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磁州窯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民間窯場,以其粗獷豪放、簡約質樸的繪畫之風形成特有的藝術風格。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是磁州窯在宋末創燒“白地黑繪”裝飾藝術的基礎上創制的新的彩飾品種,品類豐富、題材多樣。本文以峰峰磁州窯歷史博物館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展中的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展品為研究對象,來闡述對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的幾點認識。
關鍵詞:峰峰磁州窯歷史博物館;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展;研究認識
一、展覽概況
2023年2月底,由邯鄲磁州窯學會、峰峰磁州窯歷史博物館、峰峰礦區文物保護中心聯合舉辦的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展開展,共展出峰峰礦區臨水、彭城窯址發掘出土的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標本233件(片)、公私博物(藝術)館和民間收藏的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精品195件(套)。展覽旨在通過窯址、窖藏、紀年墓發掘出土器物標本和民間收藏的實物資料,為人們提供一場立體反映金代多彩瓷器品類概貌、裝飾藝術及北方民眾生活百態的視覺盛宴,并以此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文物活起來。展覽共分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滏漳溢彩
此單元以圖版和實物形式展示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的考古發掘成果。20世紀30年代以來,古陶瓷專家和文保機構先后在今峰峰礦區滏陽河源頭發現了彭城鎮富田、和泉、半壁街、爐上和臨水鎮汽車一隊、三工區、熱電廠等諸多窯址,發掘出土大量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殘片標本,還在臨水鎮城區內先后發掘了金代磁州窯五彩瓷塑像窖藏和紀年墓。位于磁縣境內漳河流域的觀臺窯址三次考古發掘也都出土了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標本。
第二單元:館舍生輝
本單元以圖版和實物形式重點展出峰峰磁州窯歷史博物館、磁州窯藝術館、磁州窯傳習博物館、河北省磁州窯藝術館等公私博物(藝術)館收藏的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這些館藏器物大多出土于磁州窯臨水、彭城等古瓷窯址、窖藏、紀年墓及周邊城市遺址,有的則屬于重要海外回流器物。其中,包括目前國內最為高大精美的窖藏金代磁州窯五彩釋迦佛塑像、曾參加英國倫敦國際大展的“磁州臨水焦家造”金代磁州窯五彩托寶天王塑像等聞名海內外的藏品。這些色彩絢麗、熠熠生輝的典藏器物,代表了國內外館藏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的最高水平。
第三單元:民間遺粹
本單元以圖版和實物形式主要陳展邯鄲磁州窯學會會員及民間藏家所藏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和標本。器物造型有碗、盞、盤、缽、瓶、枕和各類人物、動物塑像,涵蓋了紅綠彩、紅黃彩、紅綠黃“三彩”和釉下釉上彩飾結合的“五彩”瓷塑等金代磁州窯多彩裝飾品種。其中,不少大型塑像還在重要部位飾以金彩,有的則施以絞釉、粉繪等特殊工藝,更顯得富麗華貴、美輪美奐。經與窯址、紀年墓出土器物標本比對、甄別,這部分器物符合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的造型及胎釉、彩飾特征,成為研究鑒賞金代磁州窯多彩裝飾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
第四單元:四表流光
此單元以圖版和實物形式展示磁州窯中心地區以外周邊地區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燒造的盛行,其精美制品及燒制工藝勢必影響和波及周邊地區的陶瓷生產。考古研究表明,金代山西長治八義窯多彩瓷器就受到磁州窯燒制技藝的影響。金代生產多彩瓷器的還有河南禹州扒村窯、修武當陽峪窯、豫北鶴壁窯、山東淄博窯等多處窯場,它們或受磁州窯影響,或是在與磁州窯的相互交流中發展起來,共同創造了金代北方多彩瓷繪藝術的繁榮,并直接影響了元明清景德鎮紅綠彩、青花五彩、斗彩及粉彩瓷器,乃至鄰國越南、日本多彩瓷器的生產。
二、關于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
磁州窯是我國北方著名的民間窯場,以其粗獷豪放、簡約質樸的繪畫之風形成特有的藝術風格。“紅綠彩與五彩,是金代磁州窯創燒的中國最早的多彩瓷器。”①它是磁州窯在宋末創燒“白地黑繪”裝飾藝術的基礎上創制的新的彩飾品種,品類豐富,題材多樣,涉及花鳥山水繪畫、詩詞民俗書法、宗教神祇、戲劇人物彩塑等諸多方面。金人入主中原后,宋士大夫審美受到外來因素的強烈沖擊,且金代中期社會政治穩定、經濟文化繁榮、士庶追求奢華,多色彩繪瓷器應運而生。從工藝角度來講,它是磁州窯在創制“白地黑繪”裝飾藝術的基礎上,借鑒宋遼低溫三彩及民間紅綠彩繪的技法于金代中后期創燒而成。包括紅綠彩②、紅黃彩③、“三彩”④、紅綠黃黑(金)“五彩”⑤、紅綠黃,以及彩繪雕塑等多個裝飾品種。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的創燒,實現了工藝上由“單色”向“多色”、“釉下彩飾”向“釉下釉上結合”及“彩繪雕塑融合”的演進,體現了大眾審美由“水墨清韻”向“多彩艷麗”的轉變。“它深刻影響和引領了景德鎮元代紅綠彩及明代五彩、斗彩等彩繪瓷的發展,被譽為‘中國陶瓷工藝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⑥,甚至對世界彩繪瓷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陶瓷發展史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考古研究表明,宋金元磁州窯的中心窯場有兩處”⑦:一處是位于滏陽河源頭今邯鄲市峰峰礦區臨水、彭城一帶窯場,一處是位于漳河流域河北磁縣、冶子一帶窯場。“自20世紀以來,古陶瓷專家、學者和文物考古機構先后對上述窯廠進行了多次考古調查,發掘多處燒造金代紅綠彩與五彩瓷器的窯址。”⑧2002年5月底6月初,邯鄲市文物保護研究所、峰峰礦區文物保管所聯合組隊在原峰峰礦務局第三工區居民區基建工地進行了搶救性發掘。考古簡報指出:“其最引人注目的是多彩瓷作坊、料池、大量紅綠彩和五彩瓷器標本及礬紅顏料、煅燒團球料的發現。殘器標本數以萬計,以人物塑像為主”⑨“第四期⑩,本期所見瓷器產品的數量和品種最多,裝飾技法也最豐富,屬本窯址瓷器燒造的鼎盛時期。其特點是,除白、黑主體釉色外,新出現黃釉、綠釉和紅綠彩等”“彩釉器:皆為殘片,包括黃釉、綠釉、紅綠彩等,并以紅綠彩出土量最多”“金代的遺物最為豐富,尤其是其中的紅綠彩產品,堪稱磁州窯系同類產品中的翹楚”? 。2010年1月—2月,峰峰礦區文物保管所在彭城半壁街瑞興花園建筑工地進行了搶救性清理工作。“在其中1座直徑只有 1.7 米的小型窯爐周邊,出土了一批金代五彩瓷俑像殘器及模具標本,以及三枚‘泰和重寶銅錢,推測這是一座用來二次燒制低溫釉上紅綠黃彩的金代窯爐。其后,還在附近的瑞興花園建設工地發現燒造多彩瓷器的窯址,并出土一批標本。”? 同時在該小區1號樓地基H3灰坑出土了金代磁州窯五彩人物塑像及標本;漳河流域觀臺窯址在1958年、1960—1961年、1987年三個時間點均有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出土。
此外,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滏陽河源頭峰峰礦區窯場還發現了窖藏和紀年葬出土的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1972年在峰峰汽車隊窖藏出土的一組一佛二菩薩二天王二弟子一鋪七身像,器型高大,形象生動,“在存世的紅綠彩塑像中為罕見之作”。? “1989年5月,峰峰礦區農電局南側家屬樓工地發現了一座墓志銘為‘泰和二年八月十三日亡過崔仙奴的金代墓葬”? ?,出土一方磚墓志銘和5 件五彩瓷俑像:形體最大的仰臥綁腿童子俑像、抱狗站立男俑像、坐鼓女俑像、騎鼓女俑像,挾盒站立男俑像。同時期在磁州窯中心窯場、民間藏品中還發現了一批金代磁州窯多彩瓷繪款識標本,如“磁州臨水焦家造”“臨水鎮安家記”“李家造”“焦三”等。其中,位于滏陽河流域的金代磁州臨水—彭城窯場燒造的五彩人物瓷塑像,器型高大、造型準確、神態生動、裝飾精美、色彩斑斕,代表了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燒造的最高藝術成就。
三、 認識
1.用“金多彩”取代原來將多色彩繪瓷統稱為“紅綠彩”的說法,更能準確地表達多色彩繪瓷的裝飾技法、工藝特征。如此次展覽的命名為“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展”,展覽涉及紅綠彩、紅黃彩、紅綠黃黑(金)“五彩”、紅綠黃等“金多彩”瓷器品種,展品皆按上述品種分類命名,改變長期以來按照“磁州窯的裝飾品種及其流行時代”? 等文章中總結的裝飾技法對白地紅綠彩的命名方式。? 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原會長馮先銘在 20世紀 90 年代出版的《古陶瓷鑒真》? ? ? 之“宋元磁州窯”部分中指出:“瓷俑除紅綠黃彩外,帽、發、須、眉、眼、靴等部位用黑彩,這是我國最早的多彩瓷器,有‘宋五彩之稱。”這是現當代陶瓷文獻中最早提出磁州窯“五彩”瓷器名稱,并明確將其與“紅綠彩”工藝相區別的論述。? ?同時參考邯鄲磁州窯學會會長龐洪奇先生在《磁州窯紅綠彩與五彩瓷器》一書中對五彩瓷器的定義:“五彩是以釉下高溫黑彩與釉上低溫紅綠黃彩共同裝飾為特征的瓷器。燒制工藝:先在施化妝土的胎體上以黑彩繪出人物的五官和衣紋褶皺、鞋帽裝束或花卉紋飾輪廓等,再上透明釉入窯燒成高溫釉下白地黑彩瓷器;然后在其上施以紅、綠、黃彩,二次入窯低溫燒制而成。”此次展覽將窖藏出土的金代磁州窯紅綠彩釋迦牟尼佛像、墓葬出土的金代磁州窯紅綠彩綁腿男嬰等典型器物以及同類工藝器物重新命名為“金代磁州窯五彩釋迦牟尼佛像”“金代磁州窯五彩綁腿男嬰”等,是磁州窯中心窯場區域博物館展陳此類器物命名的首次嘗試,使觀眾更能形象生動地了解“紅綠彩”只是多色彩繪瓷器的一種,與紅黃彩、紅綠黃“三彩”、紅綠黃黑(金)“五彩”等多色彩繪瓷無論在制作工藝上還是裝飾技法上均有所區別。采取此法命名,不僅為方便學術交流和研究,而且能形象地點明金代磁州窯五彩瓷器的裝飾技法,從而有助于磁州窯多色彩繪工藝的傳播和普及。
2.新發現的一批多彩瓷器款識題記,為判斷其創燒年代、窯口和產品流通、市場營銷情況提供了實物依據。展覽中“金代磁州窯多彩款識與題記”展品標本數量多,種類多樣:⑴以礬紅顏料書寫的“磁州臨水焦家造”“□水鎮□□造”“□承安五年記□□中彭城焦三造”; ⑵以黑彩在化妝土上書寫的“李家造”;⑶以黑彩釉下書寫的“□承安五年記□□中彭城焦三造”“磁州張□□”“焦家造 焦二記”(后三字模印); ⑷模印陽文“焦二記”“焦二造”“焦三”“申”“申二”“高一”“高小二”;⑸模印陰文“焦三”等。”? ?磁州窯宋金元“白地黑繪”瓷器款識與題記通常以窯戳、黑彩在瓷枕、瓷器上進行標記,作坊以張家造、王家造為大宗。金磁州窯多彩瓷器款識與題記在窯戳模印、黑彩基礎上,增加有紅彩,如“磁州臨水焦家造”;作坊除“……造”外,增加了“……記”,如“安家記”“焦二記”,體現了宣傳手段創新、形式的多樣化;出現了地名加作坊姓氏款識,如“臨水鎮安家記”“磁州張□□”“磁州臨水焦家造”,為研究宋金時期轄區的劃分提供了參考;出現了年號加作坊姓氏款識,如“□承安五年記□□中彭城焦三造”,提供了該件金代磁州窯“焦三”燒造多彩瓷繪制品的具體年代——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可說明磁州窯臨水—彭城窯場燒造多彩瓷器的年代應不晚于承安五年;作坊新出現了“焦三”“申”“申二”“高一”“高小二”等,說明知名作坊增多,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暢銷。
3.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窯址遺存豐富、燒造質量高。展覽中展示了漳河流域磁州窯觀臺窯址三次發掘出土的多彩瓷繪制品,如河北省文研所收藏的1958年觀臺窯址出土的金代磁州窯五彩弟子像、金代磁州窯五彩佛像,1960年觀臺窯發掘出土的金代磁州窯五彩抱狗仕女立像。尤其是圖文并茂地展示了近年來在滏陽河流域磁州窯中心窯場臨水窯址、彭城窯址、爐上窯址集中發掘采集的窖藏、紀年墓等器物及標本和多處窯址遺存。如臨水窯址:在金泰和二年(1202)崔仙奴墓出土的金代磁州窯五彩仰臥綁腿童子俑、金代磁州窯五彩抱狗站立男俑像、金代磁州窯五彩坐鼓女俑像、金代磁州窯五彩騎鼓女俑像、金代磁州窯五彩挾盒站立男俑像、窖藏出土的一佛二菩薩二天王二弟子五彩瓷塑像、具有代表性的金代磁州窯紅綠彩小碗、以人物塑像為主的金代磁州窯五彩瓷器標本等;民間私人收藏的峰峰礦區臨水三工區窯址出土的金代磁州窯五彩男相觀音像、峰峰礦區臨水窯址發掘的金多彩礬紅顏料、煅燒團球料以及作坊遺存。如彭城窯址:金代磁州窯五彩騎鼓男童(半成品)及模具、金代磁州窯五彩仕女立像(半成品)以及代表性的多彩瓷器標本等、彭城半壁街發掘的金代磁州窯多彩小型烤花窯爐遺存。如爐上窯址發掘、采集的金代磁州窯五彩人物塑像及代表性的多彩瓷器標本等。展覽展示器物之精、體量之大,形象生動地再現了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燒造規模巨大、窯址遺存豐富。最突出的特點是金代磁州窯五彩瓷塑像器型高大、胎質細白、胎體輕薄、釉色光潤、色彩鮮艷,人物俑像造型準確、神態生動、裝飾精美。如臨水窖藏出土的釋迦佛坐像,胎質白、胎體薄、造型精美,是國內外已知金代多彩瓷器中的最大者;邯鄲私人收藏的金代磁州窯五彩托寶天尊塑像,顏色鮮艷、制作精美,與臺灣鴻禧美術館所藏托寶天尊像同為已知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塑像中的精品。
四、結語
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展覽展現了金代磁州窯非凡的工藝創新、璀璨的彩塑藝術、厚重的彩飾文化和輝煌的歷史成就,進一步加強了對金代磁州窯多彩瓷器研究、展示、交流,必將促進磁州窯藝術的傳承、創新和發展。
(感謝邯鄲磁州窯學會會長龐洪奇先生對本文的悉心指導)
注釋:
①江建新.紅綠彩的燒造年代及對元代景德鎮窯的影響[C].//深圳博物館.中國紅綠彩瓷器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②紅綠彩:是在化妝白瓷燒成后,用含鉛的紅、綠顏料繪以紋飾二次入窯,經800℃左右低溫以氧化焰燒制而成。其紋飾大多采用紅彩勾勒紋樣輪廓線,內填繪綠彩,以紅彩繪主紋、綠彩為輔紋;亦有個別紋飾采用中國畫沒骨技法,不勾邊線,直接用紅、綠(黃)兩色渲染而成。參見周麗麗.關于磁州窯幾個問題的探討[C].//中國古陶瓷學會.中國古陶瓷研究·第十六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61.
③紅黃彩:多在化妝白瓷上以紅、黃兩彩裝飾盤、碟等生活器皿。其紋樣往往在器皿口沿或內壁繪以數道紅(細線)、黃(帶狀)相間的弦紋,內底主紋飾繪以紅彩勾勒輪廓、內填黃彩的花卉紋;有的則以紅彩或黃彩書寫詩句。參見龐洪奇.磁州窯紅綠彩與五彩瓷器[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22.
④三彩:主要是指在化妝白瓷上以低溫紅、綠、黃三彩裝飾碗、盤、缽等小件器物的瓷繪制品。其紋樣多采用勾勒填彩及勾勒填彩與沒骨畫法相結合的技法。另有少量釉下黑彩與釉上紅、綠彩相結合的三彩器,多為小件俑像或碗盞。參見龐洪奇.磁州窯紅綠彩與五彩瓷器[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22.
⑤五彩:是以釉下高溫黑彩與釉上低溫紅綠黃彩共同裝飾為特征的瓷器。燒制工藝:先在施化妝土的胎體上以黑彩繪出人物的五官和衣紋褶皺、鞋帽裝束或花卉紋飾輪廓等,再上透明釉入窯燒成高溫釉下白地黑彩瓷器;然后在其上施以紅、綠、黃彩,二次入窯低溫燒制而成。參見龐洪奇.磁州窯紅綠彩與五彩瓷器[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22.
⑥馮先銘.古陶瓷鑒真·宋元磁州窯[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⑦同⑥.
⑧龐洪奇.磁州窯紅綠彩與五彩瓷器[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22.
⑨同⑧.
⑩根據地層疊壓、打破關系及出土遺物的變化,我們將本次臨水鎮瓷窯址所發現遺存分為五期:第一期,上限可以早至北朝晚期,下限當不晚于隋代;第二期,年代應較前者略晚,可能約當于天寶年間之后的唐代中晚期;第三期,大體年代約在宋末金初;第四期,大體為金代;第五期,定本期年代約相當于元代。
邯鄲市文物保護研究所,峰峰礦區文物保管所.河北邯鄲臨水北朝至元代瓷窯遺址發掘簡報[J].文物,2015(08):30-57+2+1.
同? ? .
同⑥.
秦大樹,李喜仁,馬忠理.邯鄲市峰峰礦區出土的兩批紅綠彩瓷器[J].文物,1997(10):30-35+63+98-99.
同? ? .
馬忠理.磁州窯的裝飾品種及其流行時代[J].文物春秋,1997(S1):67-80.
白地紅綠彩:在高溫燒成的白瓷或已釉下點過黑彩(如眼、眉、衣紋、座臺等)的白瓷上,再以紅綠黃彩繪于其上,再二次入窯低溫燒(烤)而成.
同⑥.
同⑥.
同⑥.
作者簡介:
張軍紅(1975—),女,漢族,河北邯鄲人。本科學歷,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文物保護中心文博館員,研究方向:文物保護、博物館陳列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