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新華門小學 張強花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背景下,教育行業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面臨著較多的機遇與挑戰,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管理中,需要重視這種教學模式帶來的變化,并樹立全新的教學認知,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可以形成良好的學習認知,從而保證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此外,教師可以針對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管理措施,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推動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健康成長。
當前網絡信息技術已經同教育行業緊密結合在一起,并且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這種環境下,需要教師轉變自身的教學認知,對網絡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應用,才能優化自身的管理理念,實現教學模式的有效創新。然而實際的數學教學管理活動中,可以看到教師的管理手段與教學模式還存在一些缺陷。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只是注重學生學習成績能力的提升,忽視了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發展,導致學生在數學管理中出現了一些認知偏差,無法有效形成數學邏輯思維,而且數學思維發展也比較緩慢,不符合新課改下的教學標準。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創新性與創造性得不到發展,對教師后續管理與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了較多阻礙。

現在教師對小學生進行教學與管理時,在網絡化的教學環境下,教育資源比較多,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而且在教學中還可以為學生傳遞較多的數學知識,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并未對這些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挖掘,整體教學質量也存在不足。部分學生在網絡環境的影響下,很難做到注意力有效集中,長時間的線上教學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數學教材形成一種厭惡心理,滋生了學生的不良情緒。而且受到網絡中不良信息的影響,有的學生還出現了沉迷現象,在電子游戲中無法自拔,提升了教師教學與管理難度,對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也具有不利影響。
網絡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管理活動,對學生的身體健康也帶來了不小影響。教師往往采取線上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內容講解,學生很少擁有鍛煉的時間,缺少足夠的戶外運動,導致部分學生的身體逐漸朝著肥胖方向發展,而且小學生在長時間的電子產品環境影響下,出現了眼睛近視的現象。這些因素對學生的身體健康都具有較多不利影響,同時由于長時間的線上教學,學生在網絡上待的時間比較久,很少與其他學生進行活動與交流,在學生發展的基礎階段,出現這種情況,容易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較多不利影響,嚴重者還會讓學生出現自閉,導致學生在今后生活中無法同常人進行交流,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產生了較多不利影響。
網絡教學環境下,之所以會出現這么多的數學教學管理問題,一方面除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辨別意識比較薄弱,另外一方面就是教師的教學理念與管理理念比較陳舊。網絡環境下需要教師對這種教學方式與管理方式進行創新,然后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管理和教學,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但部分教師目前還在沿用傳統的教學管理方式,而且受到這種教學思想的影響比較大,通常是在管理期間,往往只對學生的知識能力與紀律意識做出嚴格要求。雖然部分學校對教師展開了培訓,但由于時代的變化較快,教師難以掌握這種背景下的教學規律,導致數學教學管理活動質量一直難以提升。
學生之所以在網絡環境下出現沉迷游戲的現象,主要是因為教師在教學與管理期間,未能正確看待這種方式對學生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教學期間也沒有同學生家長進行積極溝通,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導致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常常受到其中不良信息的影響,造成學生學習質量下降,而且教師在對教材資源進行開發的過程中,對網絡資源的認知無法保持一種客觀的態度,在管理和教學中,忽視了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之間的緊密銜接,對學生學習的度無法做到科學把控。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教師同家長的交流次數不足,導致學生沉迷電子游戲,在網絡環境的影響下,受到各種不良信息的影響。
教師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管理時,因為自身的教學認知主要偏向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對網絡環境下出現的問題難以做到有效應對,忽視了學生的身心健康,這是學生目前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很多學校都開展了線上教學模式,由于時間比較倉促,很多學校沒有形成完整的教學方案,教師很難在短時間內對學生做到思想正確引導,很容易導致學生的行為偏離正確的方向。小學生的可塑性比較強,如果是過度的干預,也會限制學生的思想發展,而且教師在當前管理期間,面臨學校給予的教學任務,往往是將學生的心理情況排在稍后的位置,導致當前的班級管理質量始終不佳。這些是網絡環境下出現小學數學教學管理問題的原因,教師可以對其進行深思,明確未來的數學教學管理目標。
教師在網絡環境下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管理時,想要保證教學工作與管理工作的有效提升,就需要轉變當前的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與管理理念,進一步做到與時俱進,為學生帶去全新的管理體驗。教師在數學管理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將網絡作為數學教學管理的主要陣地,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學習特征,為學生提供較多的資源,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認知,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主動配合教師。因此,教師可以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解讀,明確教學目標,利用信息技術學習有關現代化數學教學管理的內容,更新管理理念和教學模式。學校也可以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學習,將教師的學習成果同考核機制掛鉤,調動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全面掌握和熟悉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學管理方式,逐漸推動教學與管理方式的改變。
例如,教師對學生講解有關“小數的加法與減法”的知識內容時,可以發現這節課主要讓學生掌握小數的基本運算方式,對小數的應用做到熟練掌握。所以,教師在進行講解之前,可以參考網上教育院發布的信息技術教學視頻,為學生設計趣味性的教學方案,結合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事物制作出PPT,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如教師可以借助之前講述的小數數學意義,為學生以分蘋果的方式進行課前導入,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有趣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逐漸深入。在借鑒教學模式時,要對學生的學習特征展開分析,針對他們在之前學習中存在的不足,盡可能通過動畫的方式展開重點內容講解,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營造出一種合適的教學管理氛圍,防止學生出現走神的現象,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讓他們在學習中跟隨教師的引導,接觸較多的數學資源,營造出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
教師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管理時,想要保證管理活動的有序開展,應該對當前的網絡技術進行整合,在管理中積極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教師對學生進行的數學學習進行管理時,可以借助一些常用的網絡交流軟件,如QQ、微信等,并積極邀請家長加入群聊當中,定期對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學習情況進行整理,通過文檔的方式,為家長進行展示,與家長進行有效互動,改變之前的交流方式。選擇溝通軟件時,盡可能選擇一些家長比較常用的,利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效率,還可以隨時溝通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之間存在的不足。教師也可以在數學考試結束以后,開展線上家長會,針對學生近階段出現的問題,與家長通過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方式進行溝通。在交流期間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和家長進行交流,這樣既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還可以讓學生感知到教師的肯定與尊重,在今后學習中能夠主動配合教師。
例如,教師講解有關“多邊形的面積”的內容時,主要是讓學生熟悉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方式,教師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管理時,可以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情況利用電子方案進行記錄,將教材中存在的重點與難點進行整合,以文檔的方式通過網絡學習平臺發送給學生,防止學生在學習中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而未能學習到教材重點。教師可以在平臺發布相應的數學任務,學生完成課后練習題后,讓家長利用視頻的方式進行提交。這樣可以及時督促學生完成作業,還可以讓家長參與到學生教育活動當中,為家校共育拓寬途徑,對學生實現綜合管理。教師在網絡環境下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管理活動時,需要注重共育途徑,并對家長普及家庭教育的價值與優勢,改變家長的思想認知,從而配合教師對學生進行監督,推動教師管理質量的有效提升。
教師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管理時,想要實現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提高班級管理效率,需要重視網絡技術的優勢與弊端,結合學生的學習特征與認知規律,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潛移默化地轉變學生的學習意識,約束學生的學習行為。在當前網絡環境下,教師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比較多,而且其中內容比較復雜,如果教師對學生進行放任管理時,因為他們自身的意識薄弱,很容易沉溺于網絡當中,無法對其中的信息進行辨別。尤其是近些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情況下只能采用網絡教育的方式展開教學,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不到實時掌握。部分學生因為自身的教育問題,父母難以對他們進行有效引導,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期間出現了一些思想偏差,如果學生長時間延續這種狀態,就無法保證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穿插一些網絡真實案例,為學生進行講述,改變學生的思想認知,讓學生可以自覺抵制不良信息。
例如,教師對學生講述到有關“位置”的知識內容時,主要是為學生講述坐標的使用方式,在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時,可以為學生展示坐標的實際應用價值,并為學生講述部分真實案件,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出一種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中樹立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保證學生可以樹立起正確的學習態度。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有關坐標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描述自己在課堂中的位置,并主動參與其中,加強同其他學生的有效交流,進一步維持班級內的教學秩序。教師在網絡環境下,想要對學生做到科學管理,就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明確教學目標,合理應用教學資源,這樣才能傳遞出科學的管理理念,讓學生可以在數學學習管理活動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意識。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對學生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管理時,要注重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方式,并對這種教育方式的不良影響與優勢做到全面了解,改變之前的教學理念,通過不同的管理方式,讓學生感知到新型教育模式的價值,營造出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此外,教師還需要注重自身教學素養的提升,結合新時代的教學要求,對學生進行全面指引,從而保證學生實現綜合發展,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