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香
(巨野縣人民醫院腎內透析室,山東 菏澤,274900)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進行性腎實質廣泛損傷,致使腎臟功能持續下降,進而引起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等,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1-2]。血液透析能夠減緩腎功能衰竭發展,延長患者生存期。但多數腎功能衰竭患者缺乏疾病相關正確認識,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加之身體、經濟等影響,導致腎臟病飲食依從性較差,影響疾病治療效果,因此需采取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3-4]。以動機行為轉變為基礎的康復護理從動機引起行為轉變因素出發,對患者進行正確引導,激發外部和內部動機,以促進患者行為改變。鑒于此,本研究選擇巨野縣人民醫院2019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92例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分組對照,分析以動機行為轉變為基礎的康復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9月—2021年9月巨野縣人民醫院收治的92例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6例。觀察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35~78歲,平均年齡(59.98±3.21)歲;原發疾病:高血壓腎病16例,糖尿病腎病18例,腎盂腎炎10例,系統性紅斑狼瘡2例。對照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35~79歲,平均年齡(59.87±3.19)歲;原發疾病:高血壓腎病15例,糖尿病腎病17例,腎盂腎炎11例,系統性紅斑狼瘡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巨野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患者對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符合第9版《內科學》[5]中慢性腎功能衰竭診斷標準者;②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療者。
排除標準:①伴心腦血管疾病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嚴重精神障礙者。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講解慢性腎功能衰竭發病機制、血液透析治療目的和注意事項;透析過程中嚴密監測患者呼吸、血壓等體征變化,如果發現異常立即對癥處理;給予患者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證營養攝入充足。
觀察組實施以動機行為轉變為基礎的康復護理。具體如下:(1)前期準備。由護士長、護理經驗豐富的責任護士組成康復護理小組,全面分析患者一般資料、對透析知識了解情況、營養飲食情況等,結合實際情況和患者護理需求,制訂針對性康復護理方案。(2)信息輸送。每周組織1次健康知識講座,采用視頻、營養素含量模具、磷金字塔等方式,講解慢性腎功能衰竭相關知識,重點介紹合理飲食的重要性,采用食物模型講解各類食物成分、能量,鼓勵患者積極提問,積極糾正其錯誤認知。(3)動機成立。結合病例向患者講解不合理飲食和超負荷容量的危害,與患者共同設定護理目標,每周舉辦1次病友交流會,由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分享自身就診經驗、飲食習慣,進行經驗交流,采用優秀病例示范、親屬督導等方式,贊揚和支持其健康的飲食行為和習慣。(4)學習技巧。①心理干預。采用親切的語言、和藹的態度與患者溝通交流,鼓勵其說出內心真實想法,指導患者進行想象放松訓練,保持全身肌肉放松,依據個人喜好播放柔和、舒緩的音樂,引導患者跟隨音樂頻率調整呼吸節奏,回憶美好事物,15~20 min/次,1次/d。②飲食指導。高血鉀者需嚴格控制土豆、橙子等高鉀食物的攝入,并教會患者食物先切后洗、蔬菜焯水等廚房降鉀技巧,培訓患者和家屬正確使用稱鹽勺、醬油杯,食鹽控制在2~3 g/d,適當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③運動干預。依據患者具體情況制訂運動方案,以打太極、散步等有氧運動為主,避免做劇烈運動,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和時間,以患者耐受為宜,20~30 min/次,1次/d。
兩組均護理3個月。
比較兩組腎臟病飲食依從性、腎功能、自我護理能力和護理滿意度。
比較兩組腎臟病飲食依從性評分。于護理前后采用腎臟病飲食依從行為量表(RABQ)[6]調查患者飲食依從性,該量表包括液體限制的依從、攝鉀的依從、攝鹽的異常、自我護理的依從和面對困難的依從5個維度,共25個條目,評分高表示患者飲食依從性越好。
比較兩組腎功能。于護理前后檢測兩組腎功能指標水平,包括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肌酐清除率(CCr)。
比較兩組自護能力情況評分。于護理前后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評估患者自護能力,該量表包含自我護理概念(9個條目)、自我護理責任感(8個條目)、自我護理知識(14個條目)、自我護理技能(12個條目)4個維度,共43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總分172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越高[7]。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SNS)評價護理滿意度,包括護士工作能力、護理服務態度和操作技術等19條目,采用1~5分計分法,總分19~95分,分為非常滿意(≥77分)、滿意(58~76分)、一般滿意(39~57分)、不滿意(≤38分)[8]。護理滿意度 =(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應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計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RAB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RABQ中攝鉀的依從、液體限制的依從、攝鹽的異常、自我護理的依從和面對困難的依從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RABQ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RABQ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攝鉀的依從 液體限制的依從 攝鹽的異常 自我護理的依從 面對困難的依從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46 18.26±2.3520.27±2.58*25.18±2.3127.95±2.36*5.94±1.23 6.98±1.15* 6.18±1.03 7.85±1.09*15.46±3.2117.97±3.32*觀察組 46 18.54±2.4322.43±2.62*25.94±2.3729.89±3.24*5.98±1.25 8.05±1.19* 6.21±1.05 8.94±1.12*15.49±3.2620.15±3.45*t 0.562 3.984 1.558 3.283 0.155 4.385 0.138 4.730 0.045 3.088 P 0.576 <0.001 0.123 0.002 0.877 <0.001 0.890 <0.001 0.965 0.003
護理前,兩組腎功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CCr高于對照組,SCr、BUN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腎功能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腎功能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例數SCr(μmol/L)BUN(mmol/L)CCr(mL/min)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46 242.62±15.56 149.87±13.23* 12.69±3.25 9.60±2.05* 43.71±3.26 47.99±3.35*觀察組 46 240.67±15.50 130.89±12.08* 12.64±3.21 6.76±1.94* 43.79±3.30 55.52±3.49*t 0.602 7.185 0.074 6.825 0.117 10.557 P 0.549 <0.001 0.941 <0.001 0.907 <0.001
護理前,兩組ESC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ESCA中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護理責任感、自我護理知識、自我護理概念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ESCA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ESCA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自我護理技能 自我護理知識 自我護理責任感 自我護理概念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46 26.40±2.29 30.51±3.20* 18.27±2.75 21.18±3.23* 15.12±2.38 17.18±3.49* 16.89±2.54 20.47±3.48*觀察組 46 27.19±2.31 35.56±3.32* 18.35±2.79 26.98±3.25* 15.54±2.40 20.87±3.52* 17.59±2.58 24.59±4.13*t 1.647 7.428 0.139 8.585 0.843 5.049 1.311 5.174 P 0.103 <0.001 0.890 <0.001 0.402 <0.001 0.193 <0.001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n(%)]
血液透析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效果確切,可通過凈化血液有效糾正水電解質紊亂。但長時間血液透析治療會對患者心理、生理造成嚴重影響,致使其治療依從性下降,增加營養不良等發生風險,降低治療效果[9-10]。常規護理中常采用口頭式教育,宣教內容單一、不夠具體,易忽視患者自主學習能力,導致其積極性不高,難以達到理想護理效果。
以動機行為轉變為基礎的康復護理以患者為中心,依據患者病情和實際情況制訂康復護理方案,給予患者針對性、多樣化的護理服務,促使其自覺采納健康行為。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RABQ中攝鉀的依從、液體限制的依從、攝鹽的異常、自我護理的依從和面對困難的依從評分均高于對照組,SCr、BUN均低于對照組,CCr水平高于對照組,ESCA中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護理知識、自我護理責任感、自我護理概念評分和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周麗麗[11]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表明以動機行為轉變為基礎的康復護理能夠提升慢性腎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腎臟病飲食依從性,促進腎功能改善,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和護理滿意度。在慢性腎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采取以動機行為轉變為基礎的康復護理,通過多樣化的健康教育加強信息支持,積極糾正患者對疾病錯誤認知,能夠提升其對疾病和血液透析相關知識的掌握度,意識到腎臟病飲食依從的重要性,進而增強行為轉變動機,提高腎臟病飲食依從性[12-13]。通過病友支持、家屬監督等方式強化動機干預,給予患者多樣化支持和幫助,增強戰勝疾病信心,促進正性態度的形成,有助于提高護理配合度,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工作,對于病情控制具有積極意義。依據動機轉變予以針對性行為技巧干預,指導患者學習各類行為技巧,能夠促進患者行為的改變,更有利于病情的控制[14-15]。科學健康的飲食方案,能夠保證熱量的供應,滿足患者機體營養需要,輔以合理的運動干預,能夠增強身體素質,有助于延緩腎功能衰竭的發展,改善腎功能。以動機行為轉變為基礎的康復護理還能夠增進護患交流,幫助患者及時解決在自我管理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拉近護患關系,從而提升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以動機行為轉變為基礎的康復護理在慢性腎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良好,能夠提高患者腎臟病飲食依從性及自我護理能力,獲得較好的護理滿意度,有助于改善腎功能。但是本研究因受樣本量、觀察時間等因素限制,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在今后研究中延長觀察時間、擴大樣本量,以進一步探討以動機行為轉變為基礎的康復護理的遠期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