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富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輔助性”教學手段,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頻、生動直觀的圖像(圖表)、啟發性的視頻片段等特點,經過教師的融合,成為課堂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交際語境寫作中,充分圍繞寫作要素,把微課視頻資源融合成課內課程資源,并滲透到寫作過程指導中,能有效發揮微課資源的價值;同時,也能實現交際語境下寫作教學的價值。
一、引起話題,明確寫作意圖
(一)通過微視頻轉化話題
對于作文題目,由抽象的、遠離社會生活的、指向不明的話題,轉化為針對生活實際、服務于交際需要的話題,如作文《成長》的寫作指導,教師首先播放閻維文的《母親》MV,學生比較熟悉這首歌,音樂響起時,就有學生跟著哼唱;當歌曲進入中段后,學生的聲音逐漸大了起來,取代了課間的喧囂,已然陶醉在歌曲的意境之中……然后,進行歌曲品鑒。
師:看來大家都喜歡這首歌,那么就來說一說喜歡它的理由吧!
生1:歌曲旋律很優美……
生2:歌詞很有韻味……
師:有什么韻味?
生3:寫出母愛的無聲與偉大……
生4:寫出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生5:寫出了母親的一路陪伴……
生6:寫出了母親的微笑……
生7:寫出了自己長大的感覺,是自信、勇敢……
一方面借助學生已有的“經驗”(播放熟悉的歌曲、回憶相似的經歷),另一方面在體驗上下功夫(歌曲品鑒),交流體驗。在經驗和體驗互動往復的過程中,話題有了明確的讀者和目的,學生很快就能確定寫作的指向。
(二)通過微視頻創設寫作情境擷取話題
講《校園里有這么一個有趣的地方》的作文指導課,采取設置真實任務場景的方式引導學生寫作。教師播放微視頻(配畫外音):學校升旗廣場、教學樓、實驗室、教室、操場、科技館、圖書館等場景。教師提問:對于這眾多場所,你一定有許多見聞、感受和想法吧?設置情境:學?!痘撅L》校刊征稿。請你圍繞自己印象最深的一點來寫。學生結合視頻,喚醒對校園生活的日常體驗,從不同的角度寫出自己對校園獨到的觀察和感受。
(三)通過微視頻激發寫作動機
如在《熱愛生活 熱愛寫作》教學中,教師課前布置學生拍攝自己感興趣的生活場景,并將提交的作品制作成微視頻。教師告訴學生,盡管他們拍攝的作品貼近話題,但要真實、細膩地描摹生活,還要區分生活場景的類別。于是,截取2分鐘的微課視頻,向學生介紹場景的分類。
教師再次播放視頻,要求學生就自己的作品說出創作意圖,從而明確寫作的方向和目的。至此,真正將寫作與生活進行鏈接。因為交際語境下的寫作注定了言語場景必須逼真、現實,而微視頻的動態化、視覺化,能真實地還原現實場景,契合寫作特點。
二、提煉素材,生成寫作內容
(一)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
微視頻在某個層面上立體地還原了生活,是現實的縮影和再現。因而在寫作中有機地引入微視頻,引導學生在動態的視覺畫面中反復觀摩、自主定位,就能收獲大量豐富、生動的寫作素材。如在《學寫傳記》教學中,播放視頻資料 “全國勞?!薄叭珖蠲乐驹刚摺薄爸袊萌恕薄缀裾?,講述的是我縣陶廠鎮農民易厚掌,35年來,投身于植樹造林事業,雖歷經艱辛磨難,但始終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植樹造林,不知道穿壞了多少雙鞋,用壞了多少鐵鎬、鐵鍬,硬是帶領一家人扎根山上。通過幾十年的不懈奮斗,讓2600畝荒山全部披上了綠裝。植入的上述素材豐富鮮活、靈動形象,教師播放微視頻后,引導學生開展復述故事、寫頒獎詞等活動,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思維,形成了記敘文、議論文等寫作的多元化素材資源,為學生的寫作選材提供無限可能。
(二)創設真實的寫作情境
通過創設真實情境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有感而發。例如,在《如何描寫景物》教學中,教師播放《含山濕地公園》的視頻,學生第一次靜態地觀察,寫下總體印象。多數學生的景物描寫接近分鏡頭腳本1:藍天、白云、小橋、荷葉、高樓、草地、樹木、倒影,但描寫順序各異,且對事物名稱稱呼不一。為了明確寫作方向,教師對這一腳本進行了如下的調整(腳本2):
教師告訴學生,盡管他們的第一次描寫很接近拍攝的腳本,但要具體形象地表現景物的特征,還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根據修改進程,選取制作微課程的視頻資源,合成“景物描寫方法舉隅”片段,向學生介紹景物描寫的四類方法。
至此,師生根據腳本2運用上述方法完成了學生第一次寫的文段(包括寫景順序的調整、名稱的確定等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提升學生對寫作方式理解與掌握的水平,使得作文內容更為豐富,邏輯更加合理。
三、技法指導,達成表達效果
嵌入微視頻指導寫作并不僅僅來自于它的豐富性、情境性,更來自于它的實用功能。
(一)立足課程
從課程視角進行技法的建構,主要依托的是課標和教材上呈現的寫作要求。借助教材體系中側重的寫作知識和寫作內容,借助微視頻這一媒介進行有效的切入鏈接,如在《寫人要抓住特點》教學中制作微課。
通過觀看視頻片段,凸顯了觀察這個思維活動的重要性,更喚醒了學生觀察生活、分析人物形象的意趣,并提煉出了相應的寫人方法。
?(二)依據學情
盡管借助教材開發的微視頻寫作有一定的廣度,但學生的認知發展是動態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寫游記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尤其是要寫出景物的特點和新奇的感受。微視頻的選取必然要結合這些實際存在的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開發和建構。在講《學寫游記》一課時,擷取《含山風光》中的太湖山、古昭關、褒禪山、凌家灘遺址、含山博物館、運漕古鎮等自然人文景觀設置情境:請你為含山選擇其中的一處或幾處景點,編寫一個旅游宣傳手冊,向外地游客介紹家鄉的風土人情。顯然,通過微視頻的設置,作文“場景”是限定的,功能是明確的,這樣的寫作也就有目的、有動力、有達成的表達。
四、微課運用策略反思
基于微課的交際語境寫作,就是將視頻資源引入教學過程,使之成為課程資源。通過教學實踐,給我們的啟發有:一是在“目標”上發問。不同的教學目標應截取不同的微課資源。只有了解學生的寫作訓練點在哪里,才能對癥下藥制作微課。二是在“重構”上用心。要截取合適的畫面(片段)并加以組合。三是在“時機”上把握。微課的使用時機應緊緊圍繞交際語境的寫作的關鍵環節展開。四是在“功能”上發揮。有些視頻是觀察審視的對象,屬于陳述性知識,解決寫什么的問題;有些視頻介紹的是方法、類別,屬于策略性知識,解決怎么寫的問題。
綜上所述,基于交際語境寫作觀下的寫作教學,只有圍繞學生的本真訴求,微視頻資源在寫作中的運用才會科學而有實效,才會真正解決“不知寫什么”“不知怎么寫”的問題。
本文系省級課題“基于微課的交際語境寫作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AH201715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安徽省含山縣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