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慈娟
問題鏈教學是以問題為導向開展的一種教學活動。教師圍繞一個特定的課程教學目標,立足于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學習經驗,將具體的教學內容轉化成一系列具有內在關聯但又獨立存在的系列性問題,以此引導學生圍繞預設的教學路徑開展自主探究與學習,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教師將問題鏈教學應用于語文閱讀課程中,能夠讓學生成為閱讀活動的主體,在預設問題指引下調動學生主動閱讀、主動思考、主動發現、主動表達的積極性,持續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綜合能力。
一、“問題鏈”教學的內涵
問題鏈是教師圍繞教學目標設計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不同問題之間具有一定的內在關聯,且呈現出極強的邏輯性,能夠實現相關知識的穿插與連接,具有層層遞進、前后呼應的關系。問題鏈能夠有效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動力和熱情,引導學生在深入思考中提高分析能力,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
在應用問題鏈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需深入解讀教材內容,充分分析學生學習情況,結合教學目標設計出一組相應的導學問題。然后,將這一組問題依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有效串聯,進而構建起一條或多條基于學習目標而形成的問題鏈,引導學生實現新知識與舊知識的鏈接,幫助學生構建起相應的知識體系,使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問題的引導下逐步學會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因此,在應用問題鏈教學法的過程中,知識本身將成為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載體,成為師生之間關系構建的紐帶,為課堂教學活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二、“問題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設計原則
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教學活動是圍繞教學目標不斷提出具體的問題并指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更大發展,還將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為了進一步提高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綜合效率,有效滿足新課改和雙減政策的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應精心設計導讀問題,通過問題鏈的設計構建出一組環環緊扣的導學問題,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深度思考和探究中實現躍遷。為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閱讀課程教學中問題鏈的設計需要遵循學生中心、邏輯推進、任務驅動的基本原則,不斷增強問題設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同步發展。
(一)學生中心
問題鏈設計的核心目標是指導學生開展有效的自主閱讀活動,要突出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以主人翁的角色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不斷強化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問題鏈設計要遵循“學生中心”的基本原則,立足于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經驗。同時,問題鏈應實現與學生生活的關聯,以此鼓勵學生主動應用已學知識內化新知,不斷促進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鏈的過程中,應當圍繞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突破難點、提高能力的目標展開,遵循“學生中心”的基本原則,積極關注語文要素,通過問題鏈幫助學生更好地達到預期的學習要求。
(二)邏輯推進
主題是一篇教學文本的中心思想,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題,也是閱讀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為此,問題鏈的設計應當以文章主題為基本切入點,充分遵循“邏輯推進”的設計原則,結合文本內容設計具有邏輯關系的問題組合。從基礎問題著手,引導學生層層推進,在激發學生自主閱讀興趣的基礎上,通過深層次的問題引導對比、思考和分析,進一步強化學生對主題的理解和掌握。同時,課程以問題鏈為基本線索,可引導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掌握基本內容,并從閱讀文本的篇章結構、描寫方法等角度展開探究,不斷深化對教學文本主題的認知和理解。在問題鏈的層層推進下實現由表及里的深度閱讀和自主探究,不斷強化學生對文本主旨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言知識能力和人文綜合素養。
(三)任務驅動
閱讀活動是以體驗和領悟為主要認知過程的學習活動,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應通過適當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實現與文本內容和文本創作者的對話,進而獲得更豐富的閱讀體驗感。因此,問題鏈設計要以加強對文本內涵的感悟為基本導向,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推動閱讀活動的發生和發展。問題鏈可通過組合問題的方式讓學生明確自主閱讀的任務,讓問題成為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閱讀支架,引導學生圍繞一個核心方向展開深度思考,逐步解決閱讀中存在的諸多疑惑,為學生在自主閱讀和品味中的深刻感悟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問題鏈設計應遵循“任務驅動”的基本原則,指導學生從宏觀閱讀進入微觀品讀,通過對關鍵語句的品味理解文本的主旨和內涵,不斷豐富閱讀體驗。
三、“問題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問題鏈的設計是圍繞教學目標的達成而展開的,既能不斷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又能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和思考中發展思維,因此,問題鏈教學是能夠促進語文閱讀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教師應當以教材文本內容為基本依托,基于教學實際設計出一組具有內在聯系的獨立問題,以此作為導讀指引。同時,教師應充分把握文本主旨內容,著力通過問題鏈的設計層層推進學生的深度閱讀,強化學生對關鍵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另外,教師還要找準文本自主閱讀的支撐點,緊抓文眼幫助學生清晰地理清文脈主線,精準把握文本的內涵,在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步發展。
(一)以文本內容為依托,設置具有內在聯系的獨立問題
閱讀活動是依托于閱讀文本而開展的教學活動。教師在設計問題鏈的過程中,應當立足于文本內容,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深層次內涵,在此基礎上設計出一組導讀問題,以一組問題指導學生加強對文本內容的細讀與品味。問題鏈要與文本密切相關,問題之間要具有一定內在關聯但又彼此獨立,能夠幫助學生透過文字表象實現與文本人物及創作者的思想交流,能夠在反復閱讀和思考中品味出文本所包含的言外之意,進而產生獨到的閱讀感悟和個性理解。因此,問題鏈設計要依托于閱讀文本,從文本中抓取基本要素構建起符合學生閱讀特點的問題鏈,以此推進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
例如,在《荷花》的閱讀教學過程中,為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荷花的認知,引導學生能夠在閱讀和品味中感悟到“荷花之多”和“荷花之美”,教師可圍繞“荷花”這一關鍵點設計問題鏈:(1)在課文《荷花》中,作者主要采用了比喻的寫作手法,描寫出了荷葉的不同形態。其中,作者使用的“挨挨擠擠”說明了荷花的什么特點?(2)作者在文本創作中是通過什么方式從荷葉的描寫過渡到荷花的描寫的?(3)通過閱讀和品味,你覺得文本中的荷花美嗎?美在哪里?(4)如果荷花只有一種固定的姿態,還會有文本中所描述的這種美嗎?(5)文本在描寫“白荷花”時用了一個“冒”字展現其姿態,請問“冒”字可以替換成其他字嗎?為什么?通過五個問題組合而成的問題鏈引導學生進入深度閱讀,在文章語言的引導下,在腦海中主動構建一幅唯美的荷花圖,呈現出不同姿態的荷花與荷葉,既有怒放的荷花,又有碧綠的荷葉,深刻感悟作者在語言應用上的精妙所在,情不自禁地對荷花產生由衷的喜愛之情。
(二)把握文章主旨內容,通過問題鏈層層推進深度閱讀
問題鏈設計需要具備極強的邏輯性和嚴謹性特點,能夠指引學生在閱讀中挖掘出豐富的知識點,推動閱讀活動從淺層閱讀進入深度閱讀的狀態。與此同時,問題鏈設計要體現層層遞進的邏輯性,學生能夠在問題的引導下逐步深入地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旨,實現情感的升華,在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的基礎上逐步學會質疑和解疑,以此提高閱讀綜合素養。
例如,在《草船借箭》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抓住周瑜贊美諸葛亮“神機妙算”的中心句展開問題設計,通過問題鏈指導學生強化對“神機妙算”的理解:(1)周瑜為什么對諸葛亮敬佩不已?(2)為什么說諸葛亮神機妙算?他的妙算具體體現在哪里?(3)如何能夠看出諸葛亮提前已經預料到大霧將至?(4)在這件事中,你覺得諸葛亮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通過四個問題組合的問題鏈牽引學生深度思考,理清《草船借箭》故事的來龍去脈,強化對人物形象的理解,不斷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找準文本閱讀支點,利用文眼幫助學生理清主線
閱讀課堂應用問題鏈教學還有一個重要環節,需找準教學文本提問的切入點,以此作為閱讀指導活動的支點。每一篇教學文本中都會包含一個或一組極為重要的語句,這些語句就可作為課文分析和情感理解的主要切入點,指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語句的理解提高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因此,在問題鏈設計中,教師需要找準“文眼”的切入點,以此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同時,能夠對全文的理解起到指引作用,幫助學生在閱讀和思考中解構文章內容和內涵。
例如,在《鳥的天堂》閱讀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在理解“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這句話時難度較大,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障礙。教師則可以此為切入點設計問題:(1)“鳥的天堂”是什么意思?(2)這句話中兩次出現“鳥的天堂”,為何前面一個有引號,后面一個沒有引號?(3)從這句話你能讀出什么?以三個問題組合而成的問題鏈引導學生真切體會大榕樹給鳥兒們所帶來的快樂。由此可見,在問題鏈設計中,找準問題的切入點,能夠增強問題設計的有效性,使其更匹配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及思維習慣等特點,在具有一定梯度的問題指引下,幫助學生更精準地把握文本內涵。
綜上所述,問題鏈教學是一種能夠有效提高語文閱讀課程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著力突出了教師在閱讀活動中的引導價值和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問題鏈的引導下,學生將對閱讀文本內容進行深入思考,有效把握文本的內容主線和行文脈絡,深刻理解文本中的豐富內容和深刻內涵,不斷促進學生自學意識的形成和思維能力的提高。與此同時,在問題鏈的指引下,學生還能構建起具有個性化特點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主動獲取豐富的語文知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課程教學中應當重視問題鏈教學的應用,為學生設計有“梯度”、有“力度”和有“幅度”的問題鏈,指導學生走入深度閱讀、深度思考和深度探究的學習狀態中,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同步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建設路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