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云
(棗莊市薛城區人民醫院供應室,山東 棗莊,277000)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提高醫院治療和護理質量,控制各類感染風險,運用合理手段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醫院感染不僅會加重患者的病情,降低其生活質量,還會延長住院時間,影響患者的預后[2]。由于傳統的護理手段存在較多的弊端,無法達到預防醫院感染的目的。為此,在醫院護理服務過程中,加強護理管理顯得尤為關鍵[3]。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討加強護理管理運用到醫院感染預防中的效果,分析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棗莊市薛城區人民醫院收治的2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100例。研究組男55例,女45例;年齡24~62歲,平均年齡(38.36±4.59)歲。參照組男46例,女54例;年齡26~63歲,平均年齡(39.27±4.8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棗莊市薛城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和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研究期間住院者;②資料齊全者。
排除標準:①患有惡性腫瘤者;②存在嚴重精神疾病者;③拒不配合本研究者。
參照組給予傳統護理。對患者進行住院指導、基礎管理、環境管理等。
研究組實施加強護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完善醫院感染的護理管理體系。成立專門的護理管理小組,由經驗豐富的護士長擔任組長,建立二級管理體制。一級監管:自我監測,組長需要檢查相關工作制度是否按標準制定,如檢查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操作制度等,還應加強對無菌物品和消毒液的管理。二級監管:組長需要對每個科室進行定期抽查,檢查其消毒隔離工作是否落實到位,應針對存在的不足限期整改,再檢查整改結果。(2)構建系統化的規章制度。在《醫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基礎上,根據每個科室的工作,制定感染管理、廢物處理、消毒管理機制,同時檢查制度的實施狀況,以消毒管理機制為例,制定標準化的實施細則。(3)加強對醫務人員的管理。組長需要對組內成員進行教育和培訓,結合醫院感染的問題,開展宣教工作,以醫院感染的防控為著手點進行深入講解,使醫務人員掌握醫院感染的傳播渠道和預防手段等,組織小組培訓,在具體工作中落實強化。同時,對醫務人員進行分層與責任管理。在醫院感染管理體系中,進一步明確每個科室人員的崗位職責與目標,確定第一責任人的管理任務,通過設置管理任務來強化整個管理體系。(4)醫療儀器的消毒措施。①定期檢查消毒液的濃度和配比,實施生物監測。②體溫表和止血帶的消毒處理。針對重復使用的醫療用品,需根據標準保證一用一消毒。③在消毒前把血壓計打開,使袖帶雙面都能得到充分消毒,并及時清洗。④在使用過呼吸機和氧氣濕化瓶后,需用500 mg/L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消毒液需充滿管腔,浸泡30 min后取出,用蒸餾水洗凈,最后將其曬干,以備日后使用。⑤嚴格按照無菌技術操作標準來實施,保證操作環境的清潔,合理抽吸藥物,以免在配藥過程中出現微粒污染。(5)加強對醫療活動的護理監管。在醫療操作過程中,為了將醫院感染控制工作落實到位,針對醫務人員的操作行為應實施規范化的預防控制準則。組長要結合醫院感染管理的有關要求,細化病區消毒隔離制度和醫療廢物處理制度以及手衛生規范等,同時使預防尿路感染護理手段和預防醫院感染護理手段更具標準化。(6)加強患者的護理管理。①制作預防傳染病的宣傳手冊,主要內容包括:傳播途徑控制方法、傳染源、易感群體、隔離方式等,詳細為患者介紹消毒的方法和飲食以及預后等。②告知患者隔離、感染控制的目的和效果,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醒患者不要隨意串病房、不能多人探視等,在探視期間,應遵循探訪要求,盡量減少與患者接觸。(7)嚴格落實無菌消毒要求。在控制醫院感染過程中,醫務人員必須嚴格落實無菌消毒的要求,可通過開展座談會和講座以及宣教的方式,對醫務人員講解、宣傳無菌消毒準則的要點和相關注意問題,并且在操作過程中,檢查醫務人員的各項消毒操作是否達標,即在消毒操作中,應規范佩戴有關防護用品,如無菌口罩和手套等,在消毒后,醫務人員應做好清潔工作,操作中所使用的物品不能亂放亂扔,需要將其歸放原位,以免出現醫院感染。(8)應貫徹落實環境衛生制度。在防控工作的各個流程,運用有效的環境衛生干預手段,同時管理和評估每個流程的工作,再把評估結果反饋給臨床,從而在臨床上就能運用優質的護理手段進行及時的護理指導。另外,需進一步明確護理管理的區域,通常可根據感染發生的具體狀況來進行劃分,主要分為污染區、半污染區和清潔區。(9)構建完善的手部衛生制度。在一段時間內,要對所有醫務人員的洗手法操作進行考核,若考核不達標,需尋找原因,運用有效手段糾正,并將考核結果和目標管理掛鉤。加強護理管理不僅能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時在控制醫院感染方面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評分和護理前后患者的衛生順從性以及感染認知度。通過填寫棗莊市薛城區人民醫院自制問卷調查表來評估患者的滿意情況,總分是100分,分為非常滿意(≧90分)、滿意(80~89分)、不滿意(<80分),護理滿意度 =(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對患者的衛生順從性和感染認知度進行評分,總分是10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認知度和衛生依從性越好。
研究組患者消毒滅菌、無菌操作以及醫療廢物處理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消毒滅菌 無菌操作 醫療廢物處理研究組 100 95.22±3.25 96.36±3.97 96.46±3.65參照組 100 84.13±5.89 88.42±5.34 86.24±4.14 t 16.485 11.932 18.517 P<0.001 <0.001 <0.001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n(%)]
護理前,兩組患者衛生順從性和感染認知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衛生順從性和感染認知度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衛生順從性和感染認知度比較 (±s,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衛生順從性和感染認知度比較 (±s,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衛生順從性 感染認知度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參照組 100 70.95±6.24 81.57±5.54*69.05±4.64 80.05±5.37*研究組 100 70.37±6.21 95.92±5.27*68.04±5.67 93.54±6.68*t 0.658 18.767 1.378 15.739 P 0.510 <0.001 0.169 <0.001
醫院感染工作涵蓋的內容比較多,若細節工作落實不到位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后果[4]。一些患者在就診過程中會攜帶各類的病毒和細菌,使醫院中存在各類的病原體,一些細菌在醫院中進行傳播,從而對患者的恢復產生影響,導致患者的病情持續惡化,引起更多的不良反應[5]。因此,對醫院感染進行有效控制,能夠降低患者的感染率,保證后續治療工作的有序實施,對醫院的護理水平和質量的提升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6]。
醫院感染有可能因為護理人員的操作不當而引發,在操作過程中未佩戴無菌口罩、消毒和隔離工作沒有落實到位、缺乏相應的監管制度等,增加了醫院感染的風險[7]。
護理工作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中具有關鍵的作用,醫院護理質量的好壞與醫院感染的發生率有著密切的聯系[8]。加強護理管理是當前的一種新型護理手段,它是對傳統護理模式的優化和創新,也是對全部護理流程的強化,結合護理管理的需求和規章制度,制訂護理管理目標,建立系統化和標準化的管理體系[9]。加強護理管理工作,激發醫務人員工作的主動性,使其樹立正確的無菌觀念與控制醫院感染的意識。若想從整體上控制醫院感染率,則應拋棄傳統的管理模式,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提升醫務人員的管理質量,在護理工作中,貫徹落實崗位操作準則[10]。應對組內成員進行無菌操作的培訓,不斷提升工作效率,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進而達到控制醫院感染風險的目的,獲得患者的滿意與認可[11]。
在護理工作中,應強化基礎護理工作,如病區管理、氣管插管和無菌操作等,如果醫務人員操作失誤,則可能增加醫院感染發生概率。同時,應加強對重點科室的監管,如重癥監護室和傳染病科等,合理劃分醫療區域,定期監測空氣的病原體含量,若含量過高,應立即進行消毒處理。另外,應貫徹落實洗手制度。由于醫療工作的特殊性,醫務人員通常會攜帶病菌,其已經成為了醫院感染的關鍵傳播媒介,醫務人員手傳播病菌而導致的醫院感染率高達30%左右。加強手部衛生也是保證患者安全和控制醫院感染的主要手段,貫徹落實洗手制度能夠降低感染的發生率,阻斷傳播途徑。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與唐伶俐[1]研究結果一致,其在研究中選擇了90例患者,每組45例,研究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39,P=0.026)。
綜上所述,加強護理管理措施能更好地預防醫院感染,提升患者的衛生順從性和感染認知度,加快患者的恢復速度,不斷提升醫院的護理水平,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