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 年8 月15 日,魯迅向北洋政府平政院遞交了一份起訴書,狀告“頂頭上司”、教育部總長章士釗。平政院受理此案后,章士釗即以教育部名義進行答辯。一時間魯迅與章士釗的互辯你來我往,成為一起奪人耳目的“下告上”訴訟案。
1912 年2 月,魯迅經好友許壽裳的推薦,進入蔡元培任總長的教育部工作。同年8 月,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任命他為教育部僉事。
在北洋政府時期,政府各部的最高首長為總長,副職為次長,以下設參事、司長、僉事、科長、主事、科員。當時不設處這一級,司下面便是科,而“僉事”是司長的助手,相當于副司長或司長助理。
1925 年8 月15 日,魯迅向北洋政府平政院遞交了一份起訴書,狀告“頂頭上司”、教育部總長章士釗,還繳納了30 元訴訟費。當時有人問他:“你請不請律師?”魯迅說:“這個事情我自己來。”
平政院受理此案后,章士釗即以教育部名義進行答辯。一時間魯迅與章士釗的互辯你來我往,成為一起奪人耳目的“下告上”訴訟案。
1925 年8 月4 日,再次出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的章士釗正要走進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卻看到校門口貼著“教員不得出入”的一紙布告。這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布告源于一年前的一場風波。
北京女子師范大學首任校長毛邦偉是魯迅在日本留學的舊友。1923 年,應毛邦偉之邀,魯迅應聘兼職做了女師大國文講師。
1924 年,楊蔭榆出任女師大校長。楊蔭榆是著名學者錢鐘書的夫人楊絳的姑媽,她穿梭于世俗政治與教育之間,希望自己的學生一心只讀圣賢書,反對他們涉足政治。
楊絳曾評說道,她的姑媽多年在國外苦讀,沒看見當時國內的革命浪潮,不了解國內的形勢,不清楚自己的處境。她像一個婆婆似的什么都要管。然而那時的女生,比如許廣平,思想活躍,熱愛國家、關心世界,豈能如她所愿,一門心思只念書呢?

魯迅
1924 年秋天,楊蔭榆勒令三名未能按時返校的國文系學生退學,而對于和自己關系好的學生卻不過問。這一顯失公平的做法引起了學生和教職工的嚴重不滿,由此引發了女師大學生的“驅楊運動”。魯迅卷入這場風波的直接原因是許廣平親自上門求救。他堅定地站在受處分學生一邊,與楊蔭榆和支持她的教育部進行對抗。
章士釗并未因為布告而止步,他查看了在“驅楊運動”中被砸碎的玻璃和校長辦公室門上的封條,并現場詢問了幾個學生,然后不動聲色地離開。回到教育部的章士釗呈文給段祺瑞政府,要求停辦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幾天后,教育部的一紙命令傳到女師大。
在愈演愈烈的“驅楊運動”中,這紙命令無疑是火上澆油。北京各校千余人整隊到章士釗家進行抗議,甚至有學生沖入章宅,將章宅搗毀。
就這樣,1925年8月12日,章士釗呈請段祺瑞政府免去魯迅教育部僉事的職務,理由是他身為教育部官員卻支持學生對抗政府。
第二天,即段祺瑞收到章士釗呈送公函的當天,就下令照準了。
在教育部工作了十多年的魯迅沒有想到自己忽然被免職了,于是氣憤的他毫不猶豫地拿出三十塊大洋狀告章士釗和教育部。
1925 年8 月15 日,魯迅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上午赴平政院納訴訟費三十元,控章士釗……”
按照當時《文官懲戒條例》《文官保障法草案》等規定的相關條文,政府對魯迅的免職應該先交付“高等文官懲戒委員會”,經討論同意后再進行懲戒。
其實,對于免職的程序,章士釗是一清二楚的。他在8 月12 日的呈文中,專門寫上了“并請補交高等文官懲戒委員會核議,以完法律手續”。
這個程序上的紕漏正是章士釗的軟肋,魯迅就此抓住機會決定打蛇打七寸。于是,魯迅自擬起訴書,并赴平政院投遞訴訟狀控告章士釗。
9 月12 日,平政院正式決定由該院第一庭審理此案。
章士釗不僅僅是教育總長也是司法總長,他本身精通法律。平政院把魯迅的訴訟副本遞交章士釗,章士釗巧妙地以《官吏服務令》進行答辯,有意回避《文官懲戒條例》和《文官保障法草案》。
10 月13 日,平政院給魯迅送來章士釗的答辯副本。10 月16 日,魯迅進行了回辯。在案件審理期間,魯迅的同事兼好友許壽裳還在《京報》上發表文章,聲援魯迅。
1925 年10 月30 日,魯迅在《從胡須說以牙齒》中回顧了這樁讓他無法釋懷的行政官司。他說章士釗的答辯書,“很斤斤于‘無故’之辯,其中有一段是這么寫的:‘又該偽校務維持會擅舉該員為委員,該員又不聲明否認,顯系有意抗阻本部行政,既情理之所難容,亦法律之所不許……不得已于八月十二日呈請執政府將周樹人免職,十三日由執政明令照準……’”
對于章士釗的這段答辯,魯迅冷嘲熱諷地反駁:“查校務維持會公舉樹人為委員,系在八月十三日,而該總長呈請免職,據稱在十二日。豈先預知將舉樹人為委員而先為免職之罪名耶?”
即便精通法律的章士釗在辯書中已經提出了處罰條例,卻仍不能順利駁倒魯迅。無可奈何的章士釗以教育部的名義,在答辯狀中委婉地承認“補辦”程序確實違法。但是他辯解道:當時女師大形勢嚴峻,如果不果斷處分魯迅的話,只怕其他人會跟著起哄,事件就更難平息了。
經過一番辯駁之后,1926年3 月,平政院以互辯書中的理由作出裁決,判決章士釗呈請免職之處分違法,撤銷教育部對魯迅的處分。魯迅官復原職,心滿意足地回去上班了。隨后,章士釗辭去了教育總長的職務。
這一場同僚間下級告上級的官司,以魯迅完勝而告終。不過,魯迅意猶未盡。于是,一篇著名的文章橫空出世——《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他在文章里把章士釗稱為“落水狗”,從此這個綽號不脛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