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增 海南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等方面的不斷發展和提高,人們普遍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尤其近年更是呼吁普及高中階段的教育。一方面國家需要多樣化、高質量的技能人才,一方面人們希望破除應試教育的弊端,普職融通政策的提出及實施恰逢其時。本文通過對于美國、英國和日本的職業教育體系的梳理,希望為我國普職融通政策的進一步落地實施提供一些參考價值。
關鍵詞:?普職融通;比較研究;多樣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6.030
0?引言
2014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該文件提出“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目前,教育部已經批準了34所高校開展職業本科的招生培養工作。據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全國高職(專科)招生524.34萬人,到2025年,按照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的規劃,職業本科高校每年招生50余萬人。一方面國家在積極探索本科職業教育路徑和模式,另一方面普通高中仍然是通往高等教育的主要路徑,銜接職業本科的普職中學階段的教育力量不足。為了完善我國的整體教育教學框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頒布明確了普職融通”在我國教學改革框架中的特殊地位,通過豐富中學階段的辦學,推動高質量的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培養社會需要的職業技術人才。
1?普職融通政策的研究背景和意義
1.1?研究背景
2000年以后,全球進入3.0時代,標志著個人的能力競爭進入到了全球化層面,通過一臺筆記本電腦就可以進入到世界平臺,阿基米德提出的“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這樣的說法或將成為這個時代,距離每個人都很近的現實。?如何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提高國際競爭力是每個國家都在積極思考和實踐的事情。世界上很多國家,包括中國在內,美國、英國、日本、歐盟各國也都在積極探索、試圖革新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全球化3.0時代的到來。
近十年來,在中國伴隨著國內經濟發展的同時,產業結構面臨調整和升級,要實現從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技術成本的低端制造業向低消耗、低污染和高科技含量的工業強國和制造業強國轉變,必然要調整人才培養模式。高端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需要大量具有創造能力的人才,而創造性人才包括技術型人才和思維型人才,前者的緊缺度更加的明顯。目前教育體系中的普職分離模式不能滿足現代經濟發展步伐,弊端也越來越明顯。此外,我國目前學歷教育過度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情況也很突出,“普職融通”教學改革的提出正是要打破教育體系和社會人才需求之間的壁壘。
1.2?研究的意義
1.2.1?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需求
正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中所說,“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兩張皮’問題仍然存在”。要解決這樣的社會現實問題,就需要政策法規的柔性指導,不斷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普通高中在承擔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同時,也應滿足學生多樣化職業發展需求,為社會培養多樣化的職業人才。
目前普通高中階段的辦學模式比較單一,人才培養模式趨同,大部分普通高中以高中畢業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獲得較高的一本錄取率為己任,這樣同質化的辦學模式帶來的弊端就是即使高分考入大學,因為入學前基本沒有職業規劃和職業認同,導致在以后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隨波逐流,失去學習的動力。為了培養社會需要的創新型技術人才,在高中階段實施普職融通,打破原有的普高和職高的雙規并行,打通“壁壘”,優化課程體系,提高課程質量,遴選一批特色高中做為教育教學試點,加強技能訓練,培育具有職業適應能力的實用型、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
1.2.2?人才終身發展的需要
人才終身發展是教育現代化的體現,也是培養高技能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職業教育理念下沉,從幼兒園、小學的手工課、勞動課到普職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都是人才終身發展的體現,尤其是進入大學教育之前,在高中階段幫助學生建立職業概念和終身職業發展概念是十分有必要的。
個體的職業生涯是其體現人力資源價值的核心途徑,職業生涯的終身可持續性發展不僅有助于個人實現自我,充分發揮人生價值,而且也是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促進人力資源開發的有效手段。如果在高中階段實施普職融通的辦學模式就能較早的介入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學生盡早地明確其職業發展路徑、有目標的去完善職業素質、提升職業能力,進而促進職業生涯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實現。
2?美國、日本和英國的職業教學體系
目前世界上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職業教育有德國的雙元制,英國的學徒制,澳大利亞的TAFE職業教育等,其中有較早分流學生到職業教育體系的模式,也有只要有需要隨時可以回到職業教育結構再學習的辦學模式,美國、英國和日本的教育體系整體上與中國目前的教育體系類似,通過改革普職高中課程或者設立綜合中學等形式現實職業人才的培養。
2.1?美國的職業教育體系
職業教育統一體系是指教育系統實施“單軌制”,在這些國家中綜合中學成為職業教育的實施載體,在普通中學都開設職業技術課程,職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大規模普教融合,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學校而不是企業。典型的統一體系國家有:美國、法國和日本。
美國整體的教育體系,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學前教育(pre-school?education);初等教育(elementary?education);中等教育(secondary?education);高等教育(higher?education),其中承擔職業教育的主體是綜合高中和社區學院。2020年3月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卡爾帕金斯生涯技術教育2005年修正案》,確認了“生涯技術教育(Career?and?Technical?Education)”這一教育概念,開啟了“職業技術教育”到“生涯技術教育”的轉變。在美國,綜合高中是實施中等職業教育的主要辦學模式,規模較大,課程類型包括學術科、普通科、職業科,尤其是高級課程選修課AP(Advanced?Placement美國先選修課)多達22個門類,37個學科。在完成基礎課程的基礎上,讓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自主選擇課程內容。多樣化的課程內容有助于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避免了一把尺子塑造學生,更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另外,實施中等職業教育的還有占比較少的職業技術學校和地區職教中心。學生在完成中等職業教育后進入社區學院。各類社區學院每年秋季招收?超600?萬學生,為中等職業教育的畢業生提供了進入大學的機會,學生可獲得學士學位、職業教育、補習教育和其他類型的教育服務,社區學院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發揮關鍵作用。
2.2?日本的職業教育體系
日本整體的學校教育體制與我國大體相同,兒童滿6周歲入學,實施六年制小學,12歲畢業就讀中等教育階段。初中學制三年,主要教授社會需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主要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勞動態度以及賦予學生自主判斷和選擇個性化出路的能力,學生完成9年義務教育以后升入高級中學階段學習。日本的高級中學按照學科劃分可以分為: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和綜合高中,按照辦學類型劃分更為豐富,主要包括:學分制高中、綜合高中、初高中一貫教育學校、設置特色學科與課程的高中、集合型選修制高中、完全寄宿制高中等。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了響應社會人才的需要,日本加快了教育改革,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階段。1993年文部省頒布的關于設立綜合學科的通知及相關的文部省修正令,并于第二年在筑波大學附屬坂戶高中、巖手縣立巖谷堂高中等7所學校率先開設了綜合學科,這標志著日本教育體系改革進入了新階段,以制度的形式落實了綜合學科高中的辦學地位。日本的綜合學科高中施行學分制,2012年有關調查數據顯示,在348所綜合學科高中里,有305所實行學分制,只有43所學校未實施學分制。主要開設共同必修課,必修基礎科目、綜合選修課程群和自由選修課程,尤其是綜合選修課程涉及學科門類廣泛而豐富,包括人文知識、信息技術、自然科學、商務、藝術、體育、健康、食品等十余個系列的科目。截止到2014年2月的統計數據顯示,日本設立了363所綜合性高中,占總數的7.3%。其中327所公立學校,占比90.1%;有34所私立綜合高中;國立綜合高中2所。按照課程設置形態劃分,以全日制為主、定時制為輔,共計38所。綜合高中學生17.6萬,占比5.3%。從地域分布情況看,公立綜合高中遍布日本列島47個都道府縣,其中有45個都道府縣的綜合高中設置數量已超過1所。通過設立綜合學科高中打破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壁壘,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了基礎知識學習和實踐操作,加強了學生的實踐體驗,同時體現了辦學模式的多樣性和選擇性,符合日本社會的人才培養需求,獲得了家長和學生的認可,體現在了現代高中階段教育由基礎性向綜合性轉變的趨勢。
2.3?英國的職業教育體系
英國的職業教育體系也可以被稱為多軌制,指義務教育階段完成后,有較多途徑實現職業人才培養,既有中、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學生,也有工學交替的校企合作模式培養的人才。同時學院教育也很靈活,及承擔全日制的人才培養,也承擔培訓和學徒制學生的培訓。具有這些教育、教學特征的典型國家是英國。
英國的教育體系(以英格蘭為例,與蘇格蘭略有不同),5-14歲完成義務教育的前三個階段以后,一部分學生將學習普通中等教育證書GCSE(義務教育第四階段2年),然后再學習兩年參加中學高級水平考試(A-Levels);而另一部分學生則進入職業教育體系,分別是:第一階段職業性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課程Vocational?GCSE(義務教育第四階段2年),第二階段全國通用職業資格證書GNVQ-中級(1年),第三階段職業性中學高級水平考試課程Vocational?A-Levels(2年)。無論是參加中學高級水平考試(A-Levels)還是職業性中學高級水平考試課程Vocational?A-Levels,學生都有機會進入本科階段的學習(3年),然后碩士研究生課程(1-2年)。
雖然本文將普通中學和職業中學被劃分成了兩類,僅為了區分存在的不同辦學類型,實際上,據英國教育部官方網站資料顯示,在英國,目前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的界限正在逐漸被打破,綜合高中兼具了普通教育和職業教學,受到學生的青睞,而只提供普通教育課程(A-Level)的“普通高中”已為數不多。目前,就讀于職業高中的學生在第五學段也可以學習普通教育的GCSE課程和以升學為導向的A-level課程,而且相當一部分學生會選擇學習普通教育課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職業高中開設普通教育課程,以及普通高中開設職業課程,都屬于綜合高中的辦學形式。
英國的學生完成普通中等義務教育以后(相當于初中畢業),可以開始找工作、繼續學習進而獲得學術學歷或者開始接受職業教育。統計顯示,16歲以上的英國人有85%會選擇繼續教育,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會選擇職業教育。常見的職業教育項目包括:(1)BTEC(BUSINESS?&?TECHNOLOGY?EDUCATION?COUNCIL)職業教育項目;(2)全國通用職業資格證書(General?National?Vocational?Qualification?(GNVQ));(3)城市和行會資格(City?and?Guilds?Qualification);(4)學徒制(Apprenticeships),這也是英國職業教育多軌制的直接體現。
正如世界正在經歷全球化的各國一樣,英國同樣需要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既懂技術、會專業,還能有較高的學術水平。顯然為了達成人才培養目標,將學術和技術技能完全分開的教育形式已經不符合當前的人才培養需求了。為此,除了BTEC,GNVQ,City?and?Guilds?Qualification和學位學徒制等職業教育項目,綜合高中將是今后一段時間英國發展職業教育的主要方向。
2.4?教學體系對比研究
通過對以上幾個國家教育體系的介紹,可以看出上述國家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都是從初級中學、高級中學階段開始逐步涉及了職業教育內容。美國、英國和日本主要是通過普通高中、職業高中的課程改革,或者舉辦綜合高中,采取普職融通的方式培養職業人才。
在美國、英國和日本,都是在高中階段階段開始推廣職業教育,采用或推廣綜合高中,或者改革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的課程,提供普通教育課程和職業教育課程,增加互通性來解決職業人才的培養問題。美國和日本的高中提供門類較為廣泛的選修課程,采用學分制;英國和日本都存在學徒制的職業教育形式。不同在于美國的綜合高中在高級階段提供更為豐富的職業選修課程;實施中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技術學校數量較少;英國的職業教育路徑更為豐富,職業教學項目多;綜合高中的教育模式開設較晚,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綜合高中的概念;日本綜合高中占比較少,學生占比較少,但課程豐富。
綜合來看,美國綜合高中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相結合,高中畢業后進行選擇就讀學術類或技術類大學;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個人職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嘗試的機會,但是中等職業教育中專門的職業學校較少,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不足;校企合作的培養機制不足。在英國將教育體系劃分為較細的教育階段,通過學業水平考試或職業資格證書規劃職業路徑。中等義務教育階段后,職業教育項目非常豐富。不足之處在于,雖然職業教育項目豐富,但以獲取職業資格為主,中等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融通性不足。在日本,各類教育項目并行,有普通高中、職業高中和綜合高中;綜合高中選修課門類豐富而廣泛;嘗試各種途徑培養職業人才,例如學徒制。其中不足是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升學率差異較大,綜合高中課程雖然豐富,卻存在系統性差的不足,各類學校發展不平衡。
通過以上三個國家教育體系的特征對比不難發現,各國都在嘗試打通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增加教育和課程方面的融通性。無論是英國、日本的學徒制,還是美國綜合高中提供的豐富的選修課程,各類職業教育項目都無一例外的在增加職業教育階段的實踐性。
3?對我國普職融通政策實施的啟示
3.1?擴大綜合高中辦學規模
無論是起步較早的美國和日本,還是后來跟上的英國都采取了設立綜合高中的形式來進行“普職融通”,雖然在這些國家沒有特別提出這個概念,但是看綜合高中開始的課程不難發現,學校給學生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注學科學習的同時,發現自己的職業興趣,為下一個階段選擇專業和職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舉辦綜合高中的優勢在于招生范圍廣泛,可以接收大部分有意愿就讀高中的學生;另外課程設置靈活而豐富,在培養學生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能培養具有一定專業技能標準的綜合性人才;最重要的是綜合高中實現了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在課程上的融合,讓考取學術本科的同學獲得了職業概念,而選擇職業教育的學生獲得了更加扎實的文化基礎。
3.2?嘗試多樣化、特色化高中
《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促進辦學體制多樣化,擴大優質資源。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這項方針也是幫助目前高中階段教學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例如日本的羅田縣育英高中的“普職結合”,“校社結合”和“校校合作”“三結合”辦學新機制,就極大的豐富了高中的辦學模式。在我國河北省內丘縣,由于地處山區,農村孩子起點較低,學校成立了生涯規劃指導辦公室,針對學生興趣、能力、特長開展分類培養,使得內丘縣四中獲得國家及省、市級榮譽稱號30余項,切實開創了一條縣域農村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辦學之路。其他省份及地區也可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創制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多樣化高中辦學模式。
3.3?完善中國特色的普職融通方案
就目前的整體情況,我國對于普職融通的實施還處于探索階段,有些省份已經開始探索符合自身發展的融通道路。2014年,石家莊在全市遴選了15所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作為試點,主要是通過申請的方式實現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的互轉。此外,山東省,遼寧省以及廈門、長沙等城市也相繼開展了普職融通的實踐。?縱觀美國、英國和日本,主要是通過舉辦綜合高中的形式進行職業、行業概念的教育,我國除了現有的普通高中,還有職業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可以實現普職融通的路徑更多,參考國外的經驗,結合本省的教育特色,開拓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普通融通之路。
參考文獻
[1]滕道明.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兩張皮”原因何在.中國教育報,20190423.
[2]陳禹.終身性職業生涯發展意識的建構.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1):1114.
[3]DOUGHERTY,KEVIN?J,LAHR,et?al.Reforming?the?American?Community?College:Promising?Changes?and?Their?Challenges.CCRC?Working?Paper?No.?98[EB/OL].(2017-11)[2021-01-27].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579007.pdf.
[4]李潤華.綜合高中:日本高中普職融通模式研究.外國中小學教育,2016,(3):33.
[5]文部科學省?.?総合學科、學校設定科目「産業社會と人間」に関する調査[EB/OL].(2011-10-05)[2019-08-30].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1/10/05/1311700_04.pdf.
[6]李潤華.綜合高中:日本高中普職融通模式研究.外國中小學教育,2016,(3):34.http://www.education.gov.uk/schools/performance/index.html.
[7]余暉.英國高中階段教育普職融通的基本經驗與現實挑戰.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5,14(2):71.
[8]吳越.在英國當學徒,學術和技能都少不了.教師博覽,202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