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聰聰
(沂南縣人民醫院肛腸科,山東 臨沂,276300)
在工作、學習壓力的雙重影響下,近年來痔瘡發病率一直處于增長趨勢。痔瘡發病的主要原因是人體直腸下端黏膜下、肛管皮下靜脈回流出現異常,造成了充血、迂曲、擴張,成為一團靜脈叢[1]。痔瘡形成和以下因素密切相關:久坐久蹲、負重遠行、婦女生育、血液淤積、飲食問題等,患者臨床癥狀為便血、疼痛,日積月累會引發貧血[2]。臨床上,針對痔瘡程度較輕者可給予保守治療,一般采取飲食護理、坐浴護理等,使得血液循環加速;消炎消腫方面,可使用痔瘡膏、痔瘡栓劑。對于痔瘡情況較為嚴重者,一般采用手術治療,可徹底減輕患者痛苦,但是選擇何種手術直接決定了患者的預后。過去常采用內剝外扎術,然而該術需進行切開縫合,會增加術中創面,且術后常常發生出血,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如便時疼痛、便秘、創緣水腫等。自動痔瘡套扎術是在傳統手術上進行的改良,其顯著優勢為術中出血量少、恢復時間短。為此,本研究納入部分痔瘡患者,給予兩種手術治療,觀察其臨床應用價值,具體過程總結如下。
選取沂南縣人民醫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1例痔瘡患者,采取擲硬幣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50例、研究組51例。對照組患者男32例,女18例;年齡20~75歲,平均年齡(47.12±0.45)歲;病程2~18個月,平均病程(10.53±0.11)個月;病情嚴重程度:輕度患者8例,中度患者30例,重度患者12例。研究組患者男34例,女17例;年齡21~74歲,平均年齡(53.03±0.38)歲;病程2~19個月,平均病程(6.78±0.33)個月;病情嚴重程度:輕度患者7例,中度患者33例,重度患者1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和家屬對本研究內容知曉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沂南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通過肛腸鏡檢查,確診為痔瘡患者[3];②具有手術指征的患者;③配合度較高患者;④可查詢到臨床完整資料的患者。
排除標準:①精神異常患者;②智力障礙患者;③直腸惡性腫瘤患者;④其他合并性疾病患者。
術前,對患者進行清潔灌腸,確定排空直腸。指導患者呈右側臥位,進行消毒處理后,給予蛛網膜下腔內麻醉,使患者平躺,待麻醉效果充分發揮,協助患者呈右側臥位,進行常規消毒、鋪巾。
對照組為患者實施傳統痔瘡手術,具體操作:找到痔瘡準確位置,在痔瘡下皮膚、黏膜交界部位 ,呈“V”形,對曲張靜脈團、結締組織進行鈍性剝離,一直到痔瘡根部,使用可吸收線(3-0),按照痔核具體大小,結扎痔蒂,對痔塊進行切除,然后止血。倘若碰到血栓性外痔,要做“一”字形切口,對所有靜脈栓子全部消除,組織平復后,再實施外剝內扎術。需要注意的是,手術期間必須使皮橋完整保留下來。
研究組為患者實施自動痔瘡套扎術治療,操作如下:術前,告知患者禁食,同時給予患者開塞露進行排便。采用0.9%氯化鈉溶液反復擦洗患者痔瘡部位,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呈膀胱截石體位,仔細觀察病灶位置,對出血、具體套扎位置進行精準定位;把自動套扎槍和負壓吸引器進行連接,通過負壓吸引器的抽吸作用,吸入所有組織,等到負壓值處于0.08~0.10 Mpa時,釋放膠圈在目標位置上,同時推出乳膠圈,固定內痔基底部,打開吸引器機關,釋放出被套扎的組織。接著,對患者出血情況進行認真觀察,結合患者具體情況,確定治療次數。治療結束后,使用膠海綿止血,肛塞使用凡士林紗布。為防止感染,可給予患者抗生素、止血藥,同時做好消毒處理,密切關注患者傷口情況。術后每日晨起排便后 , 給予換藥處置。另外,術后叮囑患者臥床6 h,囑患者進食流質食物,5~6 d后,密切關注套扎脫落情況。
①比較兩組患者圍手術期相關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首次排尿、術后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通過紗布稱重法計量獲得;手術時間指的是麻醉后到術畢包扎這段時間;術后回病房開始計算術后首次排尿、術后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指的是患者辦理入院開始計時。
②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疼痛程度,術后包括術后1、3、5、7 d。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總分為0~10分,評分越低疼痛程度越輕。
③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根據患者具體臨床癥狀進行評定。分為3個級別:痊愈:治療后,患者痔體全部消退,并且未出現便血、疼痛等情況;好轉:治療后,患者痔體變小,改善了部分便血、疼痛等情況,沒有出現并發癥;無效:治療后,患者無上述情況出現,便血、疼痛明顯,甚至病情更加嚴重。治愈率 =(痊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④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包括尿潴留、肛門水腫、肛門感染。不良反應發生率=(尿潴留+肛門水腫+肛門感染)例數/總例數×100%。
⑤統計長遠療效。治療3個月后,統計兩組患者痔瘡復發情況。復發率=復發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兩組患者的圍手術期相關指標、手術前后VAS評分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等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接受自動痔瘡套扎術后,其術中出血量明顯更低,手術時間、術后首次排尿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明顯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相關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 術后首次排尿時間(h) 術后首次排便時間(h) 住院時間(d) 住院費用(萬元)研究組 51 14.22±1.12 13.56±1.25 6.78±0.66 17.29±1.23 6.78±0.74 0.88±0.21對照組 50 21.31±2.45 19.03±1.88 9.45±0.97 25.89±2.04 9.98±1.05 2.23±0.78 t 18.764 17.251 16.201 25.715 17.732 11.928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術前,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各個時間節點,研究組患者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1 d 術后3 d 術后5 d 術后7 d研究組 51 5.22±0.58 6.56±0.55 5.11±0.52 3.87±0.35 1.23±0.12對照組 50 5.23±0.62 8.23±0.88 6.96±0.77 4.22±0.61 3.98±0.44 t 0.039 11.461 14.175 3.545 43.035 P 0.933 <0.001 <0.001 <0.001 <0.001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治愈率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愈率比較 [n(%)]
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情況比較 [n(%)]
研究組患者痔瘡復發情況明顯比對照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長遠療效比較
痔瘡是肛門部位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任何年齡段都可能發病,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會增加。痔瘡是一種良性疾病,不會癌變,患者臨床癥狀為肛門疼痛、出血、脫出等,甚至是便血,還會導致部分患者貧血[4]。目前在治療時,尚未完全明確其發病機制。但許多臨床報道稱,痔瘡和以下方面具有緊密聯系:患者自身情況、遺傳因素、感染、職業類型等。患者一旦患病,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治療,致使疾病進一步發展,會引起一系列并發癥,如皮膚濕疹、毒血癥等,導致患者生命受到威脅[5]。當前,主要按照患者病情輕重程度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案,Ⅰ度、Ⅱ度痔瘡患者臨床癥狀為便血、肛周瘙癢等,可給予患者邁之靈、痔瘡膏等藥物治療,叮囑患者注意自身衛生,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6-7]。Ⅲ度、Ⅳ度患者臨床癥狀為肛門腫物脫出,前者為腫物可自行回納,后者為不可自行回納,為患者提供藥物治療,無法達到預期治療效果[8-9]。針對此類患者,主要采取手術治療。
近年來,人們對痔瘡認知水平越來越高,醫療水平得到較大發展,自動痔瘡套扎術成為當前治療痔瘡出血最有效的措施[10]。其顯著優勢在于可有效治療輕、中度痔瘡患者的病灶部位,對痔瘡出血位置進行準確定位,帶給患者的創傷小,且無疼痛,也更加安全,不會破壞肛管結構,從而減少出血量[11-12]。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接受自動痔瘡套扎術后,術中出血量、術后各個時間節點VAS評分均明顯更低,手術時間、術后首次排尿、術后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明顯更短,住院費用更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原因在于外剝內扎術切口比較小,只能對痔蒂、一半的痔核進行切除,余下的痔核給予縫合線扎緊,將其血液供給切斷,然后自動萎縮脫落,實現治療的效果[13]。但是這種方式處理會形成創面,造成術后疼痛,導致患者排便異常,還會導致一系列并發癥,如便秘、水腫等。而自動痔瘡套扎術是在傳統膠圈套扎術基礎上,結合“肛墊下移術”改良而成的,臨床應用價值更高,特別是針對中重度痔瘡患者[14]。其原理是通過負壓技術吸入痔上黏膜組織、痔核,同時使用膠圈套扎痔根部,在膠圈的彈性回縮力作用下,對痔動脈血供進行阻斷,促進痔核萎縮。這種方式帶給患者的創傷極小,同時盡量保持患者肛墊結構完整。術后,患者控便能力較好,可盡快恢復排便功能,進而減少患者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減輕其經濟負擔[15-16]。Song等[17]也進行了類似的研究,結果和本研究結果相似。另外,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治愈率明顯更高,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自動痔瘡套扎術,可明顯降低痔瘡脫落的風險,改善痔瘡下移造成的靜脈淤滯,和常規手術方式相比,操作更加安全、簡單,對患者肛管結構、痔直腸可進行有效保護,同時對外觀結構不會產生影響,為今后相關護理奠定良好基礎[18]。因此,自動痔瘡套扎術應用于痔瘡中效果顯著,且不良反應率更低。Zhao等[19]的研究中也納入了部分痔瘡患者,為其實施自動痔瘡套扎術,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整體治愈率更高,不良反應情況更少,和本研究結果相符。另外,治療后,研究組痔瘡復發率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自動痔瘡套扎術具有較好的長遠療效,值得臨床應用。自動痔瘡套扎術適用于各度內痔、混合痔內痔部分、直腸局灶性病變等,可達到預期治療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術前需詢問患者是否存在手術禁忌證,同時因要使用硅膠皮套進行套扎,提前詢問患者對硅膠是否過敏。
綜上所述,和傳統手術相比,自動痔瘡套扎術應用于痔瘡中獲得了良好效果,明顯縮短了患者手術時間、術后首次排尿、術后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減少了患者住院費用,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改善了患者臨床相關指標,緩解患者術后疼痛程度,降低患者術后出血量和不良反應發生率,長遠療效較好,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