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 董銘



日本動畫電影《鈴芽之旅》24日在中國上映,自宣布定檔起,該片就點燃“二次元”粉絲的熱情,上映前預售票房過億。中國觀眾對于動畫電影的喜愛與日俱增,今年春節檔以來有多部動畫電影取得亮眼成績,接下來還有不同語言和風格的動畫作品陸續上映,為中國動畫電影市場帶來更多選擇。
“新海誠作品集大成者”
《鈴芽之旅》是新海誠最新一部長片動畫作品,延續其架空世界觀和唯美畫風,被看作“新海誠作品集大成者”。《鈴芽之旅》講述生活在日本九州田舍的17歲少女鈴芽,遇見為了尋找“門”而踏上旅途的青年,隨后走遍日本,阻擋災禍降臨人間。
《鈴芽之旅》 去年11月11日在日本上映后大獲好評,全球票房已達1.33億美元,還獲得第4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配樂,入圍第73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這是繼宮崎駿的《千與千尋》之后,第二部角逐金熊獎的日本動畫。
對一些中國觀眾來說,新海誠知名度僅次于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新海誠前兩部作品《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均曾在中國上映,分獲5.7億元和2.8億元票房。《鈴芽之旅》豆瓣評分目前高達7.9。首日排片比達43%,總票房有望超過《你的名字。》,成為中國票房最高的日本電影。
“懷舊大禮包”
除了新海誠的“新世界”風格,還有幾個日本經典動畫22在中國觀眾心中具有極高地位,其中就包括4月20日上映的《灌籃高手》(圖①)電影版。原作者井上雄彥執導,湘北五人組20多年后再度歸來,足以讓“80后”“90后”觀眾熱血沸騰。《灌籃高手》采用“3渲2(3D建模,22渲染的動畫技術)”,完美還原人物漫畫形象的同時,還能展現體育運動特有的流暢和節奏。
日本動畫有漫畫IP加持,美國動畫也有暢銷多年的卡通形象,在成熟的商業運作模式中不斷更新、重啟。4月還有美日合拍的動畫《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該片雖然改編自 日本經典游戲《超級瑪麗》,但風格是典型的美式動畫——畫面炫酷,動作流暢,娛樂性極強,全年齡段通吃。
《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中的水管工兄弟、蘑菇和卡通環境,能夠讓不少中國觀眾回想起童年時和小伙伴玩紅白機的時光,該片中美同步4月5日上映,比日本檔期還要早3周。另一部根據暢銷繪本改編的好萊塢動畫《鱷魚萊萊》也將于4月15日在中國上映,講述小男孩和一只會唱歌跳舞的鱷魚的故事,充滿樂觀精神,呆萌之余也讓中國觀眾感受好萊塢的歌舞片氛圍。
國產IP已在形成
相比經營多年的日本和美國動畫,國產動畫近年來的崛起有目共睹,也初步形成IP。新海誠透露,《鈴芽之旅》 中的小貓“大臣”在形象上參考《羅小黑戰記》中的“羅小黑”。今年春節檔的兩部動畫《熊出沒:伴我熊“芯”》 和《深海》均獲得不錯成績,前者的14.7億元票房創造系列最佳,后者的9億元票房也為這個絢爛而沉重的故事畫上圓滿的句號。
在五一檔前(4月29日)還有一部國產動畫II新作《豬豬俠大電影?超級賽車》上映,雖然該片定位偏低齡,但憑借家庭觀眾群體和知名度,每部電影版也有數千萬元的票房,這些穩固且規模龐大的動畫觀眾群,也是中國動畫電影的基本盤。
動漫影評人唐坤林認為,中國電影市場近年來開始偏愛動畫電影,從2015年意外爆火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 到今年春節檔的兩部動畫電影,從票房上看,本土動畫電影對中國觀眾有極大吸引力。從技術上看,與偏愛2D的日本、歐美動畫電影不同,《白蛇》系列、《新神榜:楊戩》(圖②)等中國動畫電影采用3D技術,打造更加真實、絢爛視覺效果的同時,為觀眾提供新的審美體驗。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北京市文聯簽約評論家孫佳山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知名IP的加持下,日本動畫電影讓全球觀眾更習慣于2D模式,而美國動畫界則有迪士尼、皮克斯和夢工廠等兼具3D技術和強大敘事能力的文化工業企業。
相比之下,如今中國動畫電影雖然在市場規模和技術上取得長足進步,但“講故事”的能力仍有明顯不足,這對于打造“國漫IP”是至關重要的關鍵一環。因此,國產動畫未來在提高技術水平、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仍亟待能力。▲(壓題圖片為電影《鈴芽之旅》中場景)
環球時報202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