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碧月

小學階段是學生正式接受系統教育的開端,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時期。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是數學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需要學生綜合運用他們所學到的數學知識進行應用問題的解答。因此,教師需要更加重視數學應用問題的教學,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應用問題的教學效果。本文對小學數學應用問題教學進行闡述,分析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意義以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進行優化策略分析。
數學應用題是屬于數學中的文字式題型,在社會生活中也有著廣泛的作用,因此數學應用題教學也在近年來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尤其是教育部更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而實施了新課程改革,以求能夠使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
由于數學應用問題與其它數學知識的不同,也導致了許多學生在接觸數學應用題的初期,會不知道該從何下手,更不習慣它的文字內容,導致小學生在進行數學應用題的題目閱讀時往往會出現抓不住重點的情況,不知道題目中哪些是關鍵性的詞語,又存在哪些隱含性的關系。基于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時,相應的教學難度也增大了。教師應幫助小學生盡快適應并掌握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方法,讓學生能夠在數學應用問題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提升,從而提高數學的教學效果。
一、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闡述
1.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含義及其分類
想要知道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含義,首先要知道數學應用題的含義,它指的就是將課本、書籍、教材等抽象化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生活實踐中的一類題型,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就是向小學生傳授如何對這類題型進行分析和解答。通常情況下,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有很多種,在小學階段,圖解分析法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還有部分數學應用題可以利于親身體驗法進行解答,除此之外,更多的數學應用題能夠通過直觀分析法進行解題。
其中,圖解分析法相對比較直觀,是通過模擬的方法對應用題進行分析,它一般是先從題目內容中找出相應的數量關系或是物質關系,將這些關系中的變量通過畫圖形的方式表示出來,這樣就能夠使題目中的內容和關系進行直觀化的呈現,并且也利于小學生對于應用題中的關系理解。
2.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現狀
數學應用題是很多學生都不喜歡的一類題型,也是在考試中失分最多的題型,有的學生在進入初高中學習后還對應用題有很大的畏懼心理,這與他們在小學階段沒有打好數學應用題的基礎是密切相關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學階段,教師要格外注重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為將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而在現階段,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現狀并不理想,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有學生自身的問題,也有教師的問題。從學生角度來看,教師在進行數學應用題的課堂教學時,并沒有將閱讀和審題的方法通過淺顯易懂的方式教給學生,因而學生無法在解題思路和方法上有清晰明確的概念。從教師角度來看,學生在進行數學應用題的閱讀和審題過程中很容易將問題與條件的關系混淆,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這些問題也導致了小學生在面對數學應用題時常常出現消極態度,最明顯的就體現在小學生做數學作業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部分學生在遇到應用題型的時候還沒開始閱讀題目就已經開始犯難了,更是連閱讀題目的動力都沒有,甚至自動性地選擇了放棄,將應用題跳過,直接做別的數學題。
三、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意義
應用題對于學生理解能力與思維邏輯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并且應用題自身的題型特點也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身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其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也能夠有效地找出解決辦法。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需要反復對題意進行解讀,使得學生對其題目之中所隱藏的條件進行有效發掘,確保學生能夠依據已知條件,在對題目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通過數學算式將相關條件有效列出,進而準確地找到解題思路,做出正確的答案。如此一來,學生在經過長此以往的熏陶與鍛煉下,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數學學習能力,為之后學習生活的順利展開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存在的問題
1. 應用題解題方法不理想
現階段,在小學數學課堂之上,大部分教師依舊固守傳統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用古板老舊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內容的講述,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洗禮。但由于數學學科自身具有抽象化的特點,應用題的難度更是相對較大,因此學生對于應用題的學習將更加困難。久而久之,則會造成學生的學習壓力過大,對相對較難的數學應用題會產生放棄的心理。因此對學生日后的數學學習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阻礙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 忽視自主性,缺乏對學生的正確引導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實施,教師對于學生的教學重心也發生了偏移,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方法也隨著教學重點的偏移而進行了重大的轉變和創新,從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以知識記背為主,轉變成了以理解為主,更多的是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綜合能力上。
但現階段,在小學數學的課程學習之中,教師完全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學生依舊被動地等待著教師對知識內容的講述,放棄了自主學習知識的意識。長此以往,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都被扼殺在搖籃中。從而導致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失去興趣與熱情。另外,教師沒有及時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缺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鼓勵與幫助,從而使得教師的教學水平無法得到顯著的提升。
五、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優化策略
1. 創新教學方法
在小學數學應用題之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以進行有效分析的題目,這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使用一些簡單的數學方法進行解題,而比較簡單有效的方法則是圖解法與設變量法。遇到這些比較復雜的題型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依據圖形將已知條件有效地羅列,將抽象的條件變為具體,從而找到有效的解題思路。
例如,花圃之中原有玫瑰花與菊花共計90株。而其中玫瑰花占總株數的三分之一,而現在又多種了一些玫瑰花,如此一來玫瑰花就占了總株數的五分之二,問題則是現在的玫瑰花有多少株?對于這種缺少已知數目的題型,就可以將又種的玫瑰花設置為x,列出數式(90+x)x=90x+x,通過進一步的計算可以得出36+x=30+x,x=6,最后求出x=10,之后就可以通過簡單的計算得出玫瑰花有10株。
2. 培養學生應用題閱讀能力和良好的審題能力
閱讀和審題是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關鍵,只有做好了閱讀和審題,才能更準確的了解和掌握數學應用題,并且準確找出應用題當中的相關數量關系,以及變量之間的關系。
例如,三年二班女生人數占整個班級總人數的,轉進3名女生后,女生人數占整個班級總人數的50%,求該班級原來有多少名學生?
經過閱讀題目,我們可以找出這幾個關鍵性的數量詞,像,3名女生,50%,這些都是關鍵性的數量詞,是解題的關鍵,其中這些數量詞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數量關系。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這樣的變量關系,找出題目中重要的關鍵詞,根據找到的關鍵詞和已知的變量關系通過進一步的分析,建立具體的數量模型,從而找到解題的思路以及解題的關鍵,即:
解:設學校原來有學生x名 ,則
x+3=50%x
解得,x=30
3. 利用日常生活元素,合理布置作業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時,還可將日常生活的各種元素融入到數學應用題的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加深對數學應用題的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從而不斷地增加學生的思維擴展能力。除此之外,數學之中,一些看似十分晦澀難懂的運算原理,可能就會在日常生活現象之中有效體現。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對計量單位的學習,要求學生在課后通過對數學知識的應用建造一所小房子,并對房子進行裝飾,整個房子空間的長、寬、高,書房在整個房間的比例,若想在臥室的墻壁上粘貼壁紙,大概會用到多少平米?等一系列的數學問題。真真切切地將生活融入到數學課程中,促使小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清晰地了解到數學對生活的重大意義,數學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必要手段。進而有效地提升小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知識的期待與向往。
4. 結合生活實際、多媒體進行教學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在數學應用題教學中也是適用的。很多小學生對數學應用題出現畏難、排斥的情緒,很大原因就是不能夠切身地理解應用題,因此導致小學生對數學應用題漸漸喪失興趣,導致在進行應用題學習的時候嚴重缺乏學習熱情,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小學生覺得應用題乏味難懂,也不好掌握,那就索性放棄了。因此想要順利地開展數學應用題教學,首先就要激發小學生對于數學應用題的興趣。這對于處在小學的學生來說還是能夠實現的,畢竟小學生還處在好奇心重的年齡階段,只要將他們的興趣點轉移到他們認為有趣的事物上,就會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和了解。
因此,教師在進行一些比較貼近生活的應用題教學時,可以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到數學的應用題課堂中,使應用題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激發小學生對于數學應用題的興趣和熱情。下面用一道與實際生活有密切聯系的數學應用題進行舉例說明。
小明和爸爸、媽媽各種了五棵白菜,妹妹種了三棵,那么他們四個人一共種了多少棵白菜?
很顯然這道題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不需要通過設未知數的方式進行解題,直接通過計算就可以得出答案,即3×5+3=18。
觀察這道題會發現,這是一道非常貼近我們實際生活的題,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相關親身體驗來進行教前引導,要求學生將自己設想成題目中的“我”,讓學生能夠從自身感受出發,對題目中的數量內容有更清晰的認知。
同時在應用題解答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應用題的廣泛性和普遍性,知道應用題不僅僅只出現在試卷上,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更是隨處可見,無所不在,從而培養學生對于數學應用題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習熱情。
小學生對數學應問題的學習屬于奠定數學基礎的階段,這個階段對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對他們以后的數學應用問題的學習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亟待解決,想要解決這些現存的問題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改善和創新,以鞏固學生學習應用題的基礎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