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康 代瑩瑩 謝飛鳳 季群 趙瑞 陳開地
[摘要]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是學術期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播醫學研究成果、推動醫學研究發展方面肩負重要責任并發揮重要作用。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涉及的醫學領域眾多、范圍較廣,相應的欄目設計既要體現不同的學術內容,又要體現不同專業和不同學科的特點。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應根據學科內容或者文體屬性,緊扣辦刊宗旨,明確讀者定位,通過欄目設置和編排吸引讀者和作者關注,并策劃和創新特色欄目內容,以加強期刊和讀者、作者的互動,提升期刊核心競爭力,打造精品期刊。
[關鍵詞]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科普專刊;特色欄目;策略分析
醫學期刊是發布醫學臨床實踐和科研成果的傳播平臺,擔負著重要的社會職責和行業使命。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涉及多個醫學領域,如臨床醫學、影像醫學、基礎醫學、檢驗醫學、教育醫學等。其不只是醫學信息發布平臺,也在臨床實踐交流和科研成果推廣中發揮重要的作用[1]。隨著醫學研究不斷深入,各專業性期刊大量涌現,期刊市場劃分也越來越細[2]。目前,部分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的欄目設置大同小異,缺乏特色,難以與其他期刊形成區隔。
因此,就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如何擺脫目前困境這一問題,文章從特色欄目建設策略方面進行分析。
一、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特色欄目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醫學包含眾多學科,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也包含眾多門類,若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對醫學各個學科的內容未采取一定的規則進行編輯,就會使讀者產生雜亂無章的感覺,不利于期刊整體發展,也無法彰顯期刊的風格、特色和風貌[3]。欄目是一本期刊的基本綱要,并不是簡單地對期刊內容進行分類,而是整個期刊內容的重要框架和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期刊的整體規劃、內容安排和運營方向。
因此,期刊欄目建設要體現自己的特色和風格。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的欄目不僅要體現期刊的整體設計特色以及辦刊人的實力水平,更應體現期刊在學術界的地位[4]。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需要精心設計欄目,結合辦刊方針和宗旨,科學合理地組合編排內容,建設有別于其他期刊的突出自身優勢的特色欄目。
二、欄目設計原則
學術期刊既要體現不同的學術內容,又要體現不同專業和不同學科的特點,進而體現期刊的社會功能[5]。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應結合學科類型和策劃要求,設計不同類別的欄目。其欄目結構應科學合理,既要避免雷同或者公式化,又要體現欄目內涵,還要通過欄目劃分不同的學術版塊,反映期刊的功能、思想和特色。其欄目設置也需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突出期刊特色,讓讀者真正受益。因此,在設計欄目時,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需要全面考量和分析,并遵循一定的原則。
(一)突出創新性和時效性原則
期刊欄目設計分為總體設計、年度設計和當期設計。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應依據每年學術報道任務進行欄目總體設計,并在此基礎上實施年度設計,再依據每期實施重點進行當期設計。對一些非固定的欄目,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滿足讀者現實需求。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也應與時俱進,設置急需欄目,如其在新冠疫情期間開設相關欄目,刊登疫情防治、研發等最新的內容[6],以便讀者及時獲取疫情相關信息。
(二)堅持辦刊宗旨和方針原則
任何一本期刊在創立之初就有其辦刊宗旨和方針,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的欄目整體設計方向應體現辦刊宗旨、方針以及學術的創新性,也應符合國家醫藥工作的重點[7]。其欄目設置應層次分明、突出重點,體現系統性、合理性和科學性,如其既可增設具有適用性的期刊內容,也可增加學術論壇類等體現學術民主性的內容。
(三)遵循讀者需求原則
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需要貼合科研實際和臨床需求,為科研人員和臨床工作人員提供理論依據或者參考[8],對解決科研難題或者研究臨床重點問題起到指導和推動作用。每一本期刊都有其相應的讀者群體,其需要對目標讀者的特點、喜好以及需求有一定的認知[9]。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在設計欄目時要結合讀者需求,以讀者需求原則來衡量欄目設置的必要性。
(四)突出特色原則
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需要設置特色欄目,結合目標讀者特點和期刊特色,精心策劃,銳意革新。特色欄目是反映期刊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期刊成為精品的重要決定因素[10],有利于期刊持續健康發展,提升競爭力和美譽度。
三、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專題欄目的建設
欄目或按學科分支法、或按文章體例劃分,抑或兩者相結合。以往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的欄目是按照文章體例來劃分的,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按照文章體例劃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過于籠統,導致期刊文章分類不夠精細,使大部分文章只集中于少數欄目,造成整個期刊編排出現偏頗、缺乏綜合性[11]。同時,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的醫學文章種類較多、覆蓋面較廣,在一定程度上容易缺失固定的讀者群[12]。因此,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應設立專題欄目,展現自身特色,增強期刊可讀性,以提高醫學相關工作人員等讀者的關注度。
(一)定向專科化
目前,部分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每年選擇部分專科進行組稿刊發,即將綜合性期刊部分專科化,這在一定程度上使期刊存在內容集中于幾個專科、缺乏連續性的問題,相比專科期刊既缺乏優勢,又未充分體現自身特色。因此,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應科學、合理設置專題欄目,結合自身特色,嘗試定向專科化。例如,其可就一個涉及面較廣的問題引發討論,并組織各個專科加入和開展討論。其也可就抗生素的應用等具體問題組織更為廣泛的討論,延伸該問題與很多專科的關系,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結果[13]。
(二)設置熱點問題專題報道
一些公共衛生問題和熱點也是期刊提升自身影響力的重要機會[14]。如針對新冠疫情,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可組織相關專家、臨床工作人員對相關內容進行深入報道,并發布專刊。熱點問題的專題報道對讀者來說具有重要價值,可引發讀者強烈反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期刊的社會效益。
四、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欄目設置的優化
(一)明確欄目功能,提高欄目設置針對性和表達力
欄目既是期刊的骨架,也是期刊的特征,它既可將各類的獨立文章串聯起來,又能將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綜合性期刊做到雜而不亂、協調有序,進而表達期刊的辦刊宗旨、內容定位、功能以及編輯思路等,最終吸引讀者,推廣期刊[15]。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欄目設置應具有讀者針對性,也應符合辦刊方向。例如,某一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的定位為為醫療醫藥衛生工作者和醫學教育工作研究者服務,并細分讀者,分別設立《藥學研究》《護理學研究》《臨床醫學研究》《公共衛生》《衛生管理》《衛生技術與方法》《婦幼衛生》欄目[16]。其欄目設置具有針對性和明確標識,達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二)體現專業性,彰顯期刊特色和個性
由于醫學系統龐大,具有眾多專業分支和學科,且從事不同研究和專科工作的人員具有不同的需求,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刊登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較為繁雜,部分刊名缺乏直觀明確性[17]。因此,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應最大限度地發揮欄目提示作用,按照學科內容進行欄目設置,體現專業性,使期刊內容便于讀者查詢和檢索,也幫助作者精準投稿,回應各方需求,從而彰顯期刊特色和個性。
同時,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通過設置學科內容,也能很好地建立期刊的結構體系,確保文章的編排更加井然有序[18]。具有專業特征的欄目設置更能體現期刊特色、個性和重點,增強期刊對讀者和作者的吸引力。例如,某一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的欄目均側重實際醫學研究方向和特色,其《論著》《綜述》等欄目則更能體現期刊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滿足學科間交叉的需求。可見,欄目設置與學科內容劃分相結合,并同時運用多種方法,也可以從多角度、多方面增強欄目設置的作用[19]。
五、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特色欄目建設的探索
(一)開闊視野,不斷創新欄目設置
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的欄目設置應從不同角度設置和創新,不局限于滿足讀者的美學欣賞、涉獵新奇等心理。例如,《柳葉刀》的三分之一欄目是社科類期刊內容[20]。《細胞》的《前沿》欄目下設三個子欄目,其中通過Correspondence讀者可對期刊內任何一篇文章發表評論,積極參與到期刊的內容中[21]。知名傳染病期刊Emerging In Fectious Disease(EID)的Another Dimension欄目鼓勵作者發表散文、文學小故事或者詩歌,要求內容不僅具有醫學價值,也具有文學價值。這些欄目既根據學科內容或者文體屬性設置,又將兩者相結合,如有些期刊設置了《腫瘤特色》欄目[22]。總而言之,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欄目設置既要體現欄目的表達力和組合力,也要增強欄目的吸引力和活躍性。
(二)增強社會效益,設置科普特色專欄
當前,人們日益追求美好生活,其中不斷追求高質量、有尊嚴和體面的生活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強烈呼聲[23]。民眾對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建設幸福健康的生活更是當下國家和人民的共同需求。
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是專業知識的供應者,具備先天科普條件,所提供的信息和知識也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同時,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的學科內容專業性較強,對普通民眾來說存在一定的理解難度。因此,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開設科普特色專欄應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民眾介紹醫學知識和技術及相應的研究成果,打造滿足民眾獲取保健知識等相關需求的普及平臺,為全民保健打下堅實基礎。
1.以傳播效果為依據,創設科普內容
在開設科普特色專欄時,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應結合社會熱點話題創設科普內容,擴大傳播效果,使科普內容具有啟發性、操作性。例如,其可針對現代年輕人出現的疲勞、亞健康等狀況進行分析,為人們日常生活構筑健康基石。其也可根據目標讀者可能遇到的疾病困擾開設科普專欄,通過圖解形式科普簡單可操作的內容,提高科普實操性。其還可根據發生的現實事件組織科普內容,給人們以提前疏導和現實警示。
2.以傳播內容為依據,擴展科普范圍
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可設立不同標簽的科普內容。例如,其可針對不同群體推薦不同運動方式,科普一些熱門健身方式的利弊。其也可為大眾分析和解答問題,指導大眾選擇適合自己的健身方式。
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也可根據讀者的反饋,調整科普內容、思路和方向,加強與一線工作人員的聯系,增強稿件權威性和專業性。例如,其可從醫患關系、就醫困擾等方面不斷拓展、豐富內容寬度和厚度,并增加與讀者的互動,向讀者征集與健康、治療等相關的話題,引發大眾思考和討論,讓讀者對治療和健康有更為深入的認知,從而助力全民健康。
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還可設立科普特色專欄,將科研成果轉變為科普化、大眾化的科普圖文在民眾中傳播,提升全民健康知識素養,并組織科普特色專刊,提高期刊社會效益,滿足民眾對健康知識的需求。
六、結語
在當前期刊競爭越發激烈的情況下,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如何獲得優秀作者投稿、提升期刊質量、吸引讀者,是業界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同時,欄目設置是期刊吸引讀者、作者的重要因素。因此,醫學綜合性科技期刊需要緊扣辦刊宗旨、明確讀者定位,勇于探索和創新,根據讀者、作者等需求調整欄目,在欄目設置中體現期刊特色,從而增強期刊核心競爭力,打造精品期刊。
[參考文獻]
[1]王雅琢,戴良科,歐一平.新形勢下地方綜合性醫學期刊應創新辦刊思路:《山東醫藥》北京編輯部組稿實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04):626-629.
[2]孫昌朋,林萍,郎朗,等.打造中文品牌科技期刊的策略與方法:以《南方醫科大學學報》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0(03):331-336.
[3]張曉輝.醫學科技期刊打造特色品牌欄目路徑探索:以《中國醫院》雜志為例[J].傳媒論壇,2020(02):99-100.
[4]賀光軍,顧立萍,李曉倩.科學設置欄目打造醫學期刊品牌:兼談《磁共振成像》欄目設置[J].磁共振成像,2019(06):479-480,478.
[5]彭芳,金建華,董燕萍,等.加強欄目策劃提升學術影響力:基于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Q1和Q4區間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0(01):32-38.
[6]徐少卿,舒安琴,唐強虎,等.醫學科技期刊新媒體運營實踐探索:以《國際檢驗醫學雜志》檢驗醫學新媒體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1(04):487-492.
[7]劉原.《大眾醫學》七十年(1948~2018年):創辦溯源、讀者目標定位、欄目設置分析[J].今傳媒(學術版),2020(04):140-142.
[8]楊明,張麟,陳巍,等.媒介融合時代醫學期刊多元化辦刊模式探討:以《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為例[J].出版與印刷,2019(02):53-57.
[9]王麗,王洪奇.《中國醫學倫理學》期刊文獻分析研究:紀念《中國醫學倫理學》雜志創刊30周年[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8(08):974-976.
[10]嚴征,文箐潁,喻馨蘭,等.2016—2020年《貴州醫科大學學報》期刊影響力及論文作者特征的相關因素[J].貴州醫科大學學報,2022(02):209-216.
[11]李文林,張云,楊麗麗.民國中醫藥期刊欄目內容整理與學術價值分析:以江蘇地區館藏為例[J].中醫文獻雜志,2019(06):20-26.
[12]劉洋,李娜,趙娜,等.《協和醫學雜志》新媒體開展知識類視頻內容傳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2(06):719-728.
[13]齊孝聲,姚雪,馮甜,等.醫學綜合類期刊如何差異化發展吸引優秀稿件[J].新聞研究導刊,2017(15):257-258.
[14]林強,李巍,徐昕,等.《中國小兒急救醫學》欄目設置綜合評價研究[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21(08):707-711.
[15]翟萬銀.國際高水平科技期刊非學術欄目的特征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0(08):859-866.
[16]周麗,張耀元,曾蘊林,等.國內檢驗醫學期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0(11):1372-1378.
[17]張建軍,任延剛.學術期刊欄目的策劃、成效與建議:以《中國實用內科雜志》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01):80-83.
[18]譚小琴,侯維娟,郭玉慧,等.醫學科技期刊論文圖表中存在的問題分析[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21(09):467-470.
[19]王宇,王娜娜.臨床醫學綜合期刊《中國臨床研究》論文被引情況分析及思考[J].中國當代醫藥,2022(28):155-158.
[20]王小寒,冷懷明.醫學期刊增設《編讀往來》欄目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07):780-783.
[21]張艷艷,金曉明,林燕英,等.地方醫學會主辦的綜合性醫學期刊的市場化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04):784-786.
[22]國榮,胡愛玲,韓維棟.從被引頻次及網絡下載頻次分析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的選題[J].醫學信息:醫學與計算機應用,2014(10):28.
[23]龍囿霖,張永剛,李幼平,等.全球臨床指南數據庫功能特點及技術參數的比較研究[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8(03):254-262.
[基金項目]中華預防醫學會期刊發展基金項目(項目編號:預會發〔2019〕270號)。
[作者簡介]陳子康(1989—),男,安徽蚌埠人,《中華全科醫學》雜志社責任編輯;代瑩瑩(1990—),女,安徽蚌埠人,《中華全科醫學》雜志社責任編輯;謝飛鳳(1984—),女,安徽淮北人,《中華全科醫學》雜志社責任編輯;季群(1980—),男,安徽蚌埠人,《中華全科醫學》雜志社責任編輯;趙瑞(1984—),女,安徽蚌埠人,《中華全科醫學》雜志社責任編輯;陳開地(1955—),男,安徽滁州人,《中華全科醫學》雜志社社長。