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徜祥 李曉慶 周長鳳 于海俠




【摘 要】視導是地區開展教育工作指導的關鍵工作,區域以數據為切入口,選擇房山區作為案例重點解析,開展創新性高中視導,探索大數據循證支持下的教學、教研、管理視導轉型工作,在聚焦區域大數據應用的學科診斷、關注校本大數據應用的學科建設、強化生本大數據應用的學生指導等方面凸顯了視導轉型的新思路,這種新嘗試為開展區域教育數字化治理提供了經驗,也為全國其他類似地區開展視導工作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 循證 視導 數字化治理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提出,要“強化需求牽引,深化融合、創新賦能、應用驅動,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加快推進教育數字轉型和智能升級”。視導作為區域教育治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區域教育管理者每學期的常態工作。然而,視導工作的精準性、靶向性、目的性都面臨著嚴峻挑戰,視導后部分學校的教育教學并未明確治理目標,視導存在上級檢查和業務指導的矛盾,視導“走形式”和“促實效”方面存在的距離亟待在區域治理工作中得到解決。
數字化轉型“需要跳出對未來教育的憧憬,客觀冷靜面對技術賦能教師教育教學變革的實踐現實,回應‘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的關切”[1]。當數字化和治理結合、大數據作為循證的基礎時,視導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越發凸顯。技術的應用,數據的賦能,面向高中質量提升,既有應用的真實需求,又有服務的客觀伴隨,大數據循證視導得以實現。
一、大數據循證視導模型概述
教學視導是每年聚焦高中教育質量的常規性工作,是在充分理解國家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理念下,研究創新探索視導的新模式,即依托大數據開展高中教學視導轉型、教研視導轉型、管理視導轉型等循證性視導工作。圖1是大數據循證賦能視導轉型的模型圖,模型圖詳細內涵將結合后續內容展開。
參考圖1,大數據承載在智能服務平臺“智慧學伴”中,所有循證的數據均來源于此,循證的著力點體現在教學、教研、管理的各個內容層面。大數據循證賦能高中視導模型,意在提升教育治理的靶向性,通過上級業務指導部門和行政部門的聯合,推進高中有方向的治理。依托教學大數據,研判確定重點視導學科,明確教學改進要點;依托教研大數據,指導定向教研重點內容,圍繞深度教研給出改進意見;依托學生選科、分類等個性化大數據,開展管理重點的精準定位,整體提升治理效能。
二、教學視導轉型:聚焦區域大數據應用的學科診斷
教學視導是區域開展視導工作的核心環節,是對學校教學工作進行全面視察、指導的關鍵模塊。專業的教學視導,需要全方位的診斷評價、觀察與評估,需要視導者關注課堂、教師、學生,深入理解和觀察教師教學的各項活動[2]。
1. 教學內容循證,明確關鍵視導學科
在以往的高中視導工作中,教學視導主要以聽課的方式進行,具體聽什么課,聽哪個學科,聽哪個老師的,全部由學校自主決定,由此帶來的問題就是視導的針對性不強、解決問題的目的性不強。區域從地區實際情況出發,對高三年級的教學視導做了重點探索,充分利用區域產生的學業大數據,采取“設計先行”的思路,決定具體聽什么學科,要解決哪些問題,要重點觀察指導哪些老師。
視導是在充分把握校情的基礎上,更好地服務育人,區域要充分發揮智能服務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價值,從學生層面做大數據的深層次分析,立足增值評價視角,剖析各學校真實的薄弱學科、優勢學科,在“補短板、強優勢”的理念下拉出清單,準備教學視導學科的循證參考表。房山區實踐案例參見表1。具體計算方法是:將房山區該屆學生的歷次各學科學業表現數據進行統整,將歷次診測的題目進行系統化編碼,標簽加上核心概念、學科能力等內容,再同全區大數據進行對比,抽出各個學校的短板學科和具體短板內容。
2. 教學改進循證,凸顯教學攻堅要點
“教師循證教學證據是指教師在循證教學實踐中進行決策和判斷的事實和依據?!盵3]參考表1,教學視導的重點就放到了各校關鍵薄弱改進學科上,根據短板學科,進一步聚焦學生三年發展大數據,分析具體學科內容短板,找到同全區大數據相比的短板內容,從而定向安排教學視導。比如,房山區良鄉中學,在化學學科視導時,專門安排了“基本實驗操作”視導課,目的就是展示本校教師的真實課堂,方便區域視導團隊指導。視導團隊根據該校教師教學具體表現,提出基本實驗操作中要強化學生活動設計、任務單完善、實驗要點指導等內容,強化了該校教師實驗教學的轉型要點。依托全區大數據,視導工作指向教學的靶向性增強,也為實現個性化視導打下了基礎。
三、教研視導轉型:關注校本大數據應用的學科建設
“學業質量強調的是學生對本學科應掌握的關鍵知識、應具備的必要能力必須掌握,且要達到一定的標準?!盵4]高中的教研需要指向學業質量,學業質量評價就是高中教研視導轉型的關鍵維度。走進具體學校的教研視導,需要立足該校相關學科的學業質量發展現狀,給出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建議。
1. 依托數據,優化校本教研重點
以往的教研視導,是各學校根據上級通知安排好課程內容,教研員在聽完課之后對相關學科進行點評,給出反饋建議。這種教研視導在一定程度上給教師教學以啟發,但由于關鍵問題指向不明,對教研組常規教研質量未知,視導團隊只能就課論課,無法對學校具體學科給出整體建議。教研視導轉型的重要行動是按學科立足本校學生大數據找出學科的短板,并且以關鍵學科為例,給出示范,請學科組長或備課組長結合該學科的常規教研進行梳理匯報,分享學校整體教研組解決學科真實問題的進展,視導團隊依托校本學科大數據進行引領性指導,給出專業建議。
在2022年11月的視導中,房山區從高三年級的教研視導中做了有益嘗試,如在北師大良鄉附中的學科視導中,精細研究分析智能平臺上該校近三次學業質量數據(見圖2)。
從圖2可發現,該校化學學科Z分數表現走勢為0.8176、0.8314、0.8322,整體處于全區高位均衡狀態,但該學科的差異系數為11.37、13.8、14.66,這說明在選考背景下,該校的兩級分化程度是逐漸加大的。視導團隊到該校視導時,目標指向化學學科建設,請該校教研組長分析兩級分化的真實原因,發現該校學生在化學分析解釋和復雜推理能力上出現明顯的短板,學業成績靠前和靠后的學生在相關學科檢測題目上表現出了差異性。視導團隊在指導該校教研時,專門以具體題目為例,給該校教研組提出了后續校本教研的實施意見,學校對校本教研的認識上了一個臺階。
2. 立足數據,強化校本教研內容
在區域視導時,不同學校的視導重點學科也進入視導團隊深度關注的視野,視導參考循證思路得以改進。如房山區實驗中學,在入校前,視導團隊將實驗中學高三政治學科學業大數據進行了盤點梳理,理出了政治學科內容、能力分析表,所有教研攻堅點聚焦該校學生在相應指標上得分率低于50%的知識和能力(見表2)。
參考表2,視導團隊在開展教研視導時,分析該校政治學科學業大數據,發現實驗中學的能力短板聚集在B3搜集論證、C1遷移發散、C2價值判斷、C3行為傾向上,很顯然是高階能力培養面臨突出挑戰。視導團隊通過大數據循證明確了教研視導改進重點。該校在介紹政治學科教研現狀時,也分析到該校年長教師較多,依賴課堂講授的情況比較突出,學生的預習和方法指導均不到位,課堂學案利用不充分,課堂目標離預期有較大期待。視導團隊結合以上數據,契合學校學科教研攻堅關鍵問題,提出了線上學習分組、任務前置、高階能力試題攻關等建議,整體上從評測命題、特殊群體指導和利用教研日擴大協同化備課等方面提高校本教研質量。
四、管理視導轉型:強化生本大數據應用的學生指導
管理視導,是重點聚焦學校的管理現狀,開展針對性指導的工作過程。以往的高中管理視導,較多關注學校管理的制度,復習制定的方法,各學校的針對性改進措施,包括晚自習的分配、答疑時間的確定等,這些更傾向于對學校整體層面管理機制的關注,而管理視導轉型重點從服務支撐走向對本校學生大數據的深度挖掘,即聚焦該校學生特點,開展校本特色管理指導。房山區在管理視導轉型中,一方面關注“以數為據”,做有準備的視導;另一方面強化“契合校情”,根據各高中校的特點因勢利導。
1. 關注高中選科大數據,引導分層分類管理
由于高考選科普遍推行,具體到每所高中,學生的選科數據不同,由此形成的教學班、行政班差異巨大。視導團隊將各學校選科大數據進行了全面分析,參考選科大數據了解不同高中校的選科側重點,在進行管理視導時,契合該校選科數據進行定向研討。如北師大良鄉附中,視導團隊將學生選科大數據拉出清單后,發現“理化生”組合選科的學生的薄弱學科是語文、物理,結合數據深挖,發現該層級學生在語文的個性化表達、物理的分析解釋方面存在顯著提升空間。在視導過程中,視導團隊針對北師大良鄉附中給出了具體建議,圍繞不同組合學生,深度研判數據,引導分類側重點復習。
2. 關注學生群體分類大數據,強化藝體生、強基生、波動生等服務管理
由于分批招生,各地區高中校學生群體呈現出梯次,學校面向生源優質校和生源薄弱校備考的指導重點也大相徑庭。視導團隊將學生群體按學生個體發展需求進行分類,依托數據開展增值大數據分析。“學業增值評價,就是要‘從入口看出口,從起點看變化’,不再只看原始分,而是關注進步率,充分發揮引導、診斷、改進、激勵等功能?!盵5]根據學校性質不同,學生的增值分析可以找到相同水平學生發展變化幅度相當的群體,對進步和退步幅度相當的學生進行分類跟進。除了考慮學業的發展性變化外,還立足高中特色化辦學現狀,有重點地跟進,針對藝術生、體育生,由于學生藝體素養突出,將該類學生文化課成績拉清單,引導學校為學生錨定目標,重點指導;針對強基生,結合學生在相應學科的優勢,引導各校給學生提供高水平配套備考資源;針對波動生,結合學生近兩年來的波動成績,引導學校在班主任跟進上即時診斷問題,定向關注指導。
3. 關注學優生、臨界生、目標生大數據,針對學科學習方法專項幫扶
視導團隊通常會集中在某個時間和學校進行集中交流,依托大數據開展循證指導。在視導學校匯報交流時,學校圍繞學優生、臨界生和目標生開展大數據分析,包括學優生的能力短板、臨界生的攻堅要點、目標生的學科自信,均通過大數據獲得啟發。如在房山區周口店中學視導時,學校透過數據分析,發現高三英語聽力口語備考工作中,臨界生存在聽力口語十分嚴重的短板問題,學校在早自習、午休、課后輔導、晚自習時間,安排教師針對口語聽力的難點進行專項指導,對聽音點進行點撥,對發音側重點予以糾正。
整體上,在管理視導轉型方面強化高中校辦學特點的基礎上,視導團隊依托數據,指引其根據學生群體進行重點干預指導。如良鄉中學,由于生源差異較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面臨挑戰,視導團隊指導該校用合作學習法激發學習主動性,在作業檢查、答疑指導、邊緣生輔導方面發揮小組學習優勢,促使有效改進。可以說,數據讓學校對階段性質量有認識,增強未來發展的目的性,是對學生群體個性跟進的有力抓手。
由于高考的旗幟導向,數字化轉型的操作多在高一、高二呈現,但是區域關注增值大數據應用,聚焦高三年級,“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構建協調、開放、可持續發展的教學新生態成為高中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6]。區域在開展視導工作中有了循證思想,視導就變成了指導,不再是對學校的“打擾”,工作的靶向性增強,學校管理、教學與視導工作形成了良性循環。
“數據”作為循證視導的抓手,在促進高中學校和學生的全面發展中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區域的數字化治理,在數據的助力下真正實現了轉型,我們將繼續抓住數據的核心優勢,開展更富有創新性和實效性的治理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玉順.關于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進程及關鍵問題的思考——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實施的建言[J].教育家,2022(16):48-49.
[2] 張清高,柯志攀,林雪玲.指向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教學視導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2,23(5):117-119.
[3] 崔友興.論教師循證教學的證據及其運用[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22,36(5):18-23.
[4] 何捷.學業質量研制,實現核心素養提升的關鍵保障[J].中國教師,2022(9):63-67.
[5] 孫海龍.學校教育評價的轉型與探索[J].上海教育,2021(Z1):16.
[6] 李麗云.“互聯網+”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學生態的構建與探索[J].中國教師,2021(6):114-115.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基于循證的區域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進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立項編號:CDDB22399;課題負責人:王徜祥)。
(作者系:1.北京市房山區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2.北京師范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學科教育實驗室常務主任;3.北京市房山區教師進修學校中學教研室主任;4.北京市房山區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責任編輯:趙繼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