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佳
英語高考聽說考試自獨立以來,長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因以往的高考通過完全筆試的形式進行,在教學中應用廣泛的朗讀英語環節在高考中無法有效測試,是考試難以與課堂接軌的表現,也要求高考需要在符合新時期教育特點的要求下做出明顯改革,在執行兩次考試的基礎上,通過將聽說環節的測試方式細化為學生模仿錄音朗讀、扮演不同角色三問五答、將給定的題干通過自我組織語言的形式進行恰當的描述這三部分,可更合理地反映學生真實的英語聽說水平;同時對教師而言,教學也要充分適應新教材、新高考模式,以幫助學生提升應試技巧、考試成績和學習效率為核心,將新高考題型當作日常訓練的一部分在課堂中出現,讓學生逐漸接受新高考模式下的聽說考試模式。
一、高中英語聽說教學的重要意義
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聽與現實中的聽有所不同,課堂教學中的聽不僅包含了現實中聽的特點,還有著自身獨有的特性,課堂聽力水平可以用來考核學生的學習成果,在英語聽說教學中聽力水平有著深遠的影響。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與聽力有關的學習理解能力當作重要的教學目標,而不是將學生通過聽力考核當作教學標準。聽力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利用英語聽力和會話來溝通交流的實踐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等。在高中英語聽說教學中,聽與說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教學方法的選擇對教學質量有著直接影響。高中英語聽說教學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相結合,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聽”的教學可以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教學模式,也可以采取交互模式。在“說”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說”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聽說練習中,以此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以往高考背景下的英語課堂效率分析
在高考模式沒有轉變前,英語一般在高中結業時以做一張綜合測試卷統一考試的形式結課,從分值比例可看出,這時英語在高考中的重要程度與語文、數學無異,因英語試卷與其他科目相比,單詞組成的英語文章占試卷總篇幅較大,也存在較多的客觀題需要在答題卡上填涂,部分缺失答題技巧的考生可能會因時間運用不合理或漏填、錯填答題卡等多種原因導致英語成績低下,進而“一失足成千古恨”,無法挽回的英語高考成績也將直接影響后續的高校報考環節,發揮失常的考生在缺少二次考試機會時,也只能被迫選擇辦學層次低的高校就讀,將在一定時間內影響考生的情緒。
按照以往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一般通過先講授課文對應單詞的形式,后通過教師不斷反復朗讀單詞,并邀請學生逐個完成朗讀動作,由教師點評發音并講解單詞含義的模式完成單詞的教學環節。由于整個過程可操作性強,且對學生的要求不高,因此這是很多常規英語課堂的通用做法,但還需注意到一般此過程要占據課堂總教學時長的四、五成左右,實際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也會因為個體英語水平的差異而產生區別,在單詞朗讀上占據了大量教學篇幅后,一般就會到課文學習環節,在此環節教師需要讓學生充分掌握本節課對應的語法知識,因語法多晦澀難懂,也是學生普遍表示不易掌握的教學內容。但實際上教師一般也會讓學生通過和之前讀單詞相同的形式完成課文的朗讀環節,只在完成后運用較少的時間去講解課文對應的語法知識,在此種模式下的課堂效率是十分低下的,但還需注意到,部分學困生即使在這樣的教學節奏下,也會跟不上教師的進度,因教師講授的英語單詞完全聽不懂,就做出有違課堂紀律的舉動,這也讓授課教師倍感心憂。
因英語作業的考核方式在之前多與實際的高考題型接軌,一般通過每節課后給學生出一套與考試題型完全相同的模擬試題的形式進行,后在學生完成作業并交回批改時,利用課上時間給學生逐題講解題目與背后的知識點,并引導學生形成錯題整理能力,此過程一般也要占據上課的大量篇幅,這樣的教學模式完全是為了應試而開設,在缺乏新意的同時,日復一日以此模式循環的教學方法難免會讓一些對英語知識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心生厭煩,也會讓中游水平的學生逐漸喪失對英語課堂的喜愛度,自身英語成績的提高過程不明顯,在學習方法未能有效改善的前提下,對改善課堂教學效率而言也將是空談。
三、目前影響課堂聽說教學效率的主要問題
目前的課堂教學仍以講解教材內容為教學核心,雖然高考測試選題與教材課文的重復率基本為零,但需注意到部分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雖然說英語的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由于英語科目能力的提升需要靠日積月累的閱讀和持之以恒的練習,一部分學生又不想在課外利用大幅時間閱讀課外讀物,因此需要在后續教學中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以拓展學生的詞匯量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材每個單元后一般都有聽力模塊,在讀單詞、讀課文、講語法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課上留給聽力教學的時間少之又少,在有限的時間內,一般還只會要求學生聽課文對應的朗讀內容,在與實際考試的聽力題型不符的同時,學生聽到的單詞全部是對照課本且自身能夠一一對應的,而考試要求學生擁有一定的聽詞辨義能力,即聽到一段語速較快的對話或文章后能根據自己的詞匯量,聯想出具體的通話情景,并結合語境判斷出句子的大致意義,后判斷哪個選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最后再找出最符合題意的選項選擇。由于部分選項的題面具有迷惑性,在實際考試中,不同聽力水平的學生對語音的理解與思考時間也是有差異的,因此現在的課堂教學模式是難以適應當前英語高考考試聽力真題環境的。
受目前的課堂教學模式輕易難以改變的現狀,目前英語課程一般在每天安排一節課,此種學習模式符合英語知識的學習規律,但仍需注意到因上課形式的一成不變導致部分學生對英語知識不感興趣的事實。甚至有部分學生認為,在英語課上不聽課,憑借自己的英語功底可以完全應付考試,讓英語課的存在形同虛設,還有部分學生認為聽說訓練需要靠學生本人線下的不斷練習才有提高成績能力的可能,上課時的循規蹈矩只是為了配合學校的教學工作而已,而忽視了當前在教學模式短期內不會明顯改變對學生本人帶來的長期深遠影響。因此為了讓更多在英語科目掉隊的學生能夠扭轉逆勢,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需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在教學中做出一定改革調整措施,以適應新形勢下的高考。
四、基于提升學習效率原則改善課堂教學模式的方法
一是創新性改變當前的英語教學授課邏輯,在每周五節課的前提下,可通過一周內每天的英語教學內容不重樣的形式,讓學生不再反復循環于“讀單詞、讀課文、聽老師講課”的死板模式,例如每周一進行單詞講解環節,根據學生的適應能力,每節課的授課量需保證不高于50個單詞,同時也可根據單詞的重要程度和出現頻率對一些不常見的單詞通過理解層面開展學習,也可通過設立學習小組,并通過學生們彼此之間競賽的形式完成單詞測試這一基本環節;每周二可結合之前學過的單詞,展開課文朗讀環節,并可根據高考需要,讓學生進行適當的跟讀練習,以模仿錄音的語速、語調、說話腔調為主,考查學生對生僻單詞的認知程度和對一篇完整文章朗讀的掌控把握能力,這也是檢驗學生多年英語朗讀能力的一大方法,讓學生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提高英語課堂的活躍度;每周三可通過聽力練習的形式,以教師向學生展開與高考題型類似的形式,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反復練習真題題型,在學生練習多次后,必將獲得一定的解題技巧,在形成一定英語能力后,對聽力練習中單詞語速的要求可適當提高,以培養學生對聽力信息的捕獲和精煉文章主旨為教學目的;每周四可通過課外閱讀的形式,讓學生搜集全英文頁面的報紙文章或是全英文讀物,將這些課外閱讀內容在每節課上邀請一定數量的同學走上講臺朗讀,教師要鼓勵學生攜帶的課外讀物具有一定的閱讀難度,并要在學生完成閱讀后對學生的閱讀能力予以點評,后根據實際需要逐步加大學生在每節閱讀課上的閱讀速度,進而在瀏覽相關的閱讀試題時,能夠合理利用時間;每周五可設置為習作專屬的課堂,也可根據實際需要講解一套模擬高考試題,在此類課堂上,要發揮英語課的優勢,在習作課的展開過程中,要讓學生當堂限時完成習作內容,并引導學生完成與同伴間的作品交換過程,學生們通過彼此間的習作交換點評,可看出在自身寫作中存在的問題,也許同學之間的點評是最能深入學生心理的,后可根據學生的意愿,邀請幾名習作能力優秀的學生當堂朗讀寫作內容,在適當點評后找出學生們容易在習作中常見錯誤點,并予以分析糾正。在安排試題講解環節時,也可考慮將學生和教師的身份互換,學生依次講解題目,比如在閱讀題中,該題干對應的文章在原文的什么位置,以及題干的中心思想和選項都是什么中文意義,解決此類題型的解題技巧都可邀請學生通過自主發言的形式向同學們宣講,通過針對性的改革,讓學生們不再為英語課堂形式單一而發愁,也可有效改善以往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
二是優化課堂評價指標,以往評價學生英語水平高低一般通過考試或作業的形式,在高考改革的大環境下,可調整為通過課堂表現實時打分的形式,讓學生們珍惜每一次的課堂機會,同時因學生和教師的地位發生了有機轉換,學生對課堂的活躍度也必將得到提高,教師實時打分制度讓一些心存僥幸心理、不學無術的學生無處遁形,并在課后留作業時,力求形式多變、適當減負,讓學生對英語科目的喜愛度充分提高。
三是對一些英語水平薄弱的學生單獨輔導,在課后統計成績分析時,找到班級排名后十五名的學生,分別來辦公室談心。教師要在談心過程中與學生保持和藹的態度,詢問每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對當前課堂優化的建議,并結合這些學生的易錯點,對學生們常犯的共同問題展開針對性的提高,讓學生們能夠適應高中的英語學習環境,充分減輕因成績給這些學弱生帶來的心理壓力,并給學生們充分自信以資鼓勵,幫助他們重回學習正軌。
在高考聽說考試方式大范圍改革的背景下,對于英語教師而言,只有積極面對改革形勢、定向優化課堂,才有可能逐漸讓學生接受當前的高考形勢,并做出良好適應,進而在高考聽說測試中取得驕人的成績,讓英語成為學生前進路上的奠基石,為學生的發展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