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
【摘? 要】 虛擬現實技術在航空類博物館設計中具有能夠提高吸引力和互動性、提高博物館教育水平和教學效果、提供更深入的航空體驗等優勢,但要想切實發揮出這些優勢,需要采用虛擬現實游戲化體驗、虛擬現實展覽與互動、虛擬現實航空類博物館教育等策略予以支持,進而創造出更先進、更具體驗性的航空類博物館。
【關鍵詞】 虛擬現實技術;航空類博物館;博物館設計
一、虛擬現實技術簡介
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能夠模擬并創造虛擬環境的技術,該技術依托專門的設備設施讓用戶沉浸在虛擬世界中,并能與虛擬世界內的事物形成交互關系,其核心設備是頭戴式顯示器,這是一種佩戴在頭部的設備,可將虛擬環境投影到用戶視野中,該設備通常由屏幕、傳感器和輸入設備組成,能夠實現沉浸式的觀看和交互體驗。除頭戴式顯示器外,手柄和跟蹤器等輔助設備也是虛擬現實技術的重要組成,這些設備可以追蹤用戶的手部和身體動作,并將其轉化為虛擬世界中的交互操作,例如,用戶可以通過手柄來拿取虛擬世界中的物品,或者通過身體動作來進行跳躍、奔跑等動作。目前,虛擬現實技術已經被應用在多個領域,如游戲、教育、醫療等,其潛力和影響力已經被廣泛認可。其中,虛擬現實技術在游戲領域的應用是最為普遍的,能夠為游戲玩家提供更加真實、身臨其境的體驗,讓他們感覺自己置身于游戲世界中。此外,隨著該技術的不斷發展,醫療、教育等領域也逐漸開始引入和應用這項技術,如教育領域依托該技術開發出虛擬現實教學模式,該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具體驗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查資料、學習知識等更為便捷,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二、虛擬現實技術在航空類博物館設計中的優勢
(一)增加吸引力和互動性
在航空類博物館設計中,引入虛擬現實技術可以為參觀者帶來全新體驗,增加博物館的吸引力和互動性。例如,航空類博物館會展示各種飛行器和飛行設備,如果參觀者只能觀看而不能體驗,會極大地削弱參觀者的參觀興趣,而依托虛擬現實技術,參觀者便有機會轉換身份,成為一名置身于駕駛艙中的飛行員,他們可以操縱飛機完成各種動作,親身感受飛行的刺激和暢快,進而釋放內心對飛行的熱情。除了體驗飛行外,參觀者還能在互動中充分發揮其自主性,例如,在航空博物館舉辦的航空教育活動中,參觀者無需按部就班聽取講解者“滔滔不絕”,而是能在虛擬現實技術的幫助下,獨自擁有接受教育空間,并基于自身興趣和知識掌握程度去選擇教育內容,同時還可以在需要答疑解惑或者交流互動時進入到互動空間,與博物館專業教師和其他參觀者進行交流溝通。此外,豐富展示方式也是虛擬現實技術的重要功能,例如,航空類博物館中的很多展品是靜態陳列,參觀者只能通過標簽或者展示板進行了解,而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展品呈現可進行實時三維展示,將飛機模型、發動機內部結構等展示為立體的虛擬物體,進而讓參觀者可通過不同角度和距離來觀看,進而更好地了解飛行器的內部構造和工作原理。
(二)提供更深入的航空體驗
虛擬現實技術能為參觀者帶來沉浸式的體驗,使他們有機會親身感受飛行過程,并能重回航空歷史的各個場景中,更深入地了解航空的發展歷史和重要里程碑。例如,可以用虛擬現實技術呈現萊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飛機,并讓參觀者以試飛者的身份去操縱,進而使參與者深刻體會萊特兄弟的勇氣和熱情。一般航空博物館是以展覽和教育為入手點來設計相關展示項目,而在虛擬現實技術的支持下,可以增加更多切入點,例如,建立飛行訓練模塊可以不再是簡單地讓參觀者體驗飛行過程,而是可以以訓練為目標,使參觀者真實體驗飛行員接受訓練的過程,感受正式飛行員需要經受的挑戰和壓力。個性化定制是航空博物館提供更深入航空體驗的重要途徑,為此,設計人員可依托虛擬現實技術為參觀者提供個性化的內容,例如,部分人對航空歷史感興趣,那么就可以在虛擬空間中增加歷史類內容;部分人對技術細節感興趣,那么就要引入技術操作、技術原理等內容。
(三)提高博物館教育水平和教學效果
航空博物館具有一定的教育職能,而想要落實這一職能,需要不斷優化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首先,傳統的航空類博物館往往是借助展品、文字和圖片來傳遞知識,參觀者只能被動觀看,而在虛擬現實技術的加持下,參觀者可由被動向主動轉化,例如,參觀者可直接體驗飛行過程,這可以激發參觀者的興趣,進而使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同時,參觀者的自主探索也能得到支持。其次,虛擬現實技術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教育過程置于更廣闊的空間內,例如,在介紹航空歷史時,選擇航空實驗室或飛行訓練場能夠營造氛圍,但航空歷史有上百年時間,如果將教育地點固定,會影響參觀者的學習效果,而在虛擬現實技術的支持下,參觀者可以親身經歷每一個歷史事件,這樣不僅能夠突破空間限制,將博物館帶到參觀者身邊,還能夠讓參觀者身臨其境地了解航空歷史。此外,虛擬現實技術還能使教學方式得到豐富。在航空類博物館中,口頭講解通常是講解員的常用教學方式,而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設計互動性更強的教學模塊,如模擬飛行操縱、飛行器拆裝等,讓參觀者親身參與其中,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多個感官去學習和體驗,進而增強學習效果。
三、虛擬現實技術在航空類博物館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一)虛擬現實游戲化體驗
1. 制作逼真的飛行模擬器
要制作逼真的飛行模擬器,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步驟:第一步是確定目標和需求。了解航空類博物館的主題和展品,明確游戲化體驗的目標和需求,為飛行模擬器的設計提供指導;第二步是收集相關資料和數據。研究不同類型的飛行器、航空器件和航空歷史,了解其特點、性能和操作方式,并收集飛行器的飛行數據、圖像和視頻資料,以及航空歷史相關的資料和圖片;第三步是設計虛擬飛行器的外觀和內部結構。根據收集資料,繪制飛行器的外觀圖,包括機翼、機身、尾翼等部分的形狀和比例,同時要考慮內部結構,包括駕駛艙和儀器面板的布局和設計;第四步是編寫飛行模擬器的程序代碼。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平臺編寫飛行模擬器程序代碼,并根據飛行器的特點和性能,模擬其飛行動力系統、操縱系統和其他相關系統的運行和響應;第五步是制作逼真的飛行場景和視覺效果。根據航空歷史和地理環境,繪制飛行場景,包括起飛點、目的地、飛行路徑等,還要添加逼真的天氣效果,如陽光、云層、風等,增加游戲體驗的真實感;第六步是開發飛行模擬器的交互功能。設計駕駛艙的控制面板和手柄,使玩家能夠操縱飛行器的姿態、速度、方向等,并提供適當反饋,如震動、聲音和光線變化,增強玩家的參與感和沉浸感;第七步是測試和優化飛行模擬器。進行多次測試,驗證飛行模擬器的表現和可靠性,而后根據測試結果優化程序代碼,追求更好的視覺效果和交互功能,確保模擬器能夠提供逼真的飛行體驗。
2. 提供虛擬飛行體驗
虛擬飛行體驗旨在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模擬真實飛行過程,使參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飛行的刺激和樂趣。而要想提供更好的虛擬飛行體驗,設計者要基于不同類型的飛機構思設計策略,如戰斗機、直升機、客機等,以滿足不同參觀者的飛行體驗需求。在機型確定的大框架下,設計者需要選擇相對應的VR設備,如VR頭盔、手柄等,確保參觀者獲得更逼真的駕駛感受。同時,為增強虛擬飛行的樂趣和挑戰性,博物館可設計一系列任務關卡,如穿越惡劣天氣、執行特殊任務等,這樣的游戲元素可以激發參觀者的興趣和參與度,使虛擬飛行更具有互動性和可玩性。除此之外,為提供更細致的虛擬飛行體驗,博物館可以通過聲音、震動和風力等技術手段增強參觀者的感官體驗,例如,在飛行器起飛和著陸時,通過模擬座艙內的震動和聲音,使參觀者可以直接感受飛行的震撼和沖力,也可通過模擬風力和空氣流動,讓參觀者感受到飛行中自然環境的變化。
(二)虛擬現實展覽與互動
1. 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展示航空歷史
在航空類博物館設計中,使用虛擬現實技術打造航空歷史展示平臺,可以創新互動參觀方式,幫助參觀者更好地理解航空歷史。具體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基于歷史事件創設相應的環境與氛圍,以便參觀者深入其中體會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也能轉化為主人公角色,去參與歷史事件發生的每一個環節;另一方面是塑造沉浸式敘事性內容,如可在虛擬空間中引入故事內容,以“娓娓道來”的方式讓參觀者體驗環境氛圍,并通過傾聽,學習相關知識。
2. 設計互動游戲
通過參與互動游戲,能夠使參觀者打開心扉,使其受到更深層次的教育。依托虛擬現實技術制作的游戲內容更具沉浸性,參觀者不僅能深度參與,還能在互動中獲得良好體驗。例如,參與飛行模擬游戲時,參觀者能親身感受到飛行的刺激和挑戰,而在刺激之余,參觀者逐漸會獲得對飛行器控制、操縱以及飛行原理的更深入認識。而互動游戲要想發揮作用,不僅要有趣還要具有挑戰性。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打造有挑戰性的關卡,例如,要求參觀者在有限時間完成某機械的組裝,可以先進行圖片式的拼接,讓參觀者了解基本原理和組裝步驟,而后進入到“真實”的組裝場景中,要求參觀者按照組裝步驟去實施每個程序。“真實”組裝過程和理論知識是有差異的,通過這種活動能鍛煉參觀者由理論到實踐的轉化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參觀者可以邀請其他人合作,共同完成組裝任務
(三)虛擬現實航空類博物館教育
1. 創造沉浸式學習環境
依托虛擬現實技術創造沉浸式學習環境,可以為航空博物館發揮教育職能提供有力支持。首先是通過精細模擬和建模,再現真實的航空場景,將不同年代的飛機、機場和飛行器等展現給參觀者,讓他們目睹歷史上的飛行場景,進而深入了解航空發展的歷程;其次是結合互動體驗優化操作界面,例如加入互動元素,如手勢識別、體感技術和虛擬操作界面等,使參觀者能主動參與到航空學習中,并能基于自身需求獲取相應內容。沉浸式學習環境的創設離不開視覺與聽覺感受,為此,可利用多媒體技術打造引人入勝的故事,并搭配音頻、視頻、圖像等元素使得故事內容更為引人注目。
2. 為觀眾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
航空博物館是人們深入了解航空歷史和技術發展的重要場所,而依托虛擬現實技術,航空博物館能夠向參觀者提供多樣化學習資源,讓觀眾獲得更豐富、更深入的教育體驗,以及更高的教育效果。一是飛機技術原理資源。飛機技術原理是復雜的,而在虛擬現實技術支持下,這些原理能以直觀可見與可操控的模式進行呈現,進而讓觀眾獲得更深入理解,對飛機原理更好掌握。二是飛機訓練學習資源。很多參觀者都有“飛行夢”,并且不只是簡單地上天體驗飛行過程,還要真正學會開飛機。這類資源可為參觀者學習飛機駕駛技術提供幫助,而且依托虛擬現實技術,參觀者不只是學習理論內容,還能進入虛擬機艙中去觸摸操作桿,并按照理論內容學習操作技術。三是航空歷史和文化學習資源。這類資源是以呈現航空歷史發展和當前發展成果為目標,依托虛擬現實技術航空博物館可以創建虛擬歷史場景,讓觀眾穿越時空、了解航空歷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讓觀眾進入包括飛行器、發動機和裝備在內的航空展區,并在虛擬環境中觀看飛機的演進過程和重要的航空里程碑。同時,這類學習資源還能在國家對比上下功夫,讓參觀者能夠了解不同國家的航空文化和飛行傳統,進而拓寬自己的視野和知識廣度。
參考文獻:
[1] 谷月. 虛擬現實技術加速賦能工業制造[N]. 中國電子報,2023-11-03(06).
[2] 王苒伊. 淺談虛擬現實技術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中的運用[J]. 絲網印刷,2023(20):122-124.
[3] 葉劍青. 虛擬現實技術在展館設計中的創新及應用[J]. 商展經濟,2023(20):11-13.
[4] 劉星宏,許陽,郝冠南. 虛擬現實技術在融媒領域中的應用與實踐[J]. 新聞戰線,2023(20):13-15.
[5] 袁筱峰. 基于用戶體驗的虛擬航空博物館設計[D]. 沈陽: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