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星,呂韋岑
【摘? 要】 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是指在教學質量管理的過程和結果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功能和優勢,實現教學質量管理的智能化、數據化、個性化、自適應化,提高教學質量管理的效率和質量,促進教學質量管理的改革和創新的一種教學質量管理模式。文章從探析人工智能可以為教學質量管理提供哪些服務,提出了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四大原則,探討了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實施策略,包括建立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組織和機制、創設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平臺和系統、營造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文化和氛圍等三個方面,以期為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理論和實踐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
一、人工智能可為教學質量管理提供的服務內容
(一)監測教學質量的流程和數據
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學質量管理是能基于大數據的教學質量管理,可通過收集、整理、分析、挖掘教學的各種數據(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以及教學的各種主體和對象,如教師、學生、管理者、研究者等的行為、表現和反饋)來監測和評估教學質量的狀況,發現教學質量的優勢和不足,提出教學質量的改進和提升的建議。教學質量管理能夠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實現對教學數據的全面、實時、準確地采集和存儲,利用數據挖掘、數據可視化、數據智能等技術,實現對教學數據的深入、細致、多維的分析和呈現。
(二)優化教學質量的效果和價值
教學質量管理能夠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根據教學質量的目標和標準,設計和實施更科學、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方法,提供更全面、更客觀、更及時的教學質量評價結果和反饋信息,實現教學質量的量化和可視化,實現教學質量的監控和保障。同時,基于大數據反映出的教學質量問題和困難,提供更有效、更科學、更智能的解決方案和改進措施,實現教學質量的優化和提升。
(三)改革教學質量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當前人工智能時代的教學質量管理是基于智能的教學質量管理,通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功能和優勢,來改革和創新教學質量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可以為教學質量管理提供更多的工具、更多的平臺、更多的資源、更多的服務、更多的支持,如人工智能教師、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課程、人工智能學習系統、人工智能教學管理系統等,實現教學質量管理的智能化、自動化、便捷化、高效化。通過人工智能實現師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教師與管理者、教師與研究者等之間的智能協作與交互,讓教學質量管理能更加協同化、互動化、開放化、共享化。同時,人工智能還能夠為教學質量管理提供更多的視角、維度、層次、領域,從國際視角、跨學科視角、多元化視角、創新視角等各個層面為教學質量管理的改革提供新的指引。
(四)實現教育質量管理個性化和自適應化
有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教學質量管理將是基于個性化和自適應化的教學質量管理,是通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推薦、智能輔助、智能對話、智能學習等功能,來實現教學質量管理的個性化和自適應化,是通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感知、理解、學習、推理、決策、創造等能力,來實現教學質量管理的個性化和自適應化。此時,教學質量管理能夠根據教學質量管理的不同主體和對象,以及不同的教學和學習情境,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提供更個性化和自適應化的教學質量管理方案和服務,讓教學質量管理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的教學和學習需求和興趣,更好地適應不同的教學和學習特點以及水平,更好地激發不同的教學和學習動力和潛能,更好地實現不同的教學和學習目標和效果。
二、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基本原則
(一)以質量為核心
教學質量是教學質量管理的本質和目的,是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核心和關鍵,是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評價和衡量的標準、尺度。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必須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為核心,以實現教學目標和任務為核心,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核心,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為核心,以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為核心。
(二)以技術為支撐
人工智能技術是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支撐和保障,是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功能和優勢,是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能力和特點。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必須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功能和優勢,同時還要充分考慮人工智能技術的影響和挑戰、重視人工智能技術為教學質量管理帶來的風險,科學地運用好人工智能。
(三)以數據為基礎
數據是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基礎和條件,是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來源和依據,是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資源和工具。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必須以充分收集、整理、分析、挖掘、利用教學的各種數據,充分保障、規范、評價教學的各種數據,不能缺乏教學的各種數據,不能浪費教學的各種數據,不能誤用教學的各種數據。
(四)以創新為動力
創新是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動力和推動力,是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是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目標和結果。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必須以不斷創新教學質量管理的方式和方法為動力,提升教學質量管理的效果和價值。
三、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實施策略
(一)建立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組織和機制
1. 做好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頂層設計。頂層設計是指從國家層面出臺相關的政策、規劃、標準、指導等,為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提供戰略指引、法律保障、資源支持、監督評估等。例如,制訂人工智能教育發展規劃,明確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目標、路徑、任務、責任等;制訂人工智能教育技術標準,規范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技術要求、技術流程、技術評價等;制訂人工智能教育倫理準則,保障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倫理原則、倫理責任、倫理監督等;制訂人工智能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建立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評價指標、評價方法、評價機制等。
2. 建立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平臺支撐。平臺支撐是指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構建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數據平臺、服務平臺、應用平臺等,為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提供數據支持、技術支持、應用支持等。例如,建立教學質量管理的數據平臺,實現教學數據的全面、實時、準確地采集、存儲、共享、分析等;建立教學質量管理的服務平臺,實現教學質量管理的智能輔助、智能推薦、智能評價、智能優化等;建立教學質量管理的應用平臺,實現教學質量管理的智能備課、智能教學、智能輔導、智能畫像等。
3. 重視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人才培養。人才培養是指通過教育培訓、實踐鍛煉、交流合作等方式,培養掌握人工智能技術的專業人才,提升教師和學生的人工智能素養,為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提供人才支持、能力支持、創新支持等。例如,開展人工智能教育培訓,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人工智能基礎知識、技能、思維等;開展人工智能教育實踐,增強教師和學生的人工智能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開展人工智能教育交流,拓展教師和學生的人工智能視野、資源、合作等。
4. 打造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創新機制。創新機制是指通過激勵機制、協作機制、評估機制等方式,激發教師和學生的人工智能創新意識、創新動力、創新活力,為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提供創新氛圍、創新平臺、創新成果等。例如,建立人工智能教育創新激勵機制,通過獎勵、表彰、支持等方式,鼓勵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創新實踐;建立人工智能教育創新協作機制,通過項目、競賽、社區等方式,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學校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的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創新協作;建立人工智能教育創新評估機制,通過專家、同行、用戶等方式,對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創新成果進行有效的評估和反饋。
(二)創設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平臺和系統
1. 明確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目標和需求。建立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平臺和系統,明確其目標和需求,即要解決什么問題,滿足什么需求,達到什么效果。例如,要提高教學質量管理的效率,就要解決教學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應用等問題,滿足教學質量管理的數據支持、數據分析、數據應用等需求,達到教學質量管理的數據化、智能化、優化等效果;要提高教學質量管理的質量,就要解決教學質量的評價、反饋、改進、提升等問題,滿足教學質量管理的評價支持、評價反饋、評價改進、評價提升等需求,達到教學質量管理的量化、可視化、優質化等效果。明確目標和需求,有利于確定平臺和系統的功能、結構、內容、界面等設計要素,有利于保證平臺和系統的有效性、實用性、可用性等質量屬性。
2. 選擇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技術和方法。要根據目標和需求,選擇能夠實現功能、滿足需求、達到效果的人工智能技術和方法。例如,要實現教學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應用等功能,就要選擇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利用其大容量、高速度、安全性等特點,實現教學數據的全面、實時、準確地采集和存儲,利用數據挖掘、數據可視化、數據智能等技術,實現教學數據的深入、細致、多維的分析和呈現,利用數據挖掘、數據智能、數據智能等技術,實現教學數據的理解、應用、優化和創新;要實現教學質量的評價、反饋、改進、提升等功能,就要選擇智能輔助、智能推薦、智能評價、智能學習等技術,利用其智能感知、智能理解、智能學習、智能推理、智能決策、智能創造等能力,實現教學質量的科學、合理、有效的評價和反饋,實現教學質量的有效、科學、智能的改進和提升,有利于保證平臺和系統的技術性、先進性、創新性。
3. 構建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平臺和系統。要根據目標和需求、技術和方法,構建平臺和系統的功能模塊、結構框架、內容資源、界面設計等具體實現。例如,要構建教學質量管理的數據平臺,就要設計數據采集模塊、數據存儲模塊、數據分析模塊、數據應用模塊等功能模塊,構建數據平臺的結構框架,開發數據平臺的內容資源,設計數據平臺的界面設計等具體實現;要構建教學質量管理的服務平臺,就要設計智能輔助模塊、智能推薦模塊、智能評價模塊、智能學習模塊等功能模塊,構建服務平臺的結構框架,開發服務平臺的內容資源,設計服務平臺的界面設計等具體實現,有利于保證平臺和系統的完整性、一致性、可維護性等系統屬性。
(三)營造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文化和氛圍
1. 建立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理念和價值觀。理念和價值觀是教學質量管理的靈魂和指引,是教學質量管理的文化基礎。要樹立以學生為本、以質量為核心、以創新為動力、以數據為支撐的教學質量管理觀,強調教學質量管理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質量管理的標準是以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滿意度為衡量,教學質量管理的方法是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工具,教學質量管理的過程是以數據為依據,教學質量管理的結果是以創新為表現。
2. 建立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氛圍和風氣。氛圍和風氣是教學質量管理的載體和表現,是教學質量管理的文化氛圍。要建立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氛圍和風氣,就要營造開放、包容、合作、創新的教學質量管理環境,鼓勵教師和學生積極接受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克服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恐懼和排斥,培養對人工智能技術的信任和依賴,形成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習慣和喜愛,實現人工智能技術與教學質量管理的融合和共生。
3. 建立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制度和規范。制度和規范是教學質量管理的保障和約束,是教學質量管理的文化規范。要建立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制度和規范,就要制訂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政策、計劃、標準、流程、評價等,明確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目標、任務、責任、權利、獎懲等,規范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行為、方式、方法、效果等,保障人工智能賦能教學質量管理的順利實施和有效監督。
參考文獻:
[1] 胡志飛. 數智融合支持下高職課堂教學改革的形態表征、內在機理和轉型路徑[J]. 教育與職業,2023(24):90-95.
[2] 許榕. 基于“以生為本”理念的高校教學質量管理保障體系研究[J]. 大學,2023(29):81-84.
[3] 陳蕓蕓. 人工智能技術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 電子技術,2023,52(09):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