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蓉 ,王宇 ,2,繆阿風 ,吳效科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最常見的婦科內分泌疾病,發病率為8%~13%,有高度不同的臨床和生化特征,通常表現為月經失調、高雄激素血癥、不孕癥,并伴隨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代謝綜合征(metabolism syndrome,MS)和高血脂等代謝紊亂[1-2]。IR在PCOS的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研究普遍認為IR在PCOS和MS中起著重要的介導作用,還可增加2型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長期風險[3]。
無論PCOS患者是否肥胖,IR均有較高的發生率。而目前研究多針對肥胖型PCOS,對于正常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患者發生 IR 影響因素的研究尚少。故本研究基于“針刺聯合克羅米芬對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婦女活產的影響(PCOSAct)”臨床試驗數據,全面分析正常BMI的PCOS患者IR的影響因素,以指導臨床管理。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是基于PCOSAct臨床試驗的二次分析,該研究是一項在中國開展的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研究周期為2011—2015年,分中心包括全國27家醫院,共納入1 000例有生育需求的PCOS不孕受試者[4],臨床試驗編號為NCT01573858,該研究通過所有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倫理審核。本研究根據納入與排除標準,共納入453例BMI正常的受試者為研究對象。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以PCOSAct的標準為基礎)納入標準:(1)年齡20~40歲;(2)BMI正常(18.5 kg/m2<BMI<24.0 kg/m2)[5];(3)自愿往返醫院接受周期針刺療法;(4)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體瘦型(BMI≤18.5 kg/m2)和肥胖型(BMI≥24.0 kg/m2);(2)夫妻雙方伴有其他導致不孕癥的病因;(3)伴有其他內分泌障礙性疾病;(4)最近3個月內使用激素或其他藥物(包括中藥方劑和中成藥);(5)近6周內有妊娠史、流產或生產史、哺乳史。
1.3 診斷標準(以PCOSAct的標準為基礎) PCOS診斷參考2003年鹿特丹診斷標準[6],包括:(1)月經稀發/閉經(月經周期>35 d,或過去1年內月經來潮次數<8次,或兩次月經間隔時間>90 d);(2)卵巢多囊樣改變:陰式超聲結果提示直徑≤9 mm的竇卵泡數目>12個和/或任意一側卵巢體積>10 ml;(3)臨床高雄表現(Ferriman-Gallwey多毛評分≥5分)和/或高雄激素血癥。必須符合第(1)條,其余至少滿足1條。
1.4 分組標準 以PCOS患者是否發生IR,分為IR(-)組和IR(+)組。IR的判斷標準:穩態模型胰島素抵抗 指 數(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 2.69[7]。
1.5 研究指標
1.5.1 人口學特征 包括年齡、BMI〔BMI=體質量(kg)/身高(m)2〕、腰圍(WC)、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WHR=WC/臀圍)、收縮壓、舒張壓。受試者測量體質量時穿最輕便的衣服,不穿鞋。腰圍測臍1周,臀圍測臀部最大徑線。受試者取坐位,衣袖寬松,測右臂血壓,血壓升高者(≥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需要在短暫休息后進行重復測量。
1.5.2 生化指標 受試者于月經周期第3~5天晨起采集空腹靜脈血,閉經者經B超檢測無卵泡發育時,可在入組當天或次日采集,其中血清用促凝管采集5 ml,以 3 000 r/min 離心 10 min,取上清液凍存于 -80 ℃冰箱;全血用抗凝管采集3 ml,并凍存于-80 ℃冰箱。檢測以下指標:(1)性激素水平:抗繆勒管激素(antim ü llerian hormone,AM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黃體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總睪酮(total testosterone,TT)、游離睪酮(free testosterone,FT)、性激素結合球蛋白(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SHBG),并計算游離睪酮指數(free androgen index,FAI),FAI=TT/SHBG×100。(2) 糖代謝指標: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胰島素(fasting insulin,FINS),并計算HOMAIR,HOMA-IR=FPG×FINS/22.5。(3)脂代謝指標: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載脂蛋白 A1(Apolipoprotein A1,ApoA1)、載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4)肝腎功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總 膽 紅 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膽紅素(direct bilirubin,DBiL)、總膽汁酸、肌酐、尿素、血β2微球蛋白。(5)電解質:鈣、磷、鎂、鈉、鉀、氯。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符合正態分布或近似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QR)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秩和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或Spearman秩相關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歸法分析正常BMI的PCOS患者發生IR的危險因素和保護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IR(+)組和IR(-)組人口學特征和生化指標比較 根據HOMA-IR值,IR(-)組339例,IR(+)組114例。IR(+)組BMI、WC、WHR、收縮壓、FAI、FPG、FINS、TC、TG、LDL-C、ApoB高于IR(-)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IR(+)組AMH、SHBG、TBiL、DBiL、肌酐、血β2微球蛋白、鈣、磷、鎂、鈉、氯低于IR(-)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年齡、舒張壓、FSH、LH、TT、FT、HDL-C、AOPA1、AST、ALT、總膽汁酸、尿素、鉀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相關性分析 在正常BMI的PCOS患者中,TG、WC、BMI、ApoB、TC、FAI、WHR、收縮壓、LDL-C與HOMA-IR呈正相關〔r(rs)=0.402、0.282、0.257、0.202、0.187、0.175、0.168、0.149、0.125,P<0.05〕。DBiL、TBiL、SHBG、磷、氯、鈉、肌酐、AMH、鎂、FT、鈣、血β2微球蛋白與HOMA-IR呈負相關〔r(rs)=-0.241、-0.234、-0.223、-0.172、-0.159、-0.152、-0.151、-0.148、-0.146、-0.130、-0.127、-0.111,P<0.05〕。其余指標與HOMA-IR無相關性(P>0.05)。
2.3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發生IR(賦值:是=1,否=0)為因變量,以表1中P<0.05的變量為自變量(賦值均為實測值)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并應用逐步向前法。結果顯示,BMI、WC、FAI、TG、AMH、TBiL和磷是正常BMI的PCOS患者發生IR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2。

表1 兩組人口學特征及生化指標的差異Table 1 Differences in anthropometric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正常BMI的PCOS患者發生IR的影響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2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insulin resistance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atients with normal body mass index
IR在PCOS的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并與多種代謝紊亂有關,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本研究結果顯示,正常BMI的PCOS患者IR發病率為25.16%,并與內分泌及代謝密切相關。而另一項研究顯示IR的發病率為24.63%[8],推測國內約1/4的正常BMI患者伴隨IR,而這部分患者的IR卻常因BMI正常而易于被忽視。
3.1 IR與人口學特征 本研究結果顯示,IR患者的肥胖尤以腹形肥胖為主。既往研究表明,由WHR決定的中心性肥胖通常被認為是獨立于BMI的危險因素[9-10]。而本研究結果顯示,WC是獨立于BMI的危險因素,且兩組收縮壓存在差異。WC和血壓均是MS的重要評估成分,且在國際糖尿病協會標準中[11],將WC≥80 cm作為亞洲女性MS的必備指標,本研究中IR患者的WC平均值超過80 cm。
3.2 IR與性激素 AMH與HOMA-IR呈負相關,OU等[12]研究也得出類似的結論,且AMH≤7.81 μg/L可作為PCOS患者IR的有效預測因子。還有研究發現AMH與HOMA-IR呈負相關,但并沒有統計學意義[13-14]。這種負相關可能由于高胰島素血癥一方面改變了卵巢內AMH信號通路,抑制了顆粒細胞的活性[15],另一方面損害卵巢的血管而減少血流,并使卵巢功能減退,卵泡數量減少,導致AMH水平降低[16]。已知PCOS患者的AMH水平普遍高于健康女性,但較低的AMH卻與代謝紊亂密切相關。同時,本研究IR患者雄激素相關指標中僅FAI上升,且為IR的獨立影響因素。而FAI的計算包括SHBG值,故通常與人口學特征和代謝譜的相關性優于TT和FT[17]。
3.3 IR與糖脂代謝 IR陽性患者存在明顯的糖脂代謝紊亂,血脂中TG與HOMA-IR的相關性明顯強于肥胖指標BMI和WC,而在另一項研究中,LDL-C與HOMA-IR呈最強的相關性(r=0.478)[18]。TG的升高不但提升代謝綜合征發生率,還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骨骼肌中TG的升高,可干擾肌肉葡萄糖代謝來降低胰島素敏感性[19],而在肝臟中的升高極易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發展,而這也是屬于代謝紊亂的表現[20]。ApoB雖不屬于高脂血癥的評價指標,但其負責將膽固醇運輸到外周細胞,是致動脈粥樣硬化脂蛋白的重要因子[21]。HDL-C和ApoA1作為動脈粥樣硬化的保護因子,但本研究并沒發現其對正常BMI的PCOS患者發生IR的保護作用。
3.4 IR與肝腎功能 本研究兩組患者轉氨酶水平比較無差異,但IR患者TBiL、DBiL低于非IR者,且均與HOMA-IR呈負相關。雖目前針對PCOS患者TBiL與IR的有關研究較少,但這種相關性和國內外多數研究結論一致[22-24]。既往研究表明,TBiL具有明顯的抗氧化性和抗炎特性,可抑制LDL-C和其他脂質的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改善氧化應激[25],還可通過改善向心性肥胖和脂肪組織炎癥來預防IR[26]。本研究還發現肌酐與HOMA-IR呈負相關,肌酐是由肌肉組織產生,與肌肉量呈正相關,IR患者通常伴隨較多的脂肪組織,可能導致其分泌量減少,但肌酐因腎功能的差異而有較大的變化,故對IR的反應似乎不太敏感,且另一項研究并未發現這種相關性[27]。
3.5 IR與電解質 本研究結果顯示,除鉀以外,其余均與HOMA-IR呈負相關,尤其是磷。低磷血癥與其他代謝紊亂的相關性也在既往研究中得到證實,如MS[28]、糖尿病[29]、高血壓[30]。僅發現一項有關PCOS患者的研究,并得出一致的結論[31]。鈉和氯可以反映體內的鹽分水平,眾所周知,高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影響因素,甚至有鹽敏感性高血壓一說。故臨床一般建議PCOS患者飲食少油少鹽,但本研究發現IR患者有較高的血壓,卻有更低的氯和鈉水平,似乎與預期相反,這也許正是年輕PCOS且BMI正常者的特征。有研究認為低鈉會降低身體的水分含量,而這需要增加腎上腺素、腎素和血管緊張素的水平來補償,這會抑制胰島素,增加IR[32-33]。但一項動物研究認為,低鈉飲食會調節脂肪細胞中的胰島素受體葡萄糖轉運體4型(GLUT4)的表達而降低IR[34]。雖目前尚存在爭議,但臨床上的低鹽飲食的觀點似乎應該適當的調整。有較多研究支持鈣、鎂與IR呈負相關,鎂作為其他參與能量代謝酶的輔助因子,同時也是鎂-三磷腺苷復合物的一部分,故可直接影響葡萄糖代謝[35-36]。故根據電解質的改變,對飲食的適度調整有望改善IR。
本研究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未納入正常排卵型患者,故尚未體現該類型患者的IR情況;其次,IR的評估沒有采取正常血糖高胰島素鉗夾技術,這項昂貴且有創的技術在大型臨床試驗中是很難實現的;最后,不明確患者入組前是否進行過積極的節食運動而控制了體質量,這種情況對IR、糖脂代謝和電解質的動態影響及長期效果也值得繼續探討。
綜上所述,正常BMI的PCOS患者IR發生率為25.16%,且BMI、WC、FAI、TG水平升高及 AMH、TBiL、磷水平降低是正常BMI的PCOS患者發生IR的危險因素。故對于BMI正常的患者依然要關注胰島素狀況并評估個體影響因素,以優化治療方式并減少遠期并發癥。
作者貢獻:羅蓉和王宇根據研究數據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撰寫論文;羅蓉、繆阿風共同查閱有關文獻,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核對和結果的討論;王宇根據結果對論文的撰寫提出思路,并進行初步修改;吳效科負責文章的質量控制及審校。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