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麗





為了實現結構化教學,很多教師已經開始嘗試編制雙向細目表,但編制出的知識體系依然比較零散,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原因如下:編制時僅停留在課時知識,而忽視了圍繞大單元核心主題進行系統編制;忽視了學情分析,沒有銜接學生的前知識經驗,沒有把學習時的困惑疑思編進表內;忽視了將本單元知識在各大監測的呈現形式編進表內。正因為以上的缺漏,導致教得淺、學得散。鑒于以上思考,本文將以“小數除法”為例,從以下三方面談談“如何編制有利于單元結構化教學的雙向細目表”。
一、學科理解,建構雙向細目表的知識雛形
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或者一個知識模塊的教學內容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所以編制雙向細目表要立足于單元視角,圍繞“學科本質的理解、學科知識的獲得路徑和研究方法、學科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方法的外顯、學科育人價值的關注、學科知識結構化的形成”等進行分析。以下結合“小數除法”進行說明:
從除法這一大知識模塊來看,“小數除法”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法的意義、整數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計算小數除法要先轉化為整數除法來計算,所以小數除法的豎式教學也要溝通整數除法的計算類型;小數部分能繼續除的本質就是計數單位的細化,這也是從整數部分到小數部分的一種延伸,更為分數除法做鋪墊。所以,本單元在方法上要注重轉化法的教學;在計算類型上要注重與整數除法的溝通與聯系;在算理上要注重計數單位細分的滲透。
從單元知識內容來看,結合課標、教參,梳理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通過解讀,我們知道本單元應該把握的數學核心素養主要是提高運算能力、發展數感。其中運算能力在布盧姆提出的四大知識維度中指的是:在概念性知識這一維度,具體體現在對小數除法教學中算理的理解;在程序性知識這一維度,具體體現在對小數除法算法的掌握及應用。通過運算能力的提升,學生的數感也得以發展。在每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對這兩個核心素養進行有序推進。宏觀把握了本單元的重難點后,再根據教材安排、課時安排、練習安排將教學目標逐級細化,從而形成“小數除法”雙向細目表的雛形。(見表1)
二、學情理解,豐富雙向細目表的知識內容
除了研究學科本質,還需要研究學情。有些教師會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備課,上完課再根據學生的錯題進行“補課”,但這種方式是無法把知識的結構化、學習的深度補上來的。教師應該把了解學情前置到備課時,學生的前知識經驗跟本單元的內容有什么聯系、學生在學習本節課時會遇到哪些困難,通過前測、文獻研究等途徑把這些功課做在前頭,梳理進雙向細目表中,有利于提高學習的實效性。
比如,“小數除法”的計算教學,通過文獻研究及前測,我們了解到學生會出現以下情況:第一,漏了商的小數點:小數除以整數豎式中,學生漏了商的小數點。第二,不能準確表達商前面有0、中間有0的情況:豎式計算中,被除數的整數部分、被除數小數部分的前面都不夠除以除數,學生不知如何表達商;小數部分補0繼續除前,如果不夠除,學生忘記商0繼續除。第三,不能靈活應用商不變規律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被除數和除數小數位數不同時,學生直接把被除數和除數的小數點劃掉,都轉化為整數進行計算。
對以上情況進行思考:要重視算理的理解,從而強化商不變規律的應用;重視計算類型的全覆蓋。除了例題中的類型外,商中間有0、被除數小數位數大于除數小數位數等學生易錯的題目也需要覆蓋,有利于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因此,根據學情的理解,再次對知識內容進行補充,促進知識結構化。(見表2)
三、監測理解,完善雙向細目表的知識體系
僅僅只有教學目標對于課堂教學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只有將知識點及題目一一對應,尤其聯結各大監測的題目,才能使得雙向細目表更具實用性。各大監測題型是發展核心素養的方向標,研究知識點在監測中的呈現方式,將其編入雙向細目表中,通過練習的形式設計進課時教學,將有利于核心素養的落地生根。
以“小數除法”中小數除以小數為例。在各大監測中,對于計算能力的考查比例已經大大縮減,而更多聚焦于算理的理解、數感的培養、多元表征能力的考查、說理能力的考查。如下所示:
1. 算理的理解:主要體現在豎式中每部分表示的意義
(1)下面豎式中余數“12”表示的意義是(? )。
A. 12個一 ? B. 12個十? ? ? C. 12個0.1? ? D. 12個0.01
(2)下面豎式中“128”表示的是(? )。
A. 4×32? ? B. 0.4×32? ? ? C. 3.2×4? ? ? ? D. 0.4×3.2
(3)小米每斤3.2元,媽媽共花了44.8元,媽媽共買了多少斤小米?結合情境,豎式中的“128”表示的意義是( )。
A. 媽媽買了4斤小米128元
B. 媽媽買了0.4斤小米128元
C. 媽媽買了0.4斤小米12.8元
D. 媽媽買了0.4斤小米1.28元
2. 拓展性練習
(1)多元表征
(2)說理題:被除數大于除數,商(? )1(填>、=或<)。請你把自己的思考過程表達出來。
通過這樣的串聯,不僅使得教學目標有了具體依托,更使得雙向細目表更具有實戰性。
綜上所述,通過系統解讀教材、準確把握學情,緊扣檢測方向這三維度編制出了適應結構化教學的雙向細目表,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真正推進“雙減”落地。
課題:廈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
課題名稱:小升初復習“數與代數”雙向細目表的研制與應用研究編號: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