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霞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〇醫院,福建 350000
深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栓子多來源于下肢,是外科術后及長期臥床病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骨科大手術后的常見并發癥之一[1]。下肢深靜脈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靜脈腔內不正常凝結,阻塞靜脈管腔,導致血液回流障礙[2]。深靜脈血栓不利于病人的早期康復,肺栓塞、深靜脈功能不全等并發癥還會造成病人死亡,嚴重威脅病人的生命健康[3]。早期識別病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相關危險因素,并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策略,對降低病人深靜脈血栓有重要意義。醫護配合早發現、早治療是骨科護理的難點重點[4]。家屬協同護理是在責任護理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出病人的健康決策和自我護理能力,要求病人家屬發揮監護、指導和信息傳遞等作用,強化集體合作護理的作用[5]。鑒于此,本研究探討家屬協同護理在骨科圍手術期病人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 年1 月—2022 年3 月我院收治的骨科病人264 例。納入標準:①病人均經CT、X 線片及MRI 檢查確診骨折需行手術者或膝關節置換術者;②病人及其家屬均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且依從性較高。排除標準:①患有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肝腎疾病等嚴重臟器功能損傷或精神疾?。虎谌朐簳r凝血功能和 D-二聚體等檢查結果異常者;③患有嚴重骨質疏松,不能承受內固定或外固定者;④不能耐受麻醉者。將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132 例和對照組132 例。觀察組:男72 例,女60 例;年齡(54.76±17.84)歲;髖關節手術32 例,股骨手術27 例,膝關節手術38 例,脛骨手術22 例,踝關節手術13 例。對照組:男70 例,女62 例;年齡(54.06±16.59)歲;髖關節手術31 例,股骨手術26 例,膝關節手術 37 例,脛骨手術24 例,踝關節手術14 例。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性。所有病人對本研究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心理安撫、做好術前準備、術中密切觀測、術后觀察病情變化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家屬協同護理,具體如下。
1.2.1.1 協同家屬做好病人的整體評估 了解病人家屬對病人病情的態度及關心程度,向家屬講解協同護理的措施,使其自愿參與護理。
1.2.1.2 血栓相關知識指導 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為病人及家屬講解骨折圍術期間恢復特點和深靜脈血栓的誘因、臨床表現、治療護理方法及預防措施等,指導家屬認真觀察病人的下肢皮膚溫度、顏色、腫脹、局部疼痛程度及異常感覺等情況,并告知家屬如發現異常表現,應及時通知責任護士,以便做好皮膚溫度監測、淺靜脈充盈程度評估、局部疼痛評估、肢體周徑測量等工作。
1.2.1.3 康復訓練指導 ①體位管理:指導家屬協助病人選擇舒適的體位,雙下肢抬高15°~30°,不建議在腘窩小腿下單獨墊枕頭,借助重力原理促使病人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并定期為病人翻身。②功能訓練:指導家屬術后2 h 即可開始為病人做患肢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按摩下肢腓腸肌,足部及大腿由遠到近被動按摩,每次5 min,每天8 次;術后5 h 協助病人早期床上主動、被動踝泵練習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踝泵練習具體做法:把腳使勁往上勾,勾到最大的極限,然后再往下伸,伸到最大極限,這樣反復上下運動,每組50 次,每天10~20 組;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具體做法:大腿肌肉繃緊,然后再放松,繃緊5 s,放松2 s,反復進行,每組50 次,每天10~20 組;據病人病情術后12 h 后可進行直腿抬高訓練,其中靜態訓練模式為將腿抬起保持10 s,緩慢放松,休息10 s,之后再抬起,如此反復,每組10 次,每天2 組;動態訓練模式為將腿抬起-下落為1 次,每組10~30 次,組間休息10~20 s,一大組包括4~6 小組,每天兩大組;術后1 周內指導家屬根據病人病情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以頭、肘、腳為支撐點進行腰背肌功能訓練,每次訓練動作維持3~5 s,每天10~15 次??祻陀柧氈钡讲∪嘶謴?、可下床活動為止。
1.2.1.4 心理和生活護理指導 護理人員及家屬加強與病人的溝通,根據病人心理變化對家屬進行有針對性指導并使其積極配合,給予病人心理和生活上的幫助和照顧,疏導病人不良的情緒,建立良好的社會和家庭支持體系,使病人能積極、主動配合,增強病人的治療信心。
1.2.2 觀察指標
1.2.2.1 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具有敏感性、特異性和可重復性等特點,可作為臨床首選檢查方法并評價療效[5],病人圍術期內由責任護士每日觀察并記錄病人下肢皮膚溫度監測、淺靜脈充盈程度、局部疼痛評估、肢體周徑測量及異常感覺等情況,如有深靜脈血栓的相關體征及癥狀,及時予病人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并比較兩組病人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
1.2.2.2 護理滿意度和住院時間 采用醫院自制的病人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通過掃描醫院提供的二維碼填寫完成,護理滿意度主要包括住院環境、服務態度、護理技術、健康知識宣教、心理護理共5 個維度,20 個條目,每個條目5 分,總分100 分,評分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同時統計病人的住院時間。
1.2.2.3 凝血功能指標 出院前1~2 d 晨起測定兩組病人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及血D-二聚體等生化指標,比較兩組病人凝血功能指標水平。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6.0 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定性資料以例數、百分比(%)表示,兩組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病人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病人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比較
2.2 兩組病人護理滿意度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病人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護理滿意度及住院時間比較
2.3 兩組病人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觀察組出院前病人凝血功能各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病人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例數132 132 D-二聚體(mg/L)0.38±0.21 0.27±0.14 5.810<0.001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時間(s)30.31±2.20 26.62±3.21 10.894<0.001纖維蛋白原(g/L)3.47±1.21 2.28±1.04 8.569<0.001凝血酶原時間(s)13.14±1.39 10.26±1.18 18.147<0.001
3.1 家屬協同護理可降低骨科圍術期病人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 下肢骨折術后常并發深靜脈血栓,其形成因素多與骨折手術中機體的應激反應與血管壁的損傷、血液高凝狀態和術后制動及病人行動能力降低有關,針對深靜脈血栓高風險人群如何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管理是臨床醫學較為重視的課題[6]。故臨床需要給予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輔助手術治療,以促進康復效果。協同家屬做好病人的整體評估、協同血栓相關知識指導可以改善術前深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如吸煙、貧血、營養不良等[7]。研究發現,深靜脈置管等侵入性操作增加了深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8],家屬協同護理對骨科病人的整體評估,有助于深靜脈血栓個體化風險評估[9];協同護理中家屬是病人的鼓勵安慰者、措施實施的監督者,家屬的督促作用促進病人逐步進行翻身訓練、下肢訓練、體位訓練以及肌力及關節功能康復訓練,使病人的主動功能鍛煉更加、科學,依從性更好[10],從而幫助病人快速恢復自理能力,促進肢體功能改善。本研究顯示,實施家屬協同護理干預后,對照組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18.94%;觀察組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3.03%,觀察組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家屬協同護理可降低骨科圍術期病人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
3.2 家屬協同護理可縮短病人住院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 家屬協同護理模式中家屬是病人與護理人員之間的信息傳輸媒介,在其治療護理的全程中,可幫助護士實施預防措施,對病人起到監督和指導作用,并將其病情信息傳輸給護士[11]。尤其在觀察病人的異常癥狀方面,家屬因24 h 陪伴而具有很大優勢,家屬可在第一時間發現異常,減輕病人的不良情緒,并及時通知醫護人員,家屬協同護理可加強家屬與病人之間的溝通,給予病人心理和生活上的照顧,從而改善病人生活狀態[12]。家屬協同協同康復訓練指導在體位、功能訓練上可加快病人術后康復,縮短病人的住院時間,與常規護理計劃相比,提高了對病人的護理教育效果[13]。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病人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提示家屬協同護理可縮短病人住院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
3.3 家屬協同護理可以改善病人的凝血功能,減少深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 骨科圍術期病人因長期臥床導致雙下肢活動不足,血流減慢、停滯,血液呈高凝狀態[14]。深靜脈血栓好發于下肢,上肢少見[15],深靜脈血栓脫落形成栓子,極有可能引發肺栓塞,造成生命危險[16];另外,深靜脈血栓是一些急性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情況的誘發因素,如心肌梗死或缺血性腦卒中或出血事件[17]。與家屬共同協助采取相關護理措施,不僅可以改善病人的凝血功能,減少深靜脈血栓發生的危險因素,還可以預防深靜脈血栓誘發的危險因素。因此,臨床傳統的骨科常規護理方案存在諸多不足,家屬協同護理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可有四起預防深靜脈血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8]。本研究顯示,家屬協同護理有助于改善骨科病人圍術期凝血指標,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優化骨科圍術期的管理。
本研究結果顯示,運用家屬協同護理能有效降低骨科圍術期病人術后深靜脈血栓 發生率,促進肢體功能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提高病人護理滿意度。但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未進行隨訪,因此,本研究結果有待開展大樣本、多中心研究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