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培養(yǎng)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真實而生動的情境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同樣,倡導在真實而有意義的情境中寫作,也是當前作文教學的一大趨勢。這一趨勢符合寫作的規(guī)律。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寫作的情境,給定相應的寫作任務,能激發(fā)學生的內在需求,調動其思維,讓寫作變成一件自然而愉悅的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喚醒生命體驗
從某種意義上說,寫作即生活。寫作就是為了表達和交流。學生在寫作中呈現良好的狀態(tài),即意味著他們能打通生活和寫作的關聯(lián),有表達的欲望,能借助一定的寫作技巧寫出有趣又有意義的文章。
在寫作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是為了喚醒學生的生命體驗,使他們能夠用鮮活的語言去描摹生活,抒寫感受。寫作情境有真實情境和虛擬情境之分,都需要學生通過沉潛、體味、感悟,抒寫內心的真實感受。因此,創(chuàng)設情境一定要基于生活實際,只有接近真實情境,才能喚醒學生的生命體驗。
但情境的真實性不應是簡單參照自然、社會和生活中具有同一性或復現性的場景,而應是針對學生的學習心理而言的,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貼合學生的經驗,能讓學生沉浸其中。在這節(jié)寫作指導課中,鄭雪梅老師創(chuàng)設了《走進名人故居》欄目組要走進百草園拍攝節(jié)目的情境,衍生出三個活動:擬選場景畫面、擬寫畫外音和擬創(chuàng)人物形象。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真切自然,學生在任務的引領下沉潛文本,感受百草園景色的美好,體味百草園生活的快樂,從而感受到魯迅對百草園的深深眷戀。這樣的學習活動也喚醒了他們的生命體驗。他們也許沒去過百草園,但校園一角也有蟲鳴鳥叫,或許也有紫紅的桑椹和瀑布般美麗蓬勃的紫藤蘿。他們也許沒有遇見像壽鏡吾老先生那樣的老師,但自己的老師也各具特點,可親可敬。接下來,鄭老師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抒情小練筆,讓學生自然地將情感融入文字,而這樣的文字,就是從心底流淌出來的。
二、創(chuàng)設情境,融通閱讀寫作
寫作必須基于閱讀。針對當前作文教學中學生不知道怎么寫的問題,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將文本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機融合,雖是比較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但也著實有效。課堂上,我們很難將學生帶到某個真實的場景中,但通過閱讀,創(chuàng)設多樣的寫作情境是完全有可能的。在真實的情境中,在任務的驅動下,在沉浸的體驗中,學生能自主閱讀、鑒賞、思考、感悟、交流、表達。
寫作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緊扣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要能使學生在情境任務中,融通讀寫,找到寫作方法甚至寫作素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魯迅自由地駕馭寫景、敘事、抒情等各種方式,靈動深情的文字寄寓了他對百草園或純真熱烈或深沉蘊藉的情感,以此篇文本作為范例學寫抒情,是恰切的。比如“擬選場景畫面”這一情境活動的設計,旨在讓學生走進文本,感受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直抒胸臆等抒情手法的妙處,進而歸納提煉,認識到抒情這種表達方式普遍存在于我們的文字表達中。不止于此,學生在涵泳品鑒的過程中,還能體味到文字的微妙,學習到表達的方法。在后續(xù)的寫作中,學生自然會有意無意地加以運用。
三、創(chuàng)設情境,貫穿寫作全程
學生怕寫作文,無外乎不知道寫什么和怎么寫。怎么寫是方法問題,而寫什么關乎內容,是學生閱讀和閱歷的累積。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積累和生活閱歷。
情境化寫作往往是在任務的驅動下創(chuàng)設真實的寫作背景,有了這樣的背景依托,在什么情況下,以什么身份寫給誰,乃至寫什么,都有一定的指向性。信息傳遞暢通了,寫作思路也就打開了。當然,情境創(chuàng)設不能被理想化,不是創(chuàng)設了情境,學生就能信筆寫作了。任務情境不是教學中的一個導入環(huán)節(jié),而是結合學習的主題,將整個學習內容、學習進程都置于情境之中,使之具有一定的綜合性、開放性和挑戰(zhàn)性。寫作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更是如此。它應該貫穿學習寫作的全過程,是在師生的互動中不斷向前推進的,能引領、指導學生的寫作。
這節(jié)課中,鄭老師設計了“擬寫畫外音”的活動。基于前端對文本的閱讀理解,學生能有不同程度的思考與表達。在這樣的讀、寫、評中,學生主要訓練了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的方法。應該說,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是學生比較容易理解的抒情方式,但借助人物描寫甚至議論來抒情,對不少學生而言頗有難度。于是,鄭老師又設計了“擬創(chuàng)人物形象”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這樣,三大寫作任務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序推進,漸入佳境。情境的營造,任務的驅動,活動的組織,讓讀寫得以有效融通。學生的寫作有了依托和方向,課堂也就呈現出自然生長的樣態(tài)。
創(chuàng)設真實有效的情境,為讀寫融通搭建活動場景,促進學生讀寫素養(yǎng)的提升,我們還可以做很多事。
(作者為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任教于江蘇省張家港市東渡實驗學校)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指向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初中‘三生’寫作教學實踐與研究”(課題編號:SJMJ/2021/15)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