更新速度較慢,導致小農戶憑借自身力量難以推進現代化農業發展[1]。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實現小農戶與產業經營主體之間的有機銜接”。該發展理念打破了傳統小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促使我國很多地區的農業經濟開始轉型[2]。由于小農戶與產業經營主體之間銜接轉型發展時間較短,遇到的問題未能得以有效解決,導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未能順利推行[3]。為了有效推進聯結發展,文章以某市為例,整理小農戶生產發展相關調研資料,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利益聯結問題展開探究。
某市為了促進農業發展,增加了很多新型農業經營項目。多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政府的幫助下蓬勃發展[4],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但小農戶經濟依然是城市農業生產經營的重要模式。通過整理農業經濟發展相關資料,掌握農業經營單位與經營農戶規模情況,數據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中,農業經營單位、農業經營戶、規模農業經營戶增加的同時,小農戶占比也在增加,且2019—2021 年內的占比均在95%以上。

表1 農業經營單位與經營農戶規模情況
近年來,規模農戶與農業經營單位逐漸建立合作關系,完善雙方產銷銜接結構,創造多樣化利益聯結體系,發展狀況統計結果見表2、表3。

表2 農業龍頭企業與小農戶利益聯結發展情況
表2、表3 中,在統一組織產銷的過程中,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聯結產生的產品總值較高,但2019—2021 年變化不大。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要想實現農業現代化產業發展目標,需要將小農經濟融入其中,與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目標達成一致。

表3 合作社與小農戶利益聯結發展情況
目前,很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小農戶的聯結發展給予高度重視,積極創建利益聯結機制,但是尚未獲取足夠的數據資料來展現轉型發展會給小農戶帶來怎樣的收益,需要采用調研方法展開深入探究[5]。
本研究采用走訪調研的方式,調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利益聯結狀況。整理調研結果發現,雙方建立了很好的利益聯結機制,在農業經濟發展中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存在較大的改善空間。其中,大部分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利益聯結不緊密,發展前景不佳。
1.2.1 小農戶與農業龍頭企業聯結問題
調查城市的農業龍頭企業帶動當地農業經濟發展,聯結農戶占某市農戶的72.4%。通過調研了解到,企業帶動農戶的方式包括收購農產品、短期用工招聘、承租土地等,這些方式雖然可以幫助小農戶創收,但是為農戶帶來的經濟效益很有限。除此之外,小農戶與少數企業簽訂了購銷訂單,雖然該聯結模式稍微緊密,理論層面上能夠解決農戶銷售農產品問題、企業收購農產品質量控制問題,但在實際合作的過程中并非如此。如果市場行情較好,小農戶未能按照約定價格將農產品售賣給企業,而是將農產品賣到市場,企業很難約束分散的小農戶。如果市場行情較差,企業在收購農產品時,會質疑農產品的品質,要求降低價格收購,部分企業還會通過模糊的協議內容逃避一些責任。從當前發展情況來看,當地農業企業的帶農惠農意識不足,企業規模偏小,各個聯結環節的附加值偏低[6]。
1.2.2 小農戶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結問題
截至目前,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小農戶發展農業產業17 家,由于合作社規模較小,經營耕地不足22.0 hm2,無法達到預期的聯結發展目標。通過整理調研結果發現,一些合作社是“空殼”,不具備正常經營標準,而符合經營標準的合作社占比僅10%左右。大部分正常經營合作社中,由具備掌控市場渠道能力的人才或者幾位種植大戶帶領發展。這些合作社與小農戶的聯結發展,僅有短期的雇傭、土地租賃合作,尚未形成雙方需要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章管理制度[7]。在此合作中,未能有效體現合作互助發展的精髓。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合作社發展狀況不佳,很難在短時間內擴大產業規模,并且價值鏈提升難度較大[8]。如果帶頭人不再參與合作社聯結工作,合作社與小農戶之間的聯結發展就會名存實亡。
新型農業經濟主體的發展易受政府政策的影響,在推行激勵機制的作用下,可以提高主體帶農共同發展的積極性。從當前政府出臺的扶持政策來看,與小農戶相比,規模農戶受到政府的關注較多,得到財政扶持更多。由于小農戶呼聲逐漸提升,此部分群體受政府關注逐漸加強。在聯結發展的過程中,土地股份合作、財政支農資金折股量化、發展訂單農業是主要發展模式,然而在政策實際推行的過程中,未能得以有效落實[9]。在農業項目建設的過程中,會給予小農戶一些財政扶持,利用這些資金采購農業物資,通常認為這種政策激勵機制達到了利益聯結要求。由此看來,由于政府在利益聯結中的引導力度較小,導致利益聯結發展中帶農積極性較低。
通過調研可知,很多小農戶自身不能掌握現代化農業技術、信息渠道比較窄、農業產品生產資金較少,因此通過加入農業產業化組織體系,與企業協同發展改善現狀。農戶加入該體系后,雖然增加了一些收入,但與往年相比增長幅度較小,且可持續性較弱。要想加快農業經濟發展速度,必須深化產業鏈,盡可能發揮每一個環節的價值。從掌握的資料來看,合作社、農業企業在產業發展方面體現的優勢較小,僅有幾個環節可以看出一些優勢[10],所以這兩部分群體與小農戶合作擴大農業產業規模、提高經濟效益的可能性較小。社會化服務組織將瓜果蔬菜種苗繁育、農機租賃與銷售服務、農業機械設備技術指導作為重要服務項目,缺少農產品收儲與加工、病蟲害防治、農業金融服務,減緩了利益聯結發展步伐。
小農戶加入農業產業化組織人群中,年齡超過50 歲的人數占比較大,超50%。此部分群體的農業經營思想落后,認為入股合作社會丟失自己的“飯碗”,長期租賃土地或者簽訂農產品訂單協議將失去耕地控制權限,減小自己在農產品生產和銷售中的話語權,很難為自己爭奪理想化利益。該思想的存在導致利益聯結難以進一步發展[11]。
本研究通過整理一些國內典型的利益聯結發展資料,從中選取有利于農業產業發展的模式路徑作為參考,針對利益聯結問題提出一些解決建議。
要想促進利益聯結發展、提高農業經營主體經濟效益,應考慮小農戶的利益,為提升其利益水平提供一定的保障。針對當前農戶與合作社、企業的產業合作存在的缺陷,建議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綜合能力,打造產業聯盟體系。將合作社、企業作為產業發展帶領者,共同帶領小農戶經營發展。在聯盟發展期間,根據各自具備的能力發揮產業優勢,打造更長的農業產業鏈條,提升各個環節的服務水平。其中,企業負責開拓農產品營銷渠道、籌資、創造品牌形象、農產品加工等;合作社負責農產品的生產管理,按照協同發展方案,指導小農戶種植、養殖農產品,把控技術和方向;小農戶負責做好配合工作,合理安排勞動時間,根據自身的農產品種植、養殖經驗,充分發揮生產優勢。通過三方的緊密合作,促進利益聯結穩定發展[12]。
農戶、合作社、企業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各自具備一定優勢,需要協助發展才能在利益聯結中發揮優勢。社會化服務組織作為協助發展的融合劑,用于填充三者之間合作銜接的空隙。關于擴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供給,建議從以下兩方面展開。一是公益性服務的供給。建議借助政府力量,為小農戶、合作社提供農業技術指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考慮到僅依靠政府力量難以解決所有問題,因此建議鼓勵高校單位、科研所等機構加入農業技術研發與指導隊伍,根據農業發展需求,研發穩定性更強、生產效率更高、成本偏低的農業技術,并通過農產品生產監測,不斷優化農業技術。二是經營性服務的供給。借助政府力量為農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發展機會,例如惠農政策補助等。開展此項工作是在傳統農業服務的基礎上,鼓勵經營性服務組織為該群體給予幫助,通過監測農產品質量,構建質量管理制度,加強各個經營服務環節的法律咨詢服務,從而為農業生產經營創造更為有利的發展條件[13]。
當前惠農政策更關注企業、合作社,導致小農戶在利益聯結中表現的積極性較低。為了促進利益聯結發展,建議項目資源與惠農政策向小農戶傾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是建議賦予其他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平等權利,給予農戶更多的農業項目資源,使企業、合作社重視小農戶群體,不敢輕易毀約,保障小農戶的權益。二是將企業、合作社與小農戶的合作數量作為扶持政策衡量標準,從而推動三方合作,采用利益聯結形式,驗收相關材料,優化利益聯結機制。三是建議由政府出面創建保險機制,嚴格約束企業、合作社與小農戶之間的合作。如果出現毀約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處理,保障三方的權益。
文章圍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利益聯結問題展開探究,通過分析新型農業發展與小農戶銜接現狀,結合調研資料,從中挖掘利益聯結問題。調研結果顯示,利益聯結問題主要體現在小農戶與農業龍頭企業聯結問題、小農戶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結問題兩個方面。通過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從產業聯盟發展、社會化服務供給、項目資源與惠農政策加強3 個方面出發,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