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來晶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普外科,山東 濟南,250132)
重癥急性胰腺炎,指急性胰腺炎患者伴局部或全身并發癥情況,發病原因與膽道結石、肝胰壺腹括約肌功能障礙、暴飲暴食或酗酒有關,以腹痛為最主要表現,具并發癥多、病情危急、病死率高等特點,需盡快開展早期治療及護理干預[1]。在對其常規護理干預中,多以生命體征監測、遵醫囑治療為主,但在患者急性發病后,ICU治療期間,受陌生環境、生理不適、疾病治療認知程度差異性影響,患者入院治療后會出現較強心理、生理應激反應,單純實施常規護理干預難以滿足實際護理需求,容易導致患者病情惡化,加劇患者死亡風險[2]。綜合護理方案強調護理全面性、完整性,強調滿足臨床及患者實際護理需求,以提升護理效果,明顯降低該病致死率,縮短患者腹痛、腹脹等癥狀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促進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復。為此,本研究選取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84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探究綜合護理方案對其影響。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84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見表1。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n(%)]
組別 例數 男/女 年齡(歲) 身體質量指數(kg/m2) 發病原因膽源性 高脂血癥 酒精性 特發性對照組 42 26/16 48.96±6.24 24.44±2.03 19(45.24) 14(33.33) 7(16.67) 2(4.76)觀察組 42 28/14 49.22±7.18 25.01±1.98 18(42.86) 13(30.95) 8(19.05) 3(7.14)t/χ2 0.207 0.177 1.303 0.048 0.055 0.081 0.213 P 0.649 0.860 0.196 0.826 0.815 0.776 0.645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斷標準者[3];②年齡≥18歲者;③無精神性疾病,無溝通障礙性疾病,可配合完成研究及量表調查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者;②臨床資料不全者;③凝血功能障礙者;④長期應用免疫系統藥物治療者;⑤乙醇或藥物依賴者;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1)基礎護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包括意識狀態、外周靜脈充盈度、皮膚黏膜濕度、肺啰音等情況,結合其實際情況進行雙腿抬高試驗;若患者出現咯泡沫痰、心悸、心率加快等情況,提示發生心功能不全或補液過快,則通過遵醫囑予以強心、利尿藥物,減慢輸液速度處理;準確記錄患者出入量,結合其血氣分析、血液電解質情況,糾正其電解質失衡情況;監測患者紅細胞比容(HCT)水平,將HCT<45%作為液體靶向治療目標;加強管路管理,包括管路妥善固定、避免彎折等;監測患者腹壓,必要時遵醫囑腹腔穿刺引流、灌洗治療、灌腸通便等方式降低其腹壓水平。(2)營養支持。患者入院當天建立鼻空腸營養管通路,確認插管位置后,予以500 mL 5%葡萄糖和0.9%氯化鈉溶液;入院第2天開展腸內營養支持,結合患者胃腸道功能損傷情況確定短肽類營養液輸注速度,輕中度胃腸道損傷營養液輸注速度為10~25 mL/h,重度損傷首先實施靜脈營養支持,待其損傷改善后實施腸內營養支持,檢查患者胃潴留情況調整營養液輸注速度,確保患者入院后3 d內蛋白含量達到1.2~2.0 g/(kg·d),熱量達到25~30 Kcal/(kg·d);若患者腹內壓大于2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有腸功能衰竭者,應首先開展腸外營養支持。(3)預防感染。嚴格無菌操作,病房定時通風換氣,管路及時更換消毒;監測患者體溫水平,出現肺啰音、發熱等疑似感染癥狀時,采集其血液樣本、痰液樣本等進行感染監測,并遵醫囑予以抑制胰腺分泌、敏感抗生素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方案。(1)降低環境刺激。調節室內光線,通過幫助患者佩戴眼罩、耳塞、調低儀器噪聲等方式,為其營造舒適休息環境。(2)健康教育。結合患者理解能力、溝通能力、認知水平等,利用視頻資料、圖片資料等,實施針對性健康宣教,包括重癥急性胰腺炎發病原因、治療方案、可能會出現的并發癥、情緒控制必要性等,宣教期間主動觀察、詢問患者理解能力,對理解能力較差者進行重復講解、重點宣教。(3)心理護理。結合患者主訴、行為表現,綜合評估其情緒狀態,并實施針對性心理疏導,包括介紹基礎健康教育、增加患者與家屬之間語言溝通交流、實施積極心理暗示、列舉成功案例等,以阻斷其負性情緒來源;對于氣管插管治療患者,增加對患者單方面交流,保持其情緒狀態穩定;指導患者全身肌肉放松、深呼吸,使其保持肌肉及精神狀態松弛。
①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腹脹腹瀉、腹腔感染、肝功能損傷,并發癥發生率=(腹脹腹瀉+腹腔感染+肝功能損傷)例數/總例數×100%。
②比較兩組睡眠質量。護理前后,以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調查其睡眠質量,共包含7個評價條目(睡眠質量、睡眠時間等),每個條目評分范圍0~3分,總分0~21分,分數和睡眠質量之間呈反比[4]。
③比較兩組情緒狀態評分[5]。護理前后,以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量表評價;SDS量表共包含20個評價條目,每個條目評分范圍1~4分,所有條目之和相加獲得總粗分(20~80分),將分數轉化為百分制獲得標準分(25~100分),以中國常模為標準,確定臨界分值為53分,≥53分提示存在抑郁情緒;SAS量表共包含20個評價條目,每個條目評分范圍1~4分,所有條目之和相加獲得總粗分(20~80分),將分數轉化為百分制獲得標準分(25~100分),以中國常模為標準,確定臨界分值為50分,≥50分提示存在焦慮情緒。
④比較兩組營養水平評分。護理前后,采集空腹靜脈血進行檢測,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均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生產企業:博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型號:BK-400)檢測。
⑤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護理前后分別對兩組患者應用生活質量GQOL-74量表進行評估,其涉及心理功能、物質生活、軀體功能、社會功能4個方面,每個方面的總分為100分,評估所得分值越高則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佳。
兩組均護理1周。
應用SPSS 24.0軟件分析研究數據,計量資料以[n(%)]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n(%)]
護理前,兩組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睡眠質量比較(±s,分)

表3 兩組睡眠質量比較(±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睡眠質量 入睡時間 睡眠時間 睡眠效率 睡眠障礙 催眠藥物 日間功能障礙對照組 42 1.44±0.36* 1.52±0.37* 1.40±0.30* 1.23±0.25* 1.26±0.28* 1.32±0.36* 1.44±0.36*觀察組 42 1.21±0.29* 1.36±0.29* 1.23±0.32* 1.04±0.23* 1.09±0.31* 1.13±0.41* 1.22±0.42*t 3.224 2.206 2.512 3.625 2.637 2.257 2.577 P 0.002 0.030 0.014 0.001 0.010 0.027 0.012 1.77±0.31 1.88±0.23 1.69±0.32 1.44±0.26 1.51±0.36 1.64±0.51 1.71±0.39觀察組 42 1.81±0.32 1.90±0.34 1.71±0.35 1.48±0.31 1.54±0.47 1.68±0.53 1.75±0.35 t 0.582 0.316 0.273 0.641 0.328 0.352 0.495 P 0.562 0.753 0.785 0.523 0.743 0.725 0.622對照組 42治療前治療后
護理前,觀察組SDS、SA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情緒狀態評分比較 (±s,分)

表4 兩組情緒狀態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SDS評分 SA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42 58.77±6.64 47.24±5.29*56.36±4.49 48.47±5.38*觀察組 42 59.48±5.12 42.58±4.35*57.00±5.02 43.37±6.43*t 0.549 4.410 0.616 3.942 P 0.585 <0.001 0.540 <0.001
護理前,兩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7 d時,觀察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營養水平比較 (±s)

表5 兩組營養水平比較 (±s)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白蛋白(g/L) 前白蛋白(ng/L)護理前 護理7 d時 護理前 護理7 d時對照組 42 31.34±4.2631.75±3.97*226.37±21.59245.62±31.28*觀察組 42 30.77±4.1533.58±3.06*224.30±24.38264.33±30.46*t 0.621 2.366 0.412 2.777 P 0.536 0.020 0.681 0.007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且觀察組社會功能、物質生活、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等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6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社會功能 物質生活 心理功能 軀體功能對照組 42 76.19±5.05* 75.96±5.08* 72.12±5.29* 72.15±5.05*觀察組 42 82.36±5.49* 85.24±5.05* 80.14±5.06* 80.12±5.36*t 5.361 8.396 7.100 7.014 P<0.001 <0.001 <0.001 <0.001 59.63±4.25 67.59±4.12 62.35±4.32 63.09±4.05觀察組 42 58.89±4.03 66.84±4.13 62.89±4.48 62.29±4.06 t 0.819 0.833 0.562 0.904 P 0.415 0.407 0.575 0.369對照組 42護理前護理后
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多發病突然、病情危急,會出現明顯生理應激狀態,表現為血流動力學穩定性差、胃腸道應激反應等,影響其各器官組織血流灌注能力、治療耐受性,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同時在胃腸道應激反應狀態下,會影響其腸內營養物質吸收能力,增加腹脹、腹瀉等癥狀,影響預后[6-7]。因此,在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護理干預中,需加強其生理及心理應激反應控制,以保持其入院治療后生命體征穩定,改善預后[8-9]。但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常規護理中,主要以強調保持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為主,缺少對患者生理及心理應激反應控制方案,因此護理效果相對有限[10-11]。
綜合護理方案,強調同時滿足患者生理及心理護理需求,且在對危急重癥患者護理中,重視對患者應激反應控制,以提升其治療耐受性,保持其生命提升及情緒狀態穩定性,改善預后。本研究中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1.90%,較對照組30.95%低,且護理后PSQI、SDS、SA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考慮原因為對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方案,即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重點實施患者生理及心理應激反應控制,在控制其生理應激反應中,常規護理對于環境方面的管理缺乏重視度,患者往往會受到各種儀器設備噪音以及強烈光線刺激干擾,進而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綜合護理方案在開展過程中改善上述不足,包括調節室內光線,以減少其視覺刺激,患者休息時通過調低儀器噪聲、幫助患者佩戴耳塞,以減少其聽覺刺激,控制其生理應激反應[12]。在健康教育、心理護理中,主要通過提升患者相關知識認知水平、針對性改善其不良情緒,以減少認知不足引發的不良情緒,控制其心理應激情緒,在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及情緒狀態同時,可減少應激狀態對患者生理機能影響,提升其治療耐受性及自我生理功能康復質量,對提升患者康復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重要意義[13-14]。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7 d時觀察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較對照組高,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考慮原因為負性情緒可增加機體應激反應,進而影響胃腸道血流、運動收縮功能和敏感性,不利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而綜合護理方案的實施,加強對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可以一定程度降低患者心理應激反應,促進黏膜自我修復,提升腸道營養物質吸收能力,進而可保持其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穩定[15]。同時為患者提供舒適的治療環境,為患者進行個性化健康宣教,來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增強患者治療依從性,以輔助提升臨床治療效果,進一步控制其并發癥發生率,以保持患者生理機能穩定性,提升其腸內營養物質吸收能力,并形成良性循環,提升患者康復質量[16]。
綜上所述,在重癥急性胰腺炎護理中實施綜合護理方案干預可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改善其睡眠質量及情緒狀態,改善其營養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